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水環境問題排查及防治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2017年,廣西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并明確自治區領導擔任桂江干流的河長。根據河長制工作相關要求,開展桂江干流現狀調查,分析了桂江干流目前存在的主要水環境和水生態問題,并提出了具體的防治對策。
[關鍵詞]河長制;一河一策;桂江;水環境;水生態;防治對策
近年來,隨著區域經濟總量的不斷增長和人口的不斷聚集,桂江干流沿岸一些地方零散污水偷排、侵占河道等行為時有發生,水環境治理措施不夠,水環境整治力度欠缺,上游河道生態基流不足,科學嚴格的水管理體系尚未構建完善,涉水管理能力不足等,這些已成為影響桂江河流健康、制約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瓶頸。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維護江河湖庫健康生命,完善水治理體系,2017年,廣西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并明確自治區領導擔任西江干流、柳江干流、郁江干流和桂江干流等四大干流的河長。2017年底,通過徒步和車船的方式對桂江干流沿河兩岸進行了現場踏勘,并通過奧維地圖、GIS地圖對發現的水環境問題進行登記、拍照、定位記錄,同時將發現的各類問題反饋給桂江流經的市縣河長辦,同步編制了自治區擔任河長的桂江干流問題排查報告。結合桂江干流問題排查報告,對桂江干流沿河兩岸水環境問題進行梳理、分析,并針對桂江干流存在的水環境問題提出了污染防治對策。
1流域概況
桂江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第三大支流,發源于廣西興安縣貓兒山東側老山界,初稱陸洞河,貓兒山主峰高程2141m,為華南第一高峰。陸洞河自北向南流,由源頭流至興安縣溶江鎮與秦代修筑的著名的古運河靈渠相連接,溝通湘、桂二水。匯合靈河后流至溶江鎮稱大溶江,大溶江匯合甘棠江進入桂林、陽朔一帶稱漓江,過陽朔后,流向東又折向南匯合恭城河、荔浦河后流至平樂縣,平樂以下河流稱桂江,桂江在馬江鎮與富群河匯合,經京南、倒水鎮至梧州市匯入西江。桂江全流域面積18729km2,其中廣西境內18119km2,主流河長438km,河道平均坡降0.5‰。流域內高程在300m以上山區面積占流域面積52%,巖溶地區面積約占流域面積的48%。
2流域現狀調查
2.1水環境質量調查
桂江流域植被茂盛,地表水河流水質總體情況較好。根據《廣西2016年水資源公報》,2016年桂江干流全年期水質在Ⅱ類以上,其中全年期Ⅰ類水質河段長18.0km,占評價河段總長的5.3%;全年期Ⅱ類水質河段長323.7km,占評價河段總長的94.7%。
2.2水環境污染調查
本次桂江干流水環境污染排查包括水環境污染和水生態兩大類,其中水環境污染源又包括工礦企業污染源、城鎮生活污染源、農業面源、畜牧養殖污染源及航運污染源等5類;水生態問題包括生態基流不足、水體富營養化和生物多樣性減少3類。
2.2.1水環境污染問題(1)桂江干流沿岸多數規模以上工礦企業入河排污口已完成截污整治,僅梧州市萬秀區五里倉排污總渠尚未完成整治工作。桂江干流沿岸規模以下工礦企業入河排污口未進行全面的登記和管理,仍有少量規模以下工礦企業存在污水不達標排放現象。(2)桂江干流沿岸城市污水處理廠尾水提標改造進展緩慢,且少量污水處理廠存在污水不達標排放現象,對桂江水質產生一定不利影響。此外,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不完善,污水收集處理不到位,雨污不分流,截污效果不佳;鄉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仍然滯后,多數污水處理設施未正常投入運行,污水處理率不高以及農村污水隨意排放等現象均對桂江水質產生影響。(3)桂江干流沿岸范圍內以山地丘陵為主,農業耕作面積相對不大,流域的農業面源污染主要來自于農田施用的肥料和農藥。面源污染影響主要表現在懸浮物、化學需氧量、總磷、總氮及有機毒物含量有所增加,水體中溶解氧等指標有所降低。(4)桂江干流沿岸各地市均已對畜牧養殖劃分了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并開展了規模化畜牧養殖場和養殖小區的清理,但規模化畜牧養殖場和養殖小區的清理難度較大,且桂江干流分散養殖仍有一定數量分布,分散養殖普遍未建設相應的污染治理措施,畜牧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仍較低,其養殖廢水多數直接排入河道或附近的小河涌,影響流域局部水環境質量。另外,部分河段網箱養殖布局不合理,且尚未全面推廣健康養殖模式,餌料投放不科學、藥劑使用不合理也給水質帶來一些負面影響。(5)桂江上游漓江為中外聞名的旅游航道,目前漓江通航游船均由漓管委統一管理,管理較為規范,但桂江上游漁船、客船、運輸船等多使用柴油作為燃料,且部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仍有船只活動,若發生燃油泄露事故,將對桂江及部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質造成一定風險。另外,現場排查發現少量碼頭存在污染風險隱患,如梧州市蓮花大橋下游500m左岸的運煤碼頭,其煤渣大量散落在碼頭及河岸,受雨水沖刷將可能對桂江水質造成污染。
