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淺談中長期科技規劃與自主創新戰略范文

淺談中長期科技規劃與自主創新戰略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中長期科技規劃與自主創新戰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淺談中長期科技規劃與自主創新戰略

摘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與自主創新戰略在全球化與國際科技競爭不斷加劇的背景下出臺。本文簡要描述了《規劃綱要》的主要內容,評估了《規劃綱要》實施進展,并提出了為應對未來挑戰中國科技系統所應采取的戰略調整。本文認為,自主創新戰略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必然選擇,而《規劃綱要》是這一戰略的集中體現,其主要目標將基本得以實現。

關鍵詞:中長期科技規劃;自主創新;戰略;全球化;科技發展

1中長期科技規劃的背景及其主要內容

進入21世紀,隨著知識經濟蓬勃發展,科學技術成為經濟、社會乃至國防發展的主導力量。全球化導致資本、知識、技術和人才等要素在全球范圍的流動與配置日益普遍,國家之間的競爭演變成科研與創新能力的競爭,通過科學技術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成為共識。歐盟、日本、美國等發達經濟體不斷強調科技創新作為國家戰略的重要性,在航空、核能、汽車、微電子、軟件等戰略技術和戰略產業領域進行超前部署,長期保持領先地位[1]。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后,中國通過大規模引進外國直接投資和技術,促進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經濟建設成績斐然。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與此同時,依靠廉價勞動力和土地資源的比較優勢逐步喪失,經濟發展依賴國外技術的問題日益突出,顯現國外品牌和技術主導的格局,國際競爭中也面臨知識產權、技術貿易壁壘、反傾銷和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技術出口的控制。資源、環境和技術的瓶頸制約,決定了中國必須走創新型國家的發展道路。同時,中國的科學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研發投入持續增長,論文、專利等數量指標不斷提升。但是,具有“顯示度”的研究成果不盡如人意。人才的質量提高落后于數量增長,大批高質量的人才滯留國外,老齡化也影響到人才隊伍。科學共同體內部治理尤其是績效評價體系的問題突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組織制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以期讓建國以來編制科技規劃的實踐、尤其是實施《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形成的“舉國體制”在21世紀再塑輝煌。《規劃綱要》提出了今后15年,科技工作的指導方針:“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其中自主創新是基點,標志著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從著重跟蹤模仿向加強自主創新轉變,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增強國家創新能力。《規劃綱要》提出了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主要定量目標:“到2020年,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以上,對外技術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國人發明專利年度授權量和國際科學論文被引用數均進入世界前5位。《規劃綱要》根據中國科技發展立足于國情和需求的原則,確定戰略重點領域。在能源、水資源和環境保護,信息和新材料,生物,空天和海洋等重大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在11個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安全重點發展有關、亟待科技提供支撐的產業和行業重點,進一步選擇了任務明確、有可能在近期獲得技術突破的68項優先主題進行重點安排。16個重大專項的設立既是《規劃綱要》的一個重要戰略部署,也是在新時期沿用“舉國體制”模式的一次實踐,旨在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和市場機制的作用,圍繞國家目標,進一步突出重點,篩選出若干重大戰略產品、關鍵共性技術或重大工程,努力實現以科技發展的局部躍升帶動生產力的跨越發展,并填補國家戰略空白。《規劃綱要》還重點安排了8個技術領域的27項前沿技術,18個基礎科學問題,并提出實施4個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鑒于科技體制和國家創新體系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基本制度基礎,《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深化體制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增加科技投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創新體系,“以政府為主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各類科技創新主體緊密聯系和有效互動”。《規劃綱要》還把科技投入和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重要支撐點。

