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氣候變化對東部農業區干旱的影響范文

氣候變化對東部農業區干旱的影響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氣候變化對東部農業區干旱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氣候變化對東部農業區干旱的影響

摘要:利用青海東部12個測站的1961—2017年的資料序列,分析了氣溫、降水、蒸發、標準化降水指數(SPI)的變化趨勢,及氣候變化對干旱氣象指數(SPI)的影響。結果表明:青海東部區域平均氣溫呈非連續性明顯升高趨勢,線性傾向值為向值為0.396℃/10a,年降水量、年蒸發量及干旱氣象指數(SPI)總體呈增加趨勢。說明氣候變化呈暖濕方向發展,青海東部干旱指數(SPI)與年平均氣溫、蒸發量與呈反相關,而與降水量呈正相關。

關鍵詞:農業區;氣候變化;干旱;特征;青海;東部

引言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已經成為最為引人關注的環境科學問題之一,我國氣候變化評估報告表明,我國近一個世紀以來發現,中國年平均氣溫上升趨勢明顯,變暖幅度約為1.3℃,增溫速率達0.25℃/10a,不同區域范圍和區域尺度的區域性氣候變化明顯[1—2]。干旱作為西北地區、尤其是青海農業區最常見的氣象災害,對農業、水資源及環境變化造成影響。羅鍵等[3]分析得出,干旱的發生和發展較為復雜,一方面受氣候因素的(溫、濕、降水、蒸發等)的影響,另一方面又與人類的活動聯系在一起。盧洪健等指出[4],降水、氣溫對干旱的形成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溫度升高與降水、蒸發的變化的疊加效應可能導致更多干旱事件的發生。一直以來,在干旱研究方面,許多學者提出了多種干旱指標,常見的有降水距平指數、帕默爾干旱指數、標準化降水蒸散指數等等。SPI指數,即標準化降水指數,是國際上廣泛應用的干旱指標,相關研究表明,SPI指數計算簡單,資料獲取容易,具有穩定的計算特性。SPI指數消除了降水的時空差異,具有對干旱變化反應敏感等優點,在使用上好于降水距平等干旱指數[5]。現用青海東部12個縣1961—2017年近57a的實時觀測資料分析各要素變化趨勢,計算SPI干旱指數,然后分析氣候要素對青海東部農業區干旱的影響。

1研究區概況

青海東部農業區(98°54′—103°04′E,34°48′—38°20′N)。包括西寧市和湟源、大通、湟中、樂都、民和等12縣(市),總面積約3.6×104km2,耕地面積超過全省耕地面積的70%,是全省主要的糧食和農作物生產區。東部農業區氣候類型屬于高原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少雨,春季干旱多風。年平均氣溫3~9℃,無霜期100~200d,年平均降水量250~550mm,蒸發量高達1400~2200mm,海拔高度1700~4984m。降水分布不均勻,全年50%降水集中在夏季,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

2資料和方法

2.1資料來源和計算方法利用東部農業區12個氣象站逐月平均氣溫、降水量、資料均通過質量控制。地表蒸發量(由于蒸發皿的更換,實測蒸發量資料不連續用彭曼公式計算[6]),氣象要素的分析采用線性趨勢法分析,干旱指數用標準化降水指數(SPI)計算方法[7],要素的突變分析采用采Marm—Kendall檢驗和滑動t檢驗相結合的方法。

2.2SPI指數計算方法標準化降水指數SPI是指由于不同時間、不同地區降水量變化幅度很大,直接用降水量很難在不同時空尺度上相互比較,而且降水分布是一種偏態分布,不是正態分布,所以在降水分析中,采用Γ分布概率來描述降水量的變化,然后再經正態標準化求得SPI值最終用標準化降水累計頻率分布來劃得干旱等級。

3結果分析

3.1氣溫變化特征1961—2017年,青海東部地區年平均氣溫為5.9℃,總體表現為明顯的增暖趨勢,以0.396℃/10a的速率上升,氣溫變化并不是持續的、連續增暖,而是呈非連續性的、冷暖相間波動上升的特點。

