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礦井水綜合利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全社會形成資源節約的增長方式”。本文通過對招金礦業金翅嶺礦井水綜合利用規劃探討,以帶動我市黃金礦山礦井水的重復利用,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
關鍵詞:礦井水水資源重復利用效益
引言:
招遠市地處膠東半島西北部,東經120°09ˊ~38ˊ,北緯37°05ˊ~33ˊ,西北瀕渤海,北靠龍口,東鄰棲霞,南接萊陽、萊西,西界萊州,總面積1433.18Km2,東西長28Km,南北寬約51Km,海岸線長13.5Km,以黃金生產,龍口粉絲加工聞名國內外。
招遠市多年平均降水648mm,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7331萬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23195萬m3,地下水資源量13546萬m3,河川基流量9410萬m3。根據近十年用水資料統計,全市年平均用水量為17179萬m3,其中地表水4399萬m3,地下水12780萬m3,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達62%。招遠市水資源的主要特點一是無客水資源可以利用,大氣降水是主要補給來源,二是降水時空分布不均。降水在年內表現為冬春少,夏秋多,年內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的74%。隨著我市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口的不斷增加,我市的水資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平水年水資源總量為2.31億立方米,人均占有僅405m3,不足全國人均占有量20%,屬水資源貧缺地區。
據有關資料統計招遠市內金礦礦井排水總量約為1300萬m3/年,而利用率僅為30%左右,大量的水排入河流,不能充分利用,根據《國務院關于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大礦井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力度,減少損失浪費,解決礦區及周邊地區工農業、人畜缺水問題,促進我市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已成當務之急。招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擬建金翅嶺礦區礦區水處理廠一處,用于礦區工業及生活用水,其余的用于礦區周邊的工業、農業及人畜飲水,該項目建成后使礦井水的利用率達到85%左右,年增加產值6.3億元,利稅0.9億元。為招遠市地下礦井水資源得到高效和循環利用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正文:
一、企業基本情況
招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金翅嶺金礦:該礦是采、選、氰、冶綜合配套的中(一)型企業,國家金銀冶煉加工重點企業之一。公司自產黃金采選能力達到了600噸/日,常規金銀精礦處理規模為600噸/日,高含砷難處理復雜金銀精礦處理規模為100噸/日。礦區人口12266人(包括村莊居民人口),擁有總資產2.2億元。2004年企業共完成自產黃金18000兩,冶煉加工黃金29萬兩,冶煉加工白銀50000公斤,實現利潤4180萬元。
二、金翅嶺礦區水資源狀況:
金翅嶺金礦位于張華山以北,屬低山丘陵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海拔47~180m,基巖裸露,沖溝發育。區內最大河流為界河,呈北西向流經礦區中部。屬季節性河流,雨季水勢洶涌,旱季干涸無水。根據勘探資料,礦區主要含水層有第四系沖洪積含水層、花崗巖風化裂隙含水層及花崗巖脈狀裂隙含水帶,而花崗巖脈狀裂隙含水帶為礦床的直接充水來源。礦區內主要發育有北北東、北北西、北東、北西、北東東等方向的斷裂構造,其中北東向構造成礦后又經受了構造運動,導致礦體破碎,與圍巖中的次生裂隙一起構成寬約8~10米的裂隙含水帶,成為地下水的主要貯存空間。
經現場調查,礦山已疏干排水20余年,目前礦坑正常涌水量14000m3/d,4#、19#礦脈涌水量占60%,民井放水占30%,而其他北東向礦脈及北東東向、北西向斷裂涌水量僅占10%。其中4#、19#礦脈雖然涌水點隨掌子面推移,但礦脈總涌水量穩中有升,應以動貯量為主,其中北東向補給水量又占礦脈涌水量的60%,南西方向則占40%,而其它北東向礦脈及北東東向、北西向斷裂初期揭露時,涌水量較大,但隨著排水的延續,水量不斷減少,甚至干涸,故應以靜貯量為主。
金礦下轄兩個采區——金翅嶺金礦區和原疃金礦區。其中原疃金礦區井下涌水量達262.5萬立方米/年,金翅嶺金礦區井下涌水量為247.52萬立方米/年(2004年統計數字)。由于坑道長期排水,使得原疃、黃泥溝基巖風化殼民井水位下降干涸,影響居民人數約2000人。混合花崗巖脈狀裂隙水,是坑道充水的主要因素。本次坑道涌水量預測,以實際坑道排水資料為基礎,基數較大,開采深度420米,礦井排水量預測將達到510萬m3/年。
金翅嶺金礦區現年采礦量7.83萬噸,選礦量9.51萬噸,礦井水排放總量510萬m3,噸礦排放礦井水量65.13m3/噸,礦井水用于礦區生產114.24萬m3,生活48.96萬m3,其余的346.8萬m3排入河流或溢流至周邊小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