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圖書館學本科實踐教學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圖書館論壇雜志》2015年第五期
1研究方法與樣本情況
1.1深度訪談和扎根理論本研究采用深度訪談法獲取被試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感受,可得到比問卷調查法更深入的結果。訪談過程如下:首先,確定被試并設計訪談提綱。被試依方便取樣原則取自西北大學圖書館學本科實習生,并依自愿原則簽署“訪談知情同意書”。研究者自編訪談提綱,提綱分3個部分、15個問題,涉及被試的個人實習情況、實習單位或行業情況和被試的看法;其次,實施訪談。研究者與20名被試面對面訪談,以錄音方式記錄,并做適量筆錄;最后,整理訪談記錄。訪談后立即生成訪談筆錄,刪除無意義與無關語句,進行語意分析和過程分析,并做即時調整,記錄訪談細節。扎根理論是從詳實資料中建構理論的思考途徑與探索方式,它以經驗資料為基礎,通過科學的邏輯、歸納、演繹、對比、分析、螺旋式循環的逐漸提升概念及其關系的抽象層次,并最終發展理論[6]。本研究的扎根分析具體操作步驟如下:首先對訪談資料進行開放、主軸和選擇性譯碼———將所搜集或轉譯的文字資料加以分解、指認現象、將現象概念化,再以適當方式將概念重新抽象、提升和綜合為范疇;其次,根據理論飽和原則確定抽樣是否停止———當范疇出現不斷地重合時則停止抽樣,形成研究結論;最后,根據結論提出建議———研究結束。
1.2樣本情況研究樣本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來自西北大學2009-2011級圖書館學本科生,共20名。被試的實習方式為代職實習,要求學生在實習單位頂崗實習和獨立工作。代職實習的核心理念是“學參研”相結合。“學”即在實習單位學習相關崗位的規則制度、業務流程及行為規范“;參”即承擔起實習崗位的角色要求,獨立完成相關的工作任務;“研”即運用所學的圖書館學知識,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思路或對策。實習流程分為實習意向溝通、實習生與基地雙向選擇、實習動員、進基地實習、實習指導與督導、實習中期檢查、考核與評估、總結與分享等8個環節。第二部分樣本為一所省級公共圖書館和兩所高校圖書館里的作為實習指導教師的館員,共66名。三個實習基地均與西北大學圖書館學系簽有實習培養協議。實習基地為實習生提供采訪編目、參考咨詢、借閱、閱讀推廣和數字資源管理等五方面的實習內容。調查內容涉及圖書館指導教師的性別、工齡、工作崗位和指導實習頻率等見表1。
2實習生視角分析
本研究中“扎根理論”編碼的歸類一致數為283,所有被試的編碼總數為6327,編碼信度公式如下。其中,n為被試個數;CA為歸類一致性指數;M為所有被試編碼歸類一致數;N1、N2...Nn為每個被試的編碼總數。由此可得本研究編碼信度系數R=0.9471;R>0.9,編碼有很高的可信度。編碼得到的問題、效益主題及子主題響應分布見表2。圖書館學實踐教學中產生問題的總頻數略高于產生效益的總頻數。問題主題的范疇構建及典型備忘見表3。
2.1實習指導問題部分被試表示實習指導教師素質不高。首先,實習單位將圖書館的部分外聘人員作為專業實習指導教師,但外聘人員未接受過專業教育,僅憑經驗知識指導實習,該做法顯然不妥。其次,館員與讀者發生沖突等行為也給實習生帶來負面影響。目前實習工作以圖書上架、整架等體力勞動為主,以撰寫報告、活動策劃等腦力勞動為輔。在圖書館業務中基礎性工作占較大部分,長期從事體力勞動會使館員喪失工作積極性。在實習中僅接觸基礎性工作也會使實習生的職業定位出現偏差。在實習指導方式上,指導教師僅隨機地給實習生布置工作,缺乏統一規劃,也沒有完備的教材。被試表示,因某個部門或某個任務缺人手就將實習生臨時調配,這種做法不能使所有實習生得到同等的學習機會。
