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影子銀行體系對金融發展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影子銀行與金融穩定近年來,中國影子銀行體系規模得到了快速發展,其發展影響到了我國金融穩定和貨幣政策的執行效果。其一,影子銀行的信用創造功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信貸供給,但這種信貸模式通常有效的逃避了現有監管體制的監管,但同時其所創造的信貸規模卻很難準確統計,資金投向模糊,杠桿率高,在一旦出現標的資產的價格的波動,這些影子銀行創造的一系列產品就成為了容易引發連鎖效應的風險組合。其二,影子銀行成為金融監管盲區的信貸業務部分得不到央行最后貸款人的保護,再加之影子銀行產品在期限錯配風險、信用違約風險、產品設計功能缺陷等方面所顯現出的脆弱性,自然會對區域金融穩定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和挑戰,進而影響到貨幣政策的目標實現。其三,影子銀行的信用創造功能所增加的社會信貸供給量得不到準確估計,影子銀行體系將儲蓄轉化為企業貸款的過程中,這種信用創造增加的存款,并未被計算統計在M2中,導致M2在統計計算口徑上的誤差,最終影響到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效果。影子銀行系統特殊的資產負債表也是導致的金融不穩定性一個重要的原因。影子銀行大多是高風險、高收益、高杠桿率的信用衍生類產品,導致承受風險沖擊能力較差,進而威脅到金融安全與穩定。
(二)影子銀行與金融深化麥金農和肖(1973)指出金融抑制阻礙了發展中國家發展,發展中國家應推進金融深化。我國影子銀行的發展正是金融深化的一種體現,影子銀行采用更為貼近實際資金需求狀況的定價機制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拓寬了資金需求方的融資渠道,提高了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其一,我國影子銀行體系更多的是承擔了提供直接融資并服務于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功能,其資金定價機制反映了實際的社會資金需求狀況,有利于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進,為我國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提供了經驗借鑒。其二,公眾金融中介機構提供資金時,往往受制于監管或者風險管理的原因,只能給眾多資金需求者中的部分提供資金,而未取得資金支持的資金需求者就可以從影子銀行體系獲得融資。其三,我國是高儲蓄率國家,但是高儲蓄率的國情并未成就高投資資金的滿足度,反而是實體經濟的投資資金處于吃緊狀態,這就說明了我國儲蓄到投資的渠道并不通暢,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還有待提高,而影子銀行體系的存在拓寬了儲蓄到投資的渠道,提高了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總的來說,影子銀行的興起與發展有益于我國金融深化進程的推進。
(三)影子銀行與資金需求影子銀行的資金運作方式使得金融脫媒加速,所提供的融資方式多為直接融資,資金從傳統借貸市場流流向直接融資市場,有效的提高了資金的融資效率。一方面有利于促進證券和保險類金融中介機構對實體經濟的資金供給,當然,無論是外國的影子銀行還是中國式影子銀行,都為資金需求方提供了資金支持,拓寬了資金需求方的融資渠道,為實體經濟注入了資金,而這一點恰恰是影子銀行存在于整個金融體系中的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影子銀行和傳統銀行信貸一樣,都是以直接融資方式為資金需求方提供資金支持,但是其存在形式有別于傳統銀行信貸資金。影子銀行一旦將來被將其納入監管范疇,由于其潛在的一些較高業務風險,可能會受到較之傳統信貸業務更為嚴厲監管措施,同樣這樣的嚴格監管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受影子銀行支持的實體資金需求方。
