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全球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的危害,這使得有關匯率制度問題的討論越來越激烈。2005年,我國開始實行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開始由單一的盯住美元匯率制度改變為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2010年,人民銀行增加了對人民幣匯率制度的解釋。2012年4月16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對外公布的當日美元對人民幣中間價上下1%內浮動。2014年3月17日,央行宣布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和之前只能在1%的區間內波動相比,市場對匯率價格的影響力明顯上升。作為價格制定者的央行退出常態化干預,從此我國的匯率價格由市場和央行共同來決定,這也讓我國匯率制度的進一步改革面臨著機遇和挑戰。
一、人民幣匯率制度分析
(一)人民幣匯率制度的現狀1.人民幣市場化的程度增強目前,我國人民幣已經實現了包括跟歐元、英鎊等全球各主要非美元貨幣的直接交易,這意味著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上,人民幣匯率跳出了僅盯住美元走勢的邏輯框架。為了證明一攬子貨幣的采用是否使美元對我國匯率的影響有所下降,其他主要貨幣的影響是否真正得到了提高,本文對我國匯率所參考的貨幣權重構成進行計量分析,將人民幣匯率制度的研究區間選為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樣本為這區間的日均數據,所選取的一攬子貨幣包括美元(USD)、日元(JPY)、港幣(HKD)、英鎊(GBP)、歐元(EUR)、澳元(AUD)在內與我國外貿關系密切的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貨幣,以加元(CAD)為基準貨幣,并對這些樣本數據進行對數一階差分。數據來源為國家外匯管理局。從實證回歸的結果中可以看出,美元的影響系數是0.76196,在所選取的貨幣當中,美元是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最大的。依次是港元、歐元和日元,這表明了人民幣已經不再處于單一的盯住美元的狀態,其他國家的貨幣也對人民幣匯率起到了積極影響。2.人民幣匯率趨近于均衡水平我國人民幣的合理價值很難判斷。根據中國經常項目盈余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保持高位的假設,得出的大多數研究成果表明人民幣被明顯低估。同時依據克萊恩的均衡匯率模型:實際匯率每升值1%,會減少經常項目盈余占GDP比重0.3%。從下圖中可以看出,人民幣匯率在2003年至2007年期間被明顯低估,在2007年至2011年間經常項目余額/GDP的數值明顯回落,人民幣升值。同時在2011年至2013年間,經常項目余額/GDP的數值幾乎保持水平狀態。這表明近3年來人民幣匯率已趨于均衡水平狀態。
(二)當前匯率制度存在的問題1.參考一攬子貨幣中美元仍占很大的比重從上述實證分析中可以看出,雖然我國匯率的市場化程度增強,但是美元仍占有較大的比重,從長遠看對我國經濟的平穩前進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截至2014年9月,我國外匯儲備資產達到3.89萬億美元,其中約70%是美國國債和美元資產,剩下的大部分為歐元資產。由于我國持有大量的美元儲備,當發生匯率波動的風險時,我國外匯儲備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非常大。一旦美元貶值,將造成我國所持有的美元儲備將有可能會大量減少,這將對我國的經濟穩定增長造成嚴重的危害,甚至能導致全球金融危機。2.貨幣政策獨立性受到影響我國的貨幣政策的四個宏觀目標之間是存在矛盾的,其中穩定國內物價需要央行有效地控制國內的貨幣投放量,國際收支順差雖然可以促進我國經濟增長、實現充分就業,但同時會造成國際收支的不平衡,從而導致外匯占款的增加,進而影響國內物價水平。在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的過程中,國際上對人民幣升值預期加強,致使境外游資大量流入,從而我國外匯儲備會大幅增加。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維護我國人民幣匯率市場的穩定,央行不得不大量投放基礎貨幣去平衡外匯市場。由此可得出,我國的貨幣政策缺乏獨立性。
二、匯率制度的政策建議
(一)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利率市場化是一個國家建立發達的金融市場的基礎,同時根據利率平價理論,央行對同業拆借利率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外匯市場中短期匯率的確定,從而會影響國際資本市場的資金流動。若利率不完全開放并且處于僵化的局面,外資流入引起的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和通貨膨脹的壓力將無法緩解;同時,當遇到嚴重的資本外流時,利率也無法及時提高去改善國際收支的狀況。因此,我國應盡快加快利率市場化的進程,抵制匯率變動的風險。
(二)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雖然我國實行的是浮動匯率制,但是由于美元對我國的匯率波動的影響遠遠大于非美元貨幣對我國匯率波動的影響,這使得我國匯率制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同時,人民幣對美元的小幅波動這一特征使得人民幣匯率缺乏彈性,從而使得國內的貿易商更傾向于以美元來進行結算。由此,美元在我國外貿結算貨幣中比重過高。當人民幣對美元的波動幅度過大或過小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無法真實有效地反映市場的供求變化,導致我國將面臨著較大的匯率風險。故增加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彈性一方面能更好地減少美元的增貶值對我國所帶來的沖擊、降低匯率風險,另一方面能增加我國匯率的自主決定權。
(三)放松外匯市場管制2014年3月,央行宣布退出外匯市場的常態化干預,只是在關鍵時刻為減少市場恐慌行為、避免人民幣匯率的超常波動。這意味著央行并未完全退出對外匯市場的干預這一局面,我國的外匯市場仍不完全受供需的影響。目前我國市場上外匯的交易主體較少,匯率的市場化和競爭力度還有待增強,中央銀行作為“最后購買者”在我國外匯市場上仍處于壟斷地位,這影響了人民幣匯率的決定基礎和市場化進程。由此中央銀行應當逐步擴大外匯市場上的交易主體,讓外匯市場競爭機制在銀行間和企業間發揮作用,從而促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
作者:周露 單位:西安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