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實踐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業歷來是治國安邦的根本大計。2017年4月,視察廣西時提出“扎實推進現代特色農業建設”的重要指示,廣西各級黨委政府、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的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總目標,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措施,全力推進廣西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
一、成效與進步
農業高質量發展效益突顯。2018年,廣西農牧漁業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總產值達4909.24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首次突破3000億元大關,增長5.6%,是2013年以來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4.8%,排全國第三位,是典型的農業大省區。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廣西糧食產能保持在1500萬噸左右,確保口糧絕對安全;糖料蔗產量面積均占全國60%以上,目前承擔全國1500萬畝糖料蔗重要農產品保護區75%的建設任務,達1150萬畝,占絕對大頭,但比原先規模調整壓減了近450萬畝。廣西是全國最大的種桑養蠶基地和重要的繭絲加工基地,蠶繭產量占全國近50%。廣西是水果大省區,去年首次奪取產量全國第一的位置,同時是全區重要的秋冬菜生產基地、“南菜北運”、“西菜東運”基地。廣西生豬出欄量和水產品產量均排全國第八位。一二三產業融合漸成趨勢。據農業行業統計,全區主要農產品初加工轉化率提高到60%以上,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7500億元左右,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提高到1.44。農旅、農文、農教和產村融合明顯提升,建成一批休閑觀光、鄉村民宿、健康養生等園區景點,2018年接待游客規模達3.08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250億元,農業農村經濟活力顯著增強。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亮點突出。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示范區、產業園等建設,創新啟動創建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園、點)建設,每年拿出3個億的財政資金進行扶持,2018年底全區已經啟動創建8232個示范區(園、點),已累計認定自治區級核心示范區245個、縣級示范區559個、鄉級示范園1566個、村級示范點5241個。同時,積極爭創獲得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達4個,國家財政資金每個投資1億元以上,同時獲得8個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這些高水平園區的創建,成為引領廣西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和創新高地。農產品品質品牌明顯提升。優質品牌農產品供給能力明顯增強,農產品品質、質量安全水平和品牌農產品占比明顯提升,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廣西農業品牌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成為全國建立品牌目錄制度省區前三強,“桂”字號農產品品牌價值及形象進一步提升,有5個品牌躋身全國區域品牌百強。2018年廣西“三品一標”農產品總數達1728個,其中養殖業地理標志農產品個數排全國第二位。產業精準扶貧扎實有效推進。廣西創新實施的縣級“5+2”、村級“3+1”產業精準扶貧規劃入選全國十大創新典型,并排在第一位。特色扶貧產業體系不斷完善,扶貧特色產業覆蓋貧困戶超過80%?!扒筮M千村”活動得到創新推進,引進了一大批企業參與產業扶貧。僅2018年全區實現115萬貧困人口脫貧,1450個貧困村和14個貧困縣摘帽。農民生活持續改善,2018年全區農村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增長9.8%,連續7年高于全國增速。
二、挑戰與機遇
近年來,雖然廣西推進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成績顯著、亮點突出、特色鮮明,農業農村經濟在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作用進一步凸顯,為廣西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是廣西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必須深刻理解把握好黨中央對農業農村發展形勢的重大判斷,辯證看待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既要看到廣西的短板和不足,更要看到自身的潛力和優勢,做到應時而變,因勢利導。從問題挑戰來看,總體來說,廣西農業大而不強、大而不優的現狀尚未根本改變,市場品牌不強,發展質量效益總體不高,優質產品供給不足,產業聚集度不高,農業產業鏈條仍然較短,農業多功能開發不充分,科技創新和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尚未健全,農業基礎設施和物質裝備薄弱,冷鏈倉儲物流等設施覆蓋率低,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等制約因素影響突出。廣大人民群眾對農產品更高質量的需求和新期待,對廣西“三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從發展機遇上看,廣西具有發展農業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產業優勢、區位優勢,“家底”豐厚。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農村改革、農業補貼等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利好政策不斷出臺,改革紅利不斷釋放,將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活力。黨中央強化舉措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在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和資金安排等方面持續加大向西部地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傾斜力度。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一批事關廣西長遠發展的重大事項、重大項目將落地見效。這些都為廣西加快推進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展現更為廣闊的前景。綜合判斷,廣西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機遇大于挑戰,我們完全有底氣、有能力應對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也有條件、有信心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三、思路與舉措
