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的調查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礦山資源的深度開采,使得我國的礦山資源產生了地貌形態的改變,水文地質方面以及構造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對于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研究及恢復治理方面的分析,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分析了影響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因素及對策建議,為今后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奠定基礎。
關鍵詞: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治理;調查研究
0引言
在礦山資源的開采和使用中,資源的保障程度比較低,礦山地質環境會受到一定的破壞,礦山安全存在問題,影響礦山資源被合理開發和利用。與此同時,這也會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帶來一定的干擾。在對礦產資源進行合理利用時,減少對礦山地質資源環境的破壞等不良行為的產生。因此,這是礦山資源開采和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作中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重點分析采礦區地質構造方面帶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方面的影響問題,并對治理的對策做出了相關的討論[1]。
1造成礦山環境問題的主要因素
1.1礦山地質環境恢復的資金短缺
對于環境問題,與有關技術及經濟有關,一個國家的環保投入能力的大小取決于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的大小。目前,我國GNP約為800美元,從整體上來看,這嚴重限制了礦山地質環境的恢復。要想恢復礦區生態環境,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與人力,但是,我國從整體來看,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比如一些礦山企業資金嚴重不足,同時負擔比較大、經濟收益也欠佳,難以盡快恢復礦區生態環境。一旦出現礦山地質災害時,一般無人監管,即使把有關責任細化到人,也會因資金不足或者其他因素的影響,最終難以實施。就當前來分析,企業存在大量欠帳,形成太大的壓力難以治理礦山地質環境[2]。
1.2鄉鎮礦山的開采增加了礦山地質環境被破壞
當前,在鄉鎮出現了大量礦山企業,他們在具體開采的過程中,為了自己的利益,采取一些違背規律的辦法,隨意開采等,這嚴重影響礦山地質環境的恢復,給礦山地質環境造成巨大的傷害?;诖?,國家積極采取措施制止這些行為的發生,并把那些給資源、環境帶來危害的小企業撤銷了,但在全國很多區域,存在一些個體,沒有按照法律規律辦事,隨意開采礦山,這樣嚴重影響礦山地質環境的恢復[3]。
1.3缺少必需的技術投入和支持
對于礦山地質環境,其保護需要及時實施,而當前,在保護礦山地質環境的工作當中,對應的技術投入與支持嚴重缺乏,同時沒有先進的礦山地質環境預測,以及生態環境恢復等有效手段。由于在開采礦山的時候沒有先進的開技術,導致不能正確認識圍巖的性質,僅僅采取最古老的辦法,即“崩塌法”、“放大炮”等,這些開采技術十分落后,最終引發一些災害,如崩塌、滑坡等。
1.4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多
為“末端治理”對于礦山地質環境的治理,一般看重的是開發與利用,忽視的是環境的效益與發展的質量;在戰略與計劃發展的過程中,看重的是經濟項目,忽視的是礦山地質環境項目;在項目的決策當中,看重的是經濟的評價,忽視了礦山地質環境的影響評價。沿著“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行走,治理工作落后[4]。
2礦山環境問題的防治及保護現狀的調查分析
為了預防與治理礦山環境問題,主要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三廢”:廢水、廢氣、廢渣;二是礦山土地復墾;二是災害的防治,針對采空區地面的沉陷、泥石流、巖溶塌陷等等。
2.1廢氣治理
針對廢氣,主要針對窯爐的煙塵進行治理以及對每一種生產工藝產生的廢氣進行處理,即回收一些物料,及時處理污染物質。
2.2廢水處理
