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不完全信息下審計活動行為博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財務報表作反映了上市公司一定時期的經營成果,財務報表舞弊影響著企業的生產運營和長期發展。基于會計師事務所和上市公司建立二者的策略博弈模型,考慮實際可能影響其行為的因素,分析博弈雙方不同策略收益下的行為選擇,從而給出相應對策。
1引言
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為企業經營開辟了廣闊的空間,財務報表體現了上市公司經營狀況,其準確性和有效性十分重要。由于市場信息不對稱,在沒有完善的外力監管下,會計師事務所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可能會簡化必要的審計程序,從而節省相關費用,或與上市公司合謀賺取超額利潤等。此類現象的出現降低了審計行業的聲譽,也損害了社會公眾的利益,后果不容小視。雖然有關部門采取了相關措施對審計活動及參與主體進行監督,但監管機制偶爾不能完全有效運行。這給部分人員的違規操作帶來可乘之機。相關領域學者從多個角度對該問題進行了研究,本文試圖采用博弈論思想,考慮影響會計師事務所與上市公司行為策略的因素,分析純策略納什均衡的存在條件,并給出相應建議。
2財務報表舞弊現象的影響
對于財務報表舞弊問題,一部分原因是會計師事務所違規操作引起的,但其并非唯一的問責對象,上市公司追求私利也可能造成舞弊現象的發生。首先,財務報表舞弊對企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由于財務報表一般包含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利潤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及附錄,其對企業的發展規劃提高重要的指導意義,管理層的決策與財務信息分析結果密切相關。若財務報表失真,不但影響管理層決策的科學性,甚至給未來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其次,財務報表的使用者一般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以及其他機構等。報表失真誤導了現有和潛在使用者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信息的判斷,使其做出錯誤的經濟決策。
3影響博弈策略因素分析
本文假設博弈主體為上市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其中會計師事務所的策略集為{履職,不履職},上市公司的策略集為{舞弊,不舞弊}上市公司選擇舞弊時所獲得收益為a,不舞弊時所獲得收益可獲得額外收益b;會計師事務所參與審計活動所獲得收益為c,當其選擇不履行職責時可獲得額外收益d。當會計師事務所發現上市公司有不舞弊行為時,上市公司受到的處罰為e,同時會計師事務所獲得外部收益(聲譽)為f;當會計師事務所不履行職責被舉報受到的處罰為g;當二者都不履行職責時受到的處罰為h。會計師事務所和上市公司的博弈支付矩陣見表1。
4純策略納什均衡解分析
假設上市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均不了解對方博弈的具體策略,雙方會挑選使自身收益最大的策略進行決策,加之兩個博弈主體可能具有不同的決策偏好,在一定時段內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策略。根據上述假設,我們默認上市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皆人依照滿足自身利益最大化條件來做出策略選擇。因此,上述模型可看作靜態非合作博弈模型。根據博弈論中純策略納什均衡的求解方法,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5結論
當上市公司不舞弊行為的額外收益小于該行為被發現受到的處罰,同時小于雙方選擇(不舞弊,不履職)行為的處罰時,且會計師事務所不履行職責的額外收益小于該行為被發現受到的處罰,同時小于發現上市公司不舞弊行為的外部收益與雙方選擇(不舞弊,不履職)行為的處罰之和時,上述模型可得純策略納什均衡解(舞弊,履職)。因此,有關部門應從以下方面設計管理機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能夠從根本上避免財務報表舞弊現象的出現。政府應出臺公正透明的法律體系,依照當前財務及審計業務流程的特點,將法律法規細致化,使其納入到整個活動的各個方面,以便對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活動進行有效約束,避免合謀行為出現。監管機構應加強對注冊會計師和上市公司舞弊行為的懲罰力度,建立崗位責任制,提高二者彼此之間的信息交流頻率。若對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管力度不夠,即發現其違規的概率較低,會計師事務所與上市公司合謀的可能性隨之提高。因此,建立完善有效的內外監督機制來保證有關參與者行為的規范性,提高舞弊成本,使其付出的成本遠高于收益,從而降低舞弊現象發生的概率。加強對注冊會計師和上市公司人員的培訓,定期進行考試考核,時刻保持參與主體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對前者來說,公正的審計活動是會計師事務所業務發展的重要源泉,提高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是規避舞弊現象的重要方法;對后者來說,從舞弊產生的源頭入手,加強對上市公司管理層的培訓,鞏固財務知識,培育職業道德。
參考文獻
[1]向鵬成,任宏.基于信息不對稱的工程項目主體行為三方博弈分析[J].中國工程科學,2010,12(9):101-106.
[2]楊羽馨,徐宏毅.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下的審計博弈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0,32(18):165-168.
[3]趙旭.經濟責任審計、問責機制和腐敗治理[D].鄭州: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2017.
[4]丁鴻利.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探討[J].會計之友,2011,(26):102-103.
[5]趙保卿,畢新雨.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監督博弈分析[J].財經論叢,2012,(06):72-79.
作者:張一凡 單位:河南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