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信息化現代農業發展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存在的主要矛盾
吉林省農業農村信息化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些方面在全國走在了前列,但是,目前總的看,吉林省農業農村信息化仍然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從政策層面看,缺少一套完備的政策法律與支持保障體系,發展動力和后勁不足,一些基礎性的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從工作層面看,缺少一批龍頭骨干項目的拉動,地區間發展不平衡,工作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自上而下的傳統推進方式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轉變;從社會層面看: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社會和廣大農民對信息化引領支撐地位作用的理解和認識還有偏差,社會各種積極因素與力量遠未被激發和釋放出來,公共投入等單一政府推動的局面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觀,等等。這些矛盾和問題是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也是伴隨著吉林省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始終的矛盾和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下大力氣逐步加以解決。
二、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有關問題對策探討
未來五年,是吉林省“科學發展、加快振興、努力讓城鄉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重要時期,也是農業現代化快速推進的五年。《吉林省現代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吉林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700億斤,肉蛋奶產量達到501萬噸,園藝特產業產值實現1760億元,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突破500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0992元,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和科技成果轉化率分別達到58%和75%以上,重點組織實施農業信息化建設工程等十大工程。實現上述目標任務,離不開農業農村信息化的引領支撐,農業農村信息化將大有可為。
(一)關于發展路徑選擇問題
當前,我國農業農村信息化正面臨著以政務和信息咨詢服務為主向全面推進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信息化轉變;農業農村信息化將由單一的政府推動向政府推進和需求拉動并重轉變;農業農村信息化從單項技術應用向綜合技術集成、組裝和配套應用轉變。為了適應三個轉變的需要,根據國務院23號文件及7.23講話精神和《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十二五”規劃》及吉林省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實際,確定了吉林省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路徑,即以國家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戰略和重大工程項目為指針,牢牢把握農業農村信息化“三個轉變”新形勢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緊緊圍繞“電子農務、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服務”工作主線,著力從“政策拉動、人才保障、服務支撐、技術引領”入手,本著“優勢點做強、增長點做大、關鍵點做好”原則,以全面推進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化為主攻方向,以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設為重要抓手,強合作謀發展,以創新求提升,不斷完善服務體系、探索運行機制、強化技術支撐,推動吉林省農業農村信息化在新的歷史階段實現大發展、快發展。
(二)關于發展戰略重點問題
今后一個時期,吉林省農業農村信息化將重點圍繞抓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破解制約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的“瓶頸”問題;抓人才隊伍建設,著力破解農業信息技術推廣應用“最后一公里”問題;抓服務平臺建設,著力破解專家對農民與農業部門對三農“零距離服務”問題;抓信息技術集成應用,著力破解農業信息技術支撐現代農業發展“軟實力”問題。突出以下四項重大任務。
一是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信息化基礎。積極協調推進光纖入戶,加快農村地區寬帶網絡建設,全面提高寬帶普及率和接入帶寬,逐步提高農村居民計算機的擁有量。加快促進農村地區互聯網、電信網、廣電網“三網”融合和農戶家庭電腦、電視、電話“三電”融合。按照“五個一”標準要求,加快建設一批適應需要的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站和農業電子商務終端網店,強化職能、更新手段、改善條件。通過整合技術、項目等各類信息資源,大力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村建設。加強農業信息安全保密基礎設施建設,構建農業信息安全保密防護體系,提高農業信息網絡監測、管控能力。
二是加快推動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領域集成示范和推廣應用。積極推進GPS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遙感系統、自動控制系統、射頻識別系統、質量追溯系統、監測預警系統等現代信息技術在作物種植、畜禽養殖、園藝生產、加工儲運、經營管理等領域的應用,提高農業生產設施裝備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智能農業發展;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積極探索以“農資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為主要內容的農業電子商務平臺開發建設,同步推進農產品展銷配送、資金結算和質量監管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化示范,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管理平臺,實現會員管理、財務管理、資源管理、辦公自動化及成員管理現代化。
