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連鎖超市農村市場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連鎖超市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生存和發展,開發新市場成為必然選擇;農村作為一個未被開發的巨大市場,正逐漸成為連鎖企業爭奪的新市場。要做好農村市場,必須認真探究農村的特征,運用適合農村市場的策略進行經營。本文探究連鎖超市進入農村市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連鎖超市進入農村市場一些策略和建議。
近幾年來由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各項惠農政策的出臺,農民收入不斷提高,使廣大農村正成為一個擁有巨大潛力的市場,為連銷超市進入農村提供了條件。
一、農村連鎖超市
農村連鎖超市就是把連鎖超市開進農村,其消費者是農民,針對新農村農民的文化層次、消費習慣和購買能力進行定位,為農民日常生活和生產提供商品和服務,充分滿足農民的生產、生活消費需求。
二、連銷超市開拓的農村市場必要性和可行性
連鎖超市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和農村消費需求是連銷超市進軍農村市場的主要因素。
1.連銷超市自身發展的成為開拓農村市場的必要性
90年代中期以來,連鎖超市在我國出現已有十幾年并以70%的速度增長。城市商業區房屋租金和物業管理費用不斷攀升,連銷超市經營競爭日趨激烈,同時隨著我國對外資連銷超市限制的取消,大量外資超市的進入,世界最大跨國商業巨頭沃爾瑪、家樂福等都在中國設立了倉儲失商場和連鎖超市,全球最大的50家零售商已有一多半進入中國。這進一步加劇了連銷超市的競爭,使其發展碰到更大的困難。且我國絕大多數超市的門店規模和數量沒有達到國際上公認的連銷企業盈利點,全國限額以上連鎖零售企業門店總數近60%的企業零售額盡占連鎖企業的20%,造成規模小,經營分散,成本高,效益低的目前狀況,嚴重制約了連銷企業的發展。連鎖超市要生存發展,開拓新的市場,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進一步開拓農村市場成為一個必要選擇。
2.農村經濟的發展是連銷超市開拓農村市場的可行性
我國的13億人口農村占9.5億,其社會消費零售額占整個零售總額的40%左右。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持續發展和農民收入的不斷增長,農民消費水平呈現出穩定的增長態勢,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而農村原有的商品流通方式如供銷社系統、農村集市、個體小店在經營方式和商品種類方面不能滿足廣大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假冒偽劣產品充斥農村消費市場,農村消費環境不平安、不方便、不經濟。根據有關部門的調查,農村消費者30%的生活、生產資料需要到縣城以上市場購買,給農民生產生活帶來許多麻煩,制約了農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三、連銷超市開拓農村市場的有利因素
連鎖超市開拓農村市場還有很多有利因素,為搞好連鎖超市的經營,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1.政府和政策支持
連鎖超市開拓農村市場不僅可以取得經濟效益,還可取得明顯的社會效益。如規范農村消費市場,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擴大內需,推動農村現代化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提高農民收入,所以國家給予大力支持。如2005年“中心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摘要:鼓勵發展“連鎖經營”;“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摘要: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其核心就是發展農村連鎖經營和連鎖超市。為支持和推動流通領域的連鎖經營,尤其是農村連鎖經營,2005年商務部組織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力爭從用三年時間培育25萬家左右“農村店”,逐步縮小城鄉消費差距;2006年“兩會”期間,商務部長再次強調農村建立健全現代商貿流通大市場的新問題。商務部和地方政府在資金方面給予大力支持,進行貸款的貼息補助和現金補貼的形式進行扶持。
2.連鎖超市投資成本上的有利條件
