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現代農業發展水平評價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要想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農業現代化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仁和區部分村鎮農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這些村鎮大多呈點狀分布,沒有形成全輻射式發展,在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來發現和解決。
關鍵詞:現代農業;投入產出;綜合評價
一、仁和區農業現狀
仁和區位于川滇交界,是生物類型較為豐富的地區,具有很大的農業發展潛力。近年來,仁和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利用資源比較優勢,為農民打開致富門。但在發展過程中,出現農產品增產不增收、農業增速后勁不足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的現代化發展。仁和區所轄鄉鎮橫跨攀枝花市南北部,全區在經濟發展水平和自然資源享賦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科學客觀地了解仁和區農業發展現狀及其問題是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前提條件,因此我們需要采用經濟學中計量分析方法對仁和區近年來農業發展水平進行全面評估測算。為了準確衡量仁和區現代農業的整體水平,采用多指標綜合測定法對全區農業發展水平進行分析。
二、評價方法
-多指標綜合測定法本文采用多指標綜合測定法綜合評價仁和區現代農業發展總體水平。
三、數據來源與指標體系
根據歷年《中國統計年鑒》以及攀枝花市農牧局網站、政府公眾信息網的統計資料,得到仁和區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基本原始數據。本文從農業投入水平、農業產出水平、農村社會發展水平3個方面選取10項指標構建評價體系。
四、指標體系權重的確定
層次分析法是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系統方法,它把各種因素劃分為一個有序層次,將同一層次元素的重要性進行排序比較,形成一定的權重數值。在兩兩元素比較時,采用“1-9”級及其倒數標度法判斷各要素相對重要性,采用方根法計算判斷矩陣中各指標的權重系數。
五、一致性檢驗
檢驗判斷矩陣的一致性,用隨機一致性比率CR表示,當CR小于0.10時,認為判斷矩陣通過了一致性檢驗。
六、數據標準化
本研究采用標準值法對二級指標數據進行處理,通過參照國內外相關研究資料確定了不同指標的標準值。
七、結論分析
根據指標體系的測定結果,2011-2015年仁和區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綜合評價值均大于1,達到了發達階段的水平,但與之不相符的是在農業投入水平逐漸提高的同時,農業產出水平的水平在2011-2013年之間呈下降趨勢,雖在2013-2015年間有所上升,但上升程度并不顯著。在農業投入方面,在2011-2015年間仁和區農業投入水平逐年上升,從2011年的1.71上升到2015年的2.19。從結構上來看,農業投入要素結構不合理,勞均耕地面積這個權重較大的指標得分值很低,2015年勞均耕地面積為0.175hm2/人,達標率僅為0.58%,與農業發達地區水平不相符。農業機械化水平雖較高,但近年來呈下降趨勢,從2011年的25.39kw•h/hm2下降到了2015年的22.82kw•h/hm2。單位耕地面積有效化肥施用量這個指標一直處于較高水平,且近年來有上升趨勢,從2011年開始達標率就達到233.24%,可以看出,仁和區化肥過度施用情況比較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條件,造成了農業面源污染。在農業產出方面,仁和區在2011年的產出水平較高,為1.22,但從2011年開始到2013年間呈逐年下降的趨勢,2013年后略微上升。從二級指標來看,在2011-2014年間,糧食單產從5445萬噸下降到了5175萬噸。
在農村社會發展方面,仁和區農村社會發展總體狀況逐年改善,評價值不斷提高。仁和區2015年城鎮化水平為47%,達標率為78.3%,農民收入水平從2011年的8158元/人提高到了2015年的13395元/人,在2015年達標率為103%,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恩格爾系數雖有波動,但總體呈下降趨勢。
作者:葉俊宏 單位:四川農業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