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現況及規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會計政策選擇不僅對企業管理當局的財務決策和經營決策等有著重大影響,而且對企業管理當局相關利益集團的利益獲取和投資決策等也有著重大影響,甚至還影響到了對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及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等方面,所以,正確認識企業會計政策選擇存在的問題,規范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行為,無論是對企業管理當局自身來說,還是對它的相關利益集團以及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來說,都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企業管理當局;會計政策選擇;現況;影響因素;規范措施
1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現況
由于企業管理當局在經濟活動中會經常性地受到市場博弈的殘酷性、市場競爭的復雜性以及資本市場的逐利性等因素的影響和作用,因此在選擇會計政策時總是要盡可能地傾向于己有利的原則,并且,由于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和每個企業各自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等的不同,不同的企業管理當局會計政策選擇中于己有利的傾向性也各不相同,此外再加上會計準則所固有的局限性和政府方面在制定會計準則時為平衡各方利益而做出的一定程度的讓步,如此等等,這些因素的共同存在,誘發了企業管理當局會計政策選擇中一些問題的發生。第一是企業管理當局會計政策選擇的隨意性比較大。表現為很多企業管理當局在會計政策選擇的過程中,由于既缺乏對科學的選擇程序的運用又缺乏對統一的指導思想的認識,因而會計政策選擇的隨意性比較大,其結果往往導致會計政策選擇使用的方法與企業當局所要達成的目標之間出現偏差,造成會計政策選擇實際作用的被弱化,比如會計信息不能如實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狀況、現金流量等信息進行反映等等,為此,企業當局有時不得不對已選定會計政策做出變更。第二是企業管理當局會計政策選擇的可操作性比較差。這一問題的產生是緣于企業管理當局會計政策選擇中所表現出來的超前性。比如,在委托貸款減值準備方面,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就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但是委托貸款這一投資方法在我國企業管理當局、尤其是在我國上市公司中并不常用,可操作性較低,我國企業管理當局和上市公司目前主要采用的還是應付稅款法。可見,如果企業當局會計政策選擇具有超前性有時反而降低了所選會計政策的可操作性。第三是企業管理當局利用會計政策選擇空間的變化實施盈余管理。會計政策選擇空間的形成是會計法規與會計準則制定部門與各方利益集團之間進行博弈的結果。在會計法規與會計準則制定的初期,政府職能部門有時為了平衡各方利益集團的經濟訴求,降低會計法規和會計準則制定后的執行成本,不得不采取“和稀泥”的方法對博弈各方做出一些妥協和讓步,這就為企業當局利用會計政策選擇空間實施盈余管理創造了有利條件。需要說明的是,適當的盈余管理對企業當局是有益的,過渡的盈余管理則會害人又害己。第四是企業管理當局會計從業人員職業判斷意識的不足。企業管理當局會計政策選擇的正確性如何,選定的會計政策是否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當局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判斷意識。如果企業當局會計從業人員職業判斷意識不足,對國家會計政策調整缺乏應有的敏感性,那么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下,當政府調整了會計政策,頒布了新的會計法規和會計準則時,由于會計從業人員職業判斷力的不足,則企業當局仍然無法做出適當的會計政策選擇。
2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影響因素與規范措施
2.1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影響因素
雖然影響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主要影響因素有以下方面:一是政治環境因素,即企業當局在進行會計政策選擇時必須要對當時的政治環境進行充分分析,對政府會計政策選擇上的態度要有所考慮。二是經濟環境因素,即企業管理當局所處的市場經濟環境是不斷變化的,企業當局在選擇會計政策時必須要將市場環境的變化情況考慮進去,所選擇的會計政策必須要能夠適應這種變化的要求。三是法律環境因素,即企業管理當局在選擇會計政策時必要對相關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法規等進行充分考慮,必須要遵循國家相關經濟政策和相關會計準則的要求,以減少以后經濟活動中可能遇到的麻煩。四是職業判斷因素,即企業管理當局會計從業人員必須要具備敏感的專業判斷意識和良好的職業道德,這是保證企業當局會計政策選擇合理性的首要因素,也是唯一具有能動作用的因素。
2.2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規范措施
前文簡要分析了企業管理當局在會計政策選擇中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為了避免因為這些問題的滋生而對企業當局的經濟活動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就有必要制定措施對企業當局的會計政策選擇行為進行規范。為了提高規范措施的實用性,在制定措施前還需要對會計政策及會計政策選擇的內涵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所謂“會計政策”,主要指的是企業管理當局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所應遵循的具體原則以及所應采用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需要說明的是:只有在對同一經濟業務所允許采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存在多種選擇時,會計政策才具有實際意義。而所謂的“企業會計政策選擇”,則是指企業管理當局根據自己的經營特點為達到某一目標,在會計處理時依據既定規范對可供選用的具體會計原則、方法和程序進行定性、定量的比較分析后擬定應用并加以執行的決策。同樣需要說明的是:會計政策一經選定就不可隨便變更。從企業管理當局會計政策選擇現況來看,規范措施的制定主要在于以下方面:第一是要加大對企業管理當局隨意變更會計政策行為的處罰力度。由于我國現行會計法規對于企業當局會計政策選擇缺乏相應的應對措施,責任處罰不明確,處罰力度也不足,因此才造成了企業當局在會計政策選擇中隨意變更行為、甚至是違法違規行為的出現,所以,還需政府從立法層面加大對隨意變更會計政策行為的處罰力度,這樣才能對效尤者起到震懾作用。第二是要適當縮小企業管理當局進行會計政策選擇的空間。會計法規和會計準則制定部門賦予企業當局以一定的會計政策選擇的寬松空間是必要的,但是這種賦予應當遵循謹慎的原則,因為寬松的政策選擇空間如果被企業當局不當運用,則市場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和資本市場運行的穩健性等就會遭到破壞,所以從市場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和資本市場運行的穩健性視角來看,對會計政策選擇空間進行適當的壓縮也是有必要的。第三是要改進企業管理當局的內部治理結構。改進企業管理當局內部治理結構,使之趨于科學、趨于先進、趨于公平與民主,這是保障企業當局對會計政策做出合理選擇的重要基礎,比如,提高企業當局內部董事會的獨立性,增強企業當局內部監事會的監事能力,強化企業當局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判斷意識等等,這些措施的制定可以讓企業當局與其相關利益集團之間形成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衡的關系,從而提升企業當局會計政策選擇的理性化程度。第四是要加大企業管理當局會計政策選擇的外部監督力度。俗語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靠企業管理當局自我約束解決不了的問題,卻可以借助外部的監督力量來加以解決。比如,外部注冊會計師就可以通過審計的方式來對企業當局是否合理運用會計政策進行有效監督。但是此間考慮到外部注冊會計師是受委托單位,而企業當局則是委托單位,外部注冊會計師與企業當局相比較出于被動的位置。因此,要加大對企業當局會計政策選擇的外部監督力度,政府部門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注冊會計師的“執法”獨立性。
參考文獻:
[1]韓維英.關于會計政策選擇問題的探討[J].財會學習,2016,(13).
[2]沈霖.會計政策選擇對于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4,(30).
[3]梁爽.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動因與對策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02).
作者:胡春磊 單位:中國平煤神馬集團財務資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