3.2降水變化特征1961—2017年,青海東部地區平均年降水量為400.4mm,總的呈現出波動中以0.957mm/10a的速率微弱增多的趨勢(圖3a)。年降水量的階段性變化明顯,20世紀60年代降水量逐年減少,并且上下波動較大,最大值達562.2mm(1961年),也是降水量歷史極值,最小值為303.2mm(1962年),相差259mm。20世紀70—80年代降水增加,20世紀90年代減少,進入21世紀后,降水量增加,但增加與減少的幅度不明顯。從季節變化來看,春季、夏季、秋季的變化傾向率分別為1.696℃/10a、-1.078/10a和0.643/10a夏季降水量減少,其它季節降水增加,但均不顯著。從降水空間變化分析,各地降水量變化趨勢表現不同,互助大部、樂都東部、民和東北部降水量呈減少趨勢,平均每10年減少1.02~14.06mm,其中互助是降水減少最明顯的地區,通過了0.05的顯著性檢驗(t0.05=2.117);其余大部地區降水量表現為增多趨勢,降水增加率在0.38~12.94mm/10a之間,增多的不明顯,其中西寧、大通、湟源和湟中北部是降水增加最多的地區,西寧通過了0.05的顯著性檢驗(t0.05=2.099)。

3.3蒸發變化特征從4a可以看出,1961—2016年東部農業區地面蒸發量以2.446/10a的速率上升,上升的不顯著,總的表現為“高—低—高”的演變過程,60—70年代上升,80年代下降,到1989年達到歷史最低值802.7mm,而90年代后開始上升,到2013年達到歷史最高值992.7mm。春、夏、冬地表蒸發量變化的氣候傾向率為正值,分別為26.80mm/10a、8.66mm/10a、1.56mm/10a,而秋季地表蒸發量變化的氣候傾向率為負值,為-7.68mm/10a、這說明春、夏、冬地表蒸發量呈增加趨勢,秋季呈減少趨勢,但都通不過顯著性檢驗。從蒸發空間分布情況來看,地面蒸發各地變化趨勢不一,西寧、樂都、民和、化隆呈下降趨勢,下降率分別為16.67mm/10a、4.27mm/10a、3.72mm/10a、2.26mm/10a,其中西寧下降尤其顯著,通過了0.001的顯著性檢驗。其余地方均呈上升趨勢,其中尖扎互助上升顯著,上升率分別為21.68mm/10a、16.097mm/10a,均通過了0.001的顯著性檢驗,而同仁上升較明顯,通過了0.02的顯著性檢驗。其余地方上升不明顯。

4干旱變化特征

4.1SPI指數的年際、季變化特征圖5給出了青海東部年和四季SPI指數變化情況,可以看出,近57a東部地區SPI指數呈下降趨勢,傾向率為0.059/10a,表明整體向濕潤方向發展,但變化趨勢不明顯,未經過顯著性檢驗。SPI指數最小值出現在1966年、1991年分別為-1.4329和-1.6501,也就是說,這兩年發生了重干旱平均發生率為25%,其中重旱占3%。輕旱和中旱各占22%。正常年份占75%。根據SPI指數變化情況,整個東部區域的干旱狀況處于不斷的波動當中,其中在20世紀60—90年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干旱發生,其中60年代、70年代末80年代初、90年代初為干旱較為嚴重的階段,代表的年份有1962年、1965—1966年的春夏連旱造成中—重旱,1980、1982年的中旱,1991年夏(特旱)秋連旱導致的重旱,2000年的春夏連旱導致的中旱。進入21世紀以后,干旱變化有所減緩,除2015年春夏連旱導致的中旱外,均沒有大的旱情發生。在季節當中,春旱占多數,占38%,秋旱最少。因7、8月份干旱呈上升趨勢,導致夏季干旱呈現上升趨勢,傾向率為0.0013/10a,但上升的趨勢不明顯。春、秋季節干旱呈現下降趨勢,但極端值出現在春秋季節,1995年、2000年的重旱均出現在春季,1986、1972年和1991年的特旱出現在秋季。

4.2干旱的空間變化特征從空間變化來看,除了互助、民和干旱趨勢有所上升外,其余地方均下降趨勢。互助、民和分別以0.156/10a、0.043/10a的速率上升,互助上升速率超過了0.10的顯著性檢驗,而民和上升趨勢不明顯。

5氣候變化對干旱的影響

5.1氣溫變化對干旱的影響

1961—2017年干旱與平均氣溫有著較密切的關系,干旱指數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氣溫越高,SPI指數越小,二者呈反相關,相關系數為0.1567,顯著性水平超過了0.01,說明氣溫變化是影響干旱的主要原因之一。

5.2降水變化對干旱的影響

干旱隨降水量的變化而變化,降水量越大,SPI指數越大,降水與SP指數呈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8522,大大超過了0.001的顯著性檢驗,表明降水量的變化是形成干旱的最主要原因。5.3蒸發變化對干旱的影響圖6(c)表明,1961—2016年蒸發與干旱有著一定的關系,干旱指數隨蒸發的增大而減小,二者呈反相關,相關系數為0.2829,顯著性水平超過了0.001的檢驗。表明蒸發是影響干旱的主要原因之一。