推進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是一項偉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既涉及生產力發展層面,又涉及生產關系調整層面;既涉及種養生產層面,又涉及二產加工,三產農旅、農教、農文等融合層面;既涉及生產體系層面,又涉及產業體系、經營體系層面,等等,必須用系統思維、一體化思路謀劃,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綜合施策,遵循農業發展自身規律和市場規律、經濟規律,扎扎實實推進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傮w思路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部署,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總目標,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興農、綠色發展,堅持科技和改革創新驅動,堅持特色、生態、優質、高效發展,以全產業鏈思維,突出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提品質、創品牌,推動現代特色農業技術升級、改革升級、產業升級,加快推進農業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重點抓好十個方面:
一是著力調結構聚集群,打造一批千百億元產業集群。在某種程度上,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就是產業與產業之間競爭,產業強則國強。廣西自然資源得天獨厚,非常適合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是一個“插根扁擔都能發芽的地方”,可以說“種什么得什么,養什么得什么”。因此,必須調優結構,以“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的全產業鏈思維,謀劃打造產業集群。重點著眼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大力推進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劃定150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1150萬畝糖料蔗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推動優勢特色產業進一步向優勢區域集中,突出產業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價值鏈,重點打造糧食、蔗糖、水果、蔬菜、漁業、優質家畜等6個1000億元產業,蠶桑、中藥材、油茶、優質家禽等4個500億元產業,同時把休閑農業打造成300億元產業,食用菌打造成為200億元產業,茶葉產值超100億元,努力構建形成廣西農業高質量發展產業體系新格局。
二是聚焦質量興農綠色發展,既要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又要為人民群眾提供舌尖上的美味。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重點在“質量”二字,今后廣西農業重在進一步增加優質農產品的供給力度,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培育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實行化肥農藥減量使用零增長計劃;大力創新推廣“微生物+”生態養殖模式,這是廣西的一項創新性動作,應持之以恒推廣應用,降低或消除抗生素、添加劑等使用,力爭到2020年,全區畜禽規模養殖場生態養殖比重達60%以上;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升可追溯覆蓋面;創新發展生態循環農業,下大力氣推動農作物秸稈和畜禽糞便等資源肥料化、能源化、綠色化利用。
三是突出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推進廣西鮮食型農業向加工型農業轉變。要用工業理念發展現代農業,大力發展加工農業,加快補齊農產品加工和冷鏈物流短板,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效益鏈。突出強龍頭帶動引領,優先支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向前端延伸帶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設物流營銷和服務網絡。加快建立自治區、市、縣三級冷鏈物流體系和覆蓋城鄉的冷鏈物流網點,支持建設一批具備低溫倉儲、流通加工、交易展示、中轉集散和分撥配送等功能的冷鏈物流園區,打造全產業鏈生產經營體系。充分發揮廣西生態旅游、農耕文化、鄉村歷史、民俗風情等豐富的鄉愁資源,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加快推進農旅、農文、農教、農科融合,大力發展鄉村康養產業、長壽農業、幸福鄉村,力爭把廣西打造成全國休閑農業強區。
四是增強產業園區平臺支撐引領,打造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先行區。堅持不懈地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示范區、特優區等平臺載體建設,加大投入,創新機制,提升效益,示范引領。國家級、自治區級、市級、縣級、鄉級等同步推進、同步建設、同步引領,實現市縣鄉村全覆蓋和種養加游融合全覆蓋。特別要積極爭創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田園綜合體等,打造一批要素集聚、龍頭帶動、機制領先、綠色創新的高質量發展聚集區,成為引領廣西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和改革創新高地。
