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市環境地質問題防治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華南地質與礦產》2016年第4期
摘要: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使得城市建設的已經不只滿足于地面上的建筑群,在地下開展了地鐵、地下管道等大面積的市政工程,這些工程本身就對城市地下地質有一定的影響。在另一方面,我國復原遼闊,地形地貌眾多,不同的城市也因為所在地區的不同,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地質環境,再加之人類的不正確施工、建筑、發展,致使周圍環境出現在地下水污染以及開采過度、地面塌陷等地質環境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很大成程度上也是因為人們對于城市發展建設中地質環境重要性認識不足所導致的,本文就城市環境地質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以期能夠找到行之有效的發展策略促進城市化進程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城市環境環境地質問題;對策建議
在最近十幾年,出現了鄉鎮人員不斷涌現城鎮的局面,隨之而來的就是城市面積不斷地擴大,鄉鎮面積不斷縮小,甚至有的自然村落在逐漸消失。在目前的狀態下,城市儼然已經成為地區文化、政治、經濟發展的凝聚點,并且在我國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各大小城市之中。在現代,城市已經成為了科技發展、文化事業、工業化進程的最前沿的陣地,這些力量也在不斷完善著城市,城市上方高架橋的建立、地下走廊地鐵的鋪設、城市周邊化工城的興建,這些基礎建設工程、化工產業的發展,一方面大力的推動了城市的發展,但是在另一方面也給城市地質帶來了極大的負荷,致使城市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環境地址問題,阻礙了城市的發展,影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1.現階段城市主要面對的環境地質問題
1.1地下水污染問題
我國針對全國八十五座重點城市進行過一次全國范圍的地下水資源普查活動,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北部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受到污染的情況和南方相比較為嚴重,而致使水資源受到污染的原因有主要就是城市在原生水資源本就不好的基礎上,卻又因為工業化的進程污染了地下水資源,再加之酸雨的落到地面后的滲透作用是地下水質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還要充分注意到一點,在以往的垃圾處理中,填埋處理是人們最常使用的一種方式,掩埋的方式也因為操作簡便、見效快、經濟實惠的因素在很大面積上得到了普及,但隨著掩埋廢料的分解、揮發,使得廢物掩埋點周圍的土地資源受到了污染,進而地下水資源也受到污染。
1.2地下水開采以地下施工引起的地面坍塌
近年來,大部分地區水井現在都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水井向下打的深度不斷的增加,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依舊在很多時候無法開采到有效的水資源,這是因為地下水層很大一部分已經被人們抽空。這種情況一方面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用水。另一方面,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地下空洞逐漸擴大,最終導致地面大面積塌陷,威脅到了人們的人身安全。而且,在造成地面塌陷的因素不只是地下水的開采,幾年來地下走廊的地鐵施工在很多城市都如火如荼的開展著,在施工進程中對于局部地區地質把握不當、巖層材質把握不當等情況也很會造成地面沉降現象的產生。
2.城市環境地址的相關問題解決辦法
2.1城市地下水資源受到污染的解決策略
為了能夠從根本上做到對城市地下水資源的保護,首先在重點水資源水源地區建立相應的保護區,并且能夠將水資源保護區規劃為兩個不同的保護等級。將城市居民飲用水劃分為到一級保護區之中,這一保護區的水資源自我凈化性能較弱、并且容易受到污染影響。由此,針對一級保護區要制定的嚴格的保護條例,堅決禁止保護區內出現任何和水資源保護無關的建筑設施,將一級保護區內人為污染因素降到最低。將現階段正在開發的含水層的供給區劃分為二級水資源保護區,在二級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擴建任何會帶有排污需要的工業工廠,以確保備用水資源補給區的安全。重要水資源的保護治理工作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巨大工程,在治理過程中僅僅依靠人力的治理是無法達到最終治理目標的。這也就需要在實施人工治理的同時,還要積極的促進水體生態環境的自然凈化以及現代工業排污的無害化處理,只有這三者同時發力才能夠保證水資源的徹底凈化。在開展這一進程的時候,針對新建立的企業要打好無害化處理的基礎,嚴格審核新建企業污水、廢氣的處理水平,將處理結果和相關標準比對,嚴格禁止不合格的企業投產運行。對于老企業,也要對其的污水處理能力進行調查,對于達不到凈化標準的老企業實施限期關停的處罰。
2.2合理開發地下水,促進地質塌陷防治體系的構建
嚴格管理地下水的開采,開采量與天然補給量的大致平衡,并對開采地下水源地的補給量進行水量均衡分析,做到計劃開采。水位下降較大的地方應減小地下水開采量,小的地方可增加開采量,特別是自流區,地下水長年自流,僅灌溉期利用一些,應把自流水納入供水管網加以使用。另外,要注意不能將建筑物修建在易發塌陷區,對已修建完成的建筑物采取特殊的地基處理方式,因地制宜地采取壓力灌漿等施工措施,而已經塌陷的地區要采用夯實、填堵、拱梁、自梁和閥板等方式跨越塌陷坑。結語現代城市化進程飛速發展的同時使城市環境地質問題的不斷突出,工業化機械已經大面積普及,人們對于自然環境的改變已經不只停留在表面,已經開始從水、陸、空全方位的改變著環境,這一方面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但是在另一方面也極大影響了城市地質環境。
近年來,不斷出現因為地下水的過度開發所導致的地面出現沉降、路面崩壞、建筑物損毀的現象。這些現象嚴重的妨礙了城市的正常運作,甚至威脅到了居民的人身安全。而地質環境是城市社會發展的載體。我們必須要根據客觀地質環境條件,科學地確定城市發展的性質和規模,充分發揮地質環境效應和潛能,使之與城市經濟結構和發展相協調,與自然和諧統一,實現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永靜,張春浩.現代城市環境工程地質研究的關鍵技術與問題探討[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3):127-128.
[2]員建峰,洪波,李寶輝.城市地下工程建設中的環境工程地質問題的分析[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5(1):37-38.
作者:關明銘 單位:黑龍江省地質礦產測試應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