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運輸貿易競爭力國際對比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我國的運輸服務能力日益增強,是公認的航運大國。運輸服務業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格局已經形成,整個行業中占主導地位的仍然是中外運、中遠等國營運輸企業,這些大型企業集團經過多年的發展都已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能力,但我國運輸服務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運力過剩、運輸方式獨立分散、沒能形成高效有機的綜合運輸網絡、相關法律法規不太健全、集裝箱多式聯運的發展受到不少的限制、運輸專業化程度不高、資金短缺、高素質人才不多以及貨運市場不夠規范等。
我國運輸服務貿易存在高額逆差且這種逆差有不斷增大的趨勢。盡管不必追求也不可能實現國際收支各項目平衡,但運輸服務貿易收支存在著高額逆差,至少表明我國運輸服務貿易出口發展相對滯后。考察1997年至2004年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總量占我國整體服務貿易總量比重的變動情況,可以看到運輸服務貿易量一直漲幅很小,1997年至1999年甚至處于下降趨勢,這與我國每年快速增長的貨物貿易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另外我國運輸服務貿易量占整個世界運輸服務貿易量的比重多年來增長緩慢,無法突破0.1,這與我國貿易總量全球第三的地位極其不符,表明我國在全球運輸服務業競爭中還處于弱勢地位。
二、基于進出口數據的運輸服務貿易競爭力指標分析
為了在更廣泛的視野里對我國運輸服務貿易進行考察分析,我們選擇了1999年至2003年全球運輸服務貿易進口額和出口額都位于前15位的10個國家—美國、德國、日本、法國、英國、荷蘭、丹麥、韓國、西班牙、意大利,并將我國運輸服務貿易與其進行對比,構造11國經濟體模型來進行研究。本文利用進出口數據對各國運輸服務貿易的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標、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貿易專業化指數進行分析,這三個指標相互聯系和印證,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世界運輸服務貿易主要國家的國際競爭力情況。
(一)運輸服務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標
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標是一國出口總額占世界出口總額的比例,反映一國出口的整體競爭力。一國特定產業的出口總額與世界同類產業的出口總額的比值,可以反映一國某一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或競爭地位。各國運輸服務貿易國際市場占有率的計算如。從可以看到,在1999年至2003年的國際運輸服務市場上,美國的國際市場占有率一直都是最高,均保持在10%以上,這與美國強大的貨物貿易國際市場地位及其較為發達的運輸服務市場一致,這在某種程度上表明美國的運輸服務業較有競爭力。德國、日本、法國、英國的市場占有率都保持在5%以上,傳統的發達國家在國際運輸市場上還是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荷蘭、丹麥、韓國這些國家在運輸服務市場上的占有率也逐步達到了4%以上,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西班牙和意大利在國際運輸市場上的占有率則均在2%以上,僅有中國自1999-2003年來一直都處于2%以下,顯示了較弱的競爭力。從年度變動趨勢來看,美國的市場占有率有大幅下降的趨勢;日本、荷蘭、法國、意大利的市場占有率也有緩慢下降的趨勢;英國、韓國、西班牙則相對保持平穩狀態;德國、丹麥在波動中有所上升;而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則一直處于緩慢上升的態勢。應當指出的是,使用市場占有率指標時,某一產業國際市場占有率的下降并不一定意味著競爭力的下降,它可能反映的是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或是在總量增長情況下相對比例的下降等等,因此在使用該指標時,還應結合其他指標進行補充。
