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高校筑夢基金與學生社會責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通過探究地方高校筑夢基金建設與大學生社會責任的關系,來探討我國在校大學生通過開展筑夢基金活動來提高在校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如何通過這項活動來提高社會責任感,以及筑夢基金建設的切實可行性。
【關鍵詞】創業社會責任筑夢基金探究
山東財經大學碩士生導師于洪良說:“責任,是指一個人受社會、黨派、職業、道德等指派或約束。所必須承受的種種不可推卸的義務和承諾。”[1]正如大多數人所說,責任是一種不由自主的感覺,承諾一件事后,很想去完成這件事,或者如果沒有去做,內心就像一顆大石頭,始終懸著而不能放下。責任不應該是被迫的,而是心甘情愿的去做。拿高校大學生筑夢基金來說,就是一件發自內心去履行自己承諾的事情,那么對于這個承諾,具體是指什么事情呢?筆者應該是社會公益,從小的方面來說,是自己周圍有困難的同學,從大的方面來說是針對社會上各個層面需要提供幫助的人提供幫助,在此,筆者就筑夢基金和大學生社會責任談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筑夢基金活動的開展增強大學生乃至社會群體的社會責任感
不同學校開展有不同項目的筑夢基金活動,但他們都有相似的目標和影響,比如鄭州大學筑夢基金,成立兩年來,參與過校園拾荒活動的同學就有2000多名,其中參與筑夢基金在農民工學校的愛心支教活動和筑夢愛心留守兒童輔導站活動的就有400多人。[2]加入這項活動的同學們每每談到參與這次活動的經歷,都感嘆收獲頗多,有的學生認為他們在這項活動中學會了如何去關愛他人;還有的學生提到,他們在家多是獨生子女,需要什么父母都會滿足,過著安逸的生活。但是他們從身邊非常有責任心和愛心的同學那里學也理解到父母的辛苦,要更加努力學習,回報父母、回報社會,這是課堂以外的學習,是一種潛在的成長。又比如2017年12月13日,在云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舉辦的“中國體育彩票•新長城助學基金”2017優秀貧困大學生關愛行動,大約有三百名老師和學生參加了這次的助學基金活動,包括來自生態工程學院、生態旅游與文化等八個院系部門的二十名家境貧困且品行與學習優異的二十名大一年級的學生獲得了資助,支持本次公益助學基金項目的云南省體育管理中心決定按兩年,向每位受助學生發放4000元助學金。臘梅舍予人,掌中自留香,我們從這些群體中看每位成員,他們本身也許沒有做過社會公益活動,但是在偶然的機會,受到正在做這些活動的先行者的事跡的鼓舞,加入其中,或者原本有想服務社會的學生,但是他們勢單力薄,而這些組織正有利于他們施展拳腳,去做自己熱愛的事,在付出過程中享受助人為樂的愉快,增強社會責任感。
二、筑夢基金活動為大學生履行社會責任提供平臺
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創業項目的開展,無論收益有多大,都不能使學生成為富翁,同時高校學生也應該認識到創業項目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平臺,即鍛煉自己各方面能力,如將學之所長真正得到運用,鍛煉自己的管理能力,為人處世能力,隨機應變能力,如果是趨向于公益層面的創業項目,則更能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或者更準確來說,是為履行社會責任提供一個非常好的施展平臺,[3]比如有一個高校曾這樣建設筑夢基金項目,動員全校師生參與以零錢獻愛心,在學校超市、食堂、教室、辦公樓、圖書館、宿舍樓附近設立愛心余額收納熊寶寶,鼓勵每位師生將手里的一角,五角,一元的零錢投入熊寶寶,每天有筑夢基金的工作人員收取整理,作為筑夢基金的基礎,而每天整理手里的資金會在相應的微信公眾號上進行公示,那么這筆錢會用在何處呢,當然是要服務于公益,首先是資助給學校里那些貧困學生,同時保存一些固定資產,作為一些突發需要救助的同學,既為學校扶貧工作排憂解難,又給那些熱心公益而力度不夠的同學提供了合適的平臺。
三、筑夢基金項目為大學生履行社會責任創造實踐價值
玉林師范學院社會科學部講師石瑞紅提出:當今時代在全球范圍內普遍實行市場經濟,尤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的市場經濟互相影響相互滲透。[4]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在幾任國家領導人的英明決策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支持與努力下我國的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成功轉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且不斷趨于完善和蓬勃發展。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經濟主體的各種努力又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市場經濟具有盲目性、自發性的弊端,而經濟主體的行為多受他們上級意志的支配,存在不能顧全大局、瞻前顧后、一哄而上等諸多問題。