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郊型國有林場發展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林業建設雜志》2014年第三期
1存在問題
1.1征占用林地面積大從林場外部環境來看主要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建設高速發展,城市發展建設日新月異,城市擴大勢不可擋,各種開發項目繁多,不論是大中城市,還是小縣城小鄉村,到處都在開發,加上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高密度快速度建設,到處挖山不止,破壞森林資源十分嚴重。各種各樣的項目多,征占用林地面積大,如沙縣水南國有林場近十年征占用林地項目多達60個,征占用林地面積近1萬畝,除了正常依法辦理征占用林地外,不少地方政府或建設單位為了少花錢多辦事,少批多占,未批先占。
1.2林業案件屢禁不止林業執法部門迫于地方政府的壓力少查處,或不查處林業違法案件,應付了事,林場受到擠壓,生存受到威脅,發展受到限制,成為弱勢群體。
1.3森林資源質量不高結構也不合理,幼中林多、成過熟林少,針葉林多、闊葉林少。
1.4經營管理機制落后基本是延續計劃經濟模式運行,不適應市場經濟下的發展要求。經濟結構單一,主要靠賣木材收入,其他收入不多。非生產性人員多,林場機關化,工人干部化,工作效率低。
1.5生態優先不夠重視現實中縣、鄉黨委、政府和各部門根本不重視,到處亂挖亂開發,任憑林業部門、林場在那里呼吁也沒用。
2發展對策
2.1充分認清形勢隨著近10年城市經濟的高速發展,建設項目日益增多。林場林地因地處城區,大多數項目用地均需征占用林場林地,且往往投資規模大,涉及面廣,征占用林地面積大。我們不能怨天尤人,不能消極抵觸,只能化消極情緒為積極態度,認真對待,加以理順,妥善處理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關系,爭取上級主管部門和地方的支持,利用好有關政策規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借勢借力發展自已,壯大林場。
2.2嚴格征地管理認真審核立項批復文件及用地規劃,嚴格審查申請使用的林地。根據省林業廳對征占用林地工作的指示精神:對國家和省重點工程建設和公益性建設項目征占用林地予以積極支持,五項費用按有關規定收??;對商業性開發項目征占用林地嚴格控制,對非征不可的林地進行共同開發,做到依法依規報批辦理。從現場勘查到集體會審,做到實事求是,透明公開,并逐級上報市、省林場主管部門批準。未經省林業廳批準的征占用林地事項,不與用地單位簽訂補償協議,不在征占用林地有關文件上簽章,按照權限嚴格依法辦理征占用手續。
2.3實施留地安置林場大量林地被征占用后,開發區或地方政府要留一定比例的土地給林場開發,可按征地面積的5~10%,用地性質最好是商住地,也可以是商服用地及其他用地,開發區或地方政府負責完成“七通一平”并進行招拍掛出讓,扣除開發成本及各種金、稅、費后,余款全額返還林場?;蛄艚ㄔO用地給林場,由林場按規定辦理有關手續后自行投資并組織開發利用。如永安市政府征占用永安林場林地,通過談判達成協議,按征占用林場林地面積留10%的建設用地給林場自行開發利用。由于林場大多在五十年代末籌建,場部占地一般都有二三百畝,現在城市擴大了,林場場部所在地列入城內,地價自然攀升,地方政府勢必會重新規劃征占用。對于這類征占用地,除一定要給林場留足建設用地安置林場及職工外,剩余地塊可由地方土地收儲中心統一收儲后,公開掛牌出讓。土地出讓金扣除有關金稅費和收儲、出讓成本后的凈收益由地方財政與林場按比例分成,地方財政得10~20%,林場得90~80%。
2.4開發非林項目林場傳統的經營模式已不適應目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作為林場眼光要向外看,要跳出林場辦林場,跳出林業辦林業,要多元化經營。如沙縣水南林場地理位置在城郊,離城(市)中心近,地理位置好。由于近幾年沙縣地方開發的需要,水南林場林地被征用不少,因此有一定的征地款資金,具備了投資開發的條件。于2011年在沙縣金古園開發區征用林場林地中,林場向金古園開發區要了一塊12畝的商業服務用地作為補償。這塊地的地理位置很好,在國道邊,面向沙溪河,傍邊是商住樓開發區,沿街有許多店面。林場決定投資4000萬元開發這塊地建綜合大樓(酒店、寫字樓及商場店面等),預計這幢綜合大樓建成出租,每年收益至少260萬元以上。同時,要把山上森林資源轉換為山下房產資源。由于林場地處縣城郊區,地方項目建設需要,林地被大量征占用,有一定存量資金,購買城里繁華地段的店面、商場等房產無凝是一項風險小效益高的投資。如沙縣水南國有林場于2009年投資1190萬元,購買沙縣三優街上金鼎城沿街一樓店面330平方米。永安國有林場于2006年投資650萬元,購買繁華地段的永利大廈二樓商場1750平方米。實現了山上森林資源轉換為山下房產資源。林場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又可以投入一定資金,進一步保護林場森林生態所需資金支出。
