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傳統節日文化發展問題及策略范文

傳統節日文化發展問題及策略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統節日文化發展問題及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傳統節日文化發展問題及策略

摘要:貴州省大撥米村是一個典型的彝族聚集村,隨著市場化和農村改革的深入,該村彝族傳統節日文化發展面臨著農耕物質基礎消失、傳統節日文化人才、組織和資金缺乏等問題。可以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增加鄉村文化資源配給;完善市場機制,增強文化產業化發展等方式,進一步傳承和發展彝族傳統節日文化。

關鍵詞:彝族文化;傳統節日;彝族鄉

彝族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目前主要以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分布在貴陽、四川、云南三省。黨的報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少數民族傳統節日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可觸載體,具有導向、激勵、凝聚、約束等一系列功能,對其展開研究具有較好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如何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優秀傳統節日文化,讓文化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粘合劑”作用,已經成為當下鄉村文化建設的一個關鍵議題。本文以貴州省淤泥彝族鄉大撥米村為例,基于實地調研觀察,總結自2000年以來,特別是2014年以來大撥米村傳統節日文化發展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并提出對應的發展策略,以期為彝族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有益建議。

一、大撥米彝族村傳統節日文化介紹

大撥米村,位于淤泥鄉東部,地處烏蒙山南端、云貴高原,總國土面積15.08平方公里,包括5個自然村和7個村民小組。大撥米村距離市區67公里,距淤泥鄉政府7公里,山高路遠,全村僅有一條公路。從人口來看,村里共計有528戶1472人,非彝族人口僅10人,是典型的彝族聚集村,其中包括貧困戶134戶333人。從地形來看,該村共有耕地5772.48畝,人均耕地面積3.9畝,林地面積11300畝、草地面積985畝,水面面積35畝,其他土地面積4000畝。整體而言,大撥米村森林茂密、地域廣闊、氣候適宜,但山勢險峻,交通不便,村民的現代農業經濟觀念比較弱,因此至今還保留著較為完整的傳統節日文化。大撥米村彝族民間的節日很多,許多節日叫法因地而異,不完全與其他地方相同。據不完全調查,大撥米村比較普遍和有特點的民族節日,有祭龍節、土主節、開街節、插花節、三月會、火把節、花山節、秋街節、祭祖節、賽裝節等1。有些節日起源于美麗的傳說,如火把節、插花節;有些節日則是對彝族人民智慧、功績的頌揚和懷念,如賽裝節、服裝節、開井節等;另一些節日文化與農業生產與愛情相關,如楊梅節、相會節和各地較為普遍的各種山街、歌會。這些節日都寄托著民族自身發展進步的希望,對未來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具有極強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

