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際金融研究性教學闡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課程內容陳舊
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國內改革開放的深入,國際金融領域的新事物、新現象、新情況層出不窮,實踐的動態發展決定了《國際金融》課程的發展性和動態性,也決定了這門課程教材的滯后性,如國際金融市場包括:期外匯市場、遠期外匯市場、國際貨幣市場、國際資本市場、黃金市場、歐洲貨幣市場和金融衍生工具等內容。近年來,金融衍生產品的交易量迅速增長,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也日益深遠,而當前教材中的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創新的相關內容的權重卻偏低。
2、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與《國際金融》課程密切相關的實踐教學主要包括認知實習、教學實習和上機實習,前兩項屬于校外實習,上機實習則在校內實驗室完成。近年來由于企業改革和學校體制改革的深入,在安排校外實習和實施上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生實習內容趨于形式化。本校實驗室的模擬教學缺乏對國際金融業務的實踐經驗的掌握和對復雜教學軟件的應用操作經驗,因此上機實習質量有待于進一步改進。如何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也需進一步探索。
3、學生學習主動性不足
由于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依賴和慣性,許多學生總是習慣于在教師的主導下,把自己定位于知識的接受者,總體表現為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差,與教師缺乏互動性。再加上教學學時數的限制,如果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難免會讓學生感覺枯燥難學,達不到預想的教學效果。
1、研究性課堂教學
(1)精選教學內容。重新制定《國際金融》教學大綱,更新部分教學內容。比如根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新的培養目標,在國際金融市場方面,要加大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創新相關內容的權重。根據經濟學專業新的培養目標,可結合數學工具進行突出數理邏輯和數學分析思維的培養。例如作為當前最重要的風險管理方法之一,VAR(風險價值模型)被運用于金融風險管理的各個方面。為了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考慮到不同金融衍生品具有不同特點的這一事實,可引導學生針對中國新興的CDS市場及期權市場,基于VAR模型對不同金融衍生品的風險進行測度比較。(2)利用課堂教學開展研究性教學。課堂教學是研究性教學的重要平臺與形式,如何科學、合理、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是研究性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為深化《國際金融》教學改革,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要與時俱進,實施主體參與、互動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方法,轉向問題解決式教學方法。通過與學生共同討論、研究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查閱文獻,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還可倡導由師生共同完成《國際金融》某些章節內容的講授。教師可先進行研究性課堂教學設計,根據教學大綱將教學內容分解成不同研究專題,分配給不同學習小組,對備課提出明確要求,并從教學內容的導入、上課情境的設置、如何組織課堂語言等給予指導。例如在講述國際金融危機時,教師可按照時間的脈絡順序將危機分成1982年的債務危機、1994-1995年的墨西哥危機、1997年的亞洲危機、1998年的俄羅斯危機、2008年的美國危機、2009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等研究專題,同學根據自身的興趣自主結成各專題學習小組。各小組成員根據專題要求,分工協作,查閱、整理、歸納資料,并配以精美的多媒體課件,然后由專題學習小組選派代表對所承擔的專題在課堂上分別從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起因、傳導機制、影響和應對策略、對金融監管的啟示等方面進行匯報、講解,其他各組針對報告展開研討,最后教師就關鍵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促使學生加深理解,并對教學內容進行點評、補充和歸納升華。以上教學方法充分體現出研究熱點、自主學習以及團隊協作精神,增強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自主性學習獲取相關知識,再經過小組內部的交流合作以及課堂討論更清晰地掌握理論,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競爭能力,真正實現了師生互動,教學相長。
2、研究性實踐教學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校已經不僅僅是培養學科精英和研究人員的陣地,而且越來越多地承擔著為行業企業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責任。鑒于此,應將實踐領域的重大變化反映到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計中去。研究性實踐教學包括研究性實驗教學、學生申報各級創新性計劃項目和學生參與教師科研課題三個方面的內容。