連鎖超市的經營成本和大中型商店比較本來就較低,在高校中成本會更低,主要原因有摘要:(1)農村房屋租賃費用低,且不需要豪華裝飾和裝修,只需提供整潔、平安、方便的購物環境即可;(2)人力資源優勢。由于高校擁有巨大的人力資源,連鎖超市可以方便雇傭農民參和工作,且付出工資不高,同時也增加農民收入。(3)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在稅收、管理費用、水電費等方面提供很多優惠辦法,從而降低企業成本,提升連鎖企業在競爭中的優勢。
四、開拓農村連鎖超市的策略和辦法
1.在農村開拓連鎖超市不能照搬或復制城市的連鎖超市,要根據農村的特征和條件,在超市模式、配送方式、經營面積、經營品種、店址分布、店面裝飾、貨柜貨架等方面認真探究和探索
要認真探究消費對象的特征,作為農村連鎖超市的主要對象農民,其消費心理和特征和城市消費者有所不同。在食品、日用品的消費方面注重滿足基本要求,以商品本身而言要實用、耐用、經濟實惠。農民購買力較城市居民低,更追求物美價廉。連鎖超市要實行低價策略,以便更好地留住眾多消費者。
2.提高服務意識和水平,牢固樹立以為顧客為中心的經營理念
我國的連鎖超市對企業規模和效益十分重視,但服務意識不強,不理解服務出效益的道理。實際上服務質量的高低是提高顧客滿足度的重要工作,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保障。農民對服務質量要求有所提高,且消費對象基本為常住人口,購買屬經常性行為,消費者滿足程度尤為重要。消費者一次不滿足,可能永遠失去這個顧客和很多的消費機會,通過對親戚、朋友的宣傳,甚至會失去一批消費者。所以農村連鎖超市必須加強日常管理,提高服務意識和水平,切實樹立為農民服務,為農民著想,讓農民滿足,不能有任何偏見和歧視,把他們當成上帝。
3.確定適合農村消費者的商品種類和檔次
商品的種類和檔次應以滿足農民需求為基礎,包括生鮮食品、副食品、日用品、服裝鞋帽、小電器、兒童用品、勞保用品、小型生產用具、農資、娛樂農機類音像制品等。注重便宜商品多點,高檔商品少點;散裝商品多點,精裝商品少點。供貨要和農村居民消費的季節需求的差異結合起來。
4.確保產品質量,加強產品平安
平安已經成為影響消費者購物的重要因素。隨著農民平安和健康意識的增強,只有符合質量和平安標準的商品才能為農民接受,低價位產品決不是假冒偽劣產品,非凡要做好食品和家用電器的平安新問題。
5.加強關系營銷和情感營銷
關系營銷,就是經營者和消費者、競爭者、供貨商、政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相互功能的過程,非凡要重視和消費者形成長久、穩定的關系。情感營銷通過心理的溝通和情感的交流,贏得消費者的信賴和偏愛,取得競爭優勢的一種營銷方式,主要是情感產品和情感服務,情感服務就是要把感情布滿售前、售中和售后整個過程,實現人性化服務。
6.合理選址,確立適當規模
農村連鎖超市的選址和規模確立要根據實際情況,考慮經濟、交通發展水平,選擇有利于超市發展的位置開設。在集鎮建立鎖較大超市,逢趕集之日消費者較多,平時主要為集鎮居民服務;在人口較多,處于交通中心村莊設立中等規模的超市;在一般村莊開設小型超市,注重要包店面開設在該村“黃金地帶”—如村子中間或道路的交叉路口。超市面積以200~600平面米為宜,密度分布要適中。
7.通過連鎖超市,帶動農產品加工和銷售
連鎖超市在為想農民提供商品的同時,可以依托當地資源優勢,進行農產品和土特品的收購、加工和銷售,建立農產品供銷基地。一方面增加進貨渠道,另一方面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和銷售收入,增加農民收入。做好“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橋梁,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擴大超市和農民的聯系,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8.積極參和新農村建設,樹立品牌效應
連銷企業要在廣大農村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必須加強農村建設參和力度,參和農村各項建設和公益活動,營造自己的品牌。支持農村公益事業,如在農村建設公共文體設施,幫助農村學校發展,資助貧困生和幫助困難群眾,都會為企業贏得卓越的社會聲譽,有助于企業文化建設,樹立企業的品牌形象,無形中增加企業知名度,擴大了企業的無形資產。
連鎖超市開拓農村市場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是連鎖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認真探究連鎖超市開拓農村市場新問題,樹立正確的思想熟悉和定位,采取合適的營銷戰略和辦法,推動連鎖超市健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