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節水工程改革建設與管理體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節水工程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對策與建議;進行闡述。其中包括:發展現狀,當前節水工程發展存在的問題,對發展節水灌溉認識深度不夠,喝“大鍋水”,影響群眾發展節水工程的積極性,種植結構的不統,機井改制給節水灌溉發展帶來一定影響,機井改制給節水灌溉發展帶來一定影響,種植結構的不統一,制約了節水灌溉工程的發展,管理體制不適應,投入不足,節水灌溉型式的選擇,也影響農民對節水灌溉工程發展的積極性,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制定完善測水量水到鄉鎮、村莊的工程設施,制定合理的水價,搞好農業區劃,完善配套設施,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確定節水灌溉的發展模式,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摘要:近幾年來,菏澤市節水工程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在對發展節水工作的認識、用水觀念、種植結構、機井改制、管理體制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節水工程的進一步發展。為此,提出通過加強領導、建設測水量水到鄉鎮及村莊工程設施、合理制定水價,改革建設與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等措施,促進節水工程的發展,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農業節水;發展;方法。
水是一種基礎性的自然資源。經濟社會發展每時每刻都消耗著水,受益于水,離開水的支撐,社會發展就會停滯不前。菏澤屬于極度缺水地區,年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有243立方米。隨著菏澤市農村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及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水資源短缺已制約著經濟的發展,因此,發展現代節水農業勢在必行。
1、節水工程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發展現狀
菏澤市節水工程發展起步于20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去年結合菏澤市水資源短缺的實際,堅持計劃用水與節水管理并重,合理開發、綜合利用、優化配置。加快灌區改造著力提高水利用率。實施灌區“兩改一提高”,是推進農業增產、保障農民增收、建設節水型社會的重大舉措。今年,重點搞好閆潭、楊集、蘇泗莊、劉莊等四大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建設。大力普及推廣應用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特別是沿黃四縣要在充分考慮農民承受能力的基礎上,積極引導農民摒棄大田漫灌的落后做法,著力發展噴灌、微灌以及小白龍等節水灌溉方法,新增節水灌溉面積達到2萬畝。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培養了一大批從事節水灌溉工程研究和推廣的科技人員,為科學規劃各種類型的節水工程打下的堅實的基礎,為實現輸水管網化、畦田標準化、灌水適宜化、管理自動化創造了條件。根據農作物種植特點,采取了工程措施、農藝措施、管理措施和節水工程新技術相結合的綜合節水模式,既注重了傳統節水技術的運用,又注重了記新技術和設備的改進。
1.2當前節水工程發展存在的問題
1.2.1對發展節水灌溉認識深度不夠
節水灌溉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主管業務部門的全面規劃,統籌兼顧,又要各級地方領導的高度重視。但是,一方面,個別基層領導干部,還沒有真正認識到水資源面臨的嚴峻形勢,沒有認識到強化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和管理的重要性,甚至認為節水灌溉工程沒有納入地方政府目標考核的內容,干與不干都不會影響他們的政績。另一方面,對節水灌溉宣傳不夠深入,群眾對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的必要性、重要性認識不足,影響了節水灌溉工程的發展。
1.2.2喝“大鍋水”,影響群眾發展節水工程的積極性
近年來,菏澤市水利局正在準備實現測水量水到鄉鎮、到村莊的計劃,但由于各縣(區)的經濟條件制約,各縣(區)僅在骨干渠道實現了計量供水、按方收費。多數縣(區)的水費征收依然是按畝(或人)平攤,造成多數群眾千方百計開大溝、挖深溝強引河水,灌水量達2700-3000立方米/平方公里,而井灌區用水量僅為600-900立方米/平方公里,浪費現象嚴重。另一方面,群眾自己搞節水灌溉工程,節約了用水,增加了投資但水費不少交,這種喝大鍋水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群眾建設節水工程的積極性。
1.2.3種植結構的不統一,制約了節水灌溉工程的發展
目前,農村一家一戶的農村經營模式,種植結構的不統一,使先進的節水灌溉型式得不到適宜推廣。雖然搞了大面積的露地蔬菜微噴灌,但由于種植作物不同,灌水周期、需水量不同,使微噴灌得不到廣泛應用,制約了節水灌溉工程的發展。
1.2.4種植結構的不統一,制約了節水灌溉工程的發展
隨著小型水利工程改制的深入,機井也納入小型水利工程改制行列,使得各村集體井進行了拍賣、租賃、承包、股份(聯戶井)等改制,使集體所有制井變為單戶或聯戶形式的井,這樣給節水灌溉工程統一規劃和施工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1.2.5管理體制不適應,投入不足
