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開放區域環境創設對幼兒自主閱讀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中班幼兒到達了語言交流的一個高峰期,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每個孩子都是十分重要的,我們老師可以做什么?一個傳統的語言區環境讓孩子繼續翻閱讀書還是一個開放性的環境給幼兒自主閱讀,都是值得我們深究的,那么開放性的中班語言區環境的創設能否對幼兒的自主閱讀有促進作用,我們通過觀察和數據來解開語言區的“小秘密”。
關鍵詞:開放性;中班;語言區;環境;自主閱讀
1中班幼兒閱讀現狀分析
對于中班孩子們而言,通過之前一年的培養,不僅有意注意的時間得到了延長,同時理解能力、觀察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同時也往往會由于經驗積累的不足,造成其對外界的認知和理解還是十分的有限。筆者認為,中班幼兒在閱讀方面所呈現出的一種現狀為:第一,觀察有序性缺失,對于每一頁中的人物與背景特別是一些與故事情節發展密切相關人物的動作與表情等不能去很好的觀察,從而也導致其不能很好的理解故事。而且,在觀察過程中往往需要成人的引導,單純的依靠自己始終無法形成結論。第二,以形象具體思維為主。盡管中班幼兒能夠初步的結合事物的表面屬性進行概括和分類,但其思維過程仍舊處于一種無序化狀態,其主要表現為不能將前后畫面聯系起來從而形成自身對于故事的理解,導致語言表達不夠連貫。第三,中班幼兒的有意注意在逐步發展,呈現出一種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逐步過渡的趨勢。但需要指出的是,這一階段幼兒的注意穩定性仍舊不夠,多數的孩子并沒有掌握翻書的基本方法與順序,總是會一翻翻到最后一頁,常常需要一些色彩醒目、主題鮮明的圖書畫面及生動活潑的閱讀活動來培養其穩定性。第四,盡管中班幼兒生動活潑且富于想象,但始終不能按照畫面的前后變化與比較利用想象來對故事的發展空間進行補充。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注重加強培養幼兒對生活中一些常見文字符號和簡單標記的興趣,合理利用圖書、繪畫及其他一切有效形式來激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及書寫的興趣,以此實現幼兒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的培養”。同時,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也曾講過類似的話:“當孩子們來到人世間之后,要第一時間為其創設一個優良的閱讀環境,使其真正的認識書籍并愛上書籍”。由此也可以看出,閱讀對于幼兒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而在早期閱讀教育期間,關鍵就在于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良好自主閱讀能力的養成對是對幼兒一生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要前提。作為幼兒園教師,要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去深入的挖掘和創設可供幼兒自主閱讀的良好環境,給孩子們創設一個有效的自主閱讀空間,并引導孩子們能夠盡快的適應這種文字、符號、語言的系統環境,從而促進其閱讀能力的提升,幫助其逐步的達成一種自主閱讀的良好心態,為其后期的小學學習及智慧增長點定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如何創設一個開放的語言區環境打破傳統環境創設的禁錮,我們要做到:
2.1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創設自主閱讀的班級環境
良好閱讀環境的創設對于幼兒的成長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而良好的自主閱讀環境的創設需要教師不斷的豐富,以便增強幼兒自主閱讀的興趣。在自主閱讀的班級環境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發展的水平來創設。中班幼兒看書時不再像小班那樣頻繁換書,隨意翻閱,閱讀的習慣也有了明顯的進步,開始對閱讀產生興趣,這時教師要及時有效的抓住他們的興趣與需求進行引導,在環境的創設上教師要多給孩子自由閱讀的空間,同伴之間相互借閱圖書,合作閱讀等等。此外,教師還需結合幼兒的發展特征為其制定一套有效地閱讀規則,以此幫助幼兒積累更多的閱讀經驗并促進其閱讀能力的提升。比如到了中班我們的閱讀區就從娃娃家中獨立出來,開設一個專門的閱讀區域,在環境的布置和圖書的擺放上征求了幼兒的意見,遠離了叫吵雜的游戲區域,目的讓孩子們能安靜的自主閱讀,開放式的書架上有序地擺放了一些幼兒較為感興趣的閱讀書籍,并在閱讀區域內鋪設了一些材質柔軟的墊子,為幼兒創設出了一個舒適、溫馨的閱讀天地,從此閱讀區變成了孩子們最愛去的地方他們在那里可以自由地選擇喜愛的圖書,仔細地觀察故事內容,隨心所欲地討論故事的情節,潛移默化的獲得了一些詞匯和短句等,感受到了閱讀的喜悅。寬松的自主閱讀環境,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選擇機會,同時也為其打造了一個高度開放的交流平臺,使其擁有更多的機會來擴展自己的語言經驗,這對于幼兒語言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當然寬松的自主閱讀環境還需要教師去放松孩子的身心,例如到中班時我們老師就不會去指定孩子們去看這本或那本,也不強制孩子閱讀時間的長短。有的孩子注意時間較短,老師就耐心的引導他從簡單的、畫面較豐富的繪本開始閱讀,同時引導能力較強的幼兒與他同看一本書從而促進他們的交流,使每位幼兒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來。
