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競爭力評價及資源環境約束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研究區域概況
14個沿海開放城市是我國經濟最發達和交通最便利的地區,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門戶。這些城市包括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云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等,從北向南大致形成一條“S”型發展帶。2010年全國實現生產總值401202億元,而同期14個沿海開放城市GDP總量達70925.1億,占全國總量的17.78%,占東部11省經濟總量的28.31%。14個沿海開放城市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
構建一個信息全面可靠、操作性強的評價指標體系是進行城市競爭力評價分析的關鍵和前提。由于問題的綜合性和復雜性,國內外學者大都采用多指標評價體系的方法,只有從多角度和多層面來設計評價指標體系,才能準確客觀地反映各城市競爭力真實水平,體現評價對象的本質特征。本研究指標體系的構建依據系統性、層次性、可比性、動態性及整體性等原則,并借鑒國內外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以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對外開放、科教人才及生態環境競爭力為要素層,共28個指標。經濟發展競爭力反映了一個城市在某一階段其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是城市競爭力的直接體現;基礎設施競爭力反映了城市建設及社會發展狀況,是一個城市對社會各項活動承載力的體現,是城市競爭力發展的前提條件;對外開放競爭力反映了城市對外聯系程度和交通發展狀況,對城市競爭力提升有重要推動作用;科技人才競爭力表現為城市人才規模及教育質量和科研實力狀況,是城市競爭力發展的潛在動力和高效發展的有力保證;生態環境競爭力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有力體現和吸引外資及科技人才的重要因素,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生態環境的良好發展更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和提升城市綜合競爭的有效途徑。
3研究方法
在對多指標評價體系問題進行評價時,不同方法會得出不同結果。目前國內學者對城市競爭力進行評價時主要采用層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等,其中主成分分析法運用最多。層次分析法通過指標間重要性進行對比,主觀性較強,且在指標過多時,數據統計量大,權重難以確定;主成分分析法通過降維處理能較好體現真實情況,但有時結果現象不易解釋。由于每種數學方法都難免有其缺陷,為了避免主觀因素干擾及客觀條件影響,本文在綜合各評價方法的情況下,以2011年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各市統計年鑒和統計公報作為本次研究的數據來源,通過熵值法和均方差決策法確定各指標權重,采用線性加權平均數法來測評各城市綜合競爭力。
4結果分析
4.1城市競爭力現狀分析
大多數城市競爭力不夠強,各城市競爭力差異大。在14個城市中,只有6個城市得分高于各城市平均水平0.3401,占城市總個數的42.8%。這些城市包括上海、廣州、天津、大連、寧波、青島,且都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我國經濟最發達地區,其經濟、城市建設、科技發展等都處領先地位。其他發展起步晚、地理位置優勢不突出的城市則得分較低。得分最高的城市為上海,其綜合得分為0.7522,較之各城市平均水平高出0.4121;最低為北海,得分僅為0.1051,與上海分值之差達0.6471,表明各城市競爭力發展差異顯著。上海不僅總得分位居各城市首位,其各要素得分也相對靠前,特別是經濟發展競爭力、基礎設施競爭力、對外開放競爭力都排名第一。由于經濟發展競爭力、基礎設施競爭力、對外開放競爭力在評價體系中的權重都較大,而上海在這三項得分分別為0.1834、0.1749、0.2091,各城市在這三項的平均得分為0.0869、0.0825、0.0561,這就從某種程度上解釋了上述結果。排名第二的廣州不僅在經濟發展競爭力、基礎設施競爭力、對外開放競爭力上靠前,在科教人才競爭力和生態環境競爭力上都排名第一,體現廣州在城市發展中,開始從追求經濟效益的發展模式向綜合協調發展方向轉型。排名最后的北海,由于受自然資源約束及地理區位條件的影響,城市競爭力與上述其他城市尚有一段距離。從城市競爭力要素層得分及其狀況來看,各城市經濟發展競爭力、基礎設施競爭力、對外開放競爭力及科教人才競爭力發展狀況與各城市綜合競爭力基本一致,而生態環境競爭力普遍偏低。相比于其他四個要素層,生態環境競爭力是唯一呈波浪式不均衡發展態勢。綜合競爭力位居前五的城市中,除廣州外,其他城市這方面均相對靠后,且與其他城市相比優勢不突出。面對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力推行,各城市在今后的戰略調整和規劃制定中,除努力發展城市硬實力,也應不斷著力提高城市軟性競爭力,從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出發,將生態環境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促進城市各方面協調發展,達到城市綜合競爭力全方位化、多層次化的提升。
4.2城市競爭力空間分析
