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目前國際經濟環境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1年以來,世界經濟總體上繼續保持了緩慢復蘇的態勢,但復蘇進程比較脆弱,且很不平衡。展望2012年,世界經濟有望保持低速增長,但不確定、不穩定性因素進一步增加,復蘇面臨的風險繼續增加。因此,應清醒認識世界經濟復蘇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充分預估各種變化,敏銳捕捉世界經濟復蘇進程中的新機遇,有效應對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帶來的新挑戰。
一、當前世界經濟總體保持了緩慢復蘇態勢
綜合分析,盡管主權債務危機痼疾復發和一系列突發事件發生對世界經濟金融運行造成了影響,但目前世界經濟依然保持了緩慢復蘇態勢。
(一)大多數經濟體緩慢增長據美國商務部最新預估,2011年前3個季度,美國經濟環比折年率分別增長0.4%、1.3%和2%。最近,一些重要經濟指標又有改善,10月房屋銷售量497萬套,環比和同比分別增長1.4%和13.5%;工業生產環比增長0.7%,產能利用率為77.8%,是2008年7月以來的最高值;三季度消費信貸整體增長1.6%,為連續4個季度增長。歐盟經濟2011年前3個季度環比分別增長0.7%、0.2%和0.2%,其中,德國前3個季度分別增長1.3%、0.3%和0.5%。新興市場經濟體中,俄羅斯經濟前3個季度同比分別增長4.1%、3.4%和4.8%,巴西增長4.2%、3.3%和2.1%,印度增長7.8%、7.7%和6.9%,南非增長3.3%和3.2%和3.1%。2011年,日本經濟經歷兩個季度的衰退后,三季度環比增長1.5%。
(二)大宗商品價格在高位波動中趨向回落新興市場經濟體實施收緊貨幣政策,國際能源署成員國聯合投放原油儲備,債務危機持續打擊金融市場,使得國際油價、糧價和金屬價格逐步下行。截至2011年12月7日,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100.49美元,比全年最高值回落12.8%;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109.53美元,回落11.3%。芝加哥期貨市場大豆、玉米和小麥價格分別回落23.3%、24.9%和37.8%。倫敦金屬交易所銅期貨價格回落22.6%。
(三)國際資本流動逐步回暖并繼續流入新興市場國家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預計,2011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將增加到約1.4~1.6萬億美元,接近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平。由于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速度較快,貨幣利率高于發達經濟體,升值潛力比較大,仍在持續吸引國際資本流入。國際金融協會(IIF)預計,2011年將有約1.04萬億美元流入新興市場經濟體,比上年增長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1年9月份預計,2011年世界經濟增長4%,比6月份的預測值調低了0.3個百分點。世界銀行6月份預測,2011年世界經濟增長3.2%,比1月份的預測值下調了0.1個百分點。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12月份預計,2011年世界經濟增長2.8%,比5月份的預測值調低了0.5個百分點。
二、今后一個時期全球經濟復蘇面臨的風險和挑戰
第1期展望未來,有利于全球經濟繼續復蘇的積極因素依然存在,主要有:新興市場經濟體總體基本面依然良好,將繼續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動力;國際社會也會繼續加強合作,共同恢復市場信心。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影響今后世界經濟增長的各種不利因素日益凸顯,其中一些問題還可能繼續惡化,阻礙全球經濟的全面持續復蘇。
