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綠色建筑理論對高校景觀建筑教學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社會的工業化、信息化、現代化的快速發展,我國開設建筑專業的學校逐漸增多,許多高校也開設景觀建筑設計這門課程。同時,為了創造景觀建筑與自然環境能夠和諧相處的環境,人們擁有良好的居住生活空間,綠色建筑理論被建筑教育者融入到高校的建筑設計課程里面,深入了解綠色建筑理論與景觀建筑設計的相關知識。
關鍵詞:
綠色建筑理論;景觀建筑設計;高校教學;影響
近些年,社會環境的不斷惡化,資源一天天變少等問題引起了人們對自然生態環境的關注,傳統的建筑設計已經不適合如今的社會現狀,綠色建筑理論的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迅速在高校的建筑設計專業中蔓延開來,被融入到現代景觀建筑設計教學里面,一些高校還專門針對綠色建筑理論對建筑設計專業的教學進行了全新改革,大力推廣綠色建筑理念,并開設相關的課程。
1綠色建筑理論
1.1綠色建筑的概念
綠色建筑的“綠色”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綠化,而是代表了一種概念,從設計到建造的過程中消耗最少的資源。綠色建筑理論指的是將生態學理論和自然環境應用在建筑設計和建設的過程當中,使建筑物和自然環境能夠相互協調,綠色建筑理論能夠充分利用資源且在減少破壞環境的情況下構建出適合人們生活需求的生態環境,既節省資源消耗,又能保證建筑物的可持續發展。在國家有關部門、建筑專家以及生態環境專家的研究和認可下,綠色建筑理論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要想建筑和自然能夠和諧共處,就必須堅持綠色建筑理論的研究和實踐,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看待建筑物。
1.2綠色建筑的特點
第一,綠色建筑和自然的相互融合。綠色建筑的理念就是創建建筑與自然能夠和諧發展、安全、健康、舒適的生態環境。綠色建筑在理念中展現了當地的人文環境,通過建筑將當地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等展現出來。第二,合理的利用能源。綠色建筑在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不但要重視環保節能,建筑布局合理,還要充分合理的采用各種生態技術手段將能源利用起來。太陽能和風能是綠色建筑設計中常見的兩種能源,設計人員可以在設計的時候可以在建筑頂部增加利用太陽和風能所用的電池板和風車,將太陽能、風能轉換成電能,不但減少了電力資源的消耗,還增加了能源的使用率。第三,建筑室內要有良好的自然通風,充足的陽光,防噪音等。室內空氣的流通能達到節能省排的效果,充足的陽光可以減少室內燈具的時間,從而延長各種燈具的壽命,節省了電能的消耗。總之而言,運用綠色建筑理論建造的建筑物不但能夠給人們提供健康、舒適的生活居住環境條件,還實現了人類、建筑以及自然環境的和諧共處。
2景觀建筑設計的全面認識
2.1景觀建筑設計的概念
景觀建筑設計是一門在建筑專業課程里新興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綜合學科,景觀建筑學是以建筑、園林、規劃為研究理論支撐骨架,隨著信息技術和數字藝術的發展與綜合運用,設計領域的學科交叉共榮已成為其必然趨勢。從建筑學的發展角度來說,景觀建筑和一般建筑不同,景觀建筑和當地的環境、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其造型優美,具有景觀和觀景的雙重身份,比一般建筑在設計上敏感、復雜、廣泛。景觀建筑設計需要豐富的建筑知識,并且還涉及到了風景園林學、生態環境、規劃學等多科學的知識,景觀建筑不單是指設計一個好看的房子,它還代表著當地的文化的社會形態,承載著當地的文化習俗。此外,景觀建筑的設計還涉及到科學、美術、社會等諸方面因素,它們密不可分,相輔而成。景觀建筑設計對全球的城市和環境建設起到而來巨大的推動作用,為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建設做出了貢獻。
2.2景觀建筑設計和風景園林設計的區別
LandscapeArchitecture在國內學科的意思就是景觀建筑設計,但是,在與中國傳統的園林學科等融合的過程中,將LandscapeArchitec-ture翻譯為“風景園林設計”。從翻譯的角度講,景觀建筑設計和風景園林設計并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設計,只是設計的內容、對象、表象不同而已。景觀建筑設計的研究對象主要是以景觀建筑為主,對特殊園林建筑、景觀建筑的只是用于實踐。而風景園林設計的研究范圍相對來說比較廣,不僅涉及到設計層面的內容,還涉及到規劃層次的內容,比如風景區旅游規劃、森林公園規劃等。在設計要素方面,風景園林設計包括了景觀建筑設計,但是景觀建筑設計也有一部分內容不屬于風景園林設計,比如城市的博物館、城市中的特色景觀建筑。所以,對于設計對象,景觀建筑設計和風景園林設計的層次范圍不一樣,但兩者之間還是有一定的交集。
3綠色建筑理論和景觀建筑設計的關系
3.1綠色建筑理論在景觀建筑設計中的價值