(1)強化實踐性教學,加強實驗室建設。研究性教學模式的實踐性特征倡導學生通過多樣化實踐形式主動獲取知識信息,并將獲取的知識信息綜合應用于實踐,從而不斷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習效果,本校與校外多家有國際金融業務的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穩定的專業實習基地,保證了學生實習項目的多元化及實習過程的規范化。在校內上機實習方面,本校加強了實驗室的建設。特別是為準備申報教育部的經管實驗示范中心(省級以上),本校購置了一套《國際金融實訓系統》仿真模擬平臺,該平臺與企業運營模式高度一致,企業案例配套了“實務知識”與“專家經驗”,真實再現了國際金融業務的實踐場景,特別是外匯交易平臺,與全球外匯行情24小時同步,學生以實習工作任務為驅動進行外匯虛擬交易,能更切實感受外匯金融操作的收益和損失,不但有助于提高學生對金融市場和金融交易的業務操作能力,還培養了學生不斷根據經營環境及政策的發展變化進行調適的觀念與能力,增強了風險控制意識。實驗室還購置了與金融教學軟件配套的金融數據庫,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運用數據庫了解前人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動態,有助于提高分析并解決當前國際金融領域存在的各種問題的能力。實驗室建設為《國際金融》課程研究性教學提供了實踐平臺,也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學科和實踐發展的趨勢。
(2)組織學生申報各級創新性計劃項目。本校非常重視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根據《教育部關于做好“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從項目運行平臺搭建、指導教師選拔配備、教育教學條件保障、經費支持、項目實施效果監管以及激勵機制等多方面入手,構建了全方位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為學生及時開展項目研究、培養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創造了有利條件。而教師在研究性教學時,根據學時和學生專業不同,以熱點問題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提出的研究課題為線索,可有針對性地、有區別地組織學生申報創新性計劃項目。以《國際金融》為例,在對經濟類學生進行教學時,可結合美國金融危機,引導學生組隊探究美國日益懸殊的貧富差距。自2008年華爾街因自身不負責任的行為釀成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社會對華爾街的責難和非議就從未平息。華爾街雖已逐漸恢復元氣,卻未能和普通民眾共度時艱,反而熱衷于內部分紅,這使得積蓄已久的民怨最終爆發。2011年9月發生的“占領華爾街”事件的直接導火索正是華爾街大銀行要向消費者收取更高的賬戶費用,從而轉嫁因金融監管改革法給銀行帶來的成本負擔。這場運動的示威者最關心的議題就是貧富差距,他們以“我們是99%的美國人”為口號,強調了收入分配不公造成的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問題。通過組織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收集與貧富差距最直接相關的數據(基尼指數、群體收入和貧困率等)進行項目研究,探究貧富差距為何在這世界最發達的國家如此懸殊并正在日益增大的現象,總結這種現象對美國的影響、意義以及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有何借鑒,并從稅收政策、金融管制和競選贊助法案等政策層面提出解決建議等。而在對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進行授課時,可側重引領學生研究金融消費與階層固化的關系來強化創新能力訓練,如以IT行業的工作群體為例,以探索財產性收入在金融消費和社會管理中的安全閥作用問題為基礎,通過分析金融消費在現代市場背景下的現狀,歸納金融消費與其他消費的消費取向和階層特征,對比研究國內外IT行業金融消費的異同等,重點培養學生的思維和決策能力。
(3)引導學生參加教師科研課題,拓展研究性教學。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教師科研課題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較高境界。研究性教學強調將教學過程看作是研究過程,強調科研過程是有效的教學環節等。在師生的深層次交流合作中,學生明確了研究方向,教師也深化了對科研課題的思考。目前,本校已有多名學生參加到與《國際金融》課程密切相關的教師科研課題當中,如一項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環境管制、自主創新對中國FDI資本效率影響研究”(10YJC790281),另一項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開放基金)“資源型企業海外并購風險管控研究”(G2012007B)。在項目研究中,學生在教師的教導下,通過一系列的努力,不僅完成了《國際金融》的課程學習,獲得了科研訓練的機構,也為實習報告、畢業論文的撰寫以及學科競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在研究性教學模式下,教師組織學生探究,不僅完成了自己的科研成果,提升了科研能力與水平;同時又將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學過程中,拓展了研究性教學,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學水平也得到提高。
三、結語
在《國際金融》研究性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實踐時,還存在著時間不充分、組織難度大、未能和相關學科的課程建設相結合等問題。為提升本科教學質量,培養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需要的高水平創新人才,在下一個階段的課程教學中,還需為發揮研究性教學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上的優勢而繼續探索實踐。
作者:倪琳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