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融媒體時代廣播編輯的思維提高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傳播手段因科技的提升而發生融合,作為聲音載體的廣播電臺不可避免的也要參與、融入其中。過去,在保證新聞嚴謹屬性的前提下,要滿足的是播音員的演繹和聽眾的收聽,現在則還要給受眾視覺上的可觀性、聽覺上的舒適性、閱讀中的清晰性,作為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臺的編輯,思維的“提升”勢在必行。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廣播編輯;新聞傳播;新媒體
一、意識形態的前沿戰斗需要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融媒體時代的受眾,對單一媒體的關注度在很大程度上有了削弱,傳統媒體的傳統傳播形式受到冷落,讓一些人覺得還要抱守著新聞的嚴謹性已沒有必要。而事實上,我們首先要探討的,正是傳統廣播編輯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融合的過程中應有的堅持。自廣播全面進入直播形態之時起,新聞、音樂、綜藝、文藝、社教、談話等多種形式百花齊放,但在政治安全方面從未有過放松。廣播電臺編輯在融媒體時代的傳播方式轉型期,首先要考慮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的職責。對新時代社會的發展形勢的更好把握,需要編輯更好的學習、更多的積累,從容應對網絡平臺海量資訊對編輯過程中甄選的困擾。基于此,融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臺編輯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繼續穩定的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不斷提升自身政治素養與業務素質的前提下,積極引導、深度挖掘,將社會公眾需求的信息內容,全面篩選審視出導向正確、與時俱進的進行編輯使用。保持安全意識,并不斷加強。既能敏銳把握國家前沿動態,又能成為積極向上思想的傳播者。
二、把握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特點
互聯網方興未艾之時,新聞、資訊等內容被各大門戶網站所把持。各種傳統媒體無償的將自己的新聞作品上傳至網絡,并隨意被抓取、整合、推廣,而自己的門戶網站只作為傳統傳播渠道的補充和擴展平臺,遠遠無法和大型新聞、搜索門戶網站的豐富靈活相抗衡。之后的博客、微博的興起,更是使自媒體發展壯大并走上了前臺。隨著手機等移動網絡終端的普及,大眾接受新聞的渠道始終在增加,傳統媒體大多都擁有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和APP。受眾可以通過手機在第一時間了解到新聞,了解到由文字、音響、視頻、圖片等手段綜合立體展示的新聞,并且在了解到新聞資訊后立刻留言、討論、互動。人們接受新聞的方式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從被動的接受變成了新聞發展過程中的參與者,從固定時間的獲取變成了“第一時間”或擇時了解,從文字圖片、視頻、聲音的單一選擇變成了同時進行。方便、快捷、豐富多樣是融媒體時代傳播的最大特點。同時,普通受眾也是新聞的傳播和者。很多媒體和APP是在這些普通受眾的信息中篩選新聞素材,甚至一些新媒體直接通過關鍵字等條件直接抓取。誠然,這些新聞信息無論在制作水平、采寫技巧以及嚴謹客觀的態度上無法和職業媒體和媒體人作比較,但其龐大的基數和可以被任何網絡使用者發現的特質又使之成為信息爆炸時代不可小視的力量。
三、新媒體有新媒體的傳播渠道,新媒體的編輯自然要有新的編輯方法
編輯要做的,從來都不只是對語言文字的把控以及新聞報道的精準,對時代的解讀、對社會的解讀、對聽眾和受眾的需求的解讀同樣也是編輯能力的成長需求。新興媒體的巨大沖擊之下,媒體推廣營銷、網絡知識的掌握甚至是圖像圖片的編輯設計也都成為了編輯所要學習的“科目”。既要有信息采集加工的能力,又要有編輯創新的能力,還要有與團隊有效溝通及協調的能力。新媒體時代,傳播內容以數字技術為載體全面擴散,手機、電腦、網絡盒子等等終端包含著受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這恰好給了編輯們一個更加全面施展才華的空間。既然受眾不再局限于廣播,那么廣播編輯自然也不局限于剪刀加漿糊,既然受眾的消息來源多種多樣,那么廣播編輯在錄音筆之外也可以多出攝像頭。曾經需要“一桌子”、“一箱子”的編輯工具和資料,現在也可以只需要一部手機。另外,擴寬視野、創新思維、自我提升也是融媒體時代編輯必須要具備的能力。編輯是個“雜家”,了解的領域多,掌握的方法多,同時,需要繼續更新和學習的東西更多。之前我們提到的各種編輯需要學習的科目以外,還要提升與技術人員、營銷人員的共同協作能力,既了解新媒體數字傳播所需要的手段,也清楚營銷過程中的環節和成本信息。并且充分掌握互聯網思維方式,拒絕兩耳不聞窗外事的閉門造車行為,只有了解了受眾的需求,并滿足這種需求,才能被受眾所接受。舉個例子,時間。對于大多數受眾來說,在海量的資訊中,選擇信息所要花費的時間往往比接受信息的時間更長,那么作為編輯,自然要通過對受眾的了解、對熱門新鮮資訊的掌握、對倡導積極社會心態引領的把握,來幫助受眾做出選擇。
四、結語
科技的進步無法逆轉,建立在科技進步基礎上的媒體傳播方式的進步自然也無法逆轉,機遇與挑戰同時存在。無論傳播手段與渠道如何改變,作為編輯的職能卻不曾改變。接受融媒體時代的變革,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學習更多更新的編輯手段,發揮職業媒體人的自身優勢,最終,將無線電傳播與互聯網傳播有機的結合,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賈英敏.新媒體時代編輯力提升漫談[J].山東人大工作,2018(08).
[2]鐘方園.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定位與轉型[J].現代交際,2018(15).
[3]唐業棋.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編輯轉型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8(15).
[4]朱琴.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編輯記者技能與素質培養途徑[J].西部廣播電視,2017(20).
[5]戎紫冰.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編輯記者技能與素質培養途徑[J].科技傳播,2014(24).
作者:李恒 單位:吉林人民廣播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