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互聯網金融下的銀行業消費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互聯網降低金融準入門檻1.降低機構準入門檻第三方支付、“寶寶軍團”、網貸平臺等互聯網金融,使市場準入這一保護銀行業的重要門檻逐漸弱化。互聯網出現之前,銀行、證券、基金、保險是最主要的服務客戶的金融機構,滿足客戶的存款、貸款、理財等各方面金融需求。而借助互聯網技術,互聯網企業在一系列經濟行為中嵌入金融元素,進而產生了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支付結算、存款、理財、小額信貸等方面帶來現實的挑戰,倒逼商業銀行實施變革。2.降低客戶準入門檻傳統商業銀行受成本收入比等制約,資金來源與運用等方面多設準入門檻。如,對于銀行理財而言,投資門檻最低為5萬元,而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大大降低了客戶的準入門檻,如P2P模式中,1000元可以分散投資到20個不同的貸款項目中,成為20個人的債主[5]。資金運用方面,人們對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已耳熟能詳,而互聯網金融前所未有的低門檻,便捷的操作模式,給普通消費者、小微企業提供了融資渠道[6]。
(二)互聯網增強信用信息對稱、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依托于大數據,互聯網使客戶信息的價值升華,助推其效用最大化。一方面,金融機構在互聯網上通過對客戶信息的整理分析,生成數據庫,對客戶的信用進行評級,利用信用評分卡等技術,確定信貸額度及貸款利率。另一方面,依托于互聯網平臺,客戶信息有了被創新利用的可能,如阿里小貸利用供應鏈中的商業交易關系控制壞賬風險。另外,依托于客戶信息的積累,互聯網貸款的擔保方式由傳統的抵押品質押演變為信用或保證擔保,省去了抵押品質押審批及辦理環節,節約了信貸業務交易成本。
(三)互聯網消費貸款客戶基礎扎實1.網民規模奠定網上消費貸客戶基礎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5.91億,2013年上半年共計新增網民2656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4.1%,較2012年底提升了2.0個百分點[7]。大規模的網民奠定了網上消費貸的客戶基礎。2.互聯網交易形成網上消費貸款偏好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逐漸培養了人們的網上購物習慣,這一點從2014年天貓雙11成交金額創歷史新高可見一斑。從數據方面來看,截止2012年末,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占到6.3%,到2013年預計將達7.4%。另外,商務部預測2015年全年網絡零售交易額將超過3萬億元,占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以上,而電子商務交易額將超過18萬億元[8]。互聯網交易逐步進入平穩增長期。
(四)互聯網消費貸快捷性特點深度契合客戶需求消費貸款客戶通常希望銀行改善貸款審批及發放效率,以期早日擁有欲購商品或服務。傳統銀行渠道辦理消費貸款手續繁瑣,環節冗長,拖累整體辦理效率。而互聯網消費貸可實現自動化辦理,貸款的申請、發放和償還可通過網銀方式操作[9],極大提升了放款速度,改善了客戶體驗,深度契合了客戶需求。另外,傳統銀行柜臺服務受時間、地點限制,無法為有消費貸需求的客戶提供實時服務,而互聯網消費貸能夠更大程度上實現普惠。
(五)互聯網消費貸使監控貸款資金用途成為可能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大多數消費品及服務都可以通過網絡渠道購買,如家具、家電、旅游、奢侈品、裝修都可以網購,價格通常更為優惠。在此背景下,互聯網消費貸可以從網絡購物、服務等切入,形成消費+貸款一站式的消費貸模式,從而清晰識別和控制貸款用途,有效避免貸款移作他用,降低消費貸違約風險。
二、優化商業模式,加速消費貸觸網
(一)以信用卡優惠,切入長尾市場大力發展實體信用卡、網絡信用卡,以信用卡為基礎拓展消費貸業務,可開展的運營方式主要有:第一,開展固定期限免息活動,目前銀行信用卡最長免息期限為56天,延長免息期將吸引更多客戶。第二,開展信用卡分期利率優惠活動,適當降低分期貸款利率。第三,聯合特約商戶,開展特惠活動,發展特約商戶時,可將銀行信貸、結算等產品交叉營銷[10]。第四,為擴大刷卡商戶范圍,還可根據銀聯規定的不同行業手續費率采取不同的回傭率,鞏固合作商戶群[11]。
(二)以合作戰略轉嫁消費貸風險消費貸最大的風險點在于信用風險,銀行傳統線下消費貸的大部分流程是對抵押品質押等風險緩釋手段的審核,降低了貸款辦理速度,也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現階段,我國銀行業開展互聯網消費貸業務的難點在于沒有足夠的客戶數據支撐,無法有效控制風險。針對這一問題,最有效的解決方法是與電商平臺合作,而最好的切入點是對電商平臺綜合授信。電商平臺利用該授信對平臺內的消費進行資金墊付,有利于提升平臺客戶銷量,有利于銀行適度轉嫁信用風險。
(三)以直銷銀行詮釋線上線下合力目前銀行網上消費貸平臺并不完善,為快速在該領域形成競爭優勢,銀行首先可以打出直銷銀行的旗幟,在天貓、京東、攜程等大型電子商務網站開“直銷網店”,主營消費貸業務。好處在于,一方面,這些電子商務網站相對成熟,銀行不用耗費人力物力搭建網上平臺;另一方面,這些大型購物、旅游網站知名度高、客戶群體大,能對網上消費貸產品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在以入駐形式快速開展直銷銀行的同時,銀行可同步建設自己的網上消費貸平臺,培育自主的、可持續的競爭力。
依托于互聯網,銀行可為長尾客戶提供標準化服務,而對于有特殊需求的客戶,可以線上線下聯動,引導客戶到銀行網點與信貸專員進行面談,信貸專員根據其具體情況涉及專屬的消費貸款產品。另外,對于不習慣線上服務的客戶,銀行線下網點可提供與線上配套的消費貸服務。當前,互聯網金融極速倒逼傳統金融改革,傳統銀行業消費貸款所受影響日趨顯著。商業銀行充分整合利用自身積累的客戶大數據,并加快與電商平臺合作,加快轉變信用卡等業務模式,在消費貸款方面已經研發并推出大量新產品、新服務。然而,如何把與互聯網金融的契合點變為銀行消費貸款的可持續增長極,需要在發展策略上對相關信息技術、定價能力、產品創新等方面進一步的思考。
作者:查靜 單位:安徽財貿職業學院 財稅金融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