2.2多元化材料的配合,讓語言區環境更豐富多彩
語言區的設置,為孩子們創設出了一個安靜舒適的閱讀和交流環境,有效的激發起了孩子們語言表達的積極性,同時孩子們在該區域中,還能夠在閱讀、視聽及交流等系列活動中來拓展自身語言能力,這對于養幼兒良好的語言表達態度養成和能力的提升都是十分重要的。為此,在進行閱讀區設置時,教師要注重為孩子們創設出一個多元化的語言區,以此來有效的調動孩子們語言學習的積極性;此外,還要輔以多元化材料的配合,打造一個豐富多彩的語言區環境,促使幼兒能夠實現從“要我看”轉化為“我要看”的轉變。具體而言,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注重。首先,要注重區域材料的豐富性。在語言區,教師可以結合著幼兒的年齡特征擺放一些符合幼兒認知能力的材料,如中班除了投放圖書,還可以投放一些頭飾、紙偶、智能小電腦等。促使幼兒在發現和提出問題時,不再局限于教師或同伴所給出的答案,而是更樂意于自己運用相應的工具去探索答案,并將自己的答案與同伴分享,促使幼兒的語言能力能夠朝著一個更深層次發展。此外,在一些輔助的表演材料也會激發起孩子表演的興趣以及合作能力,孩子們一邊表演,一邊說臺詞,將整個故事串聯起來,脈絡更加清晰。其次,要注重區域材料投放形式的多樣化。教師可結合具體的室內環境在語言區適當地投放一些輔助性材料,如利用小柵欄、隔斷屏風等材料對區角環境進行開放化分割,以此保證各區角之間既能夠做到互不干擾同時也不會影響孩子們彼此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可以結合著具體的教學內容將材料陳列到各區域板塊上,可在地面上鋪設,也可在桌面上直立,通過多樣化的投放形式,促使語言活動區更加生動有趣。比如班級的語言區,我們給孩子分割出表演區域、閱讀區域和制作區域,并用地墊、桌子進行分割,孩子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繪本,在制作區域制作自己制作需要的表演材料,再在表演區域進行角色的分配、表演。最后,注重材料投放內容的靈活化。比如在講述《三只小豬》的故事時,教師就可以將大灰狼、小豬等頭飾放置到語言區,同時可以提供磚房子、木房子、草房子的半成品材料讓幼兒自己動手創設情境,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在進行游戲活動《鱷魚怕怕、牙醫怕怕》時老師可在活動區投放牙齒模型、掛圖、牙刷并嘗試跟娃娃家的小醫院相結合,讓幼兒動手試一試、說一說,了解保護牙齒的重要性同時跟著“牙醫”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語言區環境與教學活動的相同步,不僅有助于教師教學活動的延伸,同時在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以及閱讀經驗的進一步拓展都是十分有利的。在幼兒閱讀區材料內容設置方面,要密切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進行及時調整。比如筆者在閱讀指導時,發現一名學生對于“飛天小女警”和“小豬佩奇”等卡通形象特別感興趣,為此筆者特在結合“能按一定順序講述實物、圖片、情景的主要內容”這一目標的基礎上,針對活動區內容進行了及時調整,將“小豬佩奇”系列的小卡片在語言區進行投放,并讓孩子們以“兩人走飛行棋”的形式來對“小豬佩奇”與小伙伴的外貌特征以及動畫中的相關角色發展進行了闡述,受到了班級孩子的歡迎。孩子們每天都期待參與語言區的活動,講述內容也從“佩奇”的長相、服裝遷移到與他與爸爸媽媽、喬治、蘇西之間的一系列故事……這樣一種內容設計,不僅有效的提升了孩子們的語言表述水平,同時還有效的促進了孩子們語言能力的發展。總而言之,教師要堅持以孩子們為本,密切結合現實實際,努力為孩子們創設出一個多姿多彩、自由寬松的多元化語言環境,促使孩子們能夠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來操練和拓展自身的語言經驗,進而更好地促進自身語言能力的發展。
2.3多區域的相互配合,讓閱讀的環境更加自主