(四)影子銀行與金融市場流動性我國社會融資中來自影子銀行體系的比重不斷攀升,而影子銀行卻削弱了央行貨幣政策的效力,降低了資金需求方的融資難度。自2009年以來,我國人民幣貸款增量和社會融資總額增量之間的差距不斷增大,2012年末人民幣貸款增量只占到了社會融資總額增量的54%,而這一比重在2002年為的94%。另一方面,影子銀行流動性賴以存在的基礎產品普遍存在著高杠桿率、設計缺陷等問題。2013年中國金融機構表外融資規模為5.17萬億元,比上2012年度多1.55萬億元,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30%左右,這一比例在上年度僅為22.9%,而2002年這一占比幾乎為零。2014年這一占比出現了較大的萎縮,企業債券和股票的直接融資規模約為2.9萬億元。這種表現為商業銀行內部的影子銀行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資產負債的真實情況,這樣資產質量的下降容易引發一定的系統性風險。影子銀行在我國所表現出的流動性風險還主要有期限錯配風險、融資騙局的信用轉換風險、高杠桿風險等。首先,對于期限錯配風險,主要表現為銀行理財產品資金池的期限錯配。具體來講是資產池中的資產期限與負債期限的較大差異,容易出現債務到期和償債能力不足進而陷入流動性危機。其次,流動性風險還具備了融資龐氏騙局的一些特點。就目前金融市場上所盛行的理財產品而言,往往承諾了一個很難實現的回報率,具有典型的龐氏融資騙局的特征。2013年1月至11月,全國企業經營效益增長普遍乏力,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活動利潤計算的利潤率僅為5.81%,然而此時金融市場上的部分理財產品卻有高于10%的收益率。只能以新投資者的錢來償還舊投資者的利息為主要特征的資金池理財業務得到了較快發展,滑向龐氏騙局的風險。另外部分影子銀行系統理財產品資金流向銀行間資產,實際上是幫助銀行完成的“過橋貸款”,這些資金的流向實際上仍然是以銀行為通道的公司貸款,顯示了一些不一致的收益和風險的表象,表面看起來的銀行間貸款實為企業貸款,出現了低風險替代高風險的“龐氏特征”。再者,理財產品已經成為了金融系統蔓延危機的不容忽視的途徑。一旦這樣的銀行貸款暴露出流動性不足的問題的時候,償付以此為標的的理財產品也便出現了相同的資金缺陷,理財產品的發行者也要面臨損失。這種“龐氏模的流動性風險便沿著影子銀行體系的理財產品的資金鏈傳播。
二、影子銀行對甘肅金融發展與金融深化的影響
(一)影子銀行的發展挑戰了甘肅金融穩定影子銀行的出現,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目前國內金融市場上國有銀行的壟斷帶來的信用不足,同樣也是民營企業資金支持的較好補充。不過隨著影子銀行的快速發展,對傳統金融業務的補充作用已經轉化為對金融系統更大的挑戰和風險。銀子銀行體系的理財產品業務在募集資金的使用上的一些監管漏洞,資金流向的不透明帶來較大的風險,而且這些資金可能會吸引傳統商業銀行的參與,尤其是商業銀行內部的理財產品業務,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資產負債表的真實情況,資金流向一些過剩產能行業或者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都將影響到資產質量,更容易引發傳統商業銀行的系統性風險。此外,理財業務融資客戶或項目出現信用違約,使得更多的投資者暴露在風險之下,金融產品特別是一些金融衍生品的出現和對市場信息、情緒等傳導更為敏感,極可能引發價格出現大幅波動,投資者到期收益率將無法達到預期,或不能如期兌付,導致更多的社會問題。影子銀行系統使得區域金融系統的穩定性會有所降低,特別是目前在較快的經濟增長和貨幣供給都會促進影子銀行的快速發展,會進一步威脅到地區金融穩定。
(二)影子銀行的發展有利于甘肅金融深化和發展近年來,甘肅省的金融發展程度在不斷提高,金融業的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度在不斷擴大,區域內信貸規模和與金融機構數量都在逐年增加,但是和發達地區相比較,金融深化和發展水平整體存在較大的差距,表現為甘肅金融市場的資本聚集和形成能力較低,金融工具創新不足、市場容量小、投資和融資受限等。同時,甘肅省金融市場中的金融機構多是全國性大機構的分支,所采用統一的金融制度難以適用于甘肅省本地區微觀主體,這就造成了甘肅地區的微觀主體向當前金融機構融資效率低融資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金融創新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從影子銀行與金融發展深化之間的相互關系來看,影子銀行的發展促進了甘肅地區金融發展,可以有效地提升甘肅地區金融市場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并促進傳統金融中介機構的經營和運作,最終以形成金融創新激勵的局面,推動甘肅地區的金融深化進程。