如今,無論是綠色建筑還是景觀建筑設計,這兩者的共同主體就是可持續發展。城市里的的標志性建筑由傳統高消耗發展模式轉化成可持續發展模式,而綠色建筑正是轉變的唯一道路。景觀建筑設計關系到土地、城市、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建筑物的可持續發展。景觀建筑設計里包含了綠色建筑的理念,建造和技術的推廣,社會的多個層面,多種學科的參與。由于建筑周圍的景觀不僅要具有美學的價值,還要突顯出綠色生態的意義和環境保護作用。一個好的景觀建筑設計作品至少包括兩方面,第一要關注自然,不破壞生態平衡,具有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意義,第二是要展現出當地的人文情懷。所以,景觀建筑周邊的環境景觀的設計和應用都離不開綠色建筑的理念。
3.2景觀建筑設計有助于綠色建筑的發展
根據我國目前能源耗量來講,建筑設計的能源消耗占我國能源消耗總量的30%,我國的建筑達400億平方米,但其中節能建筑只占了的1%,剩下的全部都是高能消耗建筑。有專家提出,運用景觀建筑設計手段可以實現低性能的綠色建筑。景觀建筑設計將被作為發展、推廣綠色建筑理念的一種策略,利用綠色建筑理念和景觀建筑的優勢就可以將高能消耗建筑轉化為低能消耗的建筑,這也是我國未來在建筑設計發方面發展的一個趨勢。
4綠色建筑對景觀建筑設計教學的影響
4.1景觀建筑設計概念的形成
將景觀建筑的周邊環境從一個場所模型想象成一個復雜的集合體,在景觀中帶有目的的尋找能激發能生成建筑形態的要素,這個要素可以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也可以是抽象的有特色的景觀特性。將要素結合到一起,將這個集合作為建筑形態的出發點,同時思考人類在景觀中的方式與建筑的關系,從而確定景觀建筑的設計概念。
4.2建筑設計課程的調整
隨著可持續發展、綠色生態問題研究的不斷突出,意識到綠色建筑理念對社會環境、生活環境、自然環境有著重要的意義,國內各所高校也紛紛將綠色建筑的理念融入到現代建筑設計教學當中,在各高校對建筑設計專業進行了綠色建筑理念的設計課程改革后,建筑設計課程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更加全面了。針對建筑設計課程的改革的方式主要有建筑設計課更加重視綠色生態,增加綠色生態實例并對其分析;在建筑設計課程中增加了綠色建筑、生態環境等專題,甚至針對建筑設計教學的改革,形成了綠色建筑設計教學的體系等。
4.3景觀建筑設計
增加新課程景觀建筑設計在理論課程方面,國內的一些高校在充分研究認識綠色建筑理論后,在景觀建筑原有的理論內容中增加了綠色建筑理念,為了讓課程更好的與教學目標相結合,開設了相關理論課程讓學生選修,當學生選修的相關課程結課后,所學到的與綠色建筑相關的內容會一直滲透到每年的建筑設計課程中,并且要求學生對景觀建筑設計方案說出合理有效的綠色建筑的分析。
4.4綠色建筑理念加入景觀建筑設計教學后的現狀
建筑設計專業的景觀建筑設計課程的文獻資料并不多,建筑設計的研究多見于建筑學課歷史、建筑學科實踐方式以及學校的建筑專業的教學體系,或者是風景園林設計的研究。有建筑設計專家針對中國傳統的建筑設計和建筑景觀設計做出了研究。在建筑設計原有的優勢上加入綠色建筑的理念,運用實地感知、測繪和分析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景觀設計意識。
4.5當今高校景觀建筑設計教學的局限性
自從綠色建筑的理念和技術逐漸被融入到景觀建筑設計教學的體系中后,很少有學生對景觀建筑設計背后的綠色生態區深入探索,大多數學生都是直接照著某些知名景觀建筑設計師的綠色景觀建筑設計作品進行模仿,這種現象表現出來的不是結合本土的生態和思想,更像是對流行的跟風。景觀建筑設計不僅要求學生學習相關的應用實踐,還要求學生要牢固樹立建筑的生態環保意識,奠定基本的職業素養。在目前景觀建筑設計的教學體系中,建筑設計的專業理論知識包括建筑結構、建筑材料、生態環境、當地的文化習俗、當地的歷史等多方面的內容,景觀建筑設計的理論課與設計課的聯系不緊密,這樣和很容易形成景觀建筑的設計與理論、技術慢慢分離。建筑的造型和圖紙成為景觀建筑設計課程的重點,從而忽略了建筑的技術特征和設計意義。而學生對綠色建筑理論的知識和技術一知半解,在實踐中也沒用辦法在生態技術層面進行合理的運用以及創新。由此可見,綠色建筑理論并沒有正在融入到景觀建筑設計的教學體系中,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局限于景觀建筑設計的表層,并沒有深入到景觀建筑設計的生態思想,甚至養成了學生在畫景觀建筑圖紙的時候的模仿習慣。
5總結
如今,綠色生態和可持續性發展已經成為建筑專業和景觀建筑設計課程的共同話題。綠色建筑理論在景觀建筑設計中受到應用,成為節省能源、促進建筑、城市、人類以及自然的和諧發展,而綠色建筑理論仍然是建筑教育者和專家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話題。綠色建筑理論在景觀建筑設計課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讓學生詳細了解了一個綠色景觀建筑的知識鏈。
參考文獻:
[1]郭蘇明,夏兵.綠色建筑理論對景觀建筑設計教學的啟示[A].高等建筑教育.2014(05):5-9.
[2]林飛.淺談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理論的應用[A].江西建材.2014(10):7.
[3]周墻.綠色建筑理念融入的建筑學專業知識體系框架整合研究[D].山東:山東建筑大學,2014.
[4]劉嘉倩.高校建筑學專業之景觀教育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3.
作者:郁蕾 王宏亮 單位: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建筑學院 中海地產( 杭州) 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