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世界體育經濟的興起與體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們以幾個有代表性國家和地區的體育產業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從平穩發展到崛起騰飛階段的例子來做探討:在美國1986年體育總產值達到472億美元,占美國生產總值的1%,據國民生產產值的第25位。1987年達到587億美元,1988年達631億美元,上升為第22位。1990年美國體育產業的銷售額比1989年的640.4億美元增長6%,達678.6億美元,超過石油工業(533億美元)、汽車工業(531億美元)等重要工業部門的產值,占美國國民生產1.3%,位居國民經濟各行業第22位。意大利體育產業年產值為189億美元,躋身意大利國民經濟10大部門的行列。
英國90年代初體育產業產值近248億英鎊政府從體育產業中獲得的稅收就有24億英鎊,相當于政府對體育撥款的5倍,還為英國提供了38萬人的就業機會。德國在1949年體育產值僅為33.6億馬克,1993年達500億馬克。東南亞體育用品市場正在不斷擴大,今后數年內,體育產品銷售額將增長15%—25%。香港體育用品1989年出口總額達58.77億美元,占同類出口總值的27%。日本政府通商產業省在九十年代中期集中力量抓體育娛樂業的出口產品,過去他們把主要力量放在鋼材、造船、計算機、電器和汽車上都取得了成功,如今他們已把目標轉向體育產業。
進入20世紀以來,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體育經濟已經跨越崛起發展期進入穩固成熟期。而我國的體育經濟、體育產業的發展仍然在起步階段。中國經濟整體進入了產業重組和二次創業的關鍵時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體育產業切入,是大好的契機。許多我們過去未曾接觸過的問題一下子都擺在了面前,亟待我們去探索和研究,進行理性的思考和實際運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是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呈現一派朝氣蓬勃的活力,同時,也給體育事業的發展開拓出了一個無限美好的廣闊前景。經濟社會轉型的大趨勢,促使著體育事業必須主動進行接軌,面向市場走產業化的道路。
體育產業文化是中國體育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趨勢,也是保證體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在體育產業起步之時,精心培育體育市場至關重要。體育市場可以為體育產業的開發經營提供生存環境和發展空間。而培育體育市場的關鍵在培育市場主體,那么,誰是體育市場的主體?市場是交換商品的場所,誰在那里進行交換呢?需方與供方,即買方與賣方,也就是消費的一方以生產或服務的一方。消費刺激生產,生產為了消費。資源按市場需求進行配置,價值規律起著支配作用。
體育的消費一方在哪里?在廣大群眾。體育生產服務一方在哪里?在經營實體。積極引導激發大眾的體育消費欲求和積極組織構建體育經營服務實體,是培養體育市場主體的關鍵所在。以市場為導向是現代營銷觀念中最重要的命題。體育消費者的結構如何?消費能力習慣如何?價格承受力有多大?市場承受力有多大?市場容量有多大?市場開發成本有多大?等等,從中尋求開拓市場的突破口,選擇適合我國實際的體育產業化道路。有了市場導向,同時還要有政策導向和法律導向,三者互為依托,互相制約,互相促進。因此,加快制定體育產業政策和體育市場立法已迫在眉睫。
世界體育競技的崛起和發展,對我國體育做產業化道路是大好機遇,也是嚴峻挑戰。體育市場各種要素的組合、支配、運作,體育產業的開發、經營、擴張、風險預測等等,都需高素質的人才具體組織實施。缺乏人才,在偉大的構想也無法實現。所以,積極培養一大批體育產業化是一項跨世界系統工程,只要我們放眼世界,是一定能夠探求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產業化道路來的。
作者:王怡冰單位:河南省體育運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