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態文明建設城市環境治理措施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我國當前階段城市生態建設、城市環境優化治理體系處在萌芽起步階段,對于其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具體的實施措施的研究成為了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研究方向。再加上《“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指出提高環境質量,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是當前核心任務,這表明了我國對于環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本文通過對我國當前環境治理形勢的分析和討論,總結了城市環境治理的未來發展方向、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其具體策略,以供廣大從業者參考。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城市環境;環境治理措施
引言
全面深化改革的概念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被提出,另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相關舉措也接著出臺。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環境治理體系與其他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體系一同構成了復雜的國家治理體系。當前世界對于應對城市環境問題的治理成為了當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和趨勢。人們也對于環境治理的思想有著普遍認可度,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形勢的挑戰,有關方面應該推進環境治理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和改進,結合我國當前的實際國情,研究出科學合理的環境治理體系,這對于我國進項環境治理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
1城市環境治理的復雜性與形勢
2015年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上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對于世界各國環境問題未來發展的方向作出了重要的指導,這項議程的真正實施,將推動世界各國將可持續發展理念納入國家的未來發展的策略之中。當前環境治理的復雜性需要被有關方面給予更高的關注度,通過對全球環境治理體系的反思,能夠明顯地發現我們所處的工業社會所孕育的社會技術雖然對于社會進步和發展有著巨大作用,但是也對環境承載力造成了巨大的風險,給全球環境治理的體系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只有將治理的“復雜性”有效地提升到和環境問題一樣高的復雜度上,才能夠對環境起到根本的治理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生產力的強勁發展勢頭之下卻隱藏著嚴峻的環境挑戰,2015年以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也進入了廣泛的構思和實施階段,國家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等多項具體政策,并且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了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爭取在2020年使國家環境問題得到總體改善。
2城市環境治理措施和策略
2.1規劃引領下優化頂層設計
首先要求政府相關部門加強生態化城市建設的施政理念,創新并且的大力推進環境治理體制機制,在保護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前提下促進經濟社會的平穩發展。另外,有關部門應該優化相關的頂層設計,更具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從頂層的角度思考,確定好生態環境建設和經濟發展的總目標、路線圖和時間表,從環境質量檢測、生態環境污染防治、企業生態監督、公眾環保活動參與等方面對城市環境建設目標進行細化。相關的政策法規應該在城市建設規劃的相關計劃中作出細致的制定,明確環境保護的任務以及監管措施和懲罰辦法,特別要抓牢群眾反映明顯的環境問題,一刻也不能放松,利用政策的權威性和群眾監督的普遍性,對城市環境治理工作提供強力的支持。
2.2行政資源優化之下的機制創新
將全新的環境保護和治理辦法作為政府部門的施政知道,明確各部門在環境工作中的地位和職責。有關領導應該定期對環境工作進行具體的指導和監督,對于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和不容易區別責任的點作出明確的指示。與此同時,要設置相關的生態環境治理協調委員會,對各部門之間的工作進行協調和管理,從而完善整個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2.3共治局面促進社會參與
政府在政策法規對環境質量的要求之下工作的同時,也應該主動尋求非政府方面的支持,包括企業,環保組織,廣大公民等力量的支持,將對全社會構建環保意識起到重要作用。政府工作中容納更多的其他力量,也有利于發現平時無法發現的問題,看到平時無法發覺的死角。要加強對于企業的相關知識的培養,構建環保信用體系,以政策和信用體系更好地督促各種企業養成新興的環保治理意識,要求其做到責任環保承擔,環保工作透明,接受公眾政府監督,同時也要積極改進技術,盡最大能力對環境進行保護,深入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的國策。
2.4加強環保宣傳教育
喚起公民環保意識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媒體的宣傳,媒體的覆蓋面以及影響力對于政府提升公民整體環保意識和素質具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過全時段全方位的環保宣傳,不僅能夠加強公民的環保意識,更能夠保障公民的合法監督權和知情權。
結語
建設生態環的城市環境,是廣大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礎保障,也是對國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認同和貫徹,也是對未來生存環境的強有力保護,城市環境治理的工作永遠在進行中,也希望能夠引起所有公民的重視,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參考文獻
[1]吳凱.中國環境法上合作原則的演化路徑與治理功能———以城市環境治理中認證能力為中心的考察[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2):36-51.
[2]時和興,雷強,宋雄偉,等.提升新時代城市環境治理能力———廣東佛山破解工業城市環境治理困局的探索[J].行政管理改革,2018,(5):45-50.
作者:范怡雯 單位:貴州廣播電視大學貴陽市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