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藏族體育文化研究成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民族教育研究雜志》2014年第三期
一、文章
[7]他與畢衛忠合作的《西藏武術史話》[8]從考古發現中的武術文化、古部落和格薩爾傳說中的武術、吐蕃時期的武術與唐蕃武技文化交流、元明清時期的武術和西藏和平解放后武術運動的發展等方面探討了西藏武術運動的起源、進程、內容和形式。他與平措達杰合作的《藏史文獻資料與西藏古代體育研究》[9]分析探討“藏史文獻資料”對研究西藏古代體育的學術資料價值,從文物考古、藏漢史籍、文學作品和游記、寺院壁畫、藏醫學文獻、《格薩爾》和口頭傳說等方面闡述了“藏史文獻資料”中的西藏古代體育。他和耿獻偉完成的《西藏節慶中的藏族傳統體育調查》一文[10],分析了藏族傳統體育在西藏節慶中的開展情況,認為滿意度較高,參與度不夠,建議以節慶為載體,加強開發、利用和保護藏族傳統體育。除了傳統體育研究之外,丁玲輝與楊海航等人還撰寫了1985-2000、1991-2000年藏族學生體質和身體素質的調查報告,為指導和改進西藏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提供科學依據。①此外,從事藏族體育研究的學者還有許多,多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就藏族傳統體育的諸多相關問題撰文發表自己的看法。其中,毛翔的《西藏體育事業的成就》分西藏的民族傳統體育得到發揚、西藏的現代體育蓬勃發展、登山運動舉世矚目等三部分全面總結了新西藏體育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11]。作者從1500多年前雅礱地區的“望果節”中斗劍、角力、耍梭鏢等活動談起,闡述了西藏體育的發源,以賽馬、馬術、騎射、射箭、射碧秀、賽牦牛、格吞、奔牛和大象拔河、朵加、古朵、吉韌、游泳、藏棋、摔跤(藏語叫“北嘎”)為例,詳細介紹了西藏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并且圍繞西藏地區開展的登山運動,介紹了其運動取得的卓越成績。才讓也有文章分別從騎賽類、射擊類、舉重類、賽跑、摔跤等多方面討論過藏族的傳統體育②。其他篇目還有汪效若、付菊輝的《漢族骨牌和藏族芭》,群培的《粗談西藏古代拘牌與板片》,楊萬友的《清末中央政府在西藏創辦學校體育初探》③等。霍巍等則介紹了西藏壁畫中所反映的藏族古代體育④。張冀震的文章除了對西藏兒童游戲“提格”的制作方法、游戲過程等的描述外,還著重揭示了其中蘊含的民俗文化內涵①。另外,沈德功則撰文[12]簡述了西藏古代體育的產生、發展與演變。諾布嘉措的文章敘述了朗日倫贊、祿東贊、赤松德贊、赤都松、格薩爾等古代藏族名人或領袖人物與體育的關系;甄滋的文章簡述了藏傳佛教的寺院體育以及藏族民間體育活動的情況;姚重軍的文章則探討體育與宗教的關系問題;康帆的文章就藏區民族傳統體育賽事進行了研究②。
文化資源的豐富為藏族文化的發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建立激勵文化發展的制度機制尤為重要。幸運的是,民族體育發展最高形式———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國家民族政策指導下已經順利地召開了9屆,它以其民族性、廣泛性和業余性等特色,成為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博覽盛會”,讓我們更為直觀地了解、理解、欣賞并且喜愛少數民族體育文化。與此同時,先前藏民族生產、生活中具有娛樂性、強身健體性作用的某些體育活動,被不斷挖掘、整理,在國家政策法規的規范下,具備了體育之特性,成為具有競技功能的體育項目。雖然藏族體育文化受到了一定的保護、繼承,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存在諸多問題,藏族傳統體育文化正處于重要的轉型期,傳承方式由傳統轉為現代、由封閉轉為開放、由單一轉向多元化發展,如何結合時展新潮流,創新文化,使其更好地繼承、發展顯得尤為重要。關于這點,一些學者從不同角度闡釋了自己的觀點。比如高阿平等的《西藏體育發展戰略初探———西藏高校辦高水平運動隊的可行性研究》[13]對傳統體育與現代學校體育教育如何有機結合、傳統如何與現代銜接等問題進行了總結和思考。盧兵的《藏族寺院民俗體育文化初探》[14]指出藏傳佛教寺院民俗體育文化是在宗教活動需要的前提下得到傳承的,而其發展則需要寺院在進一步開放的基礎上引進一些體育娛樂活動,并結合衛生措施,才能收到更好的增進健康、愉悅身心的效果。史婉虹、張萍在《藏民族傳統體育研究的理論思考》[15]一文中提出,在思想觀念上,要由封閉型思維的方式轉向開放型的思維方式;在管理體制上,要由自發型向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方面發展;在方向上由表演娛樂型走向科學化、規范化和社會化;在形式上,要由單純的體育活動向著體育與經濟聯姻的方向發展。江紅在《藏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地域特征與開發》[16]一文中提出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路:必須遵循新世紀產業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同時也要注意任何規律在不同地區、環境,不同文化范疇中有不同的發展途徑。雷巍、黃聰的研究[17]表明,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發展,藏傳佛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難以適應體育科學發展的需要,應當逐漸淡化藏傳佛教祭祀和節日體育文化的功能,使其朝著民族化、社會化、規范化方向前進。曾偉提出,藏族傳統體育與其他行業共同發展;提高體育人才管理者水平、完善培養和競賽體制等措施可持續發展藏族傳統體育。③此外,呂立則辯證地分析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全球化與本土化的關系,為藏族體育文化在全球化視野下的發展提供了思路。[18]
