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農業科技推廣的因素及服務機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在農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農業科研與應用銜接的鋪路石。然而,在現階段,我國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機制還有待完善,在其發展過程中,主要受兩方面因素的制約:一方面,利益分配與決策機制不平衡,科技推廣資源所屬主體多位上層權力機構,這就使得基層的農業科技推廣人員及農民很難獲得應有的利益;另一方面,目前的科技推廣更強調灌輸知識,而忽略了對知識的創新與共享,使得科技推廣缺乏針對性,不能很好地讓農民在認知和能力方面得到提升。因此,需要及時對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模式進行改善和調整,明確農業科技的利益價值導向,對農業科技的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強化其分配方法及原則,完善并優化決策機制,使農業科技的成果能夠融入到農業生產實踐中去。
關鍵詞: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機制;制約;完善
農業科技推廣是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手段,然而,現階段,在我國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過程中,科技推廣服務的整體效率在復雜多樣的農業生產影響下,還處于初級階段,甚至有些地區和部門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發展極為落后,無法支撐推廣服務機制。導致農業科技推廣轉化難大致可分為三方面研究內容: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的資源分配、利益導向和運行服務。
一、農業科技推廣服務資源分配及利益導向機制分析
從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機制方面來說,農業科技推廣服務資源分配決定了農業技術推廣的利益導向和推廣過程中的權力、資金流向等。目前,我國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中依然存在具有學科分類與條塊相結合等特征的機構模式,從而對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發展方向及工作內容起著決定性作用,更為顯著的是權力擁有者會得到更多的農業科技資源分配比。比如在資源分配的環節中,資源由中央到省級政府再到地方各級政府及農業科技推廣部門,這些機構部門占有的農業科技推廣資源較多,但擴展到基層的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及人員,尤其是農民群眾卻得不到不自己應得的利益,服務利益對他們來說也成了一紙空文。因此,這一不利因素導致了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效率大大降低,同時還嚴重阻礙了基層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工作的正常開展及運行。此外,對于農技推廣資源分配方式而言,其遵循的是傳統模式中的自上而下、對業務進行分類的方法,根據相關的設置,對林、牧、農、漁業等類型的部門開展資源分配工作,顯而易見,對于層次較低的業務學科進行分割,既約束了農技推廣服務的廣度和寬度,也降低了農民對農業科技的積極性。為了避免不同部門間的利益發生沖突,各部門對各自領域管轄范圍內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開展工作,無法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不同領域人員參與其中,這就對發掘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潛力和動力產生了消極影響。雖然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在政府領導下不斷進行改革與調整,基層農業科技推廣部門也逐漸被國家重視,但在實際工作中,農民能夠得到的實際利益很少。換而言之,針對于基層農技推廣服務來說,農技推廣服務無法在資源、權利與利益等方面實現公益目標實現機制的公益性目的。
二、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制約因素分析
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最終目標群體為農民,農民的認知程度與行為方式對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的開展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從農民角度來看,當前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工作的制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農業科技推廣過于強調對成果的推廣,而忽視對農民自身認知實際的關注從知識傳播方面而言,農業科技推廣過于強調對成果的推廣,并沒有對農民的實際認知情況加以關注。雖然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的文化素質較高,但這無法彌補農業科技推廣中接受主體的認知缺失。在先進的技術及知識方面,農民會受到自身各方面的差異、接受方法及途徑、外在干擾等因素的影響,致使他的接受能力呈遞減趨勢。此外,科技推廣服務人員在知識塑造及編碼、傳遞等過程中所表達重點及表達內容也各不相同,這都會給農民的知識接受產生影響。
(二)農業科技的傳播方法與途徑缺乏與農民的互動與協作對于農業科技推廣服務而言,傳播方法及途徑的差異可能會帶來完全不同的推廣效果,因此推廣方法及途徑在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過程中極為重要,倘若傳播方法與途徑是錯誤的或者不符合推廣的要求,都將會影響到科技成果傳播的結果。雖然在農業科技推廣過程中,主要傳播者是對農村農業的發展改革情況較為熟悉農業科技推廣機構,但對于廣大農民群眾而言,農民的知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受局限,也很少參加相關的培訓與教育,其自身的冒險精神、對于生產的資金投入等都有所缺失,導致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生產方式比較粗放。從整體角度來看,農民在農業科技認識與素質方面還有所欠缺,而農業科技傳播方式及途徑要考慮到農民的實際情況,注重農業科技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相結合,倘若單純發宣傳單而忽略了與農民之間的互動,導致農民無法對農業科技有更深的認識,不能理解和吸收推廣的農業科技的真正價值所在,最終達不到推廣的預期效果。比如在研究考察過程中,存在一部分農技推廣機構,只按照上傳下達的傳播方式,單純的給農民強調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并不能身臨其境的體會農民的實際工作過程,無法真實了解農民目前面臨的農業難題及所需,對于這類農業科技推廣服務與傳播而言,僅僅對農民的顯性認識有輔助作用,并不對農民的認知行為起到真正意義上的改善。