機井大多數由農民聯戶自籌資金解決,沒有按照水利部門及水利站規劃統一布置,造成了群眾大量打新機井,亂開采地下水的現象致使管理體制不順。而節水灌溉是一項一次性投資較大的工程,目前節水灌溉工程取得的主要效益是節水效益及社會生態效益,農民得到的直接效益較少。由于菏澤市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民群眾人均收入不高,農民除有勞力投入外,即使通過“一事一議”,自籌資金也很有限,很難有大量投入,預期的農業節水灌溉工程建設任務難以完成。建后節水工程雖然制定了規章制度,但在農閑季節仍無法避免人為的破壞,致使到使用季節無法正常使用,出現工程建后管理難的問題。
1.2.6節水灌溉型式的選擇,也影響農民對節水灌溉工程發展的積極性。
國家或省級各種節水項目,為了探討各種節水類型的灌水方式,總要搞一些微噴灌、滴灌等工程,選擇地點往往在示范區主干道兩側,以便發展觀光旅游業。有些領導也認為在主干道兩側發展高新技術,可以帶動其他地方搞好節水灌溉工程的積極性,而忽略了一些常年種植蔬菜的村莊更便于推廣高新技術的節水灌溉工程。這種高新技術如選擇地點不當,農民雖然認識到噴灌的優越性,大棚蔬菜滴灌可以減少病蟲害,但又不愿鋪設地面軟管,認為這樣噴滴灌工程不解渴,致使工程發揮不出應有的效益。
2、對策與建議
2.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各級領導應認識到,節水灌溉工程是一項涉及水電管理、組織機構、成本核算等方面的系統工程。節水是一場革命,是一項全員參與的社會工程,是在建“社會”,而不僅是建水利,決不是水利部門一家的事,需要各級務部門的共同努力。各級領導要進一步增加水危機感和管理意識,把節水灌溉工程管理使用列入鄉鎮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特別是各級黨政領導要從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這一戰略高度出發,充分利用廣告牌、報紙、電視臺等各種宣傳媒體,向社會各界廣泛深入宣傳節水的重要性,培訓基層領導節水灌溉的基本知識,提高公眾的參與意識和節水意識,將建設節水工程變為公眾自覺行動,使節水工程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
2.2制定完善測水量水到鄉鎮、村莊的工程設施,制定合理的水價
完善測水量水到鄉鎮、村莊的工程設施,有效合理地調配農田灌溉用水,做到按畝配方,按方收費,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節約用水的認識和發展節水灌溉工程的積極性。另外,合理制定水價及水費政策,將對節水灌溉工程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要把水資源作為商品統一進行管理,開采地下水和使用地表水統一水價。在近期還不能實現計量供水到村、到戶的情況下,一是按區域供水量大小重新計量水費,多用水的地方多交水費,用不著的地方不交或少交(因為黃河水還補充地下水源)。二是制定激勵政策,即在收繳的水費中提出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對興建節水灌溉工程的農戶進行補貼和對實現管道化的村莊進行獎勵,以此調動廣大干部群眾興建節水灌溉工程的積極性,促進節水灌溉工程的發展。
2.3搞好農業區劃,完善配套設施
為了進一步發揮區位優勢,優化農村生產結構和農業種植結構,政府部門應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劃分出純糧棉區和經濟作物區,以便發揮噴灌噴幅大、滴灌輪灌組多的優勢。另外,抓好現有節水灌溉設施的配套工作,切實做到電源、水源條件與節水工程設計標準相配套。各鄉鎮要把改造輸變電設備,改善水源條件當作一件大事來抓,在調查測試的基礎上,逐步淘汰更新電力設施和水量不足的機井,該整線的整線,該打井的打井,該配套的配套,為節水灌溉工程發展作好前期工作,使之與節水工程設計相配套。
2.4機井改制要因地制宜地實施
作為小型水利工程的一部分機井,實行拍賣、租賃、承包、股份制等管理體制改革,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國家對水源井的投資不足的問題,帶動了農村水利工程的發展。對于村集體管理較好的機井應該慎重處理,這部分機井多數由村委會與群眾代表“一事一議”籌資,按水利部門規劃統一打井,建后由村灌溉服務隊或集體統一管理,發展節水工程也是全村統一分期分批實施。定陶縣陳集鎮崔莊村的機井采用灌溉服務隊的形式,2003年全村實現管道化。定陶縣杜堂鄉的孫莊、八一等村統一管理的形式,2004年全村統一鋪設了管道,并采取IC卡智能灌溉管理機,縮短了灌水周期3-5d。這種集體制的機井,便于節水工程的統一規劃,便于新型節水管理的推廣。
2.5改革水利管理體制,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
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需要有相應的管理體制。在工程建設實踐中,建立起了邊建設邊管理,建設+管理=效益的節水灌溉工程管理運行機制。積極推廣先進的農業灌水技術,加強水資源的統一管理,依法理順水資源管理體制,徹底改變多龍管水的局面。菏澤市水利局作為該市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統一管理全市水資源,應堅持開源服從于節流。建議在節水灌溉工程區內,除工程機井外,其他機井一律封閉;在節水灌溉工程區外,機井按裝水表,按畝配方,嚴格控制用水量。
2.6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確定節水灌溉的發展模式
發展適宜各種作物的節水灌溉工程,是緩解水資源短缺和土地干旱,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態環境的戰略性措施。因此,要堅持以農民直接受益為出發點,既講生態效益,又講經濟效益,確定大力發展適宜該市農民耕種現狀,易于農民群眾掌握和使用的低壓管道輸水灌溉。露地蔬菜可采用噴灌,大棚蔬菜恒壓滴灌和自壓滴灌兩種灌溉方式。
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