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主主義教育哲學思想的啟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杜威認為,社會造就兒童。如果想造就一個自由平等的民主主義社會,就必須從教育抓起。而教育民主是民主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因此,杜威將民主主義作為民主主義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他說:“民主主義本身便是一個教育的原則,一個教育的方針和政策。”民主的社會需要民主的教育,而學校的教育亦應該是一種個性化的、自由平等的、民主的教育。杜威認為:“民主主義不僅是一種政府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種聯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種共同交流經驗的方式”。那么是什么為這樣一種生活方式或者交流方式提供了實現的可能呢——教育。民主主義社會給教育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這里撇開教育民主中的學校管理的民主不談,僅談幼兒教育中師生關系的民主問題。
幼兒教育不同于其他年齡學生的教育,他們的自我意識、身體的各項機能、個性、情感等等都還處于一個快熟發展的狀態。如果幼兒教師對知識只是一種強制的灌輸,不尊重兒童的個性,那么就會使得幼兒對學習產生厭惡、破壞兒童個性的發展、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等。杜威曾在其教育著作中這樣提到“兒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起點。”這句話強調我們應該重視兒童的天性,兒童的天性是一種天生的潛力,對于這一潛力,我們要做的是讓其充分發揮而不是借用外力使其消失。如何使這一潛力得到更好的發展,要求老師不能以強制的方式教育幼兒,更不能靠暴力或權威相威脅,強制幼兒服從或被灌輸,而應該讓幼兒以主動自愿的方式去接受教師以及教師所要傳授的知識。學習不是讓學生服從,也不是讓學生的自由愈少愈好,而應該尊重學生,以自由開放的方式去教育學生。杜威認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兩個同等重要的因素,兩者在地位上是平等的,要求教師樹立起“兒童中心論”的意識,反對“教材中心論”、“教師中心論”。這也是民主在杜威的教育思想的體現,正因為有了教育所提出的民主概念,在師生關系中,“教師有權為教師,正是因為他最懂得兒童的需要和可能,而能夠計劃他們的工作”。從上面這兩句話中我們不難看出,杜威對師生關系的理解,教師作為一個社會教育活動的領導者,并不因為自己所具有的豐富的知識和經驗來占據教學活動的主導地位,而是把學生看作是與老師處于對等地位的人,他們不利用自己的權威來強迫學生向自己臣服,他們需要做的是根據兒童天性的發展對其進行教育,使得他們獲得更好的發展。
二、我國幼兒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
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教育的基本問題,不是教什么和學什么的問題,而是建立成人和幼兒之間的關系問題。教育是由教學活動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兩者構成的,任何只有其中單獨一方的活動都不能稱之為教育,教師一廂情愿的灌輸也構不成教育,教育首先是一種師生間的人際關系氛圍,一種師生間相互交流的可能性空間。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人際交往環境,幫助幼兒建立起積極互動、和諧融洽的同伴關系,有利于幼兒社會性的良好發展。但是,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目前師生關系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困擾著許多的教師,其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的意愿在教學活動中,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只重視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目前,許多幼兒園的課堂里,老師都只是根據教學計劃、教案來上課,沒有結合幼兒在課堂中的實際情況。如果幼兒對教師所教的內容提出問題,老師不但沒有回答,反而責備幼兒問得毫無意義,破壞了幼兒提問的積極性。許多幼兒在課堂游戲結束后會說這樣一句話:“老師的游戲結束了,現在我們可以開始我們自己的游戲了。”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目前在幼兒課堂中,老師忽視了幼兒的主體性,阻礙了幼兒主動性、自主性的發展。
