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農民參與農業科技導入工作的作用范文

農民參與農業科技導入工作的作用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民參與農業科技導入工作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民參與農業科技導入工作的作用

一、農民參與農業科技導入工作的作用

首先,農民參與農業科技導入工作可以保證所研究的技術更適合于當地的生產條件,更滿足農民的需求。可農業技術的采用會影響到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也會影響到生產者本身、其他農民和生態環境。而且,由于自然的和社會經濟條件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技術使用的限制條件也有很大區別,因此,在農業生產中的最優方案是因空間和時間而異。然而各個學科的科學家在進行技術研究的時候大多是把一個事物分為幾個部分,然后只根據本學科的研究范圍從某一集團的利益出發對某一部分進行分析。農民則要從更加全面、整體的觀點來考慮問題并做出決策。因此,要解決農業生產的外部性問題、加速農業技術的擴散,關鍵在于建立一個面向農民的、綜合性的、跨學科的、跨部門的研究隊伍,研制適合的技術,并建立恰當的技術推廣和擴散機制,使新的農業技術更容易被農民采用。而農民參與式這種方法的好處就在于,在技術研制的早期就確定了農民的技術評估標準,并根據這一反映技術使用者的需求與偏好的評估標準去研制開發技術。在這種情況下研制出的技術更容易做到因地制宜,也更容易被農民采用。其次,農民參與科技導入可以提高農民在技術的實施和推廣階段的適應性修正能力。由于農業技術的復雜性,在其采用過程中要求農民不斷地根據其自然條件與經濟條件對技術進行修正。如果農民不具備對技術進行適應和修正的能力,技術的采用者在遇到困難或者在得到其他信息時,往往會變得迷惑并有可能因此而放棄使用該技術。所以,農民是否具備對于技術進行適應性調整的能力比是否采用某一項技術更加重要。農民參與技術發展則有助于提高農民自己的試驗、分析、評估并解決問題的能力,農民在不征求外部意見的情況下就可以對技術進行適應性修正。另外,由于技術推廣人員的缺乏,很多情況下技術的擴散只能依靠農民之間的傳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家的IPM項目也表明,由農民自己(而不是專門的技術推廣人員)提供技術培訓并建立起農民的網絡對于技術的擴散是非常重要的。

二、農民參與農業科技導入過程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要使農民有效地參與農業科技導入過程,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有農民制度性參與的制度保障。這需要發揮農民組織的作用,增強農民的主人翁責任感,確保農民在農業技術創新過程中作為主人的平等主體地位。除此之外,下述問題也應當引起特別的重視。

(一)對參與的認識

參與式農業技術發展過程中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參與的實現或運作方式。在過去長期的發展實踐中,參與通常只是被用作使自上而下方式合理化的一種手段。地方參與意味著當地人民要提供體力勞動作為對項目的貢獻,而外部人員的貢獻是資金和項目的總體設計。后來參與的含義發展為當地人民也要評估自己的發展需要和優先序。在參與式農業技術發展過程中,參與意味著承認當地人民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自己認識、確定和修正其解決自身問題和滿足自身需要的方案。研究人員和發展工作者對農民只是起一種支持、協助和激勵的作用,目的在于增強農民在其農事系統中管理變革的能力。要實現這種意義上的參與,通常需要克服很多障礙(Haverkort1991):1、當地政府機構和官僚勢力害怕地方參與;2、專業科技人員和發展工作者中存在偏見,對農村人口對農業系統發展所能做出的貢獻不以為然;3、農村人口的大多數———婦女面臨著許多特殊的障礙,例如,繁重的勞動限制了她們參加各種會議,文化制約她們在公開場合露面和講話,社會心理上造成的自卑感,傳統社會的家長制文化,發展工作者多數是男性等等都不利于婦女的參與;4、一些農村的少數民族、種族、宗教團體處于邊緣化的地位,他們對發展活動的參與常常會受到多數派的抵制和拒絕;5、受貧困因素的影響,從事參與式農業技術發展的職業工作者需要有足夠的創造力和耐力來辨別和克服這些障礙。這不僅需要有相應的農業技術知識,還需要掌握特定的社會技能和社會———人類工作方法。要克服這些障礙,沒有特定的指導原則,只能根據復雜的現象采用多樣化的方案。

(二)參與的基礎

———鄉土知識參與式農業技術發展的實踐表明,新技術必須適合當地的社會、生態、自然環境和文化與社會經濟結構。對于一個不是在當地社區長大的外來人員而言,從自然、社會經濟、文化、歷史等方面完整地理解社區的生產與生活系統是很困難的。然而,在參與式農業技術發展過程中,鄉土知識是當地社區擁有和管理的必不可少的資源。應用參與式技術發展需要充分認識和肯定農民的鄉土知識與傳統知識等。鄉土知識反映了當地社區人民的尊嚴,并賦予其在參與式技術發展過程中與外部人員平等的創新主體地位。因此,鄉土知識是農民參與的基礎。基于鄉土知識的參與式技術發展過程可為當地社區的自我發展注入自信和活力。當然,鄉土知識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它在社區的傳播與擴散離不開其賴以產生的社會、政治、經濟結構等環境。