2中長期科技規劃實施進展評估

為了配合《規劃綱要》的落實,國家推出了相關的配套政策與實施細則,調整了國家科技計劃的設置與管理模式,實施了相關的科技體制改革,啟動了國家級的高層次人才計劃,并從法律上確立了科技發展的自主創新戰略。國務院的配套政策和相關部位出臺的實施細則,體現了以自主創新為核心戰略的特點,從投入、稅收、金融、政府采購、保護知識產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等多方面提出了指導性政策,體現了科技政策、經濟政策、產業政策、教育政策和社會發展政策的綜合性、系統性與協同性。修訂后的《科學技術進步法》,以法律形式明確了新時期國家發展科學技術的目標、方針和戰略,強化了激勵自主創新戰略的措施,為《規劃綱要》的落實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科技體制改革是《規劃綱要》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規劃綱要》實施的重要制度基礎和保障。2012年7月初,全國科技創新大會通過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同時,在原來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的基礎上,又成立了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審議相關重大政策措施,統籌協調有關重大問題。國家科技計劃從體系設置、計劃銜接、項目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多次調整,促進了科技資源的合理利用與優化配置[3]。2006年1月,為配合《規劃綱要》的實施,國家科技計劃體系調整為基本計劃和重大專項兩類。基本計劃由國家財政提供穩定而持續的支持,包括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原科技攻關計劃)、新增設的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計劃共四個主體計劃,輔以政策引導類科技計劃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則是根據《規劃綱要》確定的方向,支持面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聚焦重大戰略產品的核心、共性和關鍵技術。然而,受政府機構職能劃分和部門利益的影響,國家科技計劃的上述分工并沒有完全解決不同類型計劃之間以及跨部門協調和資源配置問題。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實驗發展項目之間需要進一步整合,政府部門之間的協調也存在不少問題。黨的十八大之后,新一屆黨中央對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做出了全面部署。2015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從32個方面進一步提出了143條改革措施。2016年7月開始中央財政科研資金管理的整體改革:將原來的“973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整合成立了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并加強和規范了中央財政科研資金的管理。1978-2015年,中國出國留學生超過400萬人,其中半數以上選擇回國發展。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以“長江學者計劃”“百人計劃”,尤其是“千人計劃”為代表,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人才項目,以待遇、資源、榮譽和事業吸引海外知名教授、關鍵技術領軍人才和高技術公司的管理人員回國服務。為了激勵本土人才,從2012年8月開始,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11個部門聯合啟動實施面向國內高層次人才的“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亦稱“萬人計劃”)。“千人計劃”和“萬人計劃”都是在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統一領導下的國家級人才工程。這兩個工程的協同推進,有利于合理配置資源,凝聚海內外高層次科技人才,推動《規劃綱要》預期目標的實現和中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2013年,國家組織開展《規劃綱要》實施情況的中期評估工作。《規劃綱要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報告》,以《規劃綱要》目標和任務部署為主線,對《規劃綱要》整體實施情況進行了全面梳理,對戰略目標的階段性實現程度進行了全面評價。該報告總結了《規劃綱要》實施以來中國在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科技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創新政策環境優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分析了中國科技發展的體制機制深層次矛盾和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并提出了多項有關重大政策措施與科技任務部署的建議。《規劃綱要》設定的研究開發投入、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對外技術依存度,以及國際論文與專利等定量目標已提前或基本完成。2006-2016年,中國的研發強度從1.39%增加到2.11%,雖然與2.5%的目標還有一定距離,但已經超過了創新型國家的門檻值(2%)。2016年中國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2%,與2003年的40.9%相比有了顯著提高,2020年科技進步貢獻率有望達到60%。2020年對外技術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的目標已經提前實現。中國在歐洲專利局、日本專利局、美國專利與商標局的三方同族專利(triadicpatentfamilies)數量從2005年的519件增長到了2015年的2889件,從世界第13位提高到第4位,完成了進入世界前5位的目標。根據科學引文數據庫(SCI),中國的國際科學論文被引用數量自2006年以來一路攀升,從世界第13位升至第2位,圓滿完成了進入世界前5位的目標。

3中長期科技規劃實施及自主創新戰略的挑戰

在實施《規劃綱要》及自主創新戰略的過程中,中國的科技創新仍然面臨諸多挑戰,需要做好相應的體制和發展戰略的調整。第一,強化政府在科技系統和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協調作用[4]。第二,創新驅動發展仍然要解決科技經濟“兩張皮”問題。第三,處理好從“跟跑”到“并跑”和“領跑”過程中的機制轉換[5]。隨著科技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已經處于“跟跑”“并跑”“領跑”并存階段。三個階段的路徑不同,適用的戰略、政策也有很大差異。第四,做好自主創新戰略與國際化之間的政策協調。自主創新戰略的出臺以全球化為背景,但是,自主創新不等于閉關自守,與外界隔絕;過于強調自主創新而忽略了創新的最終目的,有可能造成技術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自主創新作為國家層面的戰略,是在全球化不斷深入、全球科技競爭不斷加劇的大環境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必然選擇。其著眼點,在于通過提升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借助于產學研協同創新,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擁有核心技術的產品,以提高國家整體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規劃綱要》的制定與實施,正是在國家層面上通過科技規劃這一傳統的政策工具,切實落實自主創新戰略的有效手段。《規劃綱要》目標明確,配套政策具有突破性,實施細則具有較好的可操作性。在實施過程中,針對形勢變化和新出現的問題,國家相應調整了科技體制和科技計劃體系。隨著《規劃綱要》所確定的目標逐步得以實現,《規劃綱要》將成為繼《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之后中長期科技規劃的又一座豐碑。

參考文獻:

[1]徐冠華.新時期我國科技發展戰略與對策[J].中國軟科學,2005,(10):1-7.

[2]萬鋼.中國科技改革開放30年[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3]李哲.從“大膽吸收”到“創新驅動”:中國科技政策的演化[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6.

[4]曹聰,李寧,李俠,等.中國科技體制改革新論[J].自然辯證法通訊,2015,(1):12-23.

作者:曹聰 李寧 孫玉濤 單位:寧波諾丁漢大學商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女一进一出无遮挡黄| 伊人一伊人色综合网| 精品卡一卡2卡三卡免费观看| 欧美怡红院免费全视频| 全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超污视频在线看| 国产特黄特色一级特色大片|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 | 国产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在线| 男女真实无遮挡xx00动态图120秒| 夜夜爱夜夜做夜夜爽| 乳孔被撑开乳孔改造里番| 欧美视频在线观|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播放国产| 老子影院午夜伦不卡| 国产在线视频www片|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在线精品91青草国产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不卡久久精品| 欧美在线成人午夜网站|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 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国产caowo13在线观看一女4男| 黄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日韩| 91制片厂果冻传媒白晶晶|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 里番acg里番本子全彩| 国产无遮挡裸体免费视频 | 亚洲蜜芽在线精品一区|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极品视觉盛宴| 18男同少爷ktv飞机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a级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 对白脏话肉麻粗话视频|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 扒开粉嫩的小缝喷出水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蜜芽|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观看|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