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利發展新農村建設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而水利工程的建設不僅關系到農業的發展,也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活。因此,新時期下要高度重視農村水利發展。本文對農業水利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關系進行了分析概述,討論了農業水利設施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辦法。
為推進水利事業的高速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當地政府要明確水利工作思路和重點,抓好重點工程建設,妥善處理以下關系:一是農村發展與河流治理;二是水利建設和生態保護;三是新開水源和節約用水;四是抗旱和防汛;五是水利建設和水利管理。新時期下,農業灌溉需要用水,農村建設需要用水,農民生活也需要水利服務,因此,分析農業水利和農村經濟建設的關系意義重大。
1農業水利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關系
水利工程建設對農村發展起保障作用,而水利建設自身具有長期性的特征,可以確保群眾的生活和生產所需。加強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原因在于實現農業的發展,促進糧食增產,而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水文條件差異較大,甚至部分地區不適合農作物種植,因此需要通過水利工程的興建來改善當地環境。使農作物的生長得到水源支持,同時興修水利還可抵御諸多的自然災害,實現農業增產增收的同時,也對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保障。農業水利和農村經濟建設有著必然的關聯,具體來說,農村經濟發展取決于農業的發展,而農作物的產量是農業發展的直接體現,所以建設農業水利工程對農村經濟發展起不可替代的作用。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始終重視“三農”問題,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然而水利工程施工卻不能滿足農業的發展需求,因此要加強對農村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視[1]。
2農業水利設施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農業水利的興建需要政府的資金投入,一旦缺乏資金支持,水利工程建設就不能有效開展,相較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部分農村地區的水利建設項目得到政府的資金投入不足,雖然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下多數農村地區的水利工程大力修建,但尚未充分滿足農業發展所需。其次,基層投資能力有限。地方財政對中央財政的依賴程度較大,農村水利工程僅依靠中央財政是不夠的,還要依賴基層的財政投資,加之部分基層財政沒有把資金合理用于水利興建,使農村水利工程建設長期處于滯后的狀態,對我國新農村的建設產生了阻礙[2]。
3如何處理水利和新農村建設的關系
3.1處理好區域發展和流域發展的關系
河流是水源存在的基本形式,農村水利建設要實現區域經濟發展就要突出流域治理,當地政府要根據流域的自然環境、經濟發展和社會特點,統籌流域上下游、左右岸發展,加強水質管理,重視生態建設,做到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協調發展。具體來說,上游地區要加強植被保護,提升土壤涵養水源的能力;中游地區需合理利用水資源,優化水資源配置;下游地區需要合理利用水源發展農業,進而實現整個流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3]。
3.2處理好新開水源和節水的關系
水是生命之源,在國家大力倡導節約用水的今天,地處半干旱的農村地區要以省級節水型試點地區為參考,明確初始水權,合理調控、使用水資源,建立起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兩套體系。此外,還要綜合運用法律行政手段進行約束,充分利用經濟和科技等手段加快建設節水型社會。在農村地區要積極倡導轉讓水權,推行滴灌等灌溉方式,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進而滿足農業、工業用水的需求,實現“雙贏”。
3.3處理好水利建設和生態保護的關系
河流治理要實現“河長制”,不僅要使水利工程發揮出灌溉等效用,還要關注其生態環境保護作用,并在此基礎上確立工作方針,積極探索河流開發與治理的長效機制,使河流周邊地區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具體來說,需要在如下環節進行完善:一是規劃設計;二是工程建設;三是運行管理;四是跟蹤評價,以此對水利建設的施工單位進行約束。通過有效的管理手段營造出農村經濟良性發展、生態環境良好的局面[4]。
3.4處理好抗旱和防汛的關系
豐水成澇、枯水成旱是自然規律,農村地區興修水利可以起到抗旱和防澇的作用。我國半干旱地區降水稀少,部分地區溝壑縱橫交錯,不利于農作物的種植,因此需要在雨季做好儲水工作。而我國南方農村地區,需要做好防汛工作,應新建防洪工程,加強堤防建設,為種植區的作物和群眾安全提供保障。3.5處理好水利建設和水利管理的關系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是兩大工作內容,要制定科學的施工方案、采用先進的施工工藝,嚴抓工程質量,使每一項工程都成為精品工程和形象工程,在工程建設結束后,還要加強后期的管理,改變“重建輕管”的思想,重點關注堤防滲漏,確保工程長期發揮效益[5]。
3.6處理好水利發展和水利改革的關系
水利工程建設要實現創新發展,進而為農村經濟建設注入活力。一是農村要改革水資源管理體制,充分考慮水質、水量、水能、水域等多方面因素,實現統籌管理;二是全面推進水行政主管部門的體制改革,明確各部門的權責,加強合作,實現科學管理,建立充滿活力的管理機制;三是積極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按照合理收益、補償成本、優質優價、公平負擔的原則,實現對水價的合理定位。
3.7處理好政府主導和社會投入的關系
農村地區要根據水利建設實際情況,借助中央對水利工程的投入支持,發揮公共財政投資的作用,加強水利建設,不斷完善長期投入機制,使農村水利建設有穩定的資金來源。除政府的主導地位,還要堅持政府投入和市場機制結合的策略,廣泛吸納社會資金投入到農村水利項目。此外,還要動員農民群眾投入到農村水利建設中,使資金來源渠道更加豐富[6]。
4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時期,發展農村水利可以解決群眾飲水難的問題,使群眾用水更有保障,同時起農田灌溉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加強水域治理還可以提升水質。因此,在建設水利工程時要處理好諸多關系,確保工程質量,加強環境監管,發揮其抗旱和防汛功能,從而實現河流治理和經濟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蔣長明,安進強.農村水利發展與新農村建設關系探討[J].甘肅科技,2016,(17).
[2]李忠田.農業水利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關系研究[J].北京農業,2015,(30).
[3]王海英.農業水利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關系簡析[J].南方農業,2015,(36).
[4]孫正林,王立民.基于村莊演化視角的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關系分析[J].學習與探索,2015,(1).
[5]曾小利.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的路徑研究———基于中央與地方政府關系的視角[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
[6]葉光濤.基于新時期條件下的農村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問題與應對策略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32).
作者:王海霞 單位:甘肅省臨澤縣倪家營水利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