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礦井涌水通道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礦井涌水通道的幾種類型,并結合大平礦的實際情況對它們進行了認真分析。
關鍵詞:礦井;涌水通道;分析
礦體及其周圍賦存的水源,尤其是間接水源,開采時它們能否進入井巷,主要取決于有否充水通道,即有否具體的水流途徑。只有涌水水源通過涌水通道進入井巷,才能形成礦井涌水。也就是說,在采礦中除了直接揭露含水礦體或充水水源外,礦井涌水都需要有進水通道,這是普遍規律。
礦井涌水通道主要有自然的斷裂帶、地震裂隙和導水陷落柱等和人為的采礦裂隙、巖溶塌陷及天窗、勘探鉆孔等。
一、斷裂帶與接觸帶
礦區含煤地層中存有數量不等的斷裂構造,它不僅使斷裂附近巖石破碎、位移,也使地層失去完整性,從而成為各種充水水源涌入礦井的通道。地層的假整合或不整合的接觸帶,由于空隙發育,當它與水源靠近時,也可能成為地下水進入礦井的通道。無論是構造斷裂帶還是接觸帶,它們都是地層中破碎而變弱的地帶,對于礦井充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在該地段巖層非常破碎,裂隙,巖溶較其它地段發育,巖層透水性強,常成為地下水徑流暢通帶。因此,當井巷接近或觸及該地帶時,地下水就會涌入礦井,使礦井涌水量驟增,嚴重時可造成突水淹井事故。斷層往往可使地下水多個含水層相互溝通,甚至與地表水發生聯系,當礦井的可采煤層與富水性很強的含水層對接時,礦井的涌水量則大而穩定。國內外大量統計資料表明,由于揭露或靠近斷層而引起突水事故約占70%~80%,可見礦井突水事故的發生多與斷層導水有關。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斷層都能成為涌水通道,斷層是否能成為涌水通道,主要取決于它是否透水和含水,影響這種特征的因素很多,首先是斷層兩盤和構造巖的巖性特征,其次還與斷層形成時的力學性質、受力強度、充填膠結及后期破壞、以及人為作用等因素有關。
實際上,較大規模的斷層皆系透水部位與隔水部位相間出現,其水文地質特征更加復雜。故大平礦水庫下采煤更應注重研究淺層構造。
二、采礦造成的裂隙
(一)采空區頂部巖層移動分帶。埋藏在地下深處的煤層承受著上覆巖層的自重力,同時它自身也產生對抗力,兩者處于平衡穩定狀態。煤層開采后,采空區上方的巖層囡下部被采空而失去平衡,相應地產生礦山壓力,從而對采場產生破壞作用,必然引起頂部巖體的開裂、垮落和移動。塌落的巖塊直到充滿采空區為止,而上部巖層的移動常達到地表。根據采空區上方的巖層變形和破壞情況的不同,可劃分為冒落帶、導水裂隙帶和彎曲沉降帶。
當頂板的冒落和裂隙帶達上覆水源時,則可形成頂板冒落通道,導上覆水源涌入井巷造成突水。按可能導入的水源不同,可分以下情況:(1)直接頂板含水的井田:應先開采直接頂板含水層中的弱含水地段,并要控制冒落帶的高度,不允許它觸及強含水段,以免其成為強導水通道。(2)間接頂板含水的井田:注意利用直接頂板的隔水性,控制冒落帶發展高度或改變采礦方法,使之不要造成連接間接含水層的導水通道。尤其是像大平礦這樣厚煤層開采的礦井更要控制冒落帶的高度。(3)上覆地表水體的井田:注意控制冒落及裂隙帶的發展高度,不能讓它達到地表水體;如達到地表水體,則地表水不可避免地會沿此人工通道涌入井巷,易造成淹井事故。太平礦水庫下開采就是嚴格按專家論證的結論控制冒落帶及裂隙帶的發展高度的。
(二)煤層采動后對底板巖層的破壞。煤層采動后,頂板巖層垮落沖擊底板,對底板巖層破壞稱礦山壓力。在巷道底板下面有間接含水層的礦區,在底板含水層的水頭壓力和礦山壓力作用之下,可能突破底板隔水層形成人工通道,導致底板水涌入井巷造成突水。
三、導水陷落柱
巖溶陷落柱是指埋藏在煤系地層下部的巨厚可溶巖體,在地下水溶蝕作用下,形成巨大的巖溶空洞。空洞頂部巖層,當其失去對上覆巖體支撐能力時,上覆巖體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垮落,充填于溶蝕空間中。因其剖面形態似一柱體,故稱巖溶陷落柱。陷落柱按其充水特征可分為兩大類型:不導水陷落柱和導水陷落柱。
