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利率市場化對銀行業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階段一: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業務互相交叉利率市場化使得銀行業不斷拓展新的業務,逐步促進其經營的綜合化。隨著銀行不斷涉足表外業務,其經營綜合化就成為其必然選擇。同時,同業競爭也進一步加強:銀行在資金融通的功能上,加大了與投資銀行等非銀行金融機構業務的競爭;在信貸配置和資金籌集的功能上,銀行業加劇了與其他金融機構的競爭。這使銀行傳統的存款、貸款業務被分流到其他機構,導致銀行的外部競爭越來越激烈,進而促進銀行向綜合化運營創新、轉型。從長遠看,銀行業務交叉和綜合化經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促進銀行不斷地推出新的業務,強化市場對現有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增加銀行業的不穩定性,同時傳導至整個金融市場,銀行業拓展新的業務,必然會提高成本、削弱抗風險能力,較高的業務風險、不斷加劇的競爭,必將引起第三階段。
(二)階段二:優勝劣汰,銀行業集中度提高理論上講,利率市場化后銀行轉型過程中對銀行業集中度的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會增加銀行業的系統性風險,過度集中的價格競爭和存貸款利差縮小影響到銀行業的盈利水平,使行業中風險管控水平較低的銀行倒閉,進而造成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另一方面,會促進銀行提高風險管理、定價能力,給業務創新能力較強的銀行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占據行業統治地位的大銀行會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整個銀行業會形成寡頭壟斷的局面。美國利率市場化推進過程中,銀行為吸收存款而被動抬高存款利率,而這些銀行的貸款主要是低利率時期發放的長期限利率較低的抵押貸款,于是許多美國銀行的資產負債出現嚴重的期限錯配。當美聯儲為抑制通脹而進行大幅加息時,存貸款利率倒掛,相應銀行出現大量的虧損,部分銀行相繼破產。與美國相似,歐盟與日本、韓國等國家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后,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銀行倒閉潮,有的甚至引起一定程度上的金融危機。截至2013年6月,我國共有商業銀行281家,大部分城市商業銀行管理都是近幾年剛剛成立,管理體制落后,基本沒有風險管理部門,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底子薄、發展落后的城市商業銀行出現大規模破產潮并非不可能。
二、我國銀行應如何應對利率市場化的挑戰
(一)樹立創新發展理念,完成運營方式轉型在我國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的情況下,我國銀行業應不斷創新,逐步完成經營方式的轉型。所謂經營方式轉型,本質就是要樹立創新發展理念,切實改變注重規模擴張忽略價格管理、注重資本投入忽略收益水平、注重發展速度忽略管理水平的經營現狀,完成從粗放到集約、從單一收入到綜合收益的轉變。而業務轉型的主要渠道就是保持原有資產負債業務盈利水平的同時,不斷布局新興業務。
(二)強化內控管理能力,避免經營風險暴露我國銀行在經營方式不斷轉型時,要堅持不斷規范經營、管理標準,切實提高風險防范能力。利率風險方面,第一,銀行業在拓展新型產品、優化業務流程前,要系統評估其可能產生利率方面的風險;第二,不斷完善銀行利率風險管理構架,成立專業的風險管理部門或團隊,力求掌握國際上最先進的利率管理理念、方法;最后,我行商業銀行應不斷完善利率風險管理系統,制定專人實時對利率風險進行監控,針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制定防范措施和處理方法。經營風險方面,第一,商業銀行應統籌大型、中型、零售客戶的數量,設計出合理的比例結構,逐步優化全行客戶資產結構;第二,銀行的風險經理應提高對客戶的談判能力,通過提供最優質、全方位的金融服務來維護、拓展客戶,切實提高綜合效益;最后,在維護優質客戶的基礎上,對風險較大的客戶適當提高貸款利率作為風險溢價,采用此方式促進銀行業客戶結構的不斷優化。
(三)完善機制,提高銀行業信貸定價能力第一,我國銀行要切實轉變經營理念,通過業務培訓使前臺人員認清貸款風險定價的實質,逐步克服重規模輕效益的錯誤理念,同時建立系統性的績效考評體系,切實將客戶經理的工資水平與其創造的效益關聯起來。第二,逐步完善貸款定價的管理體系,主要有:有針對性的建立貸款風險定價管理辦法,通過分層授權、動態授權、靈活授權,不斷完善管理約束機制;結合現有的客戶信用評級系統,建立按客戶、產品和業務類別分別進行成本計量和業績考評的管理機制,為合理、高效的貸款風險定價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持;強化貸款風險定價監控,不斷壓縮銀行信貸風險,降低貸款定價差錯概率。最后,通過內部培訓和外部學習等渠道,不斷提高風險定價人員的專業技能。
作者:田衛江 單位: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菏澤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