(一)歐美債務危機升級,拖累世界經濟增長在歐元區,不僅邊緣國家的債務危機未得到有效解決,還進一步擴散到核心國家。2011年9月以來,希臘1年期國債收益率飆升,10月最高曾達150%;11月份,意大利與西班牙的國債收益率突破7%的“求援警戒線”。9月下旬,標準普爾公司把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意大利的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下調至“A”,促使意大利國債收益率快速上升,融資成本大幅提高;近期,標普又將包括德、法在內的15個歐元區國家列入信用觀察名單。從發展趨勢看,由于歐元區統一的貨幣政策和分散的財政政策間的矛盾短期內難以解決,歐元區救助機制又不能及時啟動制裁或處罰機制,估計歐債危機2012年難有大的改觀。在美國,債務問題引發了信用危機。2011年8月,標準普爾把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AA”降至“AA+”,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喪失“3A”評級。根據以往情況,一個國家一旦失去了“AAA”級的主權信用評級,短期內恢復的可能性很小;大選年之前,共和黨在國會將不會輕易同意提出的減債方案。2011年11月21日,美國國會負責削減債務的特別委員會未能就未來10年削減2.1萬億美元聯邦赤字達成協議,美國債務問題在2012年也不容樂觀。歐美債務風險“共振”,將進一步打擊歐美金融體系,惡化就業狀況,減少世界總需求。IMF估計,歐洲銀行業資金缺口可能高達2000億歐元。歐洲大銀行為壓縮開支,2011年二季度以來已宣布了約7萬人的裁員計劃。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后,標準普爾相應調低了與美國政府有密切聯系的金融機構評級。歐美為應對債務危機而擬定的大規模財政緊縮措施可能在2012年集中出臺。因此,將明顯減少政府投資、政府補貼和社保支出,進而遏制居民消費需求和新興產業的發展勢頭。
(二)貿易保護主義再度抬頭,使世界貿易環境更趨嚴峻面對“高失業、高債務、低增長”的困局,全球范圍內貿易保護主義又有抬頭趨勢,特別是2011年下半年以來,各國采取的方式更加直接、手段更加激烈。如,瑞士2011年9月初設定了歐元對瑞士法郎的最低匯率1.2,并宣稱將購買“無限外匯”來干預外匯市場,使瑞士法郎兌歐元幾周內就貶值10%;歐盟和美國最近頻頻利用貿易救濟調查限制我國產品出口,美國參議院2011年10月11日通過施壓人民幣升值的“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巴西和阿根廷大幅提高進口關稅限制進口;日本9月中旬出臺《應對日元升值緊急政策包》明確提出,要對因日元升值而受困的中小企業進行補貼。可見,世界各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不僅開啟了新一輪“匯率戰”、“貿易戰”,會導致其他國家跟進效仿,而且不利于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多哈回合談判”按計劃在2011年年底前取得新進展,還有可能引起貿易報復和貿易封鎖,對今后國際貿易的持續增長帶來嚴峻挑戰。IMF預計,2012年世界貿易增長5.8%,增速比2011年下降1.7個百分點。
(三)金融市場劇烈動蕩,殃及實體經濟持續恢復2011年下半年以來,受美歐債務危機、瑞士干預匯市和利比亞政局變化等因素刺激,全球金融市場波動顯著加劇。全球股市在2011年6~7月一度上漲,但8月美國主權信用評級被下調后又快速下跌。截至2011年12月7日,美國道•瓊斯指數比2011年以來的最高值下跌5.3%,英國富時100指數、法國CAC40指數和德國DAX指數分別下跌9.2%、23.8%和21.1%,巴西、印度和俄羅斯股市分別下跌18.4%、18.3%和30.8%。倫敦金屬交易所黃金現貨價格已比2011年以來的最高點下跌9.3%。美元兌歐系貨幣快速升值,2011年11月份兌歐元、英鎊、瑞郎分別上漲3.1%、2.4%和4%。異乎尋常的金融震蕩給全球金融機構造成了巨大損失。2011年三季度,摩根大通投資銀行業務收入同比減少了約1/3;高盛集團可能出現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季度虧損;花旗銀行集團把全美國銀行業的平均盈利預期調低了45%;穆迪公司以美國政府再次援助銀行業的幾率下降為由,下調了美國銀行、花旗銀行和富國銀行等3大銀行的債券評級。瑞士銀行集團在瑞士法郎突然貶值的情況下,暴露出違規交易問題,損失超過23億美元。韓國、泰國、墨西哥和俄羅斯央行在2011年6~8月增持了130多噸黃金,可能因金價下跌而蒙受損失。由于債務危機噩耗頻傳,西亞北非地區仍陷動蕩,2012年金融市場依然有可能繼續劇烈波動。各大型金融機構一旦再次發生“倒閉潮”,勢必殃及實體經濟的發展。