作為即將踏入社會從事各行各業的大學生們都必須在社會主義市場環境下具備規避風險、處理問題、服務社會的素質和能力,大學生筑夢基金項目的開展,有利于大學生們提前感知社會市場溫度,鍛煉應對風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履行社會責任又能讓各位大學生在今后的工作當中時刻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不被金錢利欲迷失雙眼,真正做到長大成人,回報社會。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潘云智等人認為開展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活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公益活動不僅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又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同時還是大學生自我實現價值的需要。[5]然而當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多多少少存在一些不好的狀況,比如服務質量不高,支教服務、地區扶貧、特殊群體關懷等取得不俗的成績的同時也難免隨著次數的增加而停留在比較淺顯的層面上,形式呆板,內容陳舊,缺乏深度,拿大學生養老院慰問為例,老人們需要一定的關懷,但不適合吵鬧,大學生在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情況下,只是出于好玩和取得社會實踐學分,在照顧老人時難免對老人們的身體和心理造成傷害,實踐久了則會疲憊,大學生筑夢基金項目的開展也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但不會傷害到他人,從鄭州大學拾荒微公益活動來看,他們已經形成了相應的處理問題的制度,是不會或很少出錯。
四、筑夢基金項目具有切實的可行性
長江大學醫學院喻載大表示,國家和各級政府都陸續出臺了許多關于融資、開業、稅收、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多方面優惠政策,這都是為了支持創新創業。[6]作為公益層面的筑夢基金項目,不僅能得到國家和政府的支持,更能得到社會各屆人士的支持,微公益時代,不只是地方高校的大學生,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公益活動的參與者、實踐者,眾人拾柴火焰高,也許我們只是社會各屆的一粒微塵,但凝聚在一起,就終會鑄成大愛。社會上一些企業同樣擔當起社會責任的大旗,設立筑夢教育基金支持教育,支持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如河南省學生聯合會于2011年對河南省各高校團委的通知:關于開展情暖學子•貧困大學新生“張弓”助學計劃的通知,這是一項對河南高校家庭貧困、品學兼優,自立自強的大學新生的資助活動,而資助金額的來源則是河南省張弓酒業有限公司,每年資助貧困新生160人、共50萬元,分大學四年完成,共計資助兩百萬元,這對在校大學生是一項很好的扶助,同時也有利于激勵大學生投身于社會公益事業。曹恒濤先生還指出,高校是大學生聚集的地方,是最容易發揮集體力量的,大學生應該朝成為微公益活動的主體發展。[7]我們調查表明,雖然大學生了解微公益內涵和意義的只有12.1%,但有95.5%的大學生表示“在學習不受影響的情況下,愿意一起去做微公益活動的志愿者”,這就說明90后大學生不僅僅具有強烈的參與微公益活動的意識,同時還具備引領社會公益活動風尚的主動性。
五、結語
在黨的報告中,我們的總書記就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物換星移,江河斗易,對于的這一重大論斷,我們可能會感知得更加真切,更加贊同前沿的眼光。我們的生活水平變好了,因此我們的奮斗目標也應緊跟實際,樹立遠大宏偉目標,為了祖國的藍天越來越美好,我們在追求鍛煉提高自己的同時也應投身于社會公益當中,做好筑夢基金項目,履行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于洪良.試論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及其培養[J].思想教育研究,2007(4).
[2]曹恒濤.高校校園微公益活動的實證探索與思考[J].科教導刊,2012(3).
[3]唐雄偉.讓公益實踐疏通思政教育經脈[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9).
[4]石瑞紅.試論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價值[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5(1).
[5]潘云智、汪幗英、韓墨香、寧曦.構建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的長效機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2):174-175.
[6]喻載大.大學生創業問題的探討[J].企業文化,2014.
[7]曹恒濤.高校校園微公益活動的實證探索與思考[J].科教導刊,2012(3).
作者:楊克燦 常創 望志杰 王小蘭 單位:黃岡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