(二)用“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對我國運輸
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狀況進行的實證分析為了更準確的反映一個國家在進出口貿易中的比較優勢,巴拉薩(Balassa,1976)提出了顯性比較優勢(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s)指數(RCA指數)。他認為一個國家某一產業貿易的比較優勢可以用該產業在該國出口中所占的份額與世界貿易中該產業占總貿易額的份額之比來顯示。這個指數反映了一個國家某一產業的出口與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較來看的相對優勢,剔除了國家總量波動和世界總量波動的影響,較好地反映了該產業的相對優勢。一般而言,RCA指數<1,說明該產業處于比較劣勢;該指數>1,說明該產業處于比較優勢,取值越大比較優勢越大。對于服務貿易,若RCA指數>2.5,則表明該國服務貿易具有極強的國際競爭力;RCA指數介于(2.5-1.25)的區間內,表明該國服務貿易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RCA指數介于(1.25-0.8)的區間內,表明該國服務貿易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當RCA指數<0.8時,則表明該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較弱。用進出口數據計算各國運輸服務貿易的RCA指數,結果表明,近五年來丹麥的RCA指數最高,自2000年起一直都大于2.5,2003年更是達到了4.4左右,表現出了極強的國際競爭力,很顯然,丹麥是世界運輸服務貿易市場上最具比較優勢的國家,這種優勢甚至超過了美國等貨物貿易最強國。荷蘭和韓國的RCA指數多年來一直都介于(2.5-1.25)的區間內,運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也很強,而11國經濟體中大部分國家如日本、法國、英國、西班牙的RCA指數則介于(1.25-0.8)的區間內,運輸服務貿易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德國、意大利、中國的RCA指數則小于0.8,是運輸服務貿易較弱的國家,尤其是中國,其RCA指數一直在3%左右徘徊,是運輸服務貿易發展極其滯后的國家。
從5年來各國RCA指數的變化趨勢來看,日本、美國、西班牙、英國、意大利的RCA指數一直處于小幅度穩定的波動之中,這幾個國家的運輸服務貿易處于比較平穩的狀態;法國和荷蘭有不小的波動,尤其是荷蘭,其RCA指數一直在快速波動下降,其顯示性比較優勢正逐漸降低;韓國、中國、德國的RCA指數在波動中緩慢上升,說明這三個國家的運輸服務貿易競爭力正在逐步提升,表現最好的則是丹麥,這個歐洲國家在運輸服務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極強且仍在快速提升,展現出了強大的發展勢頭。值得我們特別關注的是,與其他國家比起來,中國的運輸服務貿易RCA指數極低,國際競爭力最弱,這是無可回避的事實。一直以來都認為運輸服務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是我國傳統的服務出口項目,然而世界科學技術水平的日新月異對運輸服務業提出了新的挑戰,在新經濟的浪潮中,我國傳統的運輸服務業卻落在了后面。
(三)用貿易專門化指數對我國運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狀況進行的實證分析
貿易專門化指數(TSC)是某一產業凈出口與該產業進出口總額的比例,用來說明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該指標作為一個貿易總額的相對值,剔除了通貨膨脹、經濟膨脹等宏觀總量方面波動的影響,即無論進出口的絕對量是多少,它均介于(-1,+1)的區間內,從出口的角度來看,該指數越接近于+1,表明國際競爭力越強。若該指數為0,即為水平分工,說明該國運輸服務貿易與國際水平相當,進出叉明顯,進出口純屬與國際間進行品種互換。如果TSC=-1,意味著該國運輸服務只有進口而沒有出口,如果TSC=1,則該國運輸服務只有出口而沒有進口。用進出口數據計算11國的TSC指數,結果如。從表中可以看出,荷蘭、丹麥、韓國近5年的TSC值均為正,即為出口專業化,表明這三個國家五年來都是運輸服務貿易的凈出口國,因而其出口競爭力很強,其中丹麥的競爭力最強,到2003年其TSC指數達到了0.2。