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及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總結回顧了駐馬店市農業科技發展取得的成績,客觀分析了當前現狀,理清了今后發展思路,對進一步促進駐馬店市農業科技建設與發展意義重大。
關鍵詞:
駐馬店市地處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度地帶,四季分明,農業生產條件優越。全市常用耕地1240萬畝,人均耕地1.5畝。全市農作物常年種植面積在2400萬畝以上,其中糧食作物1700萬畝左右。2014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28億斤,其中夏糧79.6億斤、秋糧48.4億斤,再創歷史最高水平。
1全市農業科技機構基本狀況
1.1科研機構狀況
全市現有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4個,其中市級1個、縣級3個。現有在職職工25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37人,高級專業技術人員38人,助理研究員28人。近年來,在市場需求和宏觀政策的雙重作用下,又催生一批以高效經濟作物研究為中心的民營科研機構,在各類高效經濟作物研究和成果推廣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1.2農技推廣服務機構狀況
全市共有市、縣、鄉三級農業技術推廣和服務機構248個,其中市級5個,縣級47個,縣級以下196個。從事農技推廣和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2901人,其中市級105人,縣級916人,鄉級1880人。在專業技術人員中,高級職稱224人,中級職稱597人。
1.3農業教育培訓機構狀況
全市擁有省級農業學校1所,農業廣播電視學校10所,其中市級1所,縣級9所。能夠承擔農業職業技能培訓的職教中心10個,擁有專兼職教師567人,其中高級職稱147人,中級職稱246人。
2全市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情況
2.1以項目建設為重點,強化農業科研創新
自“十二五”以來,一是承擔并完成了一大批農業科技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全市先后承擔國家、省、市級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等項目106項,其中國家級16項、省級18項、市級72項。二是創新、儲備了比較豐富的種質資源。目前,全市創新和保存小麥、玉米、芝麻、大麥、大豆、花生和各類蔬菜等農作物種質資源2萬多份。三是品種選育工作成績顯著。先后選育出小麥、玉米、芝麻、大麥、大豆、花生等農作物新品種23個。四是栽培技術研究向綜合配套邁進。共開展綜合配套栽培技術研究136項。五是新品種引進取得新進展。先后引進推廣了小麥、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等一大批農作物新品種。
2.2以推廣服務體系建設為重點,強化農技推廣和服務創新
全市農業建設推廣服務體系逐步向組織多元化、服務法治化、手段現代化、技術專業化、行為規范化發展。一是進一步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各縣均成立了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領導小組,實行“人員管理、資產和工作經費由縣級農業部門負責”的管理體制。二是加強全市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建設。全市新建農技推廣區域站89個、鄉鎮農技站6個,并全部交付使用。三是強化管理機制建設。完善以“專家定點聯系到縣、農技人員包村聯戶”為主要形式的工作機制和“專家+農技人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的技術服務模式。四是強化人才建設。以人才培育為重點,對全市農技推廣人員開展“部、省、縣”三級培訓。
2.3以提高農民素質為重點,搞好農民科技培訓創新
一是充分發揮農業教育培訓機構的作用,以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為重點培育對象,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結合“糧棉油高產創建”、“病蟲害統防統治”、“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高標準糧田建設”等項目實施,大力開展農業專項技術培訓。二是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動員和利用多種教育培訓資源,通過進村講課、田間指導、技術下鄉等,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實用技術培訓。三是開展農民學歷教育。利用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電大等教育資源,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相關人員開展學歷教育。四是利用遠程教育平臺和電視網絡技術開展農業科技的培訓服務。
2.4以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為載體,促進農業科技引領創新
“十二五”以來,全市建設鄉級以上占地200畝以上的農業科技園區66個。其中省級農業科技園區1個,市級農業科技園區9個,并示范帶動全市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基地38個,形成區域性支柱產業25個,帶動一大批科技示范戶從事特色經濟產業。
2.5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為目標,促進農業科技保障創新
