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傳統音樂文化遺產研究范文

傳統音樂文化遺產研究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統音樂文化遺產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傳統音樂文化遺產研究

《人民音樂雜志》2015年第七期

媒體(WeMedia)又被稱為私媒體、草根媒體、公民媒體、參與式媒體或第五代媒體,是一個伴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發展起來的概念。其內涵與外延尚未在學界完全形成共識。本文擬結合我國實際,將其限定為:在互聯網和個人電腦、智能手機等終端設備構成的信息技術平臺上出現的網絡論壇、個人主頁、博客、微博等個性化傳播形式。它與書籍、報紙、廣播、電視、機構(組織)門戶網站等大眾媒介相比,具有自發性、自主性、互動性等特征?;ヂ摼W虛擬社區早已進入人類學的研究領域,音樂學界也有學者提出關注基于互聯網平臺的音樂田野的倡議。筆者認為,近年迅猛發展起來的自媒體平臺,如同互聯網上的“民間社會”,與承載傳統音樂文化遺產的民間土壤具有諸多相似性,所以探討在傳統音樂文化遺產研究中如何對待和使用自媒體平臺是一個更具必要性和針對性的問題。

一、自媒體平臺是傳統音樂文化遺產棲身的虛擬家園

自錄音技術問世后,音樂藝術的傳播和發展就開啟了新紀元,音像同步技術的出現和成熟再次強化了它的傳播和發展。雖然這些技術也給音樂藝術的發展帶來了許多負面的影響,但時至今日,數字音像化仍是保存和傳播音樂最合適的方式。對已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音樂文化品種而言,將其數字音像化在目前看來更是迫不急待的事。但無論是專門機構還是專家學者,需要做的事似乎都很多,而時間、精力、財力等也都很有限。傳統音樂文化體量豐富,分布面廣,對其進行收集更非專業機構和專門人員所能完成。在當代信息化進程中,互聯網、個人電腦、智能手機,無論在山寨水鄉還是牧區漁村,都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各地、各民族中已有而且還會有不少接受過現代教育又關心家鄉和民族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局內人(當然也還有一些造訪他們的旅行者),他們無論是身在故園,還是離散他鄉,都可能隨時利用手中的設備拍下一個個攜帶“我文化“”我特色”信息的視頻在互聯網上。這樣,自媒體平臺實際上就成了一個展示“我眼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廣闊空間。以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某省傳統樂種①為例,僅通過360和百度這兩個搜索引擎,我們就可以看到若干視頻。通過對上傳者資料的粗略考察,我們可以發現這類視頻大多來自局內人和造訪他們的旅行者的自媒體。這些數據肯定不精確,但也不是全部無效。其間可能有重復的,也有名實不一的,當然因文件名與搜索關鍵詞不同還未被統計進來的。但總的來看已具備一定的規模,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盡管良莠不齊,可也不乏珍品。20世紀70年代,集真實直觀、聲像兼容、傳播廣泛、易于保存等影視特點和理論性、學術性等人類學特征于一體的影視人類學已發展為人類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我國音樂學界也早有專家學者發出過盡快攝制“影視音樂民族志”之類的倡議。但若聚焦傳統音樂研究領域,我們不難發現,盡管大眾傳媒中出現的介紹宣傳傳統音樂舞蹈文化的影音作品不少,可是能作為影視音樂民族志的作品在我國似乎還并不多見。當許多各具特色的傳統音樂文化在消亡前還未能被我們本已擁有的技術留下音像的時候,我們也只是留下遺憾。不過我們發現,有了自媒體平臺和局內人及其他熱心人士的參與,大眾媒體、專門機構和專家學者還來不及顧及的許多傳統音樂遺產正在互聯網上不斷現身,甚至可以說得以重生。

