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承國粹精華推動地方文化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凝聚著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范、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如何進一步推動京劇進社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轄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營造和諧健康文明的社會氛圍,浙江省長興縣小浦鎮社區教育中心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1.三大背景催生國粹文化與社區教育無痕對接
(1)傳承地方優秀文化是社區教育的責任和義務唱京戲、演京戲是小浦當地的傳統。20世紀50年代,這里曾辦過一個像模像樣的京劇團,與當時的“嘉興京劇團”并稱“浙北京劇兩枝花”。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當時的參與者越來越少,再加上時代的變遷,人們娛樂活動的豐富,京劇演出的機會少,年輕人又被現代的電子產品所吸引,在一段時間內京劇的聲音仿佛越來越小了。2002年,小浦小學為了傳承這一優秀文化傳統,辦起了“小京班”。十多年來,“小京班”成長迅速,成為了當地一張響亮的文化名片,但在整個社區中京劇活動的氛圍還不濃厚。如何讓優秀國粹文化得到傳承,并發揚光大,值得思考。
(2)豐富當地群眾業余文化是社區教育的職責之一為進一步發揮社區教育中心服務社區服務地方文化的優勢,通過社區教育的平臺把社區熱愛京劇的居民組織起來,整合資源,優勢共享,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活動機制,進而為他們創造各種交流、互動條件,形成一種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氛圍,實現社區文化的大發展,進而打造當地社區文化的新亮點。
(3)打造特色品牌是提升社區教育競爭力的有效途徑社區不同,其人口素質、工作載體、人文環境和基礎條件等,差異顯著。因此社區品牌特色建設,應該有不同的努力方向,根據小浦鎮的特點及優勢,把以京劇教育為主體的活動機制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并以此為立足點,為構建品牌特色社區夯實基礎,從而提升社區教育的競爭力。
2.三大機制把京劇進社區活動落到實處
(1)多方借力、多措并舉的活動機制首先建立一個組織。由社區教育中心牽頭,聯合鎮文化站,與當地村、學校、幼兒園一起成立文化活動協調小組,制定活動方案、相關制度等,統籌安排各項活動。其次搭建好兩個平臺。一是培訓學習平臺。聘請專業京劇團體的專家來舉辦培訓班,方便老少京迷戲曲文化的學習提高;二是相互交流平臺。共同探討傳承國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做到三定(定時、定點、定人),從而保障成員之間的互動。最后提供三個舞臺。一是娛樂排練舞臺。鎮社區教育中心充分利用社區文化禮堂、文化活動室、幸福大舞臺,組織文藝愛好者平時練習、娛樂;二是文化活動舞臺。利用節假日,特別是春節等節慶時節,舉辦大型活動,社區、學校共同參與,同臺演出,為村民送戲。三是才藝展示舞臺。拓寬渠道,為大小戲迷提供外出學習、交流、比賽的機會。例如與浙江京劇團建立聯系,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拓寬視野,提升水平。
(2)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培訓機制開辟社區京劇文化“大講堂”,是社區教育與國粹文化傳承相結合的有效舉措。首先精心編制京劇進社區活動的發展規劃。根據京劇傳承的現狀,明確傳承的目標、內容,進行課程規劃。以弘揚當地京劇文化、培養社區居民人文素養,形成熱愛家鄉、熱愛本土文化的情感為目標;采用講授與體驗結合、文本與網絡結合、組織學習與自主學習結合的多維度課程實現方式。其次社區教育中心組織好教材編寫。聘請浙江京劇團專業編劇為“大講堂”編制教材和講稿。力求淺顯易懂,由淺入深,從培養興趣開始,先抓普及度,再抓深度。并通過實踐活動,強化所學,促進生成。
(3)上下聯動、多方協作的管理機制為實現“品牌”建設目標,學校在管理上下功夫。首先健全領導機制。成立鎮優秀文化傳承發展領導小組,整合社區教育中心、鎮中學、小學、中心幼兒園、京劇票友社、村居文化活動中心、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等資源,并與專業單位掛鉤,形成聯動共享機制。建立健全項目管理制度、激勵考核制度等各類制度。其次加強隊伍建設。文化傳承的關鍵在人,重點抓好兩支隊伍。一是鎮文化領導隊伍。以文化站干部為主要力量,借助文化志愿者的資源,組織培訓,提升業務水平和項目管理實施能力;聘請各類了解京劇文化的能人擔任普及京劇文化知識的兼職教師,通過建立專門檔案、激勵等方式,充實京劇文化傳承的兼職教師隊伍。二是農村票友隊伍。農村票友是京劇文化傳承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平時組織他們在社區活動,帶動群眾文化。同時,邀請專業人員傳授,提高藝術水平,使之更好地把京劇知識傳承到最基層。對京劇文化傳承工作和宣傳工作出色的村居、單位和人員進行表彰和獎勵。
3.三大成效彰顯社區教育與國粹文化相融的魅力
(1)促進了京劇文化的普及、傳承與發展通過京劇文化進社區教育活動,將京劇活動的開展與鄉村大舞臺相結合,與黨委政府需求相結合。注重傳承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通過建立社團,發揮示范引領,實現以點帶面。通過重點培育、教育培訓、活動展示等形式,京劇文化被社區群眾廣泛關注。同時,在專家的指導下,讓當地的草根師資隊伍和戲迷們既發揮傳承作用,又能將所學所知的京劇文化更好地傳授出去。例如,社區教育中心的“京越聯誼社”,由原來的幾個京劇愛好者迅速發展為擁有二三十名會員的京劇社團,他們的足跡不僅走遍本鎮各文化大禮堂。
(2)豐富了社區群眾的文化生活國粹文化與社區教育的有效嘗試,不僅提高了社區群眾對京劇文化的認知度和認同感,也豐富了社區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社區群眾的家鄉情感。京劇社團的組建,不僅讓社區居民有了學習京劇的好去處,更重要的是京劇系列節目編排的完成及各村居巡演,極大豐富了社區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而系列京劇傳承的講座培訓,讓社區教育活動更接地氣,更符合社區群眾的精神文化追求,受到群眾的熱捧和喜愛。
(3)開發了京劇傳承的教材讀本國粹文化與社區教育的有效嘗試,也促進了京劇傳承教材讀本的編寫。社區教育中心整合各方資源,組織力量編寫了《合韻生香》《京韻人生》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區教育教材(讀本)
作者:李海玉 單位:浙江省長興縣小浦鎮社區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