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求林業技術革新途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碑敶茖W技術的迅猛發展對我國林業而言,既存在機遇,也面臨挑戰。林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其肩負著為社會提供林產品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雙重任務。綜觀世界各國林業發展的實踐,為了實現生態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從而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都高度重視林業科技進步的巨大驅動力。本文試從宏觀角度,就林業技術創新對現代林業發展的影響進行論述。
1為發達林業產業體系建設奠定科技基礎
1.1林業技術創新與林業產業體系建設
當前林業面臨的困境主要表現為森林資源危機,林業經濟危困,林業企業經濟效益普遍低下,林業仍未能從根本上擺脫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并且林業產業結構不合理,林產品高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能力差,從整體上看,難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林業產業技術創新機制沒有形成,林業產業發展缺乏科技驅動力,林業科技與林業經濟嚴重脫節已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林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低,轉化難問題尤為突出。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中,林業科技進步嚴重滯后所引發的負面影響不斷表現出來,并導致諸多矛盾關系尖銳化。為了不斷提高林業生產力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并應對我國加入WTO所面臨的嚴峻挑戰,必須轉換傳統的林業產業結構,提高產業素質,促進產業升級,而這些問題的根本解決,必須建立完善的林業產業技術創新機制,依靠不斷推進林業產業科技進步才可能實現。借鑒世界各國現代林業發展的經驗,針對我國林情,筆者認為,如果沒有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新觀念;沒有迎接新技術革命挑戰的魄力,沒有發展林業產業科技的新思路、大動作;沒有依靠林業技術革命來推動林業產業革命的戰略眼光,不僅無法從根本上擺脫當前林業經濟面臨的困境,而且建立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也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求我們從戰略高度來認識林業產業技術創新的特殊意義,并把建立和完善林業產業技術創新機制,不斷推動林業產業科技進步,當作一項非常緊迫的戰略任務來抓。
1.2林業產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
應當強調林業產業技術創新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須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真正確立林業企業在林業產業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配置科技資源,引導科技活動方面的基礎性作用,推動大多數科技力量進入市場創新創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林業科技體制相對滯后于林業經濟體制,當前林業企業內部條件很難適應林業產業技術創新的客觀要求,因此,為了林業產業科技發展的要求,必須真正樹立林業企業作為林業產業技術創新主體的新觀念,健全林業企業技術開發機構,增加投入,充實科研力量,轉變單純依靠外部技術和引進新設備的傳統方式,增強自身創新能力和水平,并加快林業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從而加快林業企業技術進步的步伐。
2為完備林業生態體系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林業技術創新為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特別是為建立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提供了必要的科技支撐。
2.1林業技術創新與林業生態環境建設
林業是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建設完備的全國性林業生態網絡體系,對改善我國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其意義十分重要。我國已實施了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和重點林業生態工程,這些工程的實施和完成無疑對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將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應當看到,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面臨的難度是巨大的,首要條件就在于必須具備強大的科技支撐力量,而當前的嚴峻現實是林業生態技術條件還顯得較為脆弱,難以適應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需要。諸如生態系統恢復和可持續經營技術;荒漠化防治技術,現有林分可持續經營管理和植被恢復技術體系,生物多樣性恢復與保護技術,重大森林災害的持續有效控制技術等等。這些技術問題急需攻關解決。因此為了建立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加大林業生態技術的創新力度。
2.2林業生態技術創新的投入機制
應當指出,林業生態技術創新有別于林業產業技術創新,具有特殊的運行機制。林業生態環境工程建設具有公益性、社會性等重要特征,即林業生態環境工程所發揮的生態效益,其受益者是全體社會成員。因此,林業生態技術創新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大事,也就必然成為我國各級政府無法回避的重要任務。林業生態技術創新應當是政府行為,必須建立完善的林業生態技術創新的投入機制。1998年4月我國新頒布的《森林法》中明確規定建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的法律制度,主要內容是國家設立森林生態效益基金,用于提供生態效益的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的森林資源、林木的營造、撫育、保護和管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必須??顚S?,不得挪作他用。這為建立環境資源林的經濟補償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據。為了加快林業生態技術創新的步伐,筆者認為完全有必要建立和健全林業生態技術創新投入的法律制度,可考慮建立林業生態技術創新基金,從而保證林業生態技術創新有可靠的資金來源,為林業生態技術創新創造必要的經濟條件。通過深化林業科技體制改革,轉變傳統的科研模式,在林業生態技術創新中引入必要的競爭機制,加大科研管理制度創新,充分調動廣大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創新能力。
3極大推動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培訓
林業技術創新對開發林業人力資源和提高林業人力資源素質將產生積極影響,并有利于全面推動素質教育,促進林業教育的發展。
3.1林業技術創新與人力資源開發
國內外一些學者認為,人力資源的質量及培訓,是技術革命條件下最迫切的問題,也是當代面臨的最嚴重的挑戰,這些論斷無疑是正確和富有遠見的。生產力發展史表明,高素質人力資源的作用逐漸提高,并有加快的趨勢,與這一趨勢相適應,勞動者類型的變化大致可以表述為體力型———一般文化型———專業科技型。高素質人力資源是現代林業發展的最重要條件。但就目前狀況看,林業人力資源的現狀令人憂慮,數量大而科技素質低下的勞動力隊伍只能是從事傳統的、低效的、簡單的勞動者,很難形成發展林業經濟的重要源泉和推進林業現代化的主體力量,也必然成為林業技術創新的主要制約因素。因此,一方面林業技術創新需要以高素質的人力資源為依托,高素質人力資源可為林業科技成果轉化創造必要的條件,從而加快現代林業的發展進程;另一方面,林業技術創新必將極大地推動林業人力資源的開發,促進勞動者整體素質的提高,改善勞動者的素質結構,這是因為林業技術創新將根本轉變林業技術結構,提高林業技術的整體水平,而低素質的勞動者是難以適應的,必然迫使林業勞動者提高素質。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由于競爭規律和技術創新的雙重作用,提高素質無疑將成為林業勞動者的內在動力和必然抉擇。
3.2林業技術創新與林業素質教育
創新人才的培養迫切需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如上分析,林業技術創新目標的實現是建立在高素質林業人力資源的基礎上,而高素質林業人力資源的形成,則必須以素質教育為立足點,因此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就目前情況看,林業素質教育雖然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教育層次結構、專業結構、課程體系仍不能適應林業技術創新的客觀需要。這不僅是直接從事林業教育事業的人士,也是各級政府必須引起充分重視的大問題。
在現代林業發展的進程中,必須確立林業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深化林業教育體制改革,強化素質教育,進一步優化教育結構,普遍提高林業勞動者的素質。從而為林業技術創新機制形成和林業現代化創造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