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數據技術在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年來,大數據技術在社會各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特別是對于農業可持續生產來說,農業大數據具備戰略性指導意義。從大數據技術、農業大數據、農業現代化三個角度闡述大數據與農業現代化的相關概念,以信息不對稱作為切入點,分析農業現代化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需求;接著從農業大數據平臺搭建的角度出發,闡述大數據技術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應用途徑與方法;最后,圍繞應用效果和經濟社會效益方面,解讀大數據技術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應用的現實價值。
關鍵詞:大數據;農業現代化;應用途徑
引言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社會各個產業領域的生產模式提供了優化發展的新機遇和新方向,其中以農業領域的應用最為明顯,我們有必要對大數據技術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應用途徑進行分析研究。
一、大數據技術與農業現代化
1.大數據技術。在網絡時代中,從人們日常工作生活中產生出來的數據信息量級逐漸龐大、內容逐漸繁雜,數據的采集和處理工作不再局限于固定化、程序化的相互關系,而是呈現出了差異化、動態化的發展趨勢,使得人們對數據信息的處理手段發生了巨大變革。在這種觀念的支持之下,以云計算、數據庫等概念為支持的預測分析、統計分析、語言處理、數據儲存、數據挖掘等處理技術產生了出來,并被綜合運用到了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等多個產業領域當中,這些技術類型便是“大數據技術”。2.農業大數據。農業大數據是指現代農業各項活動中形成的海量、具有潛在價值的數據。近年來,農業中開始廣泛的應用云計算技術、物聯網技術等新型技術手段,產生了大量的農業數據,且呈現出井噴趨勢,而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這些數據所具備的參考價值非常大。目前,農業大數據主要包含5種數據類型,分別為農業物聯網監測數據、農業經濟運行監測數據、氣象數據、資源環境數據及生物信息數據[1]。3.農業現代化。簡而言之,農業現代化即農業由傳統中以人工、機械為主的生產方式向著科技、文明為主的生產方式轉變的過程。具體來講:首先,農業生產手段的現代化。在當前,隨著智能溫室、自動水肥一體機、農藥噴灑無人機等高科技設備的出現和發展,純手工的勞作方式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在降低農民工作強度、縮短農業工作時長的前提下,實現了農業生產的標準化和高效化,大大提高了農業勞動的實際生產率。其次,農業生產理念的現代化。在過去,由于缺乏生態理念、環保意識等精神,農民主要采用消耗型生產方式進行農業活動,對土壤的可循環利用能力造成了極大削弱,且對周邊的生態平衡產生了一定影響。而在當前,隨著人們社會觀念的轉變,農民們越來越意識到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進而將生產方式轉變為保護型、補償型,并致力于打造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特色農業產業鏈,早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同時,大大降低了農業生產的投入成本[2]。
二、農業現代化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需求
在提到農業現代化時,這樣說道:“沒有農業現代化,沒有農村繁榮富強,沒有農民安居樂業,國家現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靠的。”由此可見,要想實現我國整體實力的提升,就必須要大力發展現代化、科技化的農業生產方式,做到“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但從當前來看,受到“一家一戶”的傳統市場經營模式制約,農民的生產成果常常出現滯銷現象,極大影響了農民種田的積極性,對農業生產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筆者認為,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農業生產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帶來的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由于農民每年的進城次數有限,其對城市市場環境的實際情況、消費者的農產品需求方向等信息的了解存在很大滯后性,繼而經常會產生“去年什么火,今年種什么”的經驗導向生產理念,最終因“扎堆生產”而出現單一農產品過剩的問題,形成較為嚴重的“供過于求”現象。所以,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就必須要拓寬農民獲取各類市場信息、消費信息的渠道,建立龐大的農業生產端和消費端之間的數據信息溝通橋梁。顯然,大數據技術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三、大數據技術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應用途徑
應用農業大數據過程中,包含眾多的應用環節,如數據采集、數據交換、數據分析等。因此,搭建服務平臺時,要針對每一環節的具體情況,保證搭建的全面性[3]。1.建設數據采集及共享交換平臺,手工填入、數據導入等均屬于可以使用的采集數據的方式。建設數據采集平臺期間,需要農業、生態等多方共同努力,以能采集到完整的數據。而中央層面采集數據時,采取的方式應為數據共享,即采集數據的主要來源為各地方收集的數據資源。2.建設數據加工處理平臺,采集單位、地區不同,或數據來源于其他單位及地區的共享時,格式通常并不會完全相同,導致分析工作不能直接進行。此時,即需要對數據做出相應的加工處理,保證數據能夠發揮其作用。3.建立數據分析應用平臺,通過對數據資源的全面分析,將其價值充分地發揮出來,比如季前早知道平臺。季前早知道平臺是一個基于大數據分析技術的農產品收成預測平臺。季前早知道大數據收成預測平臺的核心是以土壤研究所測量的全國土壤基礎數據和司爾特免費為全國農戶進行測土服務所積累的全國土壤數據為基礎建立的全國土壤大數據,并依托中國農大—司爾特公司測土配方研究基地張福鎖院士團隊的研究成果,對目標地區的農作物進行產量預測,利用全國農作物價格大數據,直觀展示預計收成,并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給予科學精準的施肥建議,給廣大農戶在傳統肥和司爾特測土配方肥之間的選擇,提供了科學有力的依據。廣大用戶可在各經銷商網點PC端或用戶自己手機微信端,方便快捷地進入季前早知道平臺,在平臺上選擇相應的區域和所種植的農產品,輸入種植面積,屏幕即會顯示當地土壤信息和司爾特為該農作物精選的測土配方肥信息,并提供科學的施肥建議,在科學合理的施肥前提下,預測出該農產品的產量和收成,實現收成的“季前早知道”。
