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現代農業生產中計算機技術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互聯網周刊》2017年第9期
[摘要]我國計算機技術發展已經到了日新月異的程度,計算機技術的應用領域已遍布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強有力的助手。基于此,論述計算機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以及現存問題與其解決良策。
1農業計算機技術概述
農業計算機技術是以現代的計算機科學、系統科學和計算機控制等理論為基礎,以計算機技術為主導,將計算機技術應用于農業科研、生產和管理等系統中。通過利用計算機技術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可以加速農業發展和產業的升級換代。可以這樣認為,借助計算機技術來推進農業生產現代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2計算機技術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2.1監測作物
生長精確地監測作物的生長情況是自動控制作物生長環境的前提。比如,利用計算機的視覺技術來監測植物生長情況,作為自動控制灌溉系統進行工作的信號;利用計算機視覺和近紅外光技術,進行非接觸式植物生長信息的測定,以此作為控制植物光照條件的依據;利用連續采集植株圖像的方法,作為分析晝夜生長率的數據樣本。
2.2監測生長環境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生活需求的增加促進了工農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大量產品的問世需足了需求,同時也帶來了生存環境的嚴重破壞和污染,導致了健康、食品和環境問題的產生。為了生產出合格的農產品,就要做好農作物生長環境的監控工作。利用計算機技術對農業環境的變化進行有效的監測,預防各種危險事故的發生,保護和優化農業生產環境。2.3監測自然災害隨著當今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必須構建全套預防及解決措施,保障農作物的健康生長,將風險比率降至最低限度。比如,可以利用GIS技術獲取災情信息與地面現實信息,并將二者結合進行分析,實現對干旱、洪澇和病蟲害等方面的動態監測。實踐證明,運用此項技術能夠促進作物的生長,提升計算機技術監測作物生長的智能化水平,促進農作物生產管理的現代化,為提高經濟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計算機技術在農業生產中應用的現在問題及解決良策
3.1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
1994年,我國農業部首次提出了旨在推進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金農工程”,由此正式拉開了我國農業信息化的序幕。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計算機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已取得不錯的成就,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尤其是計算機智能化應用體現在農業生產中還不多,有待今后加強這些方面的工作:耕作機械智能化、灌溉機械智能化、收獲機械智能化和采摘機器智能化。
3.2農業機械化普及力度不夠
要想達到農業現代化水平,就要引進先進的農機設備,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但隨之而來新問題產生了,農民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無力購買昂貴的技術裝備,使農業計算機化難以得到推廣。雖然國家已經針對各地區情況出臺了一些相對優惠的政策,但補助力度還不能滿足一些貧窮落后農業地區的需要,這就需要國家根據實際情況靈活給予多種政策的支持。比如,貨款條件靈活、采用租賃方法和合作經營等方式來加大普及農業機械化的力度。
3.3文化素養有待提升
實現農業現代化首先要實現人才現代化,普及和應用計算機技術急需高科技型人才,這一問題不解決好,則難以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因此,要建立和完善農業計算機化體系,普及計算機應用技術;相關職能部門要多提供培訓和技術交流的機會;組織農業科技人員下鄉指導;選派大學生深入農村工作,帶知識到農民中;對本土的“草根技術員”要多鼓勵和扶持;開展村民間科技的“幫扶活動”等,在不斷提升農民文化和專業知識素質的前提下,共同努力、共同致富,實現中國夢。
參考文獻
[1]梅方權.中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前景展望[J].計算機與農業,1997(3):1-3.
[2]呂曉燕.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4(6):18-21.
作者:劉恕華 單位:遼源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