(三)在農業科技傳播上強調顯性知識,而忽視了農民的隱形智慧作為農業科技推廣接受者的農民,農民認知行為的關鍵影響因素是農民自身文化的局限性。而現階段,我國對于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的傳播方面,比較強調的是農業科技方面的顯性知識,忽略了農民的隱形智慧與認知情況。比如在科技推廣中對養殖技術的推廣工作,推廣的知識表面上看著有實用性,但沒有與實踐相結合,知識是靜態的不能更好地指導養殖過程、反應養殖的實際情況。在農業科技推廣后,農民不知道如何將推廣內容實際運用到農業工作中去,而對于推廣的顯性層面的概念及問題,農民又聽不懂記不住,導致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不能與農民的智慧和認知良好的協調與結合,最終導致傳播效果達不到預期結果。歸納農業科技推廣的影響因素,主要是在農業科技推廣過程中,忽視了農民的隱性智慧與認知,把科技知識技能、語言及文字作為了有形的實際載體,忽略了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不利于農民對推廣的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達不到預期效果,從而無法起到推廣作用。此外,部分農業科技推廣人員過于追求重視結果,忽略了對于過程中細節方面的關注,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對先進科技進行良好的傳播,這也會影響農民的接受能力。
(四)農業科技推廣目標與實際需要相偏離,不符合實際從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目標的角度來看,主要是針對于農業生產的具體需求,通過運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手段來為農民創造利益,提高農業生產的產量及工作效率。但就目前形勢而言,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的傳播對象是農村的精英人才,而并不是是廣大的農民群眾,違背了推廣服務農民的初衷。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1.農業科技推廣中評價機制不完善。盡管農業科技推廣是以農民數量、推廣面積來進行衡量,但廣大農民所真正擁有的農業資源較少,相反,鄉村精英的農業面積較大,因而更有利于提升推廣服務成績,達到推廣效果。2.現階段,我國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的重心是示范與培訓推廣,鄉村精英具有的認知力較高,進而可以擁有、調動更多社會資源,在示范培訓推廣、物質資金、人力資源等各方面都有較大的優勢,而對于普通農民來講,農民沒有良好的示范性,不能在各方面起到支持作用。在此形勢下,致使政府及相關部門對于農業科技的推廣更重視對少數鄉村精英進行培訓,從而違背了推廣的初衷,與對廣大農民服務的推廣目標不符。
三、推動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發展的建議和措施
針對各階段農民的心理特征與行為過程,可以對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措施。從農民對農業科技推廣的認識到接受采用,大致分為五個階段,如表1所示。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次推廣活動都必須經過這五個階段的,在農業推廣活動中,不同活動所經過的環節可以不同。
(一)對農業科技推廣服務資源的分配導向給予優化,提高農民的積極主動性就農業科技推廣資源分配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而言,要提高農民在農業科技推廣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與利益導向作用,完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的機制與職能,鼓勵和引導更多的農民組織與協會積極參與到農業科技推廣中,變農民的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同時,還要加大對農業科技推廣機構的改革力度,充分發揮其公益性作用,給更多的農民提供便利服務。
(二)完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的相關機制在農業科技推廣過程中,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性,切實保護好農民的相關權利,如發言權、管理權與參與權等,暢所欲言,集思廣益,這樣一來,在調動農民積極主動性,讓更多的農民群眾接受并運用到農業活動中去的同時,還能改進和完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工作的開展。
(三)創新農業科技推廣理念,改革推廣服務的方法,實現更好的共享傳播根據農民的認知與行為的實際情況,對現有農業科技推廣理念與方法進行創新改革,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主動性,通過合理的方法加強對農民隱性知識的傳播力度,推廣服務過程要多聯系實際,與實踐相結合,從而能夠更好的傳播農業科技的成果。此外,還要結合農村的實際生產水平,對農業科技推廣服務資源加以整合,完善各階段的服務體系,進而克服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更好的發揮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機構的推動作用與示范作用。
四、總結
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工作對于我國的農業發展水平而言非常重要,因此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加大對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工作的重視力度,積極響應黨的“五大發展理念”的號召,即“綠色、共享、開放、協調與創新的發展”,通過明確農民群眾的主體位置,完善相關的體系機制,優化推廣服務方法,改革創新理念等,促進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工作更好地開展,進而推動我國農業的創新與改革。
參考文獻:
[1]王甲云.我國農業技術服務模式與機制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4.
[2]鐘秋波.我國農業科技推廣體制創新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3.
[3]肖建中.現代農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2.
[4]朱世桂.中國農業科技體制百年變遷研究[D].南京農業大學,2012.
[5]夏刊.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運行機制研究[D].中南大學,2012.
[6]潘鴻.中國農業科技進步與農業發展[D].吉林大學,2008.
作者:蔡林海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