四、大數據技術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應用效果
1.實現了農業生產經營方向的精準定位。現階段,我國農業生產得到迅速的發展,已經具備了多種生產設備及科技手段,不過,精準定位與導航仍是農業生產中尚不具備的,導致無法開展精準生產。近年來,在全國范圍內,我國調查、研究了各地的土壤肥力情況,并評價了水資源情況,但這些工作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要想完整地調查我國的土地資源,實現科學布局優勢生產區,必須要充分利用農業大數據。農業大數據的應用不僅可以提升農業資源生產效率,還能夠進一步精準地優化配置模式,充分滿足農業生產需求,最大限度地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及質量,提高我國農業的綜合競爭力,實現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2.對現代農業市場消費做出了指導。大市場小生產情況下,頻繁的出現農產品滯銷問題,盡管我國增加了農業產量,但卻減少了獲得的收益,此種問題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分析產生此種問題的原因,結果顯示主要原因為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首先,農民生產時的信息指導比較少,對市場的需求并不了解,僅能按照上一年農作物的銷售經驗選擇今年種植的農作物,不注重農作物與土壤相配與否,此種方法導致農業生產中存在較為嚴重的盲目性,容易出現農產品滯銷。另外,無法與時俱進地獲取信息。由于信息不能及時地更新,使信息針對性降低,從而將降低信息的使用價值。應用農業大數據之后,上述問題均能妥善解決,能夠及時地傳播相關信息,并個性化推送信息,保障農業生產的準確性。3.為農業生產端和農產品銷售端搭建信息溝通的橋梁。一直以來,在農業生產端與農產品銷售端存在信息不暢的問題,這導致農業生產端的生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進而使農產品銷售受到極大的影響,也不利于農業的現代化發展。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應用大數據技術后,可利用海量數據搭建相應的數據共享平臺,將農業生產及農產品銷售數據全面地匯集到該共享平臺中,供農業生產端與農產品銷售端使用,便于二者開展信息溝通。信息有效溝通背景下,農業生產端可通過分析既往農產品銷售數據,預測各種農產品未來的銷售趨勢,從而合理地調整生產方向,實現節本增效的問題,并降低農業生產成本,解決產銷不平衡問題。
五、大數據技術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應用帶來的作用和效益
1.經濟效益。對此,現代化農業生產中應用大數據技術后,相關部門可以建設專門的農業生產信息網站,整合分析區域內市場的階段性需求情況,供農民使用,如民生網站、政府部門官網,農民登錄到這些網站后,即可查詢自己所在區域內的生產信息,也可對全國范圍內的農業產品分布、價格波動情況進行具體了解,從而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農業生產決策,將農產品的種類、種植量、銷售方向與市場環境實際聯系起來,實現農產品的“快銷售,快回報”,有效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出現的經濟損失。同時,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在近幾年呈現出了雨后春筍般的崛起之勢,為農民的產品銷售提供了有力的網絡平臺和更大的客戶群體。據調查,2014年時,淘寶網中已經有超過76萬個的農產品店鋪,成交總額高達483億元,與實體市場農產品銷售總額相比,網絡銷售總額高出50%以上??梢?,隨著大數據技術興起的農產品電商銷售形勢為農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4]。2.社會效益。眾所周知,農業是人類社會的“母親產業”,沒有農業基礎,就不會有豐富多彩的現代文明。所以,農業生產的技術水平、發展狀態,將會直接影響到社會的進步情況,以及社會人民日常生活的幸福感和滿足感?,F階段,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養生”“健康飲食”等觀念日益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同,這就對農業生產的產品質量提出了很高要求。對此,農民可通過大數據分析出當前消費者所喜歡的農產品類型,并加大對這一部分產品的生產力度,從而為人們的日常消費行為提供足量、保質的產品支持。3.管理效益。從農業市場的信息數據研究建設現狀來看,我國農業部開展監管統計農業信息的部屬事業單位共有9個,司局共有12個;統計報表制度已經建立21種,統計監管項目達到75項,每年定期進行的報表300張,調查指標5萬個,充分利用了農業地理空間數據、行業管理檢測數據等,數據獲取已形成復合型模型。在大數據時代,要求數據的共享性及公開性,強調深入挖掘及利用數據,最大程度地發揮出大數據的作用。而農業大數據應用到政府相關部門的現代農業管理中后,可通過分析出的科學數據做出決策,保證決策的可行性與準確性,從而良好地開展管理工作,也可避免因錯誤決策導致的管理成本升高問題,實現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大數據技術作用下,政府部門能夠合理地管理農業生產與農產品銷售,最大程度地防止產銷不平衡問題的出現,有效地增加農民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有助于穩定農業社會的發展。結語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業大數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應全面深入研究大數據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途徑,促進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推廣領域的深度應用,努力提高農業信息化的水平,早日實現農業現代化。
參考文獻:
[1]郭華.“互聯網+農業”的智慧農業平臺建設研究[J].移動通信,2017,(9):16-20.
[2]張海東,張青,田婷,等.農業信息技術在江蘇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應用[J].中國農業信息,2017,(3):39-42.
[3]王東杰,李哲敏,張建華,等.農業大數據共享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6,(3):1-6.
[4]繆安利,趙越,張棟卿.大數據形勢下現代化農業的未來發展[J].南方農機,2016,(5):38-39
作者:劉艷清 單位:安徽省司爾特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