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體育服務業現狀分析及前景展望范文

體育服務業現狀分析及前景展望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體育服務業現狀分析及前景展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體育服務業現狀分析及前景展望

一、北京和上海體育服務業集聚發展的區位優勢分析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是體育服務業發展的基礎和前提,都市在城市體系中具有的先天優勢會集聚更多體育資源,會更有利于體育服務業的聚集發展。一般來說,國際經濟發達的中心城市或者是國際化大都市基本上也是國際體育中心城市,是體育集聚和發展的基地。如美國印地安那市的籃球及賽事很發達,被稱為世界籃球之都;亞特蘭大市的體育設施先進,被稱為世界體育中心城市;日本大阪在1990年制定的體育發展計劃中提出要把大阪建成世界體育樂園,它的主要指標是有一流的體育設施、廣泛參與的市民和良好的體育環境;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近年來由當地政府牽頭積極申辦各種賽事,全年體育賽事不斷,被稱為名副其實的“體育賽事之都”。北京作為我國唯一的集政治、文化和經濟于一體的特殊區域令其體育競賽觀賞服務業十分發達,特別是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更是把北京體育服務業的發展推到了一個高峰。借著奧運會的舉辦,北京籌劃并修建了六大體育服務產業集聚區,體育綜合服務產業集聚趨勢開始形成。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具有很高的國際知名度,吸引了國內外商業性體育賽事服務業,從1997年到2002年五年多的時間里上海平均每年舉辦國際和全國比賽48項,[5]政府支持申辦各種國內外大型商業性體育賽事,積極打造亞洲一流體育中心城市。北京和上海體育服務業集聚發展的區位優勢具體體現為:

(一)“外環境”優勢

1.資本存量與增量的優勢

北京和上海的人均GDP已經達到7000美元以上,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大眾的富裕程度及生活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城市,兩大都市的社會經濟總量和銀行資本總量均有明顯優勢。除此之外,近幾年兩大都市的GDP總量的年增長水平均在11%以上,增量水平也有顯著優勢。我們知道,體育服務業的聚集發展需要雄厚的經濟基礎,而兩大都市都具備了利用區內社會資本集中發展體育服務業的可能。

2.地理空間區位的優勢

北京和上海都處于東部沿海地帶,交通便利、人口眾多、市場發達、信息通暢。北京市服務業產值已經占北京GDP的70.9%,金融服務、信息服務、研發服務、商務服務等成為北京的王牌產業,年均增長率達15%以上。上海在交通、信息、人口和市場方面同樣具有國內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優勢,服務業產值占GDP的50%以上,規劃建設了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北京和上海這些地理空間區位的優勢是吸引體育服務業聚集發展的重要條件。

3.人力資源和技術創新資源的優勢

北京和上海聚集了許多國內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在這些大學和研究機構中,國際性專業人才的規模和數量較大,科技人才優勢明顯。這種優勢不僅保證了北京和上海區域人力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優勢,而且是我國技術創新的主要區域。這種可持續發展優勢為體育產業集聚發展提供了基本保證。

4.軟環境優勢

北京和上海是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國際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大眾信息接觸面廣,所以大眾觀念的更新速度和深度均超前于其他城市的民眾,其法制觀念、競爭觀念、市場觀念與創新觀念等均達較高水平。北京和上海的城市管理者也具有較高的城市管理水平,為體育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提供制度保證,凸顯了北京和上海體育服務業集聚發展的軟環境優勢。

(二)“內環境”優勢

1.集聚較為豐富的體育資源

北京和上海的體育資源較之其他城市更為豐富,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第一,體育人口比例較高。第二次全國群眾體育調查顯示,若將7~15歲的在校學生和武裝力量作為體育人口統的體育人口2000年為40%,2002年為49.47%,2004年升至52.4%。上海在2002年體育人口也達到40%以上,到2004年升到45%左右,均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

第二,體育設施比較完善。體育設施包括健身路徑、設備齊全的體育場館、健身娛樂性的體育中心和綜合性的體育公園等。北京和上海的體育設施數量較多,面積較廣。以2004年為例,北京共有全民健身設施9882個,上海有4907個。就具體設施來說,北京占全國的12.59%,上海占10.47%。