2.2實習生人際關系問題實習生在實習單位主要處理兩大人際關系:一是與實習指導教師的人際關系,二是與讀者的人際關系。被試均表示能跟指導教師愉快相處,但被試對指導教師的評價存在兩個極端:一個是指導教師不僅教授知識,且具有較高的人格魅力。他們以奉獻讀者的服務精神感染實習生,給其帶來積極影響;另一個是指導教師不斷被讀者投訴,將自身工作任務完全交給實習生。實習生與指導教師雖不存在人際關系緊張的問題,但偶爾會感到不滿和委屈,彼此之間未建立起良性人際關系。對大多數實習生來說,實習是經過專業學習后首次接觸讀者。一些實習生表示讀者對服務表示尊敬和感謝,會給他們帶來成就感和滿足感;也有實習生表示,在向讀者提供服務時不被讀者理解。一般來說,實習生會因圖書館的規章制度、讀者無理的態度等因素較容易與讀者發生沖突。
2.3實習工作環境問題本研究的被試要在8-10周內完成公共館和高校館的實習,并以5天為周期在不同崗位間輪換。被試表示在進入新部門后,與新工作和新的指導教師會有1-2天的磨合期。崗位輪換使實習生無法充分學習,疲于適應。此外,實習時間安排存在前緊后松的問題。實習后期,實習生會出現遲到早退,甚至缺勤等懈怠情況。交通、用餐和休息等配套設施問題也是困擾實習生的因素。由于實習單位和學校距離較遠,實習生午間只能在實習單位或周邊休息及用餐。實習單位沒有為實習生提供工作間隙的娛樂休息設施。安全問題是校方和實習單位強調的重要問題之一。由于實習生普遍缺乏社會經驗,判別危險的能力較低,在接觸各類人群時可能面臨威脅其人身財產安全的因素。
2.4實習評估問題由于缺乏前期教學任務規劃,導致實習成果無法評估。實習生在實習后撰寫實習報告,并將實習鑒定上交院系獲取學分的做法是目前主要的評估方法。但大多數實習生將實習報告撰寫成心得體會或實習過程的記錄;實習鑒定也不能達到鑒定實習成果的目的,僅作為學生在圖書館工作的證明。效益主題的范疇構建及典型備忘見表4。
2.5知識、能力增長效益被試普遍認為自己的知識、能力通過實習得到增長。文獻分類、編目、檢索等實踐課程是實習中印證知識最多的課程。實習結束后,部分被試對實習中的現實問題進行充分思考,形成針對性較強的本科畢業論文。此外,被試提到有所增長的能力還包括公文寫作、策劃、組織、人際交往等。
2.6工作成就感增長效益獲得工作成就感是實習主要效益之一,所有被試都表示能在實習期獲得工作成就感。工作成就感來自于基礎性工作,部分實習生由于對圖書或圖書館事業的熱愛,從簡單的圖書加工中也能獲得成就感。工作成就感也來自于向讀者提供幫助。實習生經過圖書館職業精神熏陶,普遍具有服務讀者的自覺性。此外實習生的工作成就感還來自于完成較高難度的工作目標等。
2.7確認就業意愿效益13名被試表示有在圖書館就業的意愿,但實習前后就業意愿并未增強;7名被試表示在圖書館就業的意愿下降。圖書館實習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讓實習生真實了解圖書館員的職業生存狀態,幫助實習生確認就業意愿。
2.8職業忠誠、職業素養提升效益被試在回答“您認為怎樣的個人品質、性格和能力對做好圖書館員的工作來講是重要的,與其他工作有什么不同?”問題時,表達出較高的職業忠誠度和職業素養。13名被試表示館員最重要的個人品質是服務精神。實習生認為館員職業需要耐心和細心,同時要甘于在平凡的崗位上奉獻自己。
3圖書館指導教師視角分析
3.1實習生表現筆者在調查問卷中設計了5道“五點量表題”,分別從5個維度集中調查圖書館指導教師對實習生總體表現的看法,統計分析見表5。圖書館指導教師最滿意和最不滿意的項目分別為“對實習生表現非常滿意”、“實習生具備表4效益主題構建范疇及典型備忘很好的時間態度”。由表5統計數據可知,指導教師最認可實習生通過實習令能力有所提高(平均數=4.03);其次為“實習生喜歡實習工作”和“對實習生表現滿意”(平均數=3.89);然后是“實習生能勝任工作”(平均數=3.81);最末為“實習生有很好的實踐態度”(平均數=3.53)。
3.2實習問題
3.2.1指導教師自身問題首先,圖書館指導教師人才匱乏,63.64%的指導教師承認存在人手不足的問題。37.88%的指導教師承認愿意承擔該項工作的館員不多;62.12%則認為館員工作時間與實習指導時間存在沖突。其次,實習指導過程存在問題。45.45%的被調查者表示實習生自學較多,實習指導較少;50%的被調查者表示實習指導以學生觀摩為主,動手實踐較少;63.34%的被調查者表示實習中所能使用的專業設備較少;40.91%的被調查者承認自己并不親自給實習生填寫實習鑒定。