(三)農業知識系統與利益相關群體

在農民參與式技術發展中,同樣存在三個最基本的利益相關群體,即農民、技術推廣機構和技術研發機構。盡管應當強調把農民放在中心地位,但是這并不排斥或否定技術推廣機構和技術研發機構的作用。參與式技術發展方法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促進農民、研發人員和推廣人員加強在實地的聯系,共同開發出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適用技術。參與式技術發展方法的最大優點也就是可以實現有關領域知識的互補和結合,即農民的知識和外部人員的知識的結合,也就是正規的研發系統和非正規的研發系統的融合。關鍵是要在整體的技術創新過程中擺正三者之間的關系,要形成伙伴關系、互相學習的關系,因此要分析三者行為的差異及其協同途徑。在這方面,可以運用農業知識系統管理的相關原理,建立不同角色群體參與的動力機制,提高農民參與式技術發展方法運用的效率。

(四)農民評估與農民試驗

“農民評估”:與農民一起對技術進行評估,可使我們了解農民認為一項技術的哪些特征是重要的;農民對各種備選技術的偏好順序;農民為何偏好這種技術而不是那種技術,農民是否可能采用某種新技術。讓農民參與試驗,應當鼓勵其向研究人員自由地表達對各種備選技術的意見、偏好、批評和建議,運用特定的訪談技術獲取并記錄相關的信息,從而使技術設計者和未來用戶對技術創新為農民所接受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數。因此,應當認為,同研究人員一樣,農民也是試驗工作者。一般而言,農民的試驗具有的優勢主要是:選題對農民而言具有相關性;從農民自己的知識出發,可直接利用當地現有的資源;試驗結果易于擴散,且能豐富和提煉農民的知識;所采用的標準符合當地的價值觀念;可以從內部以及過程中觀察到很多成果和問題,而不僅僅只看到最終的產出。然而,農民的試驗也具有方法論上的局限:技術改進可能只是基于有限的科學理解與認識;試驗比較的范圍有限;對結果的影響因素分析不夠全面;不正確的試驗設計可能導致錯誤的結論;觀察的方法可能不夠正確;成果的傳播范圍有限,可能只是局限于某一地理區域、某一性別或者社會經濟類型的人群。

三、農民參與農業科技導入的模式與思路

按經濟發展水平從低到高,可將農村劃分為“待哺型”,“成長型”和“實力型”三種類型。

(一)以政府引導的“待哺型”模式及運作思路

這主要適用于需要扶持的農村,這些農村各方面建設發展比較落后,自然條件較差、經濟基礎薄弱、群眾生活比較困難,尚未脫貧,農民整體素質較低,這些農村的科技導入,很大程度需要政府家長式的引導,給予“哺乳”。一是政府應加大財政投入,建設這些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環境,為科技導入開辟道路。二是加大教育培訓的投入力度,在當地進行農業科技的教授,尤其是新技術的培訓,培養新型農民。三是可以利用縣科協、科技局、農業局和各鄉鎮農技站等有關農業推廣網絡,發揮政府權威和優勢來促進農民參與科技導入。四是通過多途徑進行農業科技知識的普及,如通過宣傳欄、宣傳單的形式,下派科技專員進行田間指導等。五是扶持項目,放寬項目政策,通過項目帶領農民脫貧。

