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現代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時代的進一步發展,給大學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統計建模大賽為依托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能夠以適當深度的理論教學為支撐,建立“需求、理論和建模”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性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人才培養需要,使學生真正將計量方法創新性地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
關鍵詞:統計建模大賽為依托;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
一、引言
在大眾化高等教育、大數據信息化引領的時代背景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會不斷增加。計量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的一個分支,通過建立數學模型,收集所觀察系統的數據,進行量化分析、總結,進而進行推斷和預測,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計量經濟學科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理論體系和應用領域都日趨完善,成為各類高等院校必修的課程之一。
二、現狀及存在問題
我學院在第六學期為統計學專業開設了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每周3個學時的上課時間,外加8個學時的上機時間。采用的教材是李子奈、潘文卿編著的《計量經濟學》(第三版)。講授內容有:緒論、一元線性回歸學模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放寬基本假定的模型、聯立方程計量經濟學模型,以及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模型等內容。講授和學習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一)注重模型的求解及檢驗方法的講授,沒有對模型建立的經濟學基礎進行解釋計量經濟學是以一定的經濟理論和統計資料為基礎,運用數學、統計學方法建立經濟計量模型,定量地分析研究具有隨機性特性的經濟變量關系的學科。作為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對經濟變量之間數量關系的量化分析是計量經濟學研究的前提。因此,學好經濟學基礎知識很重要。
(二)強調模型建立的思路和方法,沒有把模型變量與經濟現象有機結合起來我們知道計量經濟學是運用數學方法對經濟現象進行量化,所以建立在概率論基礎上的經濟模型,變量其實是某一經濟現象的統計描述。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沒有把模型中的變量與經濟現象掛鉤,只是就事論事地灌輸概率論知識和數學推導過程,著重于基本思想和解決問題思路的分析,學生對模型的真正意義沒有理解。
(三)上機所用材料是書本習題,沒有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學生在上機時,所用的上機材料是課后練習,大家的重心放在Eviews軟件如何操作上。這樣確實可以讓同學們掌握軟件的使用方法,而且書本習題一般是依據某項內容編寫的,除了出現該項內容之外不會有新問題出現,結果導致了學生們覺得計量經濟學不過如此,皆大歡喜。但是當他們真正在解決某個實際問題時,會出現這樣那樣諸多的問題,有時還會出現多個問題的疊加,那時他們才覺得束手無策。
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統計建模大賽為依托的計量經濟學教學的必要性
1.與統計實習、建模大賽和畢業設計相聯系,強化學生學習意識的需要。很多學生在接觸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時,學習目的并不明確,更沒有充分意識到該課程在以后的實習和畢業設計中的重要作用。因為這門課和其他課程一樣,在緒論里都是介紹課程的內容、地位和作用,大多數學生根本沒有意識到學好這門課會對將來的就業和生活會帶來怎樣的不同。此時,如果能與他們正在做的實習或建模大賽相聯系,拋出一個大家正在做的項目,指出該項目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并與大家一起討論解決的途徑,這樣不僅可以將所要學習的內容具體化,還可以大大地激發大家的學習興趣,強化對學習計量經濟學的目的和作用的認識,提高學習效果。
2.與實際問題掛鉤,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需要。過去幾年的教學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就是學習了一學期之后,對各章的主要內容,包括有哪些主要的模型,模型的推導過程,以及如何檢驗修正等內容都很清楚,但是在實習或者統計建模大賽中遇到一個具體問題,需要建立模型、擬合數據時,卻不知如何利用這些知識,感到無從下手。
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統計建模大賽為依托的計量經濟學教學策略
該策略依托一個以校內統計綜合實驗中心為主體、相關校外單位為輔助、與實際統計工作無縫銜接的實踐教學綜合基地,構建了“數據采集→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統計建模)→畢業設計”四年逐步升級、緊密相連的“一條龍”式實踐教學體系。該體系的特點是:高年級學生課程設計、統計建模和畢業設計的教師指導相對穩定,低年級學生參加高年級學生組織實施的數據采集和數據分析工作,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與組織領導能力。
1.與專業實習相聯系,統計建模大賽為引導,設計出符合專業特點的實驗問題。作為量化經濟現象的學科,計量經濟學理論和方法已經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廣泛應用。這就要求在設計計量經濟學實驗時,要考慮各個專業的不同情況,設計出符合專業特點的實驗問題。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在更好地掌握計量方法體系的同時,還能夠體會作為邊緣學科的計量經濟學在不同學科之間可以交叉使用的魅力。在教學和實驗過程中與“統計專業實習”和“統計建模大賽”活動結合,不僅檢驗了學生基本知識和推理能力,還體現了學生對目前正發生的經濟現象的理解和處理能力。例如“正大集團北京地區生鮮豬肉推廣可行性研究”項目,“基于ARIMA模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預測分析”,等。通過學生和老師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不錯的競賽成績。通過這些實驗問題不僅檢驗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軟件的使用,還鍛煉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2.以學長的畢業設計為案例,在討論中進行實踐教學。我專業實踐教學的主要方式是實驗教學和案例教學。以往屆學生的畢業設計為案例,通過分析這些設計中成功的模型和對欠缺的處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里的基本知識點,比如經濟意義檢驗、最小二乘法、擬合的回歸方程、多重共線性、隨機解釋變量問題、異方差、序列相關問題,等,能夠使教學效果非常顯著。
3.應用靈活多樣的考核方法,全面準確地考察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應用能力。課程考核方式分為以下幾個部分:(1)開卷考試。該部分內容不僅考查了學生的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模型的推理能力,還體現出了學生對目前正發生的經濟現象的理解和處理能力。這部分占成績的比例是60%。(2)以小組協作的形式開完成課程小論文。該部分采取鼓勵學生以小組形式來完成課程小論文,從對經濟現象的把握、運用模型的能力、解決問題的方法、創新性等方面評定他們的實驗成績,并根據成績推薦參加“北京市大學科研創業計劃”項目。這樣不僅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創新性,還培養了他們的組織能力和團隊的協作精神。這部分占成績的40%。綜合采用上述幾種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全面準確地考察學習效果。
五、結束語
教學改革的推進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隨著統計學科的不斷融合、大數據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新現象新問題會不斷涌現,我們的教學改革必須做到與時俱進,也需要得到學生的配合。因此需要培養學生端正的學習態度,認真的鉆研精神,這樣才能教學相長,使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樓永.計量經濟學課程實驗教學改革與研究型人才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5,(8):235-236.
[2]王少平,司書耀.論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能力培養[J].教育研究,2012,(7):110-114.
[3]余國合.芻議“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大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7):178-179.
作者:周梅 單位:北方工業大學理學院統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