(三)影子銀行的發展豐富了甘肅微觀主體的融資渠道甘肅地處西北,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地區內的企業外部融資多以銀行貸款為主,直接融資規模小,截至2013年年末,甘肅轄區只有1家法人證券公司,6家證券分公司,65家證券營業部,與全國大部分省市相比數量較少。甘肅共有上市公司25家,上市公司市值占全國不到1%,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在西北五省均排在第三位。金融創新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存在效率低和風險投資缺失的問題。影子銀行的出現也是對傳統金融機構的有益補充,在監管規范內,可以有效提高地區金融市場的資本形成能力,為中小企業提供更為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就可為地區微觀主體開辟新的融資渠道,有效彌補金融資源的不足,進而解決甘肅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金制約問題,推動地區微觀主體直接融資的發展。
(四)影子銀行的發展優化了甘肅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結構,提高了配置效率甘肅地區商業銀行機構的發展,仍然是傳統的存貸差為主要的盈利模式,過高的存貸差和較低的經濟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出了金融體系內的較低資金運用效率,同時也反映出了當下金融機構對甘肅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還有更大的提升空間。影子銀行體系在甘肅的陽光化發展和有效監管下可以突破傳統銀行體系的禁錮,提高了地區儲蓄資金的配置效率,豐富了融資渠道,促進金融市場的多層次發展和繁榮,為實體經濟提供了必要的流動性緩沖,對于地區經濟的持續增長都有積極的作用;再者,影子銀行式的金融創新的發展,有利于促進地區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和金融資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影子銀行體系經營機制的靈活、成本控制更具優勢可分散過度積累在少數金融機構的社會資金,降低系統性風險;也可相應有效增加金融機構的數量,有利于金融市場細分和不同層次市場需求的實現,這種更為專業化的金融分工和精細化的金融服務水平,在競爭程度日益加劇的金融市場中,金融機構也會有更多的市場機會以實現最優化的目標,進而提高了市場整體的資金的運用效率和金融市場資源配置效率。
三、結論與對策
甘肅對于區域內的影子銀行應該從服務于地區經濟發展、促進甘肅金融生態發展的角度來積極規范和引導影子銀行體系的金融創新,同時通過審慎監管與提高透明度等方式來防范影子銀行體系的潛在風險,最終使影子銀行和金融生態獲得良性發展。
(一)審慎監管甘肅地區影子銀行發展針對影子銀行運作特征,需要引入監管機構的正確而審慎的監管政策。其一在監管對象上,加強對銀行表外業務以及非銀行金融機構業務的審慎監管,將銀行的表外信貸項目“表內化”,使其處在可監管范圍內,將期限錯配與收益率錯配約束在合理的范圍內。其二,在監管措施上應遵循信息公開化原則,將信息披露要求加入到影子銀行體系業務監管工作中,要求其定期披露資金投向以及投資收益狀況,最大程度上避免因影子銀行產品的不透明而產生的風險。
(二)合理引導甘肅影子銀行發展合理引導甘肅影子銀行發展,使其陽光化,其一將以突破銀行貸款限制為誘因而產生的影子銀行體系納入到正式貸款的管理工作中,納入風險撥備的機制以及不良債務的考核機制中。其二,將債務債券憑證合法化,克服影子銀行體系債務債權法規缺失的枳枯,推廣債權債務債券化,比如把信托做成真正的信托,去除銀行干擾,讓信托在市場上發債,變成真正的信托。另外,完善的二級市場為影子銀行體系的基礎資產轉讓搭建了平臺,在該市場上影子銀行體系的基礎資產可以較低代價較快速度轉讓,有益于影子銀行體系盤活體系內資產存量,最終有助于降低融資成本提高整個金融市場的效率。
(三)加強對甘肅金融穩定的檢測將影子銀行體系風險納入地區金融穩定性的監測與預警體系之內,提升監管的有效性。防范過度的金融創新,特別是要規范影子銀行產品體系的創新,適當降低產品杠桿率是降低影子銀行系統風險的有效手段。再者,要重點關注影子銀行機構與正規金融機構之間的業務交叉和風險傳導,督促金融機構強化風險管理,提高風險預警識別能力,防范影子銀行引發的系統性金融風險,確保金融體系的安全。
作者:楊世峰 單位:蘭州商學院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