法國和西班牙兩國的TSC指數在大部分年份里為正,說明他們的運輸服務貿易具有較強的出口競爭力。近五年來TSC指數均為負的有美國、德國、日本、英國、意大利、中國,皆為運輸服務貿易的凈進口國,是運輸服務貿易進口專業化國家,相反地,他們的運輸服務貿易出口競爭力則較弱,其中,5年來中國的TSC指數一直都是11國中最低的,運輸服務貿易的出口競爭力最弱。從5年來各國的TSC值變化情況來看,法國、德國、日本、西班牙的TSC值一直保持相對穩定;而美國、英國、意大利的TSC值則在波動中有所下降,荷蘭的TSC值一直處于下降趨勢;丹麥和韓國的TSC值在波動中有所上升,中國的TSC值一直處于小幅上升態勢,我國運輸服務貿易要追趕世界發達國家,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四)結論
通過上述國際比較和實證分析得出結論:丹麥、荷蘭、韓國運輸服務貿易競爭力最強,法國、西班牙等國競爭力較強。而現階段,我國運輸服務業在國際運輸服務市場上的競爭力還相當弱,與世界發達國家有很大的差距。我國雖是運輸服務貿易大國,卻不是運輸服務貿易強國,這一點與丹麥等國正好相反。
三、進一步發展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的建議
盡管世界服務貿易結構日益向金融、保險等新興服務業傾斜,傳統的運輸服務業所占份額將持續下降,但其所占份額下降并不意味著其絕對數額下降,相反地,其絕對數額還將繼續增長,在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的增長潛力尤其巨大。入世后我國貨物貿易規模日益龐大,對于運輸服務業的需求更是有增無減。因此,運輸服務業仍應是我國現階段首先要關注的重點行業。
(一)合理發揮政府的協調、監管作用,完善國內相關法律體系,為運輸服務業提供寬嚴適度的發展環境
我國正處于轉軌時期,對于服務業,一方面存在管制過多、過嚴的現象,另一方面,也存在著管制不利或缺乏管制的問題。因此,我國時下要做的是:盡快建立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管制體系,發揮政府在服務業發展中的協調、監管工作,針對薄弱環節,加快制定或修改有關國際貨物運輸方面的法規和政策措施,既要考慮到國際慣例又要適合國情,為運輸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有序的市場環境。
(二)按照競爭優勢原則,改造企業的組織結構
中國運輸業存在攤子多、精英少、抗風險能力弱的局面,運輸業應當以現有大中型骨干運輸企業為基礎,通過聯合、兼并等途徑,在較大范圍內進行資產重組和結構優化,使國內的企業實行強強聯合,擴大企業規模,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提高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造就若干個規模大、實力強、經營區域廣、能主導地區、區域乃至全國市場的運輸物流企業集團。
(三)加強專業人才的教育和培養,為服務業的發展提供智力資源
現階段國際運輸業的競爭須以信息技術和網絡營銷為依托,如網上計艙、運單、結算、跟蹤、查詢等,知識及人才將成為中外運輸企業競爭的重要因素。我們應加強與國外大運輸公司的合作,從國外引進先進的管理人才,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同時教育和培養國內專業高素質人才,實行有效的人才激勵約束機制,為服務業的發展提供智力資源。
(四)重視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建立有序的市場體系
在國際運輸市場上,一些國家為了規避GATS的有關規定,常以行業協會的身份出現。面對嚴峻的出口環境以及船公司隨意上調運價、貨代市場混亂等情況,行業協會在協助政府協調運價、規范市場、加強行業自律和信息服務等方面大有可為,同時還能增強與國外運輸企業平等對話的權力,有利于建立統一、開放、有序的國際貨運市場,維護國內運輸企業的切實利益。
(五)加強綜合物流設施建設
入世后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客戶的需求也更加復雜,由傳統的運輸服務向綜合物流方向發展。我國應積極推動東北亞國際樞紐轉運港、中亞油氣跨國管道工程、亞歐大陸橋、泛亞鐵路等重大工程的建設,同時大力發展集裝箱運輸多式聯運、集中運輸等業務,并根據中國運輸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與實際,在產業結構調整的基礎上加速實現向綜合物流產業的升級,全面提高我國運輸企業的物流網絡、服務產品和企業機制的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