在我國,礦山所排放的廢水有幾種,即酸性的、含懸浮物的、含鹽的、選礦的等。為了保護環境,不斷更新設備、降低廢水和污染物的排放數量,水的重復利用率提高,做到用廢來治理三廢。當前,在處理煤炭采選業礦井水以及利用能力等方面越來越好。比如,在2009年的外排達標率已經實現90.56%,同時利用數量達到2.12億t;而洗煤水排放數量、煤泥流失數量均降低。一直以來,我國發展較好的是有色金屬工業廢水治理技術,其廢水治理取得顯著效果,即由單一治理朝著全面規劃、綜合治理方向發展。工業的用水復用率越來越高,當前仍然有一些問題,比如,沒有完備的廢水處理裝置,導致廢水的30%得不到處理而被外排;另外,沒有高的廢水處理技術開發水平;缺乏健全的節約用水、廢水治理等管理制度[7]。
2.3廢渣處理
據2006年數據可知,國有重點煤礦,已經利用煤礦石達到3470萬t,是排出總量的48.5%,其中800萬t用在發電、燃料等方面,590萬t作為建材原料,360萬t作為筑路材料,990萬t作為充填材料。2011~2017年,隨著工業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固體廢物的排放數量也越來越多,同時綜合利用率也越來越高;但是貯存總量逐漸降低,從2016年之后,其占地面積也逐漸降低。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及處理利用情況。
2.4采空區土地及廢渣場
土地復墾針對采空區所造成的損壞情況,主要有地面沉陷、排土場、尾礦堆、閉坑后露天采場,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土地復墾進行治理。這樣礦山環境會得到大大改善,同時大量土地得以恢復。因此,復墾具有重要的意義,實現最大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一直以來,我國大部分礦山積極實施復墾工作,已經被多個礦山所關注,取得很大成效。但整體來看,礦山土地的復墾情況不是很好,僅僅個別土地被恢復利用,其中,復墾率達到1%,冶金礦山復墾率達10%[8]。
2.5泥石流的防治
在排土開始階段,容易出現礦山泥石流,基于廢棄物數量不斷排出,排土場的邊坡越來越穩定,降低礦山泥石流數量。為了防治礦山泥石流,從預防開始抓起。當前,為了預防主要通過以下辦法實施,通過生物辦法來實施,即植樹、種草,但需要長期進行才能取得顯著效果。除加強排土場和尾礦庫的管理外,還要對工程進行治理,即采取欄擋、排導、跨越等辦法。
2.6巖溶塌陷的防治
早在60年代,我國就開始對巖溶塌陷進行防治。對于防治,需要把握礦區區域等塌陷的規律,基于此,科學評價和預測塌陷情況,最終采取科學的辦法。(1)在未塌陷之前,需要及時預防,做到如下幾個方面:科學依據排礦山來建設整體;河流實施改道引流,遠離塌陷區;修筑防洪堤確保其厚度;地下水位的下降速度合理控制,避免突發涌水,避免塌陷情況;及時創建防滲帷幕,使預測塌陷區的地下水位合理下降,減少地面塌陷的情況;構建地面塌陷監測網。(2)在疏排地下水時,往往給礦山地區水均衡造成影響,為了更好地防治,需要從地下水資源開始抓起,及時保護,并及時解決一些環境問題,從70年代開始至今,大部分礦山陸續實施對應工程,即防滲帷幕、防滲墻等,提高了堵水效果[9]。
3對策建議
3.1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環保方針及政策
對于礦山環境的保護,在具體工作當中,本著如下方針,即“礦產資源的開發與礦山環境的保護一起實施,以預防為主、結合防治在執行”、“整體規劃、科學開發與利用、把危害變為有利、把廢物變為寶貝”,以及“何人開發,何人保護”、“何人污染,何人治理”、“何人破壞,何人恢復”、“何人使用,何人補償”等。對于這些方針與政策要真正落實到實際當中,這就需要制定出對應的制度來確保其實現。這些制度包括:礦山的建設與礦山環境的保護與設施的對應設計、施工與投產與使用的有關制度、礦山環境影響的評價制度,收取排污費的制度,恢復礦山環境的制度,礦山環境的保證金制度,以及監督與檢查制度等等。3.2加強礦山環境保護法律建設針對礦山環境而言,其保護需要有一個健全的體系,但如今未形成一個全面的、完整的法律、法規等體系。即使有一些關于礦山環境保護的條文,但是集中在其他法律、法規等條文之中。對于礦山環境,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氣體的、水質的、土地的、巖體的及生態的等,這些問題從本質上分析,均歸為環境地質方面的問題,他們基于地質環境的改變或損壞而形成的。但當前,一些法律與法規等條文僅僅礦山環境的問題作為“三廢”來進行處理的,他們對地質環境的認識不夠,同時對自然環境與生態環境的認識也欠佳,因此,需要積極探究與確定礦山環境的法律法規,只有這樣才能把礦山環境的問題本質體現出來,進而真正得到處理。
3.3建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基金,恢復礦山環境
