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低碳經濟對中國經貿發展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一些傳統的行業中我國發展低碳比一些發達國家的確是落后很多年,但是在新能源領域,比如說風能、太陽能和鋰電池等行業,我國僅僅與發達國家相差幾年,因此在全球積極倡導低碳、新能源的大環境下,我國可以抓住迅速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機會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因為我國是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并且對于貿易企業來說發展低碳經濟可以是我國與發達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加強,更大范圍的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由于中國出口產品具有的這種“兩高一資”的特點,由于低碳經濟在全球的不斷的發展,這也促使我國外向型企業積極開發新的產業增長點,從而提高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促進我國經濟和產業結構的升級。
并且世界發達國家圍繞低碳能源和產業新技術的不斷開發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國改變“三高一低”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有利于緩解經濟的不斷增長與資源環境不多破壞之間的矛盾,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尤其是低碳經濟中對傳統化石能源利用的技術革新,對我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低碳產業的發展的后發優勢是相當樂觀的,避免了再次走發達國家能源密集型生產的老路。
二、低碳經濟給我國經濟貿易帶來的挑戰
低碳經濟是一把“雙刃劍”在有機遇的同時也給我國經貿帶來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在我國在傳統的出口導向型為主要發展模式,出口產品大多集中于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低技術的現實狀況下,發展低碳經濟對于我國經濟貿易有這很大影響。
(一)低碳經濟的發展對我國外貿出口產生直接的沖擊
一直以來大部分發達國家的高碳排放的生產和加工都轉移到具有“世界工廠”稱號的中國,那么要發展低碳經濟這些高碳排放的生產線就需要停止、轉移和技術的再造。如果說發達國家對于此不承擔相應的責任并且還用碳關稅等制約中國那么我國在國際貿易中將會面臨種種障礙,并且進一步受到保護主義的不同程度的限制。并且,伴隨著邊境調節稅和碳標簽等兩項氣候政策的出臺,使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極大的降低。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是有我國的資源條件所決定的,使得低碳能源資源的選擇十分有限。以電力為例,比重占77%的火電遠遠超過比重僅占20%左右的水電,然而火電比水電具有很高的碳排放量,也就是說“高碳”能源占有絕對的的統治地位。火電的大規模發展對環境造成了不可忽視的影響。中國具有豐富的煤炭儲存量,并且煤炭在發電燃料中是價格最低最具有競爭力的,在中國發電燃亮中所占的比重很大,這也是保持世界市場競爭力的因素之一。如果作為我們主要貿易伙伴的歐盟等進口國家對我國出口的產品征收邊境調節稅的話將使我國貿易受到直接的威脅。
其次,在加工貿易方面外方考慮我國企業在加工過程中的碳排放的標準不合格超出標準的范圍從而減少對我國的訂單;并且由于我國加工貿易處于產品加工的最低環節,這樣我國企業為減少成本就會采用低廉的能源來加工這樣就會造成高的碳排放量,這樣都會使加工商將加工業務轉型其他低碳的國家,這樣對于占我國對外貿易很大比重的加工貿易來說有很大的影響。
此外,從出口貿易國別來看,我國出口市場比較集中,并非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從2009年的出口情況來看,我國的出口市場主要集中于歐美日發達國家市場,其出口總值占我國出口總額的46.2%。這可以看出我國出口對于發達經濟體市場具有很高的依賴程度,并且對這些國家出口的嚴重具有依賴性的行業中,以高碳行業為主。這些產品的碳含量都高于這些進口國家的同類型的產品,這樣會受到消費者的抵制而失去市場,進而使我國的出口市場受到萎縮。
(二)低碳經濟的發展對我國進口貿易的影響
隨著發達國家對低碳經濟觀念的增強環境保護的力度也進一步的增強,某些發達國家利用我國進口貿易快速增長的機會,向我國轉移污染源給我國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的破壞。并且由于我國進口貿易沒有很好的重視與環境資源保護并舉,這使我國進口了一部分洋垃圾而且花費很大并且對我國環境造成了破壞,這使得我國進口存在很大的問題。
并且由于美、日、歐等發達國家的知識經濟和服務經濟都處于發展階段,在國際分工中占據主導地位而我國處于低端環節。在新一輪的產業分工布局時發達國家加緊對高耗能和高污染的產業向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轉移,由于我國環保技術比較落后,環境監控體系還很不完善,我國進口出現盲目增長的勁頭。
此外發達國家對環保節能核心技術進行封鎖了,對于關鍵領域,為防止進口的技術外溢效應的情況,世界發達國家將在環保設備的出口方面進行嚴格的封鎖,這是我國進口面臨著的一個約束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