二、著作
隨著研究的逐步深入和積累,為藏族體育研究領域著作的誕生奠定了基礎。除學術論文外,改革開放以來,藏族體育研究主要的著述有如下幾種:金果•次平的《西藏民間體育及游藝》④分民間體育和民間文娛兩部分內容展開,在介紹西藏民間已有的部分體育項目和文娛項目種類及內容的同時,還呼吁社會各界盡快搶救和保護將要消失的傳統民間體育和文娛項目。是一本集知識性和學術性、趣味性為一體的作品。邵生林、成天亮的《西藏登山運動史》[19]考述西藏登山運動誕生、成長、發展的歷程及其取得的成就,同時對西藏登山運動的管理與經營機構、相關政策法規、主要人物等也予以敘述。丁玲輝的《西藏傳統養生體育文化》[20]分15個章節第一次系統闡述了西藏傳統養生體育文化的主要內涵、發展歷程、指導思想、基本原理、哲學思想體系,以及在體質學、高原氣候環境、飲食、起居調適、心理健康、浴身、體育運動、西藏民間舞健身等內容下的養生文化。正如肖懷遠在序中所說:“本書的意義在于開拓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可以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個評論的靶子,促進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和探討不斷深入。”[21]
三、余論
毋庸置疑,改革開放以來,藏族體育文化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豐碩成果。學者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對諸多具體問題進行了客觀的分析和研究,同時對相關問題進行了一定的理論思考,為藏族體育文化,尤其是傳統體育文化的深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當然,還有許多具體問題的研究需要深入考察和發掘,許多理論問題需要認真總結和思考。舉其大要,有如下幾點是今后的主要努力方向:首先,藏族體育文化的形成與宗教信仰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從宗教文化視角著眼,去審視藏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流變和發展,去解讀許多藏族民間體育娛樂活動和寺院體育活動,將會產生許多更加豐富和深入的研究成果。其次,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問題,實際上是傳統文化如何與現代化相接軌的一個重要命題。落實到民族體育研究上,就是要探討傳統體育如何跟現代教育中的體育文化相結合,使之賦有新的生命活力。同時應加強藏族體育文化現代化和產業化的研究。這些問題有待加強,也是今后藏族體育文化研究的重要亮點。第三,研究角度的多元與綜合,是藏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因此,除上述宗教因素外,勢必還應考慮與之相關的自然環境、社會政治生態與歷史文化背景等各種變量的交互作用。只有借鑒歷史學、文化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民俗學等多學科研究方法,進行多元與綜合的考察,才能有效尋求藏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各種特殊形貌和模式,并使之可持續發展,也可為其融入現代體育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鑒。我們還必須認識到,民族文化的繁榮和勃興離不開民族文化之間的廣泛交流。藏族文化的發展也不例外,要在不斷敞開胸懷接納其他民族的優秀元素以豐富自身。因而,在藏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中,我們也要從具體的研究個案和課題中去探尋和發掘藏族與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因素。與此同時,如果要有效推進藏族體育文化健康發展,使之既保持民族特色,又富有創新活力,沿著更加先進的方向發展,我們就必須在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在藏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中與時俱進,具有國際學術視野,充分認識到發展藏族體育文化不僅要立足于中國體育文化,還要著眼于世界體育文化,研究其相互接觸、碰撞、交流、融會貫通的規律及特點,才能找到并開辟出適合自身特點和科學發展規律的前進道路來。
作者:吳林珍單位:西安郵電大學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