2.5嚴格查處案件林場要進一步搞好與林業公檢法的關系,積極配合,及時與駐場森林派出所協作,依法查處違法侵占林木林地案件,有效地保護林場的森林資源。同時,對內要加強護林隊伍建設,強化護林員管理,與各工區及每位護林員簽訂《護林員護林防火責任狀》,明確各護林員工作要求、崗位職責及考核標準,完善獎懲機制。分析護林問題,落實護林措施,形成以林場為中心,工區為扭帶,以護林員為主體的強有力護林隊伍,進一步健全完善經營區治安防控體系,促進林場經營區和諧穩定。
2.6開展山林收購2000年明溪林場的木材資源少,只有6萬畝林地。一年要砍8500立方米木材,林場的木材資源砍3~5年就沒有木材可砍了。面臨資源斷檔危機,正好遇到一個機會。當時明溪縣政府欠債多,縣里的三個伐木場準備轉讓。筆者找了縣林業總公司及縣政府洽談,以每畝390元的單價,籌資1400萬元購買其中一個箭竹坪伐木場的山林36000畝。這些山林買回來以后,經過五年采伐不但收回成本,而且單位還賺了一大把。現在林業的金稅也降低了,木材價格上升了,增加這36000畝優質山林,起碼增值1.6億元多,解決了明溪林場木材資源斷檔的問題,擴大了林場森林資源,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2.7探索合作造林林場與村集體(或個人)開展合作造林,由林場全額出資,負責整地、造林、撫育、管護,并由此產生的一切費用等。村集體(或個人)負責提供林地、調處林地權屬糾紛、配合有關部門及時查處盜伐和破壞森林案件。地租由村集體(或個人)自行承擔,林場不必承擔地租費用,合作期限30年。林木進入間伐或主伐時,林場負責辦理采伐手續,并組織采伐銷售,木材銷售收入扣除政策規定的各項金、稅、費和成本等費用后,利潤按5:5比例分成,即林場與村集體(或個人)各占50%。沙縣水南林場近兩年來已合作770畝,效果很好,實現了從城市向農村發展。
2.8加快資源培育資源培育是林場的基礎工作。林場要從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化,搞好造林規劃,選擇最好林地用于造林,嚴格選用良種,培育壯苗,大力營造闊葉林,改變以往只種“杉、松兩棵樹”狀況,挖掘、篩選鄉土速生樹種和選擇經濟價值高的綠化樹種,在營造混交林的同時大力培育大徑材、無節材,以適社會生產建設需要。另外要實施科技興場戰略,發揮科技人員的優勢,鼓勵開展科技研究,參與科研院校(所)的重點林業科技攻關,著力推廣應用現有林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使林場森林資源培育有質的飛越。
2.9加強林場管理管理出效益,管理出經驗,管理是林場生存和發展的永恒主題。筆者曾在明溪林場工作期間,通過加強管理,減少非生產性開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銷售單價等措施,實現節約資源增加收入,據統計每年可節約資源將近1千立方米,增收節支150萬元。要精減人員,改變林場機關化,工人干部化,干管后勤人員多,非生產性開支大的現象,可以通過提前退休,或辦理內退,或買斷工齡等措施,安置減下來的人員。對干部進行聘任制。場長應由地(市)主管部門聘任,副場長以下干部職工由場長聘任,調動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建立完善考核指標體系,把經濟指標、工作任務逐級分解到科室、到人頭,做到獎勤罰懶,獎優罰劣,激勵先進,鞭策后進。
2.10堅持生態優先生態文明與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并重,已寫入十八大文件,應該說生態作用已引起黨和國家重視,但要引起全社會重視,特別是要引起縣、鄉黨委、政府和部門的重視,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就需要我們堅持長期多做宣傳工作,宣傳抓好森林生態就是為人類自己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多用實例來證明森林生態作用。此外,要探討建立森林生態補償制度,并予以執行。
作者:張俊欽單位:沙縣水南國有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