6結論

①青海東部地區平均氣溫為0.59,以0.396℃/10a的速率呈非連續、波動上升。冬季增溫明顯,春季增溫幅度最小。1997年后青海東部地區增溫明顯,為增暖的一個突變現象。其中互助是增溫最明顯的地方,西寧是增溫最小的地方。②青海東部年平均降水量為400.4mm,總的趨勢是0.957mm/10a的微弱上升。春、秋季降水增多,夏季降水減少,但均不明顯。其中互助是降水減少最明顯的地方,而西寧是降水增多最明顯的地方。③青海東部地面蒸發量以2.446mm/10a的速率上升,表現為“高—低—高”的趨勢。春、夏、冬季的蒸發氣候傾向率為正值,秋季為負值。其中尖扎、互助為蒸發上升明顯的地方,而西寧為蒸發下降最明顯的地方。④青海東部干旱指數(SPI)呈下降趨勢,傾向率為0.059/10a,表明整體向濕潤方向發展,但變化趨勢不明顯。干旱平均發生率為25%,其中重旱占3%。輕旱和中旱各占22%。在20世紀60年代—90年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干旱發生,其中60年代、70年代末80年代初、90年代初為干旱嚴重的階段。進入21世紀以后,干旱變化有所減緩,出2015年春夏連旱導致的中旱外,均沒有大的旱情發生。其中互助為干旱趨勢上升最顯著的地方,西寧是干旱趨勢下降最明顯的地方。⑤氣候變化對干旱的影響明顯,氣溫越高,干旱指數(SPI)越小,二者呈反相關,相關系數為0.1567,超過了0.01的顯著性水平;降水越多,干旱指數(SPI)就越大,二者呈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8522,大大超過了0.001的顯著性水平;蒸發越大,干旱指數(SPI)越小,干旱越嚴重,二者呈反相關,相關系數為0.2829,也超過了0.001的顯著性水平。從空間分布上看,互助是氣溫升高趨勢最明顯,降水減少趨勢最明顯,而蒸發增大趨勢最明顯的地方,所以干旱指數(SPI)最小的地方,也是青海東部干旱趨勢加重的地方;西寧是氣溫升高趨勢最小,降水增多趨勢最明顯,蒸發減少趨勢明顯的地方,所以干旱指數(SPI)最大的地方,也是青海東部干旱趨勢明顯減少的地方。由此可見,氣溫升高,蒸發量增大,是造成干旱的主要原因,而降水量增大,干旱程度減小,對干旱起著一定緩解作用。

參考文獻:

[1]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220.

[2]王紹武,蔡靜寧,朱錦紅,龔道溢.中國氣候變化的研究[J];氣候與環境研究;2002年02期.

[3]羅健,郝振純.我國北方干旱的時空分布特征分析,河海大學學報,2001.Vol.29No.4.

[4]盧洪健,等.氣候變化背景下東北地區氣象干旱的時空演變特征[J],地理科學,2015,Vol.35.No.8.

[5]錢正安,宋敏紅,等.干旱災害和我國西北干旱氣候的研究進展及問題[J],地球科學,2001,16(1);29—38.

[6]劉懷屺.蒸發力計算方法———彭曼(H.L.Penman)公式的應用[J];山東農業科學;1989年06期.

[7]氣象災害標準.GB/T20481—2017,中國氣象干旱等級,2017.

作者:張翠花1;蘇芬2;李紅梅3 單位:1.大通縣氣象局,2.海南州氣象局,3.省氣候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综合网| 美女的尿口无遮掩的照片|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884hutv四虎永久黄网| 妇女bbbb插插插视频|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高清在线 | 韩国电影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天天在线午夜更新|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播放| 成人欧美1314www色视频| 久久亚洲最大成人网4438| 极品丝袜老师h系列全文阅读| 亚洲欧美另类视频| 玩弄丰满少妇人妻视频| 又大又湿又紧又大爽a视频| 西西人体高清444rt·wang |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不卡| 日韩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妓女影院| 毛片男人18女人19| 你懂的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国产视频| 四虎影院免费视频| 萌白酱在线17分钟喷水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亚洲小说 | 久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深夜福利免费观看|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女仆的味道hd中字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直接看| 斗罗大陆动漫免费观看全集最新|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有坂深雪初尝黑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疯狂吃奶freesex| 免费看曰批女人爽的视频网址|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