班級中的區域不單單只有語言區,益智區、美術區等多種區域為孩子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支持,區域和區域間是獨立存在的也是相互支持配合的,只有多區域的配合才能將語言區的閱讀環境更加的自由自主。首先材料配合上,其他區域可以給語言區提供更多的輔助性材料,如我“三只蝴蝶”的繪本閱讀中,孩子們就在美工區選擇了魔法玉米進行簡單的花朵道具的制作,在表演區選擇適合的服裝支持,孩子一邊制作,一邊鞏固故事中“紅蝴蝶和紅花是一家”“黃蝴蝶和黃花是一家”“白蝴蝶和白花是一家”,在制作的過程中就鞏固了對繪本的理解,在自主表演中就完成的更加得心應手。其次是活動場地的支持,傳統的語言區是班級的一小塊區域,孩子們只在這一個小小的空間中進行活動,為了保證活動的質量也會規定區域的人數,所以經常會聽到孩子們說“語言區滿了,你去選其他區域吧。”也造成了一定孩子閱讀興趣的流失,而其他區域的支持,孩子就有更多區域可以選擇和支持他們完成活動,將其他區域的游戲與語言區相結合,幫助幼兒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最后是各區域孩子的相互配合,開放性的語言區,不只是參與語言區的孩子可以進行,語言區的孩子需要什么活動材料,可以和其他區域的孩子提出,進行資源的整合,不僅增進了語言區活動的效率,也提高了孩子們的交往能力,在交往中也發展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2.4注重多媒體的介入與支持,創新閱讀表現形式
作為知識承載和信息傳遞有力工具的多媒體,同時也是輔助師生能夠更加順利進行教學活動的有效手段。在閱讀指導過程中,注重多媒體的介入與支持,不僅大大增加閱讀的效率也會提高幼兒閱讀的興趣,在傳統語言區域中,如果沒有多媒體的輔助,孩子更多的是自主翻閱圖書或者自發進行一些繪本的表演。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專注性不夠強,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分散注意力,閱讀的有效性會大大降低,孩子缺乏積極主動的狀態,其個性發展也就成為了一種空談。而多媒體的引入,能夠為孩子們帶來一種更加生動且直觀形象的理解與感受,由此不僅能夠更好的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而且也能夠更有效的提升幼兒閱讀專注力。
3快樂的自主閱讀體驗,提高幼兒閱讀的興趣
有了開放性的語言區環境,以及多方資源的支持,傳統的閱讀區環境和開放的語言區環境,是否如我們所想的是不一樣的呢?開放的語言區環境是否能促進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我從閱讀興趣、專注時長、完成效率三個方面對中班30名幼兒進行單雙號分組,每組各15人,觀察兩組幼兒在一個月內對繪本《三只小豬》的閱讀情況,現統計表如下:可以看出開放性的語言區環境中無論是閱讀興趣、專注時長還是繪本講述的完成情況都比傳統的語言區環境高很多,現將這一個月的觀察總結如下:在閱讀興趣上,我發現傳統的語言區因為有人數的限制,同時需要孩子長時間在固定的區域中,所以孩子的興趣并不是很大,有時候在同伴的帶領下會有3、4名幼兒共同進入,但很快就會因為一些“太擠了”“我想去玩xx了”等多方面的原因孩子人數有所流失,有時候在有新的其他區域游戲時,孩子的興趣更會大大降低,一個幼兒都沒有,而反觀開放的閱讀區環境,因為場地比較大,也不排除幼兒有新鮮感,一開始的時候,一大半的幼兒都愿意進來進行嘗試,他們在發現繪本的閱讀不再是單一、局限的以后,他們也提高了進入區域的興趣,并能嘗試自主分工,進行初步的一個《三只小豬》的繪本表演,不僅能重復出故事中經典的故事對白,因為有頭飾和場地的輔助,他們的表演也更加的夸張詼諧,吸引了更多幼兒的參與。在專注時長上,傳統的語言區環境只能提供繪本或簡單的道具,因為空間有限,孩子們在區域內翻看幾次以后就出現倦怠的情況,總想著換其他的書籍進行閱讀,閱讀興趣并不高,而開放的語言環境,因為融入更多,所以孩子更能專注地去閱讀,理解故事內容,專注時間會更長。在完成情況上,因為前期閱讀興趣和專注度的不高,所以大部分幼兒都不能完整講述故事內容,同時在講述時有不自信、吞吞吐吐的表現,開放性語言區的幼兒因為前期有多方渠道的支持,幼兒參與度與專注度較高,所以大部分幼兒能較自信大膽的講述故事,一小部分幼兒還能帶上動作和表情,剩下沒能較完整講述故事的幼兒也能重復出故事中的主要句型。綜上所述,開放性的語言區環境打破了傳統語言區環境場地、材料等多方面的禁錮,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自主、自由、多元化的區域環境以及更多的支持,讓幼兒能更自主、自發地進行閱讀與創造。同時需知,環境與幼兒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幼兒既依賴于環境,同時又作用于環境。幼兒與閱讀環境的具體相處方式,也將會對幼兒的成長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在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方面,一個優質的閱讀環境創設是極具現實意義的。筆者認為,我們應以自由開放的態度與幼兒一同進行學習和成長,努力為其創設出一個系統、安全、層次分明的閱讀環境,促使幼兒自主閱讀活動能夠有效順利的實施,最終促進幼兒閱讀能力及表達能力均能得到顯著地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婧妍.幼兒園早期閱讀活動現狀與對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2]梁霄.不同閱讀方式下3-6歲幼兒圖畫書閱讀的比較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
[3]楊雪鋒.功能訓練視角下幼兒體能干預內容重構與實證研究[D].河南大學.2018.
作者:楊晶羽 單位:南京市紅梅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