導水陷落柱基底溶洞發育,空間很大,其容量大于陷落柱巖塊的充填量。柱體內充填物未被壓實,垂直水力聯系暢通,并且溝通煤層底板和頂板數個含水層,高壓地下水充滿柱體,巖溶作用強烈。采掘工作面一旦揭露或接近柱體,地下水大量涌入井巷,水量大且穩定,易造成淹井事故。
華北型石炭二疊系煤層,特別是太行山兩側煤田均發育有巖溶陷落柱,開采時也常遇陷落柱。采礦實踐證明多數陷落柱不導水,只有少數的陷落柱因塌落物疏松,或在地震影響下,使陷落柱的充填物與陷落柱圍巖之間產生相對移動,造成導水通道。大平礦無陷落柱發育。
四、巖溶區塌陷及“天窗”
具有一定厚度松散層覆蓋的巖溶礦區,因礦區排水后,導致地表產生的塌陷稱巖溶塌陷。產生巖溶塌陷必須具備三個條件:隱伏灰巖上覆有松散沉積物;灰巖巖溶發育,有太的溶蝕空間,且被地下水充滿;礦井排水。在自然狀態下,灰巖含水層的水位高于灰巖的頂板,礦井未排水時,隱洞頂部巖層或松散層底部隔水層,它承受著上覆巖體的自重力作用,與隔水層強度和灰巖含水層中地下水對上覆巖層的頂托力兩者保持平衡狀態。礦山排水后,灰巖水位大幅下降,溶蝕空洞中部分充滿地下水,這樣,疏干洞內形成瞬時“真空”,對洞壁產生吸蝕作用,另一方面隱洞上方松散隔水層失去頂托力,故失去平衡,使隔水層遭到破壞,洞頂急劇塌陷直至地表。
塌陷的形態平面多半為圓形、橢圓形,剖面上為壇形、井狀、漏斗狀。它多半分布在第四系厚度較薄處、河床兩側和地形低洼地段。巖溶塌陷通道的存在極易引起第四系孔隙水、地表水大量下滲和倒灌,使大量水和泥砂涌入礦井,對礦井安全生產造成極大威脅。如湖南恩口礦區,由于礦井長期排水影響,在棲霞灰巖和茅口灰巖分布地段先后產生塌陷6150處,雨季大量地地表水灌入,灌入量約占礦井涌水量的60%。因此,研究礦區塌陷規律,對評價石灰巖含水層沖水條件及對煤層生產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天窗是指含水層頂板隔水層由于巖相變化或隔水層受后期沖刷而失去隔水性的部位。天窗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連通兩個含水層的通道,導致鄰層地下水甚至地表水涌入礦井。掌握天窗的具體分布和范圍對了解礦井水的組成和治理極為有益。
五、鉆孔
井田勘探時施工的各種鉆孔,它溝通了礦床上部和下部的含水層,甚至與老窯水或地表水發生聯系。開采時如井巷揭露或接近未封閉或封閉不佳的鉆孔時,則他們可成為導致頂板含水層、老窯水或地表水涌入井巷的通道,從而造成突水事故。如:峰峰王鳳礦采煤二大巷遇到鉆孔,突然涌水達3600立方米/時。因此,為了大平礦水庫下開采萬無一失,集團公司從2005年開始就對大平礦水庫下及周邊鉆孔進行封孔質量檢查,到目前為止已經封檢107個,效果非常好,確保了礦井的安全開采。
六、地震裂隙
位于地震活動區的礦井,由于地震作用可以在水源與井巷之間造成新的裂隙,彼此連通,成為涌水通道,使水流入井巷,增加礦井涌水量。如頂板或底板為隔水層,則地震裂隙可破壞它的隔水性,形成新的導水通道。如地震裂隙發育在含水層內,則形成匯水的新通道,并可導致礦井涌水量急劇增加。因此,位于地震活動區的礦井應建立地震觀測站。大平礦是水庫下開采,已建立了礦震監測站。
七、結束語
總之,對于具體礦井來說,多數情況下通道也不是單一的,應具體分析區別對待。就大平礦水庫下開采而言可能存在如下通道:
(1)斷層受采動影響后,活化導水可能成為導水通道;
(2)受采動影響,導水裂隙帶直接與地面水體或風化帶含水層連通,成為導水通道:(3)地質勘探鉆孔封孔質量不好,可能導通水庫水;
(4)由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而造成得導水通道。
因此,大平礦針對以上幾種情況,采取了相應的防范措施,確保了大平礦水庫下開采的安全。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