二、大撥米彝族村傳統節日文化發展問題

2000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現代元素逐漸滲透到彝族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特別自2014年以來,以“三變”政策為指引,大撥米村的農業產業和扶貧情況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在“縣級統籌、部門指導、鄉鎮落實、公司牽頭、合作社實施”發展方針的指引下,盤州市所有村均成立村級合作社,引導農民將土地托管到村級合作社,由村級合作社組織生產經營。2017年6月29日,大撥米村成立了村級專業合作社,作為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主導村的農業產業發展。截止到2017年9月21日,大撥米村共入社入股農戶416戶1282人,入股土地3046畝。村級經濟組織結構和農業產業的嬗變加劇了彝族傳統節日的變化,節日文化發展陷入了以下困境。1.傳統節日文化的農耕物質基礎消失。物質文化既包括物質產品本身,也包括生產物質產品所涉及的觀念、技術、方式等。在產業扶貧推進之前,大撥米村種植的傳統特色文化作物有糯禾、糯高粱、香蕉、黃果、薏苡、蕎麥、豌豆等。經過調整之后,大撥米村的耕地幾乎全部都交由村級合作社托管,種植刺梨、石榴等特色經濟作物,并套種玄參等中藥材,傳統特色文化作物的種植面積大大減少。作為農業遺產精華和人類農業文明的重要載體,傳統農作物種植面積的減少無疑損害了彝族傳統文化的延續。再者,許多農事節日、文化和禮儀,都需要在特殊的農作時間、農作地點才能展現。稻田、田埂、山坡、樹林、河流等生態環境,以及在這些空間上發生對歌、舞蹈、吹笙、劃拳、飲酒、祭祀等的文化現象,都是彝族傳統節日文化珍貴的物質基礎。如今,大撥米村的村民已經不再種植許多傳統作物,農耕物質基礎的消失,使得彝族傳統節日文化成了無根之木。2.文化傳承人才缺乏。在最初的時候,傳統彝族節日的慶祝是零散的、小范圍的,隨著文化的發展,有些節日成為了當地民眾的規矩和習慣,不需要集體組織,眾人便會自發參與。隨著市場化的開放,大撥米村某些傳統節日也由民間自發逐漸走向政府主導、由民間習俗到商業平臺、由生活化向多樣化轉變,價值功能也得到了提升2。但與此同時,彝族傳承傳統節日文化的人才卻在流失。在市場化的大背景下,大撥米村前往外地打工的年輕人逐漸變多,2016年該村有農業人口1463人,勞動人口973人,外出務工半年以上人口達到356人,務工三個月以上人口達到1087人,人均年收入4084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已經從種植、養殖變成了外出務工。由于彝族傳統節日文化的經濟價值不明顯,學習傳統技藝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許多經歷繁華城市的年輕人也不再愿意回到家鄉,大撥米村人才缺乏成了其傳統節日文化傳承和傳播的一個重要問題。3.傳統節日組織和資金缺乏。隨著價值功能的提升,某些彝族傳統節日逐漸由民間自發逐漸走向政府主導,舉辦一個傳統節日的開銷也隨之變大。在大撥米村的實際情況中,廣泛存在著組織和資金缺乏問題。大撥米村主導傳統節日的組織一般是村委會,村委會在我國基層組織中擔任著政治、經濟雙重角色。隨著扶貧等戰略和政策的推進,基層任務繁重且復雜,組織傳統節日對他們來說無疑是附加任務,且“費力不討好”。原因有二:一是因為舉辦節日活動申請資金的流程繁瑣,例如舉辦一場火把節大概需要十幾萬元資金,需村委會寫申請書遞交鄉鎮政府,經一系列審批流程后才會下放資金;二是因為村委會得到資金辦節日,不論支出多少,村民總會認為村委會內部得到的利益更多,村內相互猜忌,也導致了許多村民不愿參加由政府主導的傳統節日。大撥米村委會在2016年舉辦了彝族傳統節日火把節,2017年因以上原因并未舉辦,2018年也無舉辦打算。

三、大撥米彝族村傳統節日文化發展策略

1.加強頂層設計,增加鄉村文化資源配給。從西部地區文化扶貧的大背景來看,缺乏常態化資源投入機制使得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存在嚴重的后續資金、人才不足等問題3。目前文化下鄉主要包括圖書配送、文藝下鄉、文化宣教、設施建設等內容,對農村自發舉行的文化活動支持較少。因此,應當加強頂層設計,首先從政策上對傳統節日文化給予重視,制定少數民族傳統節日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專項政策,并配給專項資金;重視基層組織中文化組織的建設,減輕村委會的負擔,以確保彝族傳統節日文化的可持續性。2.完善市場機制,增強文化產業化發展。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越來越多的文化資源走向市場,文化產業化已經成為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民俗文化產業化將是民俗文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引入市場機制是重要的傳承和發展節日文化的途徑之一,據大撥米村支書所言,2016年村舉辦火把節并沒有做宣傳,卻有來自外界的幾百人進村參加活動,這說明由傳統彝族節日文化轉化為的物質和精神產品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節俗旅游開發已成熱點,許多地方已經成功實現了民俗文化向旅游產品的完美轉變。完善的市場機制和利益導向會帶來人才、資金等資源的流動,給彝族傳統節日的傳承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四、結語彝族傳統節日文化不但是民族智慧的結晶,還是塑造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它隨著時間和空間的延伸不斷豐富自身內涵。面對當前大撥米村的文化發展困境,除了要樹立堅定的文化保護觀念外,還需借助制度和市場手段保駕護航。

作者:陳晨 單位:貴州大學管理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国产三级视频在线| a毛片视频免费观看影院|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漂亮诱人的女邻居| 午夜无码伦费影视在线观看| 非洲人zoxxxx另类| 国产欧美曰韩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18| 女人被男人躁到呻吟的| 中文字幕乱码人在线视频1区 | 热re久久精品国产99热| 午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草莓视频在线观看黄|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动漫|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免费 |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可以**的网址| 色妞www精品视频免费看|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 亚洲xxxxx| 国产精品午夜剧场| 777精品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a毛片免费全部在线播放** |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俺也去| 制服丝袜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波多野つ上司出差被中在线出| 免费一级国产生活片|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卡通| 狠狠97人人婷婷五月| 免费a级在线观看播放| 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 另类视频区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