三是大力加強農業綜合信息服務能力提升建設。重點圍繞12316新農村熱線、12582農信通短信平臺、吉林農網網站群三大平臺的手段條件更新、服務功能拓展、專家隊伍建設和管理制度創新等,全面加強與聯通公司、移動公司、電信公司以及有關第三方運營企業的合作,充分利用3G、4G、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升級改造吉林省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進一步提高平臺服務質量,擴大平臺服務覆蓋范圍,提升平臺服務效果。
四是積極推進農業電子政務快速發展。加快建設高標準、高質量的全省農業行政管理部門協同辦公(OA)系統和加快啟動建設省市縣三級農業視頻會議(應急指揮)系統,提高農業系統應急指揮能力和無紙化辦公水平。重點加快農村專業合作社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農業科技服務、農情統計調度等業務資源管理系統建設,提高業務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重點圍繞人口信息、生產經營、村集體三資、村務檔案等管理,加快開發村務管理軟件,建設村務管理信息化平臺,推進電子政務服務向農村延伸。
(三)關于發展政策措施問題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農業信息化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涉及面廣、要求標準高、工作任務艱巨,需要多方參與和共同努力,省里應成立農業農村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制定長期發展規劃,提出相應方針政策,協調解決農業農村信息化行動實施中的重大問題。充分發揮各部門及相關機構在農業農村信息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建立部門間協同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尤其要充分調動地方各級政府的積極性,發揮各級行政主管部門的作用,理清思路,明確任務,協同開展面向“三農”的信息服務,促進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領域的廣泛應用,提高農業農村信息化水平。各級農業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納入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和項目建設規劃,擺上重要議程,列入目標管理績效考核中。要加強調查研究,總結交流經驗,加大宣傳力度,努力營造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是研究制定政策。要將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納入強農惠農政策體系當中。省及各地要設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專項,對從事農業信息技術研發、集成、示范和推廣的各級各類科研單位、大中專院校、骨干企業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特別是對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業信息技術的研發企業在稅收、土地、信貸等方面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擴大家電下鄉補貼種類和加大補貼力度,對農民購買計算機等信息設備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對農戶使用12316新農村熱線、12582短信平臺和農戶上網的費用給予相應減免,減免部分由財政資金補貼到電信運營商或有關運營企業上,鼓勵農民積極參與信息消費。
三是謀劃實施項目。項目是生產力,是工作最關鍵的載體和手段,沒有項目和投入,農業農村信息化就是一句空話。要綜合考慮工作基礎、優勢特色、發展重點和預期,重點圍繞光纖寬帶進村入戶、農業信息技術集成示范與推廣應用、三農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公共農業基礎數據庫建設、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站建設、骨干農村信息員培養教育等,研究謀劃一批事關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與發展的重大工程項目,通過項目整合資源、聚集資金、集中投入,引導和推動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與發展。
四是建全工作體系。加強組織管理體系建設,完善建立從省到市(州)、縣(市)、鄉(鎮)四級專門的農業農村信息化工作機構,做到機構有職能、有人員、有經費,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做到領導到位、組織到位、工作到位。加強社會服務體系建設,要采取政策激勵、資金扶持、利益調節等一系列有效措施,調動大中專院校、科研單位、骨干企業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其技術和人才優勢,主動參與推動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與發展。加強農村信息員隊伍建設,繼續加大全省萬名骨干農村信息員培訓計劃實施力度,通過采取設立專項培訓資金、認定和建設一批規范化的培訓基地、組建一支專兼結合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等有力措施,確保培訓出大批優秀和適應需要的骨干農村信息員。
三、正確把握和協同處理好幾個關系問題
在今年7月23日講話中明確提出:要扎扎實實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發展,不斷增強長期發展后勁。“四化”互動互為、相輔相成。工業化、信息化是先導,是實現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是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重要途徑;農業現代化則為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提供資源和保障。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發展不好,農業現代化就缺乏支撐和動力;反之,農業現代化如果跟不上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發展步伐,就會拖累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陷入停滯,導致“四化”都難以為繼。信息化作為“四化”同步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和重大戰略,凸顯了信息化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確把握和處理好信息化同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關系,對于做好新形勢下農業農村信息化工作至關重要。
(一)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的關系
農業現代化是指通過科學技術的滲透、現代要素的投入、市場機制的引入和服務體系的建立,用現代工業裝備農業,用現代科技改造農業,用現代管理方式管理農業,用健全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服務農業的過程。目前,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精準作業農機具、智能專家服務、農業電子商務等大批農業信息技術和手段都應用和服務于農業生產全領域,農業現代化的各個環節和要素均與信息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密切相關,農業信息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和有效途徑。
