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析精密擠壓連接銅塊工藝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分析了某連接銅塊鍛件結構,確定了工藝路線,設計了熱擠壓模具和冷整形模具。制定了加熱工藝,研究了毛坯熱擠壓和鍛件尺寸精整工藝,以期為其它異形件的精密擠壓成形提供新的方法。
某連接銅塊為高壓開關用電器零件,形狀異形,原采用機械加工直接加工成形,因不規則部分加工工時較高,改為熱擠壓、冷整形的方式進行成形,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及生產效率。改進后擠壓成形,提高了零件內部致密度,對產品性能有很大提升。本文介紹了該零件成形工藝的模具設計、試制調試,以期為類似零件的生產提供新的方法。
1鍛件結構分析及工藝路線
1.1鍛件結構分析連接銅塊形狀如圖1所示,材料為T2銅,上部為圓形,下部為不規則形狀。因機械加工不規則形狀時,工時較高,現改為擠壓成形。要求擠壓后外圓直徑和異形部分不進行機械加工,且保證底面邊緣R2mm,外圓尺寸需滿足公差±0.10mm。
1.2確定工藝路線工藝分析:鍛件如圖1所示,此零件難點為:①非加工部分鍛件表面要求無缺陷;②底部R2mm尺寸滿足圖紙要求;③非加工外圓尺寸公差±0.1mm。對于①點,下料后對坯料進行打磨,消除表面毛刺及鋸痕,生產過程中對模具型腔內氧化皮進行及時清理,可防止坯料表面缺陷及模具型腔氧化皮缺陷二次擠入鍛件,形成鍛件表面缺陷;對于②點,一次擠壓很難成形,須對難成形部分進行冷精整;對于③點,由于坯料加熱及擠壓過程中產生氧化皮以及熱鍛件存在尺寸收縮,須進行冷精整。針對以上難點,確定工藝路線為:下料→熱擠壓→機加工下底面→冷精整。
2擠壓模具設計
2.1模具結構的設計熱擠壓后的鍛件如圖2所示。熱擠壓模具結構如圖3所示。坯料加熱后,將其放入成形鑲塊內,油壓機下行,帶動沖頭將坯料擠壓成形,成形后沖頭回程,由頂出缸頂出頂桿,將鍛件頂出。冷整形模具如圖4所示,將鍛件下底面經機械加工,保證底部尺寸14mm后,放入整形鑲塊中,通過上模擠壓,整形其外形尺寸及底部周圍的圓角,然后將上端面機械加工保證高度至要求尺寸。
2.2模具尺寸的設計銅合金熱擠壓時的收縮率為1.0%~1.3%[1],所以在鍛件圖尺寸的基礎上加放1%制作熱擠壓模具。熱擠壓完成后鍛件收縮,尺寸接近設計尺寸。冷精整時需要嚴格控制模具尺寸公差,考慮到模具磨損和零件冷精整后的回彈,確定基本尺寸公差±0.05mm為冷精整模具尺寸公差。
3加熱溫度和加熱時間的確定
合理的加熱溫度和加熱時間對坯料的良好鍛造起著重要的作用。坯料加熱溫度過高,時間過長,熱擠壓過程中形成的氧化皮多,影響產品表面質量;坯料加熱溫度過低,時間過短,鍛件變形抗力過大,局部充填不飽滿。T2銅的鍛造溫度范圍為950~800℃,裝爐溫度950℃,加熱時間按1~1.5min/mm計算,冷卻方式為空冷[1]。為了能保證鍛件表面質量及成形充填效果,應選擇合適的加熱溫度及保溫時間。將準50mm×22mm的T2銅坯料通過不同溫度加熱進行擠壓,對比充填效果和表面質量(每組各5件),結果見表1。通過對比,選擇加熱溫度為900℃,保溫25min時鍛件表面質量和充填效果良好。批量生產時初始裝爐10件坯料,擠壓過程中及時補充爐內坯料,保證每個坯料的保溫時間不超過35min,鍛件質量滿足要求。
4驗證
毛坯經過熱擠壓、機加工下底面、冷精整后表面質量良好、充填飽滿,徑向尺寸達到±0.05mm公差,滿足鍛件要求。經批量生產驗證,該工藝穩定,提高了后續機械加工效率。
5結論
(1)選用900℃加熱,鍛件表面質量和充填效果良好。(2)通過熱擠壓和冷精整,保證零件非加工外圓尺寸為±0.05mm公差,底部圓弧成形良好。(3)通過工藝改進,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和后續機械加工效率。
參考文獻:
[1]夏巨諶,韓鳳麟,趙一平.中國模具設計大典(第四卷)[M].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作者:康關軍 李萌 來鈺人 雷超 王少萌 單位: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第十二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