(二)家長與老師觀念的沖突幼兒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對于怎樣對幼兒進行教育,應該學習什么,家長與老師往往存在觀念上的對立。許多家長每天放學后都會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里老師教了什么啊?有沒有教寫字啊?”這一問題可以看出家長希望孩子在幼兒園里能夠學習到學科知識,但科學地說,過早地學習知識不僅不利于幼兒的發展,反而使幼兒對學習失去興趣,害怕學習。教師與家長觀念的不一致,使得幼兒園家園關系的不和諧,老師與孩子家長之間的矛盾就會蔓延到孩子身上,在幼兒園里,老師就會逐漸忽視這個孩子,放任孩子自由發展,影響孩子健康成長,對其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三)教師對學生的不尊重現在越來越多的虐童事件出現在我們的視野當中,我們同情幼兒的遭遇,憤恨極個別老師的殘忍。這一現象的產生,有教師本身的心理素質問題,還有就是教師認為幼兒沒有獨立的意識,不知道反抗,所以對其人格的不尊重。有一部分的幼兒教師對犯錯的孩子行為非常的粗暴,沒有把孩子與自己放在平等的地位。然而幼兒是非常敏銳的,他們也關心教師是否喜歡自己、尊重自己的意愿、興趣與愛好。所以教師對學生的不尊重,特別容易造成師生關系的緊張。
(四)師生關系的實用與功利學校師生關系應該是一種平等、自由、民主的關系。然而由于諸多原因,師生之間交往的實用性與功利性色彩越來越明顯,表現為: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在學校得到老師的特殊照顧,就私下里給老師或學校領導送錢、送物;另一方面,教師因為私事向孩子家長尋求幫助。這種復雜的關系使得原本純潔的師生關系變得扭曲,使教師不能再以公平的心態去面對所有的學生,從而導致目前師生關系的相互利用,獲取利益的實用與功利色彩日益明顯。
三、杜威對我國幼兒師生關系的啟示
杜威認為只有真正將民主引入到教學活動當中,才能確保學生的天性和潛能得到全面的發展,而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也會更加和諧。其一,明確教師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領導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明確自己的主導地位;在處理師生關系上以尊重學生的自尊和發展需要為前提;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民主的和諧氣氛。只有讓學生自己親身實踐,體驗平等、快樂、信任和理解,才能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豐富的情感體驗以及實際動手的操作能力。其二,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杜威的“兒童中心論”充分肯定幼兒的主體地位,確保以兒童為中心。在幼兒園里,教師的影響是具有廣泛性的,師生之間的聯系不僅發生在課堂上、游戲中,而且發生在吃飯、睡覺、穿衣、洗漱的時候,幼兒的一言一行都在老師的關注之下。在各種聯系中,教師都應以幼兒為本,教育內容在充分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結合教育目的,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與愛好,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有計劃地進行組織;根據幼兒好動、好玩的天性,幼兒教學主張將教學寓于活動當中,在游戲中學習。即體現杜威的“做中學”的思想;對于幼兒的認識特征,積極發揮其感官作用,為幼兒提供充分活動的機會,讓幼兒在實踐和操作過程中建構知識,獲得經驗。
當然,強調以幼兒為中心并不意味著要否定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幼兒教師與其他教師不同,他們身兼著保育與教育的雙重任務。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教師應把握著對幼兒教育的方向,主導著幼兒教育的航標。其三,要與家長友好交往教師與家長觀念的不一致,往往會導致家園關系的不和諧。而教師對家長的態度是友好還是不友好,是親切還是不親切,幼兒往往都看在眼里。因此,如果幼兒感到教師對其父母是友好的,幼兒也能同樣對教師友好、親切;反之,如果教師在與幼兒父母交往時比較冷漠,就可能造成幼兒對教師的不友好態度。須知,家長對教師信賴和尊敬,也會使幼兒從父母那兒獲得對教師的信賴和尊敬(這其中當然包含了父母對孩子的一些正確教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與幼兒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過程中,教師要與家長統一觀念,建立良好的互動交往。
其四,自覺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廉潔執教師生之間的關系本應是平等、民主、純潔的,為何現在的師生之間牽扯著那么多微妙的利益關系,究其原因是因為教師的廉潔問題。一是因為其數額較小,不算嚴重違法;二是這種做法受到部分人的認同。為了有效地解決問題,教師應該通過學習、討論、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形式認清不廉潔從教的惡劣影響和嚴重后果,進而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其次,學校管理者應樹立鮮明的旗幟,自覺抵制和堅決反對教師執教的不廉潔問題,并利用家長會和家訪等形式向學生和學生家長宣傳怎樣才是真正尊重教師,不向違反師德行為妥協。
作者:楊行成云單位: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