二、自媒體平臺是進入傳統音樂文化田野的新路徑

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研究也是一種保護手段。從目前來看,田野調查仍然是研究傳統音樂文化的一個主要方法。不過,由于各地特別是承載大部分傳統音樂文化遺產的鄉村都已出現了頻繁的人口流動、傳統族群的離散、成員生產關系的改變等諸多現象,傳統田野結構已發生了變化。在這個現實面前,采用新的技術,開辟新的路徑,啟用新的范式,是減少、克服傳統調查方法的受限和缺陷的一個思路。自媒體的發展,為這一思路的實踐提供了可能。在此,筆者列出以下幾點:1.通過自媒體發現田野。在學術界,有學者將學術調查田野點分為“熟地”和“生地”兩種。通常來說,如果需要到已有多輪學者研究過的田野點,也就是所謂的“熟地”進行研究,一般較容易找到進入的線索。但要去發現一個無人或少有人涉足過的田野點,也就是所謂的“生地”,可能就需要一些特別的信息或“機緣”了。今天的自媒體平臺,提供了許多“熟地”“生地”的信息。2.通過自媒體溝通田野。自媒體有定向傳播的特點,通過自媒體音樂遺產信息的網友往往是認同該遺產的局內人或旅行者、研究者。自媒體信息在互聯網上的某一個平臺(比如個人主頁、博客或論壇)時,都會留下者的信息。有真名,亦有網名,但網名在現實中都有對應的主體。所以就一般而言,盡管這些網友的真實身份可能一時不明,但大多能通過他們留在個人主頁、博客、論壇等平臺上的信息,聯系上現實中的本人,在與他們的交流溝通中,由生變熟。3.通過自媒體鳥瞰田野。隨著自媒體的普及與發展,越來越多的資料正源源不斷地被上傳到互聯網,有的關聯信息在量上已接近甚至遠遠超過一個具體田野點的材料,如上表統計的“蘆笙音樂“”侗族大歌”等視頻資料,在現實的地理空間中恐怕沒有哪一個具體的田野點能收集到這個量。另外,自媒體也不只有視頻這種內容和形式,還有文字、圖符、超文本等內容,這實際上已構成一種新的虛擬的“數字化田野”。通過自媒體平臺,研究者可以鳥瞰擬調查的田野。

三、利用自媒體平臺做“田野調查”

自媒體平臺既是一個存現音樂遺產的空間,還是一個由個人以信息為媒體主動自發形成的虛擬真實社會。這里有音樂文化研究所需的音、圖、像,還有網民的許多相關言論。對于研究者來說,它既是獲取研究材料的路徑,也是體驗音樂文化遺產的“田野”,而且是可以讓許多音樂文化遺產得以延年益壽,甚至開枝散葉的新“田野”。只不過與傳統意義上的實地田野相比,它有相似,也有相異。所以在這個“田野”上做研究,也需要傳統方法之外的一些新方法。

(一)自媒體“田野”調查的理論基礎自媒體平臺是一個音樂文化遺產的虛擬“田野”,同時它也提供了進入現實田野的路徑。傳統的田野調查方式通過自媒體平臺和即時的視訊軟件(如QQ、微信)和通訊工具(如手機、電話),也可以實現對自媒體田野的一些調查工作。但自媒體畢竟是有自身特點的“田野”,所以還需要探索更為適用的理論。1.馬庫斯的多點民族志理念1984年,喬治E.馬庫斯(GeorgeE.Marcus)在《現代世界體系中民族志的當代問題》(ContemporaryProblemsofEthnographyintheModemWorldSystem)一文中,提出了“多點民族志”(multi-sitedethnography)的理念。1996年,他又在“Ethnographyin/oftheWorldSystem:theEmergenceofMulti-SitedEthnography”一文中進行了總結性闡述。②馬庫斯認為,傳統的民族志研究通常是單點的(single-sited),即研究者在一個固定的地點進行長期的田野研究。但在全球化時代,無論是大都市還是小鄉村,人口的流動、信息的交流、文化的融合都已成為普遍的事實,故全球化背景下某一地點的社會文化研究,應拓展單點民族志研究法,對研究對象進行多角度的追蹤和關系探討,進而揭示更為宏大的社會文化結構變遷。③2.舍恩伯格的大數據思維方式英國學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ViktorMay-er-Sch觟nberger)與肯尼思庫克耶(KennethCukier)合著的《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BigData:ARevolutionThatWillTransformHowWeLive,Work,andThink)一書于2013年面世。該著提出,我們所處的時代已是一個被互聯網,尤其是社交網絡、電子商務與移動通信帶入的以“PB”(1024TB)為單位的結構與非結構數據信息的新時代。面對“大數據”,信息分析將出現三個轉變:一是信息分析“更多”,研究者將面對全體數據而非隨機樣本;二是信息分析“更雜”,它要求研究者在擴大數據規模時要學會擁抱“混亂”;三是信息分析“更相關”,需要研究者善于找出原本毫無關系的數據間的“關聯性”。其中第三個轉變,也即對信息分析“更相關”的認識最為重要。④馬庫斯的“多點”理論提醒我們對傳統音樂文化研究要注意進行多角度的追蹤和探討。舍恩伯格提出的“大數據是一種資源,也是一種工具”?!皳肀Щ祀s”“尋找關聯”等思維方式在音樂遺產的自媒體平臺研究中也是有啟發性的,可借鑒的。這一思維方式與馬庫斯“多點”理念的結合,即為利用自媒體平臺做“田野調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供了理論依據。

