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美貿易前景及對策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美兩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彼此加強合作對兩國的發展壯大和世界的和平繁榮都有重要意義。從目前情況看,未來中美貿易仍會在貿易摩擦中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
一、中美貿易摩擦仍會大量持續存在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美雙方先后在最惠國待遇、知識產權、加入世貿組織談判、加入WTO后的市場準入以及產品反傾銷問題上產生了重大的分歧與摩擦,嚴重影響了中美貿易關系的正常發展。從2009年開始,美國先后對中國產的輪胎、無縫鋼管、鋼格柵板產品、金屬絲網托盤、油井管、銅版紙等多種產品實行了懲罰性關稅,對中國外貿企業造成嚴重的打擊。同時,“谷歌事件”、“美國對臺軍售”、“強迫人民幣升值”、“奧巴馬會見達賴”等問題也為中美關系蒙上了陰影。
據統計,自奧巴馬總統就職以來,美國已對中國產品開展了十余次“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涉及無縫鋼管、油井管、銅版紙、焦磷酸鉀磷酸二氫鉀等多種產品。2009年11月24日,美國商務部做出終裁:對中國油井管相關產品加征10.36%~15.78%的反補貼關稅,總涉案金額達27億美元,約占中美貿易額的1%,是迄今為止美國對中國實施的最大一起貿易制裁。美國商務部2010年1月6日表示,對從中國進口的價值超過3億美元的鋼絲層板初步征收43%~289%的反傾銷關稅。美方在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情況下,不斷采用歧視性做法,任意提高反傾銷和反補貼稅率,給中國外貿企業造成嚴重影響。可以預見,美國在未來一段時間仍會對我國采取反傾銷、反補貼、特保措施和技術性壁壘、環境壁壘等貿易保護主義措施。
二、中美雙邊經貿合作與發展將繼續擴大
2009年11月,在美國總統奧巴馬即將來訪中國之際,美國在華企業聯合組織———中國美國商會強調中美貿易和投資的重要性,呼吁奧巴馬政府看到中美貿易的巨大前景。中國美國商會會長柏邁高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書面采訪時透露,中國美國商會每年都去華盛頓與美國國會議員和政府官員會談,他們已向奧巴馬轉達了強調中美貿易和投資重要性的建議。他強調,中國美國商會確信在未來30年里,中美可以實現三個“一萬億”目標,即美國對華商品和服務年出口額達到一萬億美元,美國企業在華產值實現一萬億美元,中國對美累計投資達到一萬億美元。成功實現這些目標將為中美經濟帶來長期強勁增長,并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柏邁高表示,為實現上述目標,中美政府需要推行積極、明確的經濟政策,為增強互信、減少誤會和爭端打下堅實基礎,為此尤為重要的一點是“中美兩國需要繼續在高層和工作層面保持建設性的溝通與交流”。
在2002—2008年的7年間,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比例從原來的6.5%達到16.5%,增長了10%。美國在此期間發行的國債中23%由中國購買,這意味著,美國赤字持續擴大,并對中國資金依賴度增強。另外,美國的經濟和軍事以及經濟增長都依賴于中國,而中國在主要市場、外匯儲備投資和全球資本主義貿易體制方面也依賴于美國。物美價廉的中國產品使美國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有利于穩定美國物價,而且在華投資的美國企業源源不斷地從中國賺回美元,促進了美國經濟的健康發展。所以雖然中美貿易摩擦不可避免,但隨著經濟危機的逐漸消退,在兩國的共同努力下,中美互利共贏的總趨勢是不會變的,中美經貿合作與發展也必將繼續擴大。
三、我國應對美國對華貿易政策的對策
面對美國的貿易保護措施,我國企業和政府都應該采取合理措施積極應對,盡力確保我們的利益免受侵犯。
(一)從企業層面來看
1.合理運用WTO爭端解決機制,積極向有關方面申訴
我國企業不論遇到來自美國何種形式的起訴調查,都應積極應訴,力求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禁止的是一切不公平競爭行為或向美國出口產品中的任何不公平貿易行為。“337調查”許多案件涉案產品都十分細小,我國企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對其都不夠重視,甚至忽略了這些調查,不積極應訴。如果不應訴,一旦被ITC裁決“普遍排除令”,就將“永久地”失去美國市場。因此,我國企業在遭到“337調查”后應予以格外注意,聯合其它企業積極應訴,降低或避免損失。美國的反傾銷調查也是一樣,只要我國被訴企業積極應訴,同樣能取得比較理想的結果。例如,2004年美國對華木質家具的反傾銷案中,應訴企業獲得最后裁定的反傾銷稅率多數在10%左右。在這個稅率下將家具出口到美國,企業是能獲取利潤的。而未應訴的企業,在初裁結果中得到的反傾銷稅率是驚人的198.08%。
2.加強國際市場營銷
美國市場競爭日愈激烈,針對中國產品的各種非關稅壁壘也越來越多。我國出口企業需盡快轉變現有的競爭模式,通過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學會運用商標、包裝、公關、廣告等非價格競爭手段,提高出口產品的檔次、附加值和技術含量,以出口產品多元化、優質化、美觀化來增強產品的競爭力。同時,不要寄希望于國家補貼和優惠政策,應注重開拓國際新市場,加快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以分散市場風險,要在鞏固現有的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的同時,積極打開在發展中國家的銷路,盡可能降低我國出口產品遭到美國反補貼訴訟的可能性。
(二)從政府層面來看
1.推動經濟體制改革,優化產業結構
我國要大力推動出口商品結構調整,提高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具體來看,要通過調整和完善出口退稅、出口稅收、加工貿易等政策,鼓勵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自主核心技術、自主品牌產品的出口,鼓勵優勢農產品和環保節能型產品出口;支持輕工和紡織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加快自主創新;深入實施出口品牌發展戰略,促進品牌產品的生產、消費和出口;同時加強建設外貿信用體系和行業自律,穩步推進外貿法律法規建設,依法處理商業詐騙、低價出口等活動。這些政策的實施既有利于提高國內工人的工資水平,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護我國稀缺資源和環境,又有利于緩解美國對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指責。
2.完善反補貼立法,調整補貼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
首先,應多層次完善中國反補貼立法體系。由于世貿組織協定在中國不具有國內法的效力,不能直接適用,因此中國必須通過制定和完善國內法規加以轉化,使反補貼國內立法與世貿組織協定和中國政府的承諾相銜接,建立和完善中國的反補貼立法體系。其次,中國要進一步強化目前的行政法規和政府規章,使其升格為法律,并制定配套的法規規章。最后,在反補貼立法與實踐中應貫徹與WTO協議相一致的原則,在這個過程中政府要遵循“適當保護原則”、“綜合效益最優化原則”和“透明度原則”。
3.建立摩擦預警監控機制,合理采用反制措施
國內相關企業和行業協會作為直接參與美國市場競爭的當事人,他們最了解市場競爭對手、供求關系等“行情”,對美國競爭對手的動態和國際市場價格反應也最為敏感。為了迅速有效地防范與制約美國有意針對我國的反補貼,需要建立以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為龍頭,以相關企業為主體的反補貼預警系統,形成企業或行業與政府主管部門之間的互動溝通機制,注意收集美國補貼和反補貼情報、了解補貼引發的市場價格變動、調查產業損失和利益受損情況等工作。只有建立了反補貼預警與溝通機制,相關部門才能及時做出反應,根據具體情況迅速有效地啟動和實施反補貼法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