為了恢復礦山環境,需要構建每一級政府基金用于治理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其中,以專戶儲存與???、專用為主,同時,財政與銀行實施監督與使用。針對國有大中型的礦山地質環境,在治理的過程中,需要國家、省、企業等三方參與,一起提供資金來完成處理。對于國家礦山地質環境的治理,需要大量基金,而這些基金,從國家財政取得,或來自于資源的補償費,最終用于礦山地質環境的治理,其中,礦山地質環境的主管部門對其實施管理。而省礦山地質環境,在治理過程中,所需的資金來自于省財政,或來自于省礦產資源補償費中,省礦山地質環境的主管部門對其進行管理。而企業的出資部分,一般把礦山地質環境的治理資金納入到生產成本之中。針對未來新辦的礦山,依據的原則,即“何人破壞、何人復墾,何人受益、何人治理”,同時嚴格規范一些環節,辦礦之前的審批工作、礦產的開發與監督等[10]。
3.4對新辦礦山采礦權審批實行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凡是未獲得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的,不能給予批準;當評估之后,給地質環境帶來嚴重干擾與損壞的,不能給予批準;此外,換證需要結合礦山采礦權來執行,若某些礦山企業給礦山地質環境帶來嚴重損壞的,應規定期限讓其作出整改辦法以及處理的具體方案;針對較大的礦山企業,需要構建與改善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制度,采取適宜的手段,及時預測與監測礦山地質環境,以及改善地質環境監測網,使其免受地質災害,保護礦山地質環境。
3.5開展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劃
為了更好保護礦山環境,需要積極開展礦山環境的調查與評價,這被作為一項最根本的工作,確保礦山地質環境及時進行監督、管理,進而制定出保護規劃。這項工作需要擴大范圍,只有這樣才能把握我國礦山地質環境的發育、分布等規律。針對一些重點地區,需要對其礦山地質環境進行及時督查與處理,而對于部分地區,需要執行礦山環境的區劃試點工作,從而利于大范圍的礦山地質環境的治理。為了更好地制定、改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劃,需要以礦山地質環境的特點、破壞的規律為依據,同時考慮社會經濟、人口的分布等情況,基于此,在地方總體發展規劃當中引入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規劃。在我部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當中,要涉及礦山地質環境的調查工作。若一些省份和地區的礦山地質環境受到嚴重的破壞的話,需要及時實施調查與安排,比如,礦山地質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省份的有山西、河北、安徽、四川等,這些地方需要及時進行調查。
4結論
在礦區的開采過程當中,我們不可避免的要對于礦區的地質情況以及水文方面造成一定的破壞,因此本文分析地質構造對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部署的影響,是今后更好的治理地質環境的一項重大舉措,能夠為今后更好的實現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工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周影.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及綜合治理研究[D].吉林大學,2013.
[2]石新立.礦山開發與生態保護如何雙贏[N].中國環境報,2017-11-23(003).
[3]武強,李學淵.基于計算幾何和信息圖譜的礦山地質環境遙感動態監測[J].煤炭學報,2015,40(1):160-166.
[4]馬偉,徐素寧,王潤生,等.基于證據權法的贛南稀土礦山地質環境評價[J].地球學報,2015,36(1):103-110.
[5]呂冀.殘留煤開采壁后注漿封閉支護技術探討[J].煤炭與化工,2017,40(11):53-55.
[6]李沖,王鐵記.峰峰礦區深部煤層開采安全評價方法研究[J].煤炭與化工,2017,40(10):52-54.
[7]畢玉明.邢東礦深部開采區域探查治理技術應用[J].煤炭與化工,2017,40(10):92-94.
[8]孫笑非,錢易,溫宗國,等.我國“城市礦山”開發利用戰略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17,19(4):97-102.
[9]林曉苑,周進生.廢棄礦山地下空間開發為墓地的理性思考[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7,30(2):64-68.
[10]李平,陳景河.礦山開發絕不是破壞環境的代名詞[N].中國礦業報,2017-12-06(002).
作者:張建武 單位:河北省煤田地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