(二)自媒體“田野”調查的方法1.蹲點與追蹤蹲點調查法即指長期在一些相對具備規模(有一定文化空間意義)的論壇或虛擬社區進行調查。與在現實田野中的住居式參與觀察方式相似,研究者可以對與研究對象相關的虛擬社區進行長時期的關注。不同的是,對于一個研究個體而言,通常只能在一個現實的田野中進行考察,而面對自媒體平臺,則可以同時以“會員”(虛擬局內人)的身份對若干虛擬社區進行實時關注。追蹤調查法即指研究者對與研究對象相關的信息進行“多點式”或“環鏈式”考察。這種方法在我國傳統音樂的調查中早已使用,只是由于研究目標和研究者的時間、精力、財力等各種原因,一般都沒有做得如理想中那樣系統。但有了自媒體平臺,追蹤調查法在很大程度上可讓研究者擺脫時間、精力、財力等因素的制約,像馬庫斯所提出的那樣更大范圍、更寬視野、更深層次地考察音樂文化遺產。另外,自媒體平臺上的超文本,即用超鏈接的方法,將各種不同空間的文字信息組織在一起的網狀文本,本身就是基于“追蹤”的思維設計的功能,為追蹤調查又增加了一個便捷的通道。2.辨偽與遴選眾所周知,科技是把雙刃劍。自媒體平臺為傳統音樂文化遺產研究提供了便捷通道和豐富資源的同時,也因為這種不設底限的便捷性和魚龍混雜的豐富性而給調查研究帶來了新的難題。相比實地田野調查,信息的辨偽和遴選在自媒體“田野調查”中顯得更加重要。從實際情況看,自媒體平臺上的文字、圖片、音頻等信息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訛誤,辨識難度較大。以視頻信息為例,常見的不實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1)假名托古。者為資料標注了傳統音樂文化遺產類的標簽,但實際上可能是假借傳統名義以突出其特色。(2)張冠李戴。即者資料標注的是此地、此民族、此樂種或此樂曲等信息,而實際可能完全不同。(3)攀龍附鳳。即者有意或無意將資料標注為某一知名度較高的樂種,但其實不是。(4)移花接木。即者或制作者利用蒙太奇技術從不同的音(視)頻素材中剪輯組合而成的資料。針對上述情況和信息,可以采用不同的辨偽方法。筆者認為,一般可以通過以下幾條途徑:(1)文獻印證。借鑒我國傳統學術研究中實物與文獻印證的“物文印證法”、文獻與文獻互證的“文文互證法”等方法,利用文獻與視頻、視頻與視頻相互印證的方法來辨識資料。(2)音聲鑒別。利用已有的音樂經驗,辨別視頻中音聲信息的真偽與價值。(3)圖像鑒定。視頻圖像暗含著拍攝技術與場景的信息,通過光線明暗、景深倒影、場景轉換、影音同期、穿幫鏡頭等技術細節可以識別出視頻資料的一些攝制信息。(4)網民言論。具有公開性、即時性的自媒體平臺信息,不只有研究者在關注,還可能為其所標稱文化的局內人和其他知情者、關注者所獲悉,這些局內人和知情者、關注者可能會針對信息發言,這些言論可以為研究者對信息的辨偽提供有意義的佐證。(5)實地調查。自媒體平臺畢竟是一個幾乎沒有準入機制和質檢員的信息集市,對于嚴謹的學術研究來說,重要的、關鍵的信息還需要研究者親臨實地調查,予以確證。

