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淺談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范文

淺談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淺談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摘要:綜述多種綜合防治技術在植保工作中的應用,政府部門應引導和鼓勵廣大農民使用多種防治技術來治理植物病蟲害,以保護環境,推動可持續農業的發展。

關鍵詞: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生物防治技術

植物病蟲害的防治長期以來主要依賴化學農藥,由于化學農藥的長期使用,一些病原菌已經產生很強的抗藥性,而且使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如水體、大氣和土壤受到嚴重污染,部分農藥殘留已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危害人類健康。綜合采取多種措施防治植物病蟲害能有效避免上述缺點。

1監測預警技術

病蟲害預測預報是病蟲害防治中的重要決策前提,傳統的監測和預測方法費時費力、實效性差、準確度低,近年來不斷涌現了一些高效的專家系統。我國科學家利用“3S”技術建立了多種農林害蟲的監測預警系統,顯著提高了病蟲害的監測預警水平與能力。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組織有關科研單位先后開發了農作物蟲害疫情地理信息系統、全國農作物蟲害監控中心信息網絡和信息系統、分布式蟲害預測預報Web-GIS系統、遷飛性害蟲實時遷入峰預警系統、田間昆蟲數據采集、計算機網絡化的數據傳輸和管理技術、田間小氣候實時監測技術、影響農作物蟲害的關鍵氣象因素和預警指標的分析提取技術、中長期預測預報技術等[1]。一些專業性公司開發了一系列的測報產品,如河南佳多公司研制的自動蟲情測報燈、生物遠程實時監測系統以及基于PDA的病蟲害監測數據采集系統等,通過實現蟲情測報工具的自動化,解決了測報工作勞動強度大和效率低等問題[2]。

2生態調控技術

忽視生物多樣性保護、種植單一作物品種和過度依靠化學農藥而導致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低下是作物蟲害發生嚴重的主要原因之一。通過作物品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和誘集植物的利用,開發了主要農作物重大害蟲生物生態調控技術體系,應用效果十分顯著。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通過對新疆植棉歷史與棉花害蟲發生規律的研究,明確了新疆棉蚜(Aphisgossypii)成為主要害蟲的原因是冬小麥種植面積大量減少,從而導致棉田棉蚜的天敵來源減少,充足的食物和不足的自然天敵造成了新疆棉蚜成災。經過多年探索和深入研究發現,苜蓿、苦豆子等具有最大的食物昆蟲涵養量,可以作為自然天敵繁殖庫,同時由于這些植物生長期早,創造了其涵養天敵被利用中最關鍵的時間優勢,創造了誘導棉田邊緣植物帶自然天敵進入棉田控制棉蚜的簡便途徑,從而達到了人為協助情況下充分利用自然天敵控制棉花蚜蟲的高效生態控制目的[3]。

3生物防治技術

3.1害蟲生物防治技術生物防治是病蟲害綜合防治的核心內容之一,國內近年來對害蟲生物防治的研究和應用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胡瓜鈍綏螨(Amblyseiuscucumeris)可捕食多種葉螨和有害薊馬,是一種有效的害蟲天敵。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建成了我國第一個年生產能力達8000億只、可供6.67萬hm2釋放面積的捕食螨商品化生產基地,并大面積應用于我國10多個省360余個縣的10多種作物[4]。吉林農科院植保所通過對松毛蟲赤眼蜂(Trichagrammadendrolimi)不同品系的發育歷期、繁殖力、雜交親和性、滯育特性、低溫貯存、抗高溫能力和對亞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的控制效果等方面的研究,篩選出3個優良松毛蟲赤眼蜂品系,并大面積用于玉米螟的防治。通過制定柞蠶卵工廠化生產松毛蟲赤眼蜂技術規程和產品標準,實現了生產過程產品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研究開發了適用的小粒卵繁蜂技術,開發了麥蛾(Sitotrogacerealella)卵自動化收集、凈化設備及其他麥蛾生產配套設備。建立的麥蛾卵生產線,可穩定提供甘藍夜蛾赤眼蜂(Trichogrammabrassicae)、廣赤眼蜂(Trichogrammaevanescens)、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ostriniae)等多種赤眼蜂的工廠化生產中間寄主——小粒卵[5]。