截止到2015年10月,駐馬店市已獲得218個“三品一標”認證。其中,140個無公害產品,69個綠色食品,6個有機食品,3個農產品地理標志。制定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泌陽花菇》、《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夏南牛》兩項國家標準,實施農業地方標準79項。目前駐馬店市種植業、漁業標準化生產示范面積達600多萬畝,輻射帶動50.8萬戶農民實施優質小麥、玉米、漁業的標準化生產。
3駐馬店市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3.1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不夠,資金供給結構與創新內容不匹配
從近年來各級財政對三農工作投入的結構上看,對糧食補貼等方面的支持相對較多,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持相對較少,并且支農資金多數用于民生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而用于農業科技創新的資金多數是從上級財政爭取到的項目資金,不能滿足農業科技創新的資金需求。同時,農業科技創新的資金供給結構與創新內容也不相匹配,政府財政補貼資金引導作用不突出。
3.2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不完善,科技成果實用性不強
全市農業科技創新實力比較薄弱,農業科技核心技術缺乏。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仍不完善,體系條塊分割明顯,導致科研力量分散,科技協作能力較弱。農業科研高層次人才缺乏,農業科技原創性成果較少,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
3.3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改革建設任務較重
一是改革工作進展慢。駐馬店市是農業大市,農技體系機構龐大,其機構設置、人員編制、工資保障等涉及財政、編制、人事等諸多部門,加之各縣財政薄弱,縣級政府積極性不高。二是人員超編嚴重。各縣農技推廣機構在編人員均嚴重超編,工資不能得到保證,影響了農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三是隊伍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四少四多”,即:專業高學歷少、非專業一般學歷多,新型特種專業少、常規專業多,工作上能獨擋一面的少、閑散人員多,獲得更新知識的人少、知識老化的人多。四是服務手段落后。縣級農技推廣機構辦公條件簡陋,缺乏必要的儀器設備,特別是信息網絡設備嚴重缺乏。
3.4農民整體素質較低
全市農村勞動人口整體素質偏低,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不足20%。隨著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農村勞動力的老齡化和文盲化現象日趨嚴重,他們接受新技術、新技能的能力偏低,增加了農技推廣的難度。
4加快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建議
4.1建立政府主導、多元化的農業科技投入機制
要加大農業研發經費投入,確保農業科技在各級財政科技投入的比重逐年增加。調整優化科技發展資金、農業發展資金等政府專項資金的投向,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農技推廣重點項目的支持。充分發揮市場和社會需求對農業科技進步的導向和推動作用,鼓勵企業和社會資本投入。
4.2建立健全農業科技創新應用新體系
要以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備、運轉高效、機制靈活、支撐有力”的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為目標,建立產學研結合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鼓勵農業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采用技術入股等多種方式,與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種養大戶建立合作關系,開展科技咨詢、技術指導、技術培訓等服務,推進農業科技產業化進程。要推動科技創新與生產應用緊密結合,緊扣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組織實施好各類農業科技專項,大力引進、推廣一批先進實用技術。
4.3加強農業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
一要根據工作需要,每年招聘一定數量的農業高素質人才,促進推廣隊伍結構優化。二要建立農技推廣人員定期培訓制度,促進農業知識和技術更新。三要積極發揮現有農業科技人才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環境,不斷穩定和壯大農業科技人才隊伍。
4.4完善技術推廣網絡
一要廣泛吸納農業院校、科研單位、民間組織和社會團體加入推廣網絡,形成合力。二要根據產業特點,成立和發展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由合作組織帶動農戶,形成農技推廣合力。三要健全村級技術推廣網絡。四要對科技示范戶進行技術輪訓和設施裝備。通過這些措施,真正形成比較完善的縣、鄉、村、組四級推廣網絡,為全市農業生產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
作者:王素亭 劉春利 單位:河南省駐馬店市農業市場信息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