四、利用自媒體平臺傳播傳統音樂文化研究成果

自媒體平臺使用的便捷性、自主性、互動性、即時性和低成本等優點為專家學者傳播傳統音樂文化、推廣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學術主張提供了理想的空間和渠道。站在一個傳統音樂愛好者和學習者的角度,筆者還期望能通過更多專家學者的自媒體平臺,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信息:1.來自田野的,在公共媒體上鮮見的傳統音樂音像。每位從事傳統音樂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都有自己關注的對象和收集的音像,希望專家學者們從中遴選出一些音像資料特別是那些珍稀的,當下已很難聽到、見到的傳統音樂音像資料在自己的博客、日志或其他自媒體平臺上,并最好針對普通的傳統音樂愛好者配上專業的解說或介紹。2.經專家學者系統整理的對某一地域、民族或樂種、樂人等傳統音樂文化事象的研究成果。希望專家學者利用自己的身份影響、專業視角和通過音、譜、圖、文、像等各種形式對某一傳統音樂文化事象相關研究成果的立體呈現,引起相關音樂文化主體對本地區、本民族或本族群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視,幫助他們樹立文化自信心,激發文化自豪感,從而促進他們主動傳承傳統音樂文化的意識和行動。當然,由于現有的法律規約對基于自媒體平臺的信息傳播還有許多未及之處,學者在使用自媒體平臺時,要有科學和倫理的自律意識,要顧及知識產權、主體心理、文化信仰和禁忌等問題。

五、結語

自媒體平臺已是一個日漸壯大的保存和展現傳統音樂文化遺產的虛擬空間,其發展勢頭已讓學者在進行傳統音樂文化遺產研究時難以回避。相信不少學者在田野調查中都會收集到局內人自行錄制的各種音樂光碟,也可能會被調查對象要求為他們攝制光碟,或被要求將采訪他們的錄像復制給他們。傳統音樂文化遺產主體的這些訴求,本身也應成為學術研究中關注和思考的問題。自媒體平臺當然也承載了這類訴求信息。寄居于自媒體平臺的傳統音樂文化遺產與留守在鄉村、流浪于都市的傳統音樂文化遺產一樣,同樣是研究者應該關注的對象。最后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探討基于自媒體平臺的傳統音樂文化遺產研究,不是否定傳統實地調查的作用和意義,也不是認為基于自媒體平臺的研究可以取代親臨實地的調查,更不是鼓吹自媒體無所不包、研究者可以通過互聯網走捷徑這類思想。而是認為:在信息化浪潮無孔不入的當代,社會各領域正在以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面對種種個人意志無法左右的現象和規律,我們似應因勢而行,在傳統音樂文化遺產研究中,既要關注遺產的傳統存現形式,使用經典學術研究方法;同時也要關注新的現象和存現平臺,拓展思維模式,探索適用的新方法。

作者:陳忠松 單位:貴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888米奇视频|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日韩A无V码在线播放| 亚洲影视一区二区| 真实国产伦子系|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 黄色一级黄色片|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卡 | 国产一卡二卡四卡免费| 国内自产少妇自拍区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电影网| 日本xxxⅹ色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AV无码有乱码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自在自线| 你懂的视频在线| 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美女|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 国产精品国产色综合色 | 月夜直播手机免费视频高清| 亚洲欧洲久久久精品| 玉蒲团2之玉女心经| 午夜小视频在线| 老板在娇妻的身上耸动| 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 国产a免费观看| 国产粗话肉麻对白在线播放| 57pao一国产成视频永久免费| 在线观看北条麻妃| www.尤物在线| 少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看| 无人高清视频免费观看在线动漫 |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青青青青青国产免费手机看视频| 国产日本韩国不卡在线视频 |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狼色精品人妻在线视频| 免费人成网站7777视频|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