五是強化科技創新支撐,把科技貫穿于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全產業鏈各環節。進一步增強在品種研究領域的發言權和主動權意識,突出品種在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中科技創新引領作用,主動對接國際國內品種研究前沿,加大良種攻關和引進培育力度,培育出一批世界級、國家級亞熱帶、熱帶特色農業優良品種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桂系”品種。創新靈活的產學研市場化體制機制,扶持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級國家級分量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針對廣西特色農業產業品種和產業升級主攻方向,重點開展柑橘黃龍病、香蕉枯萎病、農產品精深加工等農業關鍵技術攻關,加快推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智能化的技術研究應用。深入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工程,加強農業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育廣西農業科研杰出科學家,善于借助國家科技人才力量,創新開展院士、首席科學家等與廣西特色產業、示范區、產業園、特優區對接支撐行動,讓中國頂級農業科學家進廣西,為廣西農業科技創新、鄉村產業興旺、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六是實施品牌強農戰略,加快打造國家級“桂”字號農業大品牌。應突出主打廣西“綠色生態、富硒農業、長壽壯鄉”牌,以品質和市場為導向,整合資源,重點培育一批“桂”字號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同時引導扶持培育一批農業企業品牌、農產品品牌。注重農產品“老字號”品牌保護。講好廣西農業品牌文化故事,提升品牌價值,特別應加大宣傳資金整合投入,在中央電視臺等國家級媒體上,策劃宣傳一批“桂”字號品牌,讓廣西名特優新農產品名揚海內外。到2020年,力爭培育200個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和30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大品牌,打造10個以上品牌價值超過30億元的“桂”字號強優品牌。
七是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讓職業農民登上中國農業發展的歷史舞臺。從某種程度上說,農業的弱勢,其本質不在于農業本身,而源于小農戶的弱勢,小農戶在大市場中是典型的“弱勢群體”。因此,應與時俱進,回答好“誰來經營農業”這個現代農業發展中最關鍵的課題和問題,必須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只有把農業經營主體強起來,農業由大變強才有希望。要加強職業農民培訓,大力扶持培育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數以萬計的新型職業農民,讓職業農民登上現代農業發展舞臺,真正成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絕對主力軍。特別要高度重視農業龍頭企業培育成長和引進帶動,讓龍頭企業在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中真正起到龍頭引領的作用。八是深化農村改革,向改革要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創新落實好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制度,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推動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鼓勵工商企業下鄉租賃農戶承包地發展現代農業。要有歷史耐心,正視當前“大國小農”的現實,推進“合作社+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經營模式,提高小農戶組織化程度、生產經營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讓小農戶充分分享到農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帶來的增值收益。
九是打好金融政策組合拳,千方百計破解農業高風險經營大難題。農業是典型的高風險行業,其中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是農業面臨的兩大突出風險,也是制約農業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如何破解這兩大風險,是擺在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面前的重大命題。其中,從金融政策方面來講,必須探索創新金融工具,加大金融支農體制機制創新,建立健全財政貼息、擔保等支持政策,撬動和放大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投資農業。
針對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風險,必須創新“信貸+擔保+保險+期貨”金融組合拳服務,積極推進用期貨工具分散農業市場風險,加快探索南方期貨農業發展,創新推進南方特色農產品期貨交易平臺建設。加快建立特色農業保險、價格指數保險、完全成本保險、大災風險保險等農業風險分散機制。期貨和保險兩大金融工具,也是破解農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有效途徑。同時,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加大財政、用地、用電、用水和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等優惠政策扶持,降低農業經營主體的要素投入成本。十是深化開放合作,在開放合作中倒逼廣西農業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廣西區位優勢,用好國際這個市場,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加快融入大東盟和其他世界市場。通過融入國際市場,倒逼廣西農業加快轉型升級,加快創新科技、提升品質、做強品牌,靠一流的科技、一流的品質、一流的品牌,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大市場。要深化與以東盟為重點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業合作,加快把廣西建設成為“一帶一路”農業開放合作示范區、中國-東盟農業合作新高地、中南西南農產品交易集散中心。同時,廣西農業要主動融入“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強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銜接,把廣西打造成為名副其實的粵港澳大灣區“米袋子”“菜籃子”“果園子”和“后花園”。
作者:羅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