2.2.2水生態問題(1)上游河道生態基流不足。桂江流域降水資源充沛,桂林城區漓江斷面多年平均流量為136m3/s,但受氣候影響,水資源季節分布嚴重不均,3~8月份為豐水期,9月~次年2月為枯水期。桂林城區河段多年平均最枯流量為10.9m3/s,實測最小流量為3.8m3/s,小于桂林城區漓江斷面生態基流13.4m3/s。目前漓江補水工程斧子口、小溶江、川江水庫尚未全面發揮效益,桂江桂林市城區上游河道在枯水期會出現河灘裸露現象。(2)部分河汊、河涌富營養化。桂江上游桂林市城區河段枯水期水量較少,城區內多條汊河水體不連通、流動性差,且城區排澇口混入少量生活污水等原因,導致桂江桂林市城區段河汊出現輕微富營養化現象;桂江干流平樂縣下游河段部分河涌水量不大、水動力不足、水體交換能力差,受到周邊農村生活、農業及養殖污染源的影響,平樂縣平樂鎮長灘村、四塊田、鳳凰坪、大發鄉黃家榨、落江等多條河涌出現富營養化現象,水面長滿水葫蘆、水草等,進而影響桂江干流局部水環境質量。(3)水生生態多樣性受到威脅。根據廣西水產研究所2006-2007年開展的漓江水生生物實地調查,并對比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調查結果得知,漓江魚類種的數量減少了47.1%,大型經濟魚類種類數量明顯減少,少數小型魚類成為優勢種群,大多數名貴魚類已經不見蹤影,漁獲物中魚類個體低齡化;底棲動物種類數增加了17.72%、生物密度增加了85.41%,總體生物多樣性較豐富,然而,底棲動物在整個水生態系統中卻表現得比較脆弱,尤其是在枯水季節或漓江補水不足時顯得尤為突出;漓江浮游動植物種類和數量有所增加,喜營養型種類數量增加,成為優勢種群,表明漓江水質有富營養化的趨勢。水資源開發如斧子口、巴江口、昭平、下福、金牛坪、京南、旺村等水利樞紐的建設導致魚類洄游通道受阻,影響魚類繁殖、產卵、索餌和洄游,改變魚類的自然產卵和棲息環境,改變了水域自然生態系統,使魚類的生活習性受到影響。此外,電魚、誘捕等破壞水生生態的現象時有發生,也導致流域漁業資源的衰退,造成了傳統優質漁業品種資源衰退程度加劇,漁獲物的低齡化、小型化現象嚴重。
3流域污染防治對策
3.1水環境污染防治
3.1.1工業污染防治(1)在充分考慮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的基礎上,合理確定發展布局、產業結構和規模;新建、升級工業集聚區應同步規劃、建設污水和垃圾集中處理等污染治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強化污染集中治理,開發區、工業集聚區內工業廢水必須經預處理達到集中處理要求,方可進入污水集中處理設施。(2)加快完成已建工業集中區污水處理設施及污水管網建設,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設備,未按要求完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的工業園區,暫停審批和核準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并按照有關規定撤銷或提請撤銷其園區資格;不具備接入園區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條件的建設項目,不得投入生產和發放排污許可證。(3)加強工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的改善,并結合生態溝渠及濕地等生物凈化措施實現污水達標排放;加大工業園區污染防治力度,加快推進新工藝、新設備的使用,提高行業污染治理技術水平,修改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標準,降低入河污染物產生強度、排放強度,從根本上促進工業園區企業廢污水全面、穩定達標排放。(4)按年度計劃推進落后產能淘汰工作,加快推進新工藝、新設備的使用。
3.1.2城鄉生活污染防治(1)重點加快桂江沿岸城區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穩步推進縣城污水處理廠的提標升級,桂江干流沿岸縣城、城區建成區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應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桂江干流沿岸所有縣城和重點鎮具備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縣城污水處理率未達到85%的,年增長率應不低于2%;加快推進桂江干流沿岸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任務,盡快實現鎮鎮建成污水處理廠的目標。(2)完善污水管網和污泥處理處置設施的建設。提高桂江沿岸縣區級、鄉鎮級已建污水處理廠的污水收集、轉輸、處理能力,強化城中村、老舊城區污水截流、收集;現有合流制排水系統應加快實施雨污分流改造,難以改造的,要采取截流、調蓄和治理等措施;新建污水處理設施的配套管網必須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運;重點推進鄉鎮排污管網建設,逐步提高鄉鎮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3)農村污水治理。繼續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鼓勵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加強桂江干流沿岸村莊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提高農村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并逐步提高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處理能力和處理效果,全面治理農村面源污染。