(二)以企業帶動型的“成長型”模式及運作思路

這主要適用于已經穩定脫貧、具備加快發展基礎的“成長型”村,主要通過大力發展科技型農業企業,將先進科技導入新農村建設中,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因為科技型農業企業重視科技的作用,它們能夠率先利用先進的技術、工藝和設備,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強綜合利用能力,而且科技型農業企業是連接農戶與市場的橋梁和紐帶,對市場而言是帶動農民增收、促進農戶致富的重要力量。建立一種科技型農業企業與農戶契約式利益模式,即科技型農業企業與農戶的主要聯系紐帶是契約。這種經營模式中,科技型農業企業為確保自己有充足而穩定的原材料來源,農民也希望有比較穩定的銷售渠道及市場,雙方以契約形式建立起經濟聯系。科技型農業企業按合同規定的價格形式、價格水平、收購數量和收購方式向農民購買農產品,并給予農民適當的技術指導及農業生產的物質支撐。另外,科技型農業企業為穩定與農民的這種經濟聯系,同時也幫助農民擺脫原材料供給者的不利地位,一般還承諾將農產品加工和銷售環節的利潤部分返還給農民。優化科技型農業企業與農戶契約式利益模式的對策主要有:1、組織農民,提高其法律地位和法制能力。通過建立農民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合作經濟組織,將農民組織起來,不僅有利于農民獲得信息和技術,有利于抵御各種農業風險,而且增強了市場上討價還價的能力,提高了其在與公司締約時的談判地位,避免公司對農民利益不合理的侵占。2、實行專有資產共同投資,增強雙方相互依賴性,弱化利益主體轉嫁風險的動因。如公司投資建設商品生產基地,同時要求農戶交納一定的保證金,或吸收農戶入股,公司與農戶之間通過產權紐帶捆綁在一起,如果某一方違約,短期內可能帶來一定的利益,但長期不僅使對方受損,而且也會使自己蒙受損失,通過公司與農戶專用資產投資,提高了契約安排的穩定性和約束力。3、建立風險基金保障制度,以降低和防范經營風險。風險基金的提取既可以是農戶、科技型農業企業的共同行為,也可以由科技型農業企業單獨承擔,也可以是政府行為。可以從收購農產品價值與加工農產品增加值中按比例定額提取,也可以由科技型農業企業從盈利中提取。提取的比例應視農民承擔能力、企業盈余情況、產業風險和政府政策等因素而定。風險基金主要用于以豐補歉和價格保護。風險基金補償制度可弱化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對雙方的沖擊,從而穩定雙方的契約系。

(三)以農民為主導的“實力型”模式及運作思路

這主要適用于自然條件相對優越、經濟基礎較好的“實力型”村。在新農村建設的發展過程中,農村發展的主體始終是農民,新農村建設最終要靠農民。農民是農村發展的原動力,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發展工作的起點,也是發展工作的歸宿。在“實力型”村中,農村的自然條件優越、經濟基礎較好、農民本身的素質較高、科技意識較濃烈,因此充分讓農民參與科技,既有這個必要性,同時也具備可行性。為此,推出“科技與農民零距離”工作運行新模式:1、以農戶的需求為指揮棒,組建專業聯動隊伍。根據農技部門業務特點和工作需要,發揮最佳技術效能,整合專業人才優勢,組建多學科農業技術專家隊伍,人員統一調配使用,哪里需要去哪里。群眾需要什么技術,就服務什么技術,滿足群眾需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跨專業、跨區域的巡回技術指導。2、開展零距離新嘗試活動。傳統的農技推廣模式已不適應當今社會發展要求,需要改革創新。農技推廣普及對象和直接受益者是農民,推行科技與農民距離新模式就把先進農業技術觸角直伸到農戶,提高了效率,為廣大農民提供最快捷和最優質高效的技術服務,使農民得到更豐厚的實惠。3、圍著農民需要轉。首先是精心設計制作科技橋卡,即將農業相關專業組成具有科學較強影響力的技術專家成員姓名、專業、職稱和聯系電話等如實告知農民朋友,發到農民手中,便于適時聯系。其次是協助科技特派員駐點村,組建村級產業協會組織,為廣大農民提供產后服務和解決農產品流通賣難問題,把增收的鑰匙送到農民手中。第三是農民需要了解和掌握技術知識時,我們根據農民需求,及時組織科技人員下村舉辦科技講座,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技術服務,解決農民生產技術難題。第四是開通農業信息網站,供廣大農民朋友及時掌握市場動態;制作各產業VCD技術光盤,供農民收看和學習;開通農技咨詢熱線電話,安排中、高級技術人員值班,隨時解答農民求詢求技術問題,把信息和技術送到農民手中。第五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農民是直接的生產者,對本地的熟悉程度,鄉土知識,及多年下來積累的生產經驗,是科技人員研發科技的根據。只有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才能研發出更適合當地需要的技術,調動農民的參與積極性。

作者:吳毅貴丁育紅  單位:福建農林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 天天碰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特级毛片A级毛片100免费播放|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日本另类z0zx| 国产色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 日本三浦理惠子中文字幕|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直播| 免费日本黄色网址| 美女毛片在线观看| 国产中文在线观看| 黄瓜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国产福利片在线观看| 91亚洲导航深夜福利| 在线观看网站污| а天堂中文最新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8 | 我被继夫添我阳道舒服男男|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s| 欧洲最强rapper潮水免费|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伦理视频| 伊人久热这里只精品视频|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啊轻点灬大巴太粗太长视频| 花季传媒app免费版网站下载安装 花季传媒下载免费安装app | 欧美a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另类va在线观看| 毛片女人毛片一级毛片毛片| 人妻老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稚嫩娇小哭叫粗大撑破h| 午夜dj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在线| 能看毛片的网站| 国产亚洲精品bt天堂精选| 韩国午夜理论在线观看| 国产孕妇孕交大片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