(四)一些國家宏觀政策出現調整跡象,使全球經濟和通脹形勢出現新的變數美聯儲2011年9月宣布維持0~0.25%的基準利率不變,并將超低利率政策至少維持到2013年。同時,對所持國債作出了“賣短買長”置換期限的決定,而沒有推出新的“量化寬松”政策。此前一直強調抗通脹的歐洲央行在2011年11月3日宣布將基準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1.25%,日本央行維持利率不變,英國央行2011年10月宣布把“量化寬松”規模從之前的2000億英鎊增加到2750億英鎊。新興市場國家中,俄羅斯、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決定暫停加息,土耳其、巴西和印尼已開始降息。今后一段時間,不少國家的宏觀政策將陷入“兩難境地”。如果出于對經濟下滑的擔憂而再度放松貨幣政策,就有可能前功盡棄,使全球流動性繼續過剩,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水漲船高”。如果堅持緊縮貨幣政策,則經濟增長就有可能受到影響。與此同時,美、俄、法等主要經濟體2012年都將舉行大選,迫于選舉壓力,這些國家的政府可能出臺一些單邊主義措施,成為世界經濟復蘇新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未來一個時期,世界經濟有望保持低速增長,但下行壓力有所增加,運行環境更加嚴峻。IMF預測2012年世界經濟增長4%,與2011年的增速持平;美國、日本將增長1.8%、2.3%,分別比2011年上升0.3個和2.8個百分點;歐元區增長1.1%,比2011年下降0.5個百分點;新興市場經濟體增速達6.1%,比2011年下降0.3個百分點。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預測,2012年世界經濟將增長2.6%。
三、冷靜觀察、沉著應對,鞏固經濟社會發展的好勢頭
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的關鍵時期,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對2012年國內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從機遇看,世界經濟持續低速增長與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強烈反差,有利于提升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回落有利于減輕我國面臨的輸入性通脹壓力,為我國抓緊進口發展所需的能源資源提供了有利時機。全球股市在金融動蕩中大幅下跌,部分企業市值縮水,為我國進入發達經濟體進行綠地投資、企業并購和與當地企業合作等,降低了資金成本。從挑戰看,近年來,我國經濟總量較快增長,外匯儲備持續增加,其他國家特別是深陷債務危機泥潭的發達經濟體,今后會要求我國承擔更多的國際義務。世界經濟下行風險有所增加,可能引起國際資本向美國回流,不僅不利于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而且會影響我國利用外資的規模和水平。貿易保護主義卷土重來,不但難以實現我國外部需求穩定增長,而且可能對我國擴大就業形成壓力。歐債危機可能導致歐元持續貶值;同時,希臘和意大利償債能力較低等,都可能影響我國外匯儲備的經營績效。
今后一個時期,應持冷靜觀察、沉著應對的態度,密切關注國際經濟金融領域的重大變化,準確把握世界經濟走勢,未雨綢繆,趨利避害,做好防范各種風險挑戰的準備。要沉著冷靜,扎扎實實辦好自己的事情。把握好宏觀調控政策的力度和節奏,千方百計鞏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勢頭,防止經濟出現大的波動。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結構調整特別是農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加強對跨境資本的有效監控,防范套利資金大進大出。抓緊清理規范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妥善處理債務償還和在建項目后期融資問題。及時采取措施應對外需萎縮可能產生的影響,穩定傳統優勢產品出口,大力扶持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多管齊下穩定市場預期,通過穩定市場物價、穩定居民收入、穩定股票市場來維護居民信心,防止市場預期逆轉。要搶抓機遇,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結構改革,高度重視G20機制建設,繼續推動國際貿易、金融、貨幣體系朝著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密切關注美債走勢。通過戰略與經濟對話等渠道,保持與美國的溝通協調,敦促其采取切實措施保護我國債權人利益。利用多雙邊渠道向歐洲國家表達對歐元以及歐盟解決歐債危機的信心。加強區域合作,提升區域合作水平,擴大與周邊國家的貨幣結算互換合作,強化區域金融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