3.1.3畜禽及水產養殖污染防治(1)強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推行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標準化改造和建設,建立相應禽畜糞污收集處理設施和禽畜尸體無害化處理設施,健全完善病死禽畜收集暫存體系,鼓勵清污分流、糞尿干濕分離、糞污堆漚積肥和有機肥加工利用等措施;推廣生態養殖模式,推進生態養殖改造和糞污資源化利用為主要措施,通過與周邊種植業相適應或配套,種植業完全消納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產生的糞便、污水。加快推進病死病畜無害化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將病死病畜無害化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列入績效考核指標。加強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監管,制定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的監管規定。(2)合理確定水產養殖規模和布局,強化水產養殖污染防治。實施水產養殖網箱標準化改造,嚴格控制養殖密度,并建議以養殖濾食性、雜食性和草食性魚類為主;控制投食性養殖,積極推廣人工配合飼料,逐步減少冰鮮雜魚飼料使用;開展專項整治,加強養殖投入品管理,依法規范、限制使用抗生素等化學藥品;加強養殖證核發工作,依法核發養殖證,實行持證養殖,依法清理不符合養殖規劃的養殖設施和養殖活動。
3.1.4農業面源治理進一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引導農民科學施肥,推進化肥零增長;推廣無公害防治,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推進農藥零增長;開展農田排水及地表徑流氮磷含量監測,建設農田氮磷攔截工程,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控制;開展清潔田園治理。
3.1.5船舶、港口污染防治根據相關政策要求,加快淘汰老舊落后船舶,鼓勵節能環保船舶建造和船上污染物儲存、處理設備改造,嚴格執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標準,限期淘汰不能達到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船舶,嚴禁新建不達標船舶進入運輸市場;加強船舶修造和拆解污染控制;重點加強漓江干流旅游船只的監督和管理,各縣區、鄉鎮人民政府應組織加強對中小船舶如輪渡、漁船、住家船等的管理,嚴禁船員船客將廢棄物、廢水直排河道,加強船只用油“跑、冒、滴、漏”的日常監管,船只須配備污油回收桶,嚴禁將廢機油傾倒河流,防止船舶污染事件的發生。
3.2水生態防治
(1)加大桂江沿岸生態敏感區(貓兒山自然保護區、漓江風景名勝區、漓江光倒刺鲃金線鲃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七沖自然保護區、昭平桂江國家濕地公園等)的保護力度和水源涵養林建設,嚴厲打擊和治理生態敏感區內的各類違法違規活動,加強公益林的保護,完善公益林補償機制,進一步提升水源涵養林質量。(2)穩步實施退田還濕,恢復江河湖庫水系自然連通,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和增殖放流;推進漓江補水樞紐工程(斧子口、小溶江、川江水利樞紐)建設,發揮生態補水效益,同時結合“兩江四湖”環城水系三期漓江活動試驗壩工程的建設,解決漓江上游生態水量不足的問題;通過桂江中下游已建的梯級電站進行流域生態調度和下放生態基流,提高桂江中下游段生態基流滿足程度。加大漁政執法力度,加強禁漁期、禁漁區執法檢查,開展電魚、毒、炸魚等非法捕魚打擊行動,嚴厲打擊破壞水生生態行為;加快推進珍稀物種繁育中心和魚類增殖站建設,開展珍稀魚類和土著魚類增殖放流及宣傳活動,逐漸恢復魚類資源。(3)富營養化水體修復。提高流域生態基流的滿足程度,改善桂林城區汊河水體流動性;開展城區及農村排污綜合治理工作,減少污染物入河量,有條件的可采取生態修復措施進行富營養化水體修復。
3.3管理保護對策
(1)桂江干流屬自治區級河流,按照分級管理、屬地負責的原則,建立河長體系,明確各級河長名單,落實桂江各級河長責任,明確相關責任部門及其具體職責,統籌協調解決桂江治理管理保護工作中的問題。切實加強各類工程與非工程措施的組織實施,并作為地方政府落實“河長制”工作重要考核內容。(2)制定出臺河長制會議制度、信息報送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工作督察制度、考核問責與激勵制度、工作驗收制度等工作制度;并按照相關制度要求召開會議,采集、交換、通報、公開、共享工作信息,定期通報桂江管理保護情況,及時跟蹤“一河(湖庫)一策”實施進展,掌握總體工作情況,并對桂江各級河長試行績效評價考核。(3)建立河流管理保護信息平臺,通過主要媒體向社會公告河長名單,在河流岸邊顯著位置豎立河長公示牌,標明河長職責、河流概況、管護目標、監督電話等內容,設立電話熱線、微信關注等監督渠道,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4結語
通過對桂江干流沿河兩岸的環境問題進行摸底排查發現,目前桂江干流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工業污水、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水排放不達標,鄉鎮污水不完全截污,船舶污染環境風險及水生態問題等。針對這些問題,河長辦應協調整合各方力量,貫徹落實有效的水環境防治措施,同時加強監督管理,確保水環境防治對策長治有效。參考文獻[1]廣西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自治區領導擔任河長的桂江干流問題排查成果報告(2018-2020年)[R].南寧:廣西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2018.[2]廣西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自治區領導擔任河長的桂江干流“一河(湖庫)一策”方案(2018-2020年)[R].南寧:廣西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2018.
作者:龐小華 唐銘 單位:廣西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