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開放型經濟環境發展水平的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建立開放工作協調機制
建立由國務院領導領銜、商務部門牽頭,發改、經貿、海關、外管、財稅、人事、國資等各職能部門一把手參與的開放工作部長聯席會議機制,統籌協調全國對外經濟工作,強化對各級地方政府產業政策及產業規劃的宏觀指導和統籌協調,規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擴大出口等行為,形成對外開放的合力。探索建立開放工作的利益補償機制。由于各產業部門存在競爭力水平差異、開放程度差異,國際競爭力強的部門希望擴大開放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而國際競爭力弱的部門希望更多的國內保護,擴大開放對各部門影響各不相同。對于擴大開放而遭受較大沖擊的部門,在估算利益損失的基礎上,在一定的過渡期內(不同產業的過渡期可有所差異),可通過財政補貼、稅收返還等形式,給予適當的利益補償。
2.改革政績考核機制
改革目前以GDP增長和稅收增長為核心的政績考核體系,促使地方政府逐步退出對微觀經濟的直接干預。在全國范圍內制定突出發展效益分配及社會民生保障的地方官員政績考核機制,突出政府在基礎設施、公共關鍵技術創新、環境保護、社會公共管理等市場失靈領域的服務功能,并逐層分解到具體職能部門,確保真正落實。
3.改革外資審批制度
改革多頭審批的外資準入制度,給予外資準入前國民待遇,以負面清單管理代替對外資準入的行政審批。在加大研究、實證分析的基礎上科學擬定限制外資準入的負面清單,同時,在保持透明度的基礎上,保留可延續、變更和修改的權利。建議充分借鑒我國《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把禁止類及部分涉及稀缺礦產資源、核心關鍵技術及資源消耗類、環境污染類的部門列入負面清單,控制外資的進入。其次,對負面清單的擬定,可按照循序漸進、由繁到簡的原則,為國內體制改革及市場完善爭取更多時間,即現階段盡量多列,隨著改革的深入、開放的擴大、各部門競爭力的增強,逐步減少負面清單內容。
4.完善市場運行機制
打破行政性壟斷的關鍵在于市場運行機制的完善,減少政府對經濟運行及資源配置的干預。為此,應進一步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明確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更好發揮市場的配置功能和調節作用,把企業的生產經營權和投資決策權真正交給企業,將政府職能切實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上來。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積極引入競爭,鼓勵民資、外資進入現有壟斷領域,切實維護和保障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
5.改革政府采購制度
以加入WTO《政府采購協議》(GPA)談判為契機,推動我國政府采購制度改革。針對我國政府采購制度不開放、不透明及腐敗等問題,盡快出臺和完善《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等制度規范,對政府采購專家管理辦法、政府采購從業人員資格認定等法律法規做進一步規定。同時,加快政府采購回避制度、保證金制度、財務預算制度、結算制度等配套制度的改革。
6.理順環境監管機制
推動環境監管機制改革,理順環境稅費制度,以污水排污費改稅為切入口,實現污染治理由行政管制向稅法管制轉變。同時,改革現行以規模導向為核心的政績考核體系,突出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等內容,把生態環境指標作為考核干部政績的硬指標實行一票否決制。
7.完善知識產權制度
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首先,應從與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規則接軌的要求出發,完善專利審查和商標注冊等程序,適時修訂和完善知識產權法律。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國際合作,嚴厲打擊各種侵權行為。其次,提高全民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創建一個尊重知識產權的社會氛圍。第三,引導企業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提高企業知識產權創造、管理、保護和運用的能力。
作者:黎峰單位:上海社會科學院江蘇省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