3.2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技術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和微生物代謝產物對農作物病害進行有效防治的技術與方法。目前在生產上廣泛應用的真菌有木霉、毛殼菌、酵母菌、淡紫擬青霉、厚壁孢子輪枝菌及菌根真菌等[6]。細菌主要有芽胞桿菌、假單胞桿菌、促進植物生長菌(PGPR)和巴氏桿菌等。放線菌主要有鏈霉菌及其變種產生的農用抗生素。其他還包括病毒的弱毒株系、病原菌的無致病力的突變菌株等。近年來,研究利用植物免疫誘導藥物如殼寡糖和微生物蛋白激發子控制植物病害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4抗蟲轉基因

作物利用技術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應用,給害蟲綜合防治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轉基因抗蟲植物自1995年商業化種植以來,到2008年,全世界種植轉基因抗蟲作物的國家已超過20個,種植面積達到4500萬hm2,成為害蟲綜合防治中的一個重要手段。我國自1997年開始種植轉基因抗蟲棉花,到2008年種植面積已經達到380萬hm2,占全國棉花面積的70%。種植Bt棉花已經成為防控棉花害蟲的關鍵措施,對有效控制棉鈴蟲和紅鈴蟲的為害發揮了重要作用。Bt棉花的大規模商業化種植破壞了棉鈴蟲在華北地區季節性多寄主轉換的食物鏈,壓縮了棉鈴蟲的生態位,不僅有效控制了棉鈴蟲對棉花的為害,而且高度抑制了棉鈴蟲在非轉基因的玉米、大豆、花生和蔬菜等其他作物田的發生與為害。2009年轉基因抗蟲水稻已通過農業部組織的安全性評價,利用Bt水稻防治鱗翅目害蟲即將進入商業化階段。

參考文獻:

[1]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作物有害生物測報技術手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2]林玲,李志堅.佳多頻振式殺蟲燈防治蔬菜害蟲示范應用效果淺析[C].頻振誘控技術研究與應用論文選編.2007:39-40.

[3]張潤志,梁宏斌,田長彥,等.利用棉田邊緣苜蓿帶控制棉蚜的生物學機理[J].科學通報,1999,44(20):2175-2178.

[4]張艷璇,翁志鏗,陳偉,等.農業害螨生物學及防治新技術應用研究《利用捕食螨控制神澤氏害螨研究》專題技術總結[J].福州農業科技,1996(1):60-88.

[5]鄭禮,宋凱,劉亂臣.用麥蛾卵工廠化生產赤眼蜂工藝,CN1397159A[P].2003.

[6]梁建根,施躍峰,竺利紅,等.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現狀[J].現代農業科技,2008(18):158-159.

作者:賴婷;丁偉 單位:西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迷| 性刺激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久久| 四虎影视884a精品国产四虎| 亚洲三级在线视频| 被猛男cao尿了| 天天综合天天添夜夜添狠狠添| 亚洲AV无码AV制服另类专区| 欧美老熟妇乱子伦视频| 免费无码成人片| 亚洲资源最新版在线观看| 激情五月激情综合网| 小小的日本电影在线观看免费版|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高清| 热久久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在线19禁免费观看|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日本全套xxxx按摩| 亚洲第一永久色| 色综合久久88| 国产精品色拉拉免费看| 中文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欧美三级韩国三级日本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精品三级AV无码一区|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a色毛片免费视频| 性宝福精品导航| 中文字幕人成无码人妻| 欧妇女乱妇女乱视频| 免费a级黄色片| 边吸奶边扎下面| 国产精品婷婷久青青原| 一看就湿的性行为描写大尺度| 最新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热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免费|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长了视| 日本免费xxxx| 大地资源在线资源官网|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