3.2.2實習生存在問題調查發現,實習生存在的問題包括圖1所示的6種。其中,有56.06%的被調查者表示實習生從不主動與館員交流。此外,實習生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不理解館員的工作指導、拒絕完成館員交代的工作任務、遲到早退、遺忘所學知識和不尊重館員等問題。
3.3實習效益筆者總結歸納出7種實習生接觸到的工作內容和7種實習生通過實習增長的知能。調查中,要求指導教師選擇適合作為圖書館實習的工作內容以及能讓實習生通過實習增長的知能。圖書館指導教師認為最適合的實習工作是以“圖書分類編目”“圖書上架倒架”“期刊整理”為代表的采編部門業務,而“撰寫輿情報告”“策劃、推廣活動”等參考咨詢和閱讀推廣業務則不受重視。由此可得傳統業務和體力勞動仍是實習生工作的重點。由于實習內容安排上的不平衡性,實習生的知能增長指標呈現出不平衡狀態。實務工作能力是指導教師認為實習生增長最多的知能,占83.33%。此外,實習生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問題分析、處理能力也增長較多。而危機處理能力、創新思考能力和克制情緒的能力則增長較少。由此可見,實習工作多為機械性質,少見突發狀況和創新思考問題。除增長知能外,實習生還能從實習中獲得其他效益。首先86.36%的被調查者認為實習生通過實習了解了工作內涵;74.24%的被調查者認為實習生可通過實習確認就業意愿;66.67%的被調查者認為實習生建立了專業認同。僅有40.91%的被調查者認為實習生拓展了專業人脈,原因在于實習生不主動與指導教師聯系。有數據顯示,僅有24.24%的指導教師表示實習生在實習后仍與自己有聯系。
4對策
4.1重新規劃實踐教學針對實習工作內容多為基礎性工作、體力勞動的問題,圖書館需重新規劃實踐教學內容。實習生的工作若以專業工作為主,不僅能印證專業知識、加深體會,還可提升專業認同感,確立職業發展目標。此外,圖書館還需增加實時間,合理規劃各實習內容的時間比,并對實習生的工作進行始終如一的監督。最后,完善實習評估的維度,提高評估質量。學院可嘗試從導教師和讀者處獲取實習評鑒,從實習日志、實習報告、自評、指導教師評語等多方面考量實習成果。
4.2增強師資力量配給首先,學校應為實習生配備具有圖書館學專業相關背景或有豐富圖書館工作經驗的館員作為指導教師。其次,實踐教學雖沒有完備的教材,但可將往屆實習生在實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自編實習教材。這種做法不但能使信息公開化、透明化,也可傳承實踐教學經驗。再次,引入采編等各類型工作模擬系統,豐富實習軟硬件設備。最后,盡量為實習生提供學習、交流、休息空間。
4.3增進實踐教學交流分享實習生、圖書館指導教師和學校指導教師構成了整個實踐教學的三方。校方委托圖書館指導教師對實習生教授知識、技能、經驗,但學校指導教師與圖書館指導教師應相互溝通,共同監督實習生的學習。實踐教學三方可以利用社交網絡平臺建立起實踐教學交流平臺,學生可在該平臺提出自身實習中的要求和建議;指導教師根據情況采納學生的意見,并在平臺上公布實習規劃、實習目標等。其他溝通渠道,如電子信箱、建議簿也可運用到實習反饋中。總之,實踐教學交流重在實習過程中的交流,而非實習結束后的總結。
4.4實習生應主動學習、深入思考作為實踐教學的主體,實習生應主動向實習指導教師討教經驗,熟悉業務流程,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提升個人職業素養。同時,實習生應深入思考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自身職業定位;二是進行自我總結,通過實習完善專業知識。
作者:楊九龍 吳瓊 單位:陜西科技大學圖書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