從區域空間角度來看,各城市競爭力的強弱大致與其城市群核心城市的距離有關。隨著中國城市群的發展,東部沿海城市逐漸形成了以北京為核心的環渤海城市群、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城市群和以廣深為核心的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競爭力水平較高的天津、大連、寧波、青島由于靠近各城市群,通過參與城市群的競爭與合作,逐漸得到了較好發展。而連云港、湛江、北海等由于遠離核心區,且與周圍發展水平不高的城市相連,區位條件差,缺乏與外部城市協同發展。秦皇島雖靠近京津,但由于受周圍強競爭優勢的城市競爭,人才及自然資源外流,使得城市綜合水平的發展受到限制。這些城市競爭力水平大致形成了以中部上海為核心,南部廣州、北部天津為兩翼,大連、青島、寧波為著力點,構成了一條倒“V”字型向東突出的城市競爭力發展格局。
4.3城市競爭力類別分析
為了直觀地對每個城市競爭力狀況進行分析,城市綜合競爭力得分情況將各城市分為四類。
(1)強競爭力類型
該類城市包括上海、廣州、天津、大連,其城市經濟實力雄厚,城市基礎設到位,城市各方面得到了協調發展。上海是我國最大經濟中心城市,擁有中國最大外貿港口,是帶動長江經濟帶接軌國際、走向世界的窗口和橋梁。廣州由于其雄厚的經濟基礎和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各方面競爭力排名都靠前。天津不僅是中國經濟第三極,也是國際性港口城市。該城市除了生態環境競爭力排名靠后外,其他要素競爭力都較為靠前。大連是東北地區最大的港口城市和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該城市總分排名第四,各項得分均勻穩定且較為靠前,表現了大連在重點依托優越的地理位置發展經濟的同時,也注重城市的全面發展。
(2)較強競爭力類型
該類城市包括寧波、青島、福州、煙臺4市。各城市之間內部差距不大,綜合得分介于0.3~0.4之間,但與強競爭力類型城市相比斷層明顯。該類城市得分最高的寧波與排名第一的上海相比,其城市競爭力綜合得分不足上海的1/2,與排名第二的廣州也有0.3072的差距。但該類城市發展基礎好,地理區位較為優越,已逐漸發展成為區域性中心城市。
(3)一般競爭力類型
該類城市包括南通、溫州、秦皇島,其得分分別為0.2381、0.2316、0.2015。該類城市與較強城市相比差距不大,但各要素得分波動顯著,城市各方面發展協調性不強。南通除其他要素得分不高外,城市基礎設施競爭力排名僅為12,比弱競爭力類型的連云港還低。溫州城市基礎設施和科教人才相對較好,但生態環境競爭力差,排名位居各城市最后。秦皇島其他要素得分較為落后,而生態環境競爭力較強,位居第二位。該類城市在今后的發展中應依托自身優勢,彌補不足,協調發展。
(4)弱競爭力類型
該類型包括連云港、湛江、北海,屬于14個沿海開放城市競爭力最低的一類。該類城市綜合得分低于0.2,各要素得分也普遍偏低。該類城市競爭力相對較弱主要受制于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這些城市在加快發展經濟和城市建設時,要根據自身情況加強對外聯系與合作,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挖掘本土內涵特色,形成自己的發展優勢。
5結論與討論
城市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發展最快的部分,也是各項社會活動的主要承載體,城市競爭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14個沿海開放城市綜合競爭力不僅在全國地位突出,在沿海各市也較為靠前。本文通過建立城市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熵值法和均方差決策法對14個沿海開放城市競爭力進行了綜合測度,試圖填補區域研究空白和完善城市競爭力評價理論體系。通過分析發現:各城市競爭力內部發展差異大,極化現象突出,但在城市生態環境建設上,各城市仍有待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從空間角度看,各城市競爭力水平強弱大致以上海、廣州、天津為核心向兩端擴散,形成城市競爭力極點和城市競爭力發展圈。根據當前各城市綜合競爭力狀況,14個城市競爭力大致可分為強競爭力、較強競爭力、一般競爭力、弱競爭力四個類型。基于目前14個沿海開放城市競爭力發展現狀,各城市應根據自身發展條件和當前發展階段,在大力發展經濟和城市建設的同時,優化城市發展結構,促使城市經濟、社會、環境協調全面發展。并通過加大技術創新能力和提高生產效率,形成自身特色產業和發展優勢,以期提高城市競爭力水平。在城市綜合競爭力評價中,前人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廣泛的交流。但由于城市本身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城市的發展也是一個動態和變化的過程,并且隨著城市發展內涵的不斷深入和拓展,評價內容的重點也會相應變化。因而如何科學選取有效的評價指標和合理的評價方法,成為了城市競爭力評價的關鍵。本文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通過對中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綜合競爭力評價而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是否適應于其他區域,還有待繼續深入研究。(本文來自于《上海國土資源》雜志。《上海國土資源》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李赫龍梁紅梅潘英華單位:魯東大學地理與規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