首先,智能農業發展、經營方式轉變等都離不開與現代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信息化引領支撐農業生產經營現代化。現代農業首先是智能化的農業。建設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首先需要對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中各種農業生產要素進行數字化設計、智能化控制、精準化運行,尤其在以農業機械為主的農業生產手段裝備上,需要創新應用大量現代信息技術,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農業。其次圍繞農產品市場、農資市場的交易結算、物流配送、供求信息、市場行情、質量監控等,需要各類電子商務平臺、智能專家系統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提高農業經營效益和市場化水平。
第二,農業生產技術推廣、政策法律宣傳、市場信息傳遞、勞動者素質提升等都離不開信息化平臺的廣泛服務,信息化助力支撐農業服務現代化。現代化農業需要大批精通農業科技、了解農業政策和掌握市場信息的現代化農業勞動者的參與。通過網絡、媒體和平臺把農民急需的生產技術、市場行情、政策法規等快速地傳播下去,能有效地解決技術等傳播受時空限制的“最后一里”問題。信息服務平臺已成為農村基層干部和廣大農民獲取新技術、了解政策法律、參與市場營銷和實現科學種田的重要工具和有效途徑。
第三,農業資源管理、生產社會化管理、農村公共事務管理以及行業行政管理等都需要信息化手段的全面介入,信息化主體支撐農業管理現代化。對農業耕地、農戶情況、農作物種植、畜禽養殖、農產品產量、農民收入以及村集體經濟情況等進行科學化管理,建設完善的農業基礎數據庫、開發專門的管理系統、培訓合格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是發展現代農業最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管理信息系統(MIS)和決策支持系統(DSS)輔助農業決策者、經營者進行包括農業生產方案選擇、過程控制、農事管理、施肥配方、成本核算、產品銷售等工作已經成為現實,現代化的農業管理不能沒有信息技術的支持。
(二)信息化與城鎮化的關系
城鎮化是信息化的主要載體和依托,對信息化具有推動作用。而信息化是城鎮化的提升機和倍增器,對城鎮化具有帶動作用。一方面,城鎮化為農業農村信息化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引導和推動農業農村信息化深入發展。城鎮作為農村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具有先導拉動作用,隨著城鎮化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深入推進,農村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社會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對農業信息技術、信息化管理手段、農村信息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進而推動農業農村信息化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拓展服務功能和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農業農村信息化是提升城鎮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推動城鎮發展的新動力。信息化能夠提升和整合城鎮功能,改善城鎮產業、就業結構,提高城鎮居民素質,使城鎮化在信息中升華,從而實現信息城鎮化建設。“數字城鎮”將為城鎮跨越式發展帶來新的契機。“數字城鎮”工程將通過建設寬帶多媒體信息網絡、地理信息系統等基礎設施平臺,整合城鎮信息資源,建立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等信息化社區,實現城鎮信息化,推動城鎮逐步發展成為信息集散中心、信息管理中心和信息服務中心。
(三)工業化與信息化的關系
信息化的滲透性、擴散性、融合性、創新性特征,決定了其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業、鄉鎮企業的影響無處不在并不斷深化對農村工業化的影響,形成了信息化與工業化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孿生兄妹”關系。一方面,信息化將有效促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業、鄉鎮企業結構調整,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是工業化的提升動力。利用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改造原有的工業格局和工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銷售,使整個工業領域資源配置更加有效、產品結構更加合理;通過信息化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提升企業運轉效率,提升產品的質量和服務能力,提升整個產業的活力;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企業在產品市場與客戶關系、人力資源與資本運作、發展戰略與風險管理等關鍵環節,推廣應用業務流程重組系統、企業資源管理系統、計算機決策支持系統、物流管理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等信息化手段,可以實現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決策科學化水平。
另一方面,農村工業化為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和載體。信息技術沒有與生產緊密結合就失去了信息化發展的價值和條件。首先,信息化是農村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農村工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有能力吸納和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并為信息技術創新和信息產品生產制造提供必要的物資、能源、資金、人才以及市場保證,可以說,沒有工業化的充分發展,信息化的發展是沒有依托的。其次,農村工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需求日益增加,成為信息化發展的內在動力,信息化則以農村工業化為載體,通過工業化為其所提供的廣闊應用市場不斷深化和發展。適應需求變化的生產方式和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對發展信息技術產生了內在的推動力和客觀需求,促進信息化進程不斷深化和向前推進,而信息技術也通過在農村工業化進程中的應用得到進一步發展。
作者:秦吉邵然郭峰于偉單位:吉林省農業委員會農村經濟信息中心吉林省農業委員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