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通信網絡經濟發展現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物聯網將成為繼計算機及通信網絡之后推動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產業是中國信息技術領域最有可能取得突破、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產業之一。嘉興具有物聯網產業化發展的良好基礎。加快嘉興物聯網產業發展,對嘉興產業結構優化和產業競爭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物聯網;產業化發展;優勢;對策
物聯網是以感知為目的全新的網絡信息系統。移動通信連接的是人與人,物聯網連接的是物與物,將成為繼計算機及通信網絡之后推動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國際眾多權威機構預測物聯網將是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十大技術之首,其產業規模將比現有的Internet大得多。
由于物聯網可廣泛應用到各個行業和生活的各個方面,潛在市場價值巨大,更具有極強的產業集群帶動效應。因而,物聯網的研究及產業化受到科技部、工信部等國家部委以及上海、天津、江蘇等省市的高度重視。浙江省政府指示要將物聯網產業化作為未來重大產業方向予以重點研究。嘉興在物聯網產業化方面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基礎和優勢,如果抓住機遇,有可能形成千億級的產業集群,實現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和產業競爭力的顯著提升。
一、物聯網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一)國際物聯網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物聯網研究和應用始于20世紀90年代末,其后相繼被一些重要機構預測為將改變世界的重要新技術。世界各主要發達國家都把以傳感器網絡為基礎的“泛在網絡”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給予高度重視,如,日本提出“U-Japan”計劃,韓國提出“U-Korea”計劃,歐盟“2010”計劃,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上臺伊始即開始認真研究由IBM提出的“智慧地球”計劃。
以Intel、Microsoft、IBM、Nokia、SK電訊為代表的國際IT產業巨頭也紛紛未雨綢繆,提前進行物聯網產業發展的謀篇布局。Intel致力于傳感器網絡高速芯片研發,Nokia開發了“傳感星球”項目,SK電訊作為“U-Korea”主體運營商已經開展了智能交通(U-ITS)和平安家居等項目。
著名咨詢機構IDATE提供的報告顯示,2006年全球范圍內物聯網市場容量已達200億歐元,而到2010年將達到2200億歐元,年復合增長率達49%。咨詢機構Forrester預計到2020年物物互聯業務與有人參與的業務比例將達到30∶1,下一個萬億級的通信業務將是物聯網業務。
(二)國內物聯網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物聯網技術與產業發展是中國信息技術領域最有可能取得突破、并達到國際領先發展水平的產業之一。中國已將物聯網的發展提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的重大專項、優先主題、前沿技術三個層面均明確列入了傳感器網絡的內容,是“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的四個方向之一。國家重大專項專家組對物聯網在健康醫療、交通物流等應用需求進行調研后,認為未來中國物聯網產業將形成每年萬億級的產業規模。
物聯網在公共安全領域的成功應用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2008年,公安部、中科院、上海市積極推進城市公共安全合作計劃,規劃了未來的“天、空、河、海一體化反恐平臺”。由公安部、建設部、國標委聯合牽頭制定的國家標準《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防范通用技術規范》于2008年底通過方案論證,其中采用了大量物聯網技術作為先進防范手段。
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電信運營商重視傳感器網絡與移動網絡相融合所創造的業務發展機遇,正在實施從通信運營商向綜合信息服務商的戰略轉型,傳感器網絡被視為最重要的支撐技術。已在重慶建立了全網物物互聯運營中心,提供包括車輛管理、電梯監控、企業安防等多項應用。中國移動的物物互聯業務呈現高速增長態勢,2008年物聯網業務終端數達300萬臺,年均復合增長率110%。
各地方政府也紛紛瞄準信息技術第三次浪潮的戰略機遇,高度重視物聯網產業發展,業已開始進行產業規劃布局。上海已完成城市公共安全傳感網平臺、世博園區安防系統等項目建設,成為城市安全反恐立體綜合傳感網大平臺建設的試點城市,并已在標準和行業應用等方面具有領先優勢,具有快速發展大規模傳感網產業的潛力。天津市在濱海新區建立物聯網產業園區,并出臺了相關產業、稅收、資金等方面的引導政策。吉林省在高新區建設“Zigbee傳感網產業園”,一期規劃面積10萬平方米,遠期拓展面積為40萬平方米,總投資預計達30億元人民幣,預計建成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60億元。深圳依托華為、中興等國內無線通信領域的龍頭企業,圍繞著以華為提出的環境感知泛在網絡、中興提出的移動泛在網絡環境等泛在網絡發展愿景,加速發展物聯網產業,形成產業集群,力爭保持深圳在信息技術產業領域的領先地位。
因此,中國物聯網關鍵技術已經獲得突破,應用領域與市場規模巨大,已經處于產業發展的快速啟動階段。
二、嘉興發展物聯網產業的優勢分析
(一)共建研發平臺,技術優勢顯著
自2003年以來,嘉興已就物聯網產業化發展,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進行了廣泛的接觸。后在中科院與浙江省院地合作框架下,成立了中科院嘉興無線傳感網工程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成為所市共建的中科院物聯網產業化平臺。上海微系統所負責基礎研究、標準化和總體;“中心”負責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作為全院傳感網領域的總體,歷時近十年,攻克大量的關鍵技術,提出的物聯網體系架構、標準體系、演進路線等代表發展方向的頂層設計被重大專項、國際標準、國家標準所采納,引領國際傳感網技術發展的方向。
(二)參與國家重大專項,主導傳感網技術標準
在國家重大專項項目中,“中心”牽頭申請了“低功耗傳感器網絡系列節點、網關設備的研制與產業化”等課題,參與了“低功耗傳感器網絡核心芯片及片上系統研發與產業化”等課題,并已通過國家技術評審和專家調研。
在行業標準方面,“中心”協同上海微系統所提出的傳感器網絡體系架構、標準體系、演進路線等代表發展方向的頂層設計被重大專項、國際標準、國家標準所采納,使中國在物聯網國際標準領域擁有了重要的話語權。技術主導制定或參與起草了國家、上海市兩級城市軌道交通反恐技防標準、公安應急指揮系統移動多媒體傳輸網絡國家標準草案,為大規模產業化奠定了基礎。
(三)研發成果豐富,應用推廣起步
據國標委統計,“中心”在物聯網領域擁有專利公開數為88項,比國內其他單位擁有的專利數總和還多,具有明顯的核心技術優勢。在物聯網產業化產品開發成熟度以及產業化應用推廣規模和廣泛性等方面也具有相當的領先優勢。
“中心”在物聯網核心技術、產品開發與應用推廣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浦東機場建設的圍界防入侵系統,是國際規模最大的物聯網應用項目。經受了2008年2月特大雪災的考驗,達到了全面推廣和應用的條件。在上海建設了覆蓋大部分地區的物聯網公共安全平臺,成功應用在上海合作組織六國峰會、2007年特奧會等涉外活動中,并在奧運火炬接力上海段得到應用,產品遠銷歐洲。智能交通傳感網地感節點已通過部分省市的試驗和測試,在嘉興開展推進交通燈控制、車流量檢測等應用,相關產品已在上海、山東、安徽、云南等地推廣。與中國移動合作推動傳感網與移動通信網的兩網融合的三步走路線,納入國家重大專項課題。與Nokia等大型企業合作,推動平安家居、個人健康監測等傳感網的公眾應用規模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