第三,體育人才總量較多。北京和上海是人才的聚集地,其優越條件對各類人才有極大吸引力。與其他省市相比,都市體育人才的總量較多,高水平體育人才也較多。《體育事業統計年鑒》顯示2003年北京體育科技人員占全國總數的6.59%,上海占3.15%。2003年,北京社會體育指導員占全國的4.82%,上海占2.78%。

第四,體育財力資源較為豐富。政府的財政支持對于體育的發展十分重要。北京和上海由于經濟比較發達,把體育列入城市發展規劃之中,因此經費投入較大,為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北京市第十次黨代會小組討論時,來自北京市體育局的孫康林代表提到現在北京市每年拿出5億元來發展體育產業,這5億元來自北京市財政,將作為北京體育產業發展的引導資金,采取貸款貼息、項目補貼、政府重點采購、后期贖買和后期獎勵等方式,對符合政府重點支持方向的體育產業、體育產品服務項目和企業給予扶持。

2.體育產業化程度較高

北京與上海利用自身得天獨厚的經濟優勢、人才優勢和體育發展的良好基礎,積極開拓體育市場,與國際體育市場接軌,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努力把體育產業培育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充分發揮其在拉動社會消費、刺激經濟和提供就業上的特殊作用。目前,北京和上海當之無愧地成為全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龍頭,體育產業化程度較高。2002年北京體育產值為128.4億元,2005年已達到203億元,并在積極探索國際大都市體育產業發展模式,培育健身娛樂、競賽表演、體育用品、網絡體育、體育書刊和體育彩票為主的體育市場體系,力爭2008年體育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3%左右。[6]上海在“九五”體育產業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10年體育產業成為本市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2002年上海體育產業產值為158.5億元,遠超過2001年的50億元,結構已呈多元化,并向大型化、集體化發展。[7]

3.體育消費市場較大

體育消費反映了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居民收入、體育產業與體育需求等眾多方面的發展水平。北京和上海的居民整體收入水平較高,生活需求層次更高。體育生活方式已經被大多數人所接受,體育需求已向多層次、多元化方向發展,體育消費水平也較高。據廣州體育局網站的信息稱,北京居民體育月消費支出為87.25元,是太原市的5倍還要多。值得一提的是,都市市民的體育需求隨著時代的發展日新月異,除了參與一般性的體育項目消費以外,體育旅游、體育探險中帶有挑戰性與刺激性的消費活動市場需求空間越來越大,如水上運動、探險、野營、高爾夫球等現代體育休閑項目的參與者逐漸增多。還有新興的大型電子競技游戲、網上競技等科技型體育活動項目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參與。

二、北京和上海的體育服務業集聚發展現狀

(一)北京市體育產業集聚程度的實證分析

目前測度某區域產業集聚程度運用最普遍的工具是區位商公式,它是指某地某產業或行業比重與整體區域該產業或行業比重之比,旨在通過測定該行業(產業部門)在各地區的集聚和相對專業化程度,反映該行業(產業部門)在各地的集聚發展概況與比較優勢。在此運用此公式對北京市的體育服務產業集聚程度進行實證分析(由于相關數據缺乏,上海市不能進行此實證分析)。限于資料的可獲得性,筆者只收集國內經濟實力較好的天津、南京、廣州等三大城市的相關數據與北京進行相近年份的分析比較,通過比較這幾大城市的區位商數值的大小來確定北京市體育產業的集聚程度和比較優勢。區位商的公式如下:其中,LQi是區位商值,在此處,選取ei表示某區域體育產業的增加值,Σnei表示某區域所有產業的GDP總值,Ei是研究范圍內體育產業的增加值,ΣEi則代表研究范圍內所有產業GDP總值累計數。

一般來說,以全國某行業的區位商為1計算,如果某區域該行業的區位商高于1,則成為專業化部門,愈高則專業化程度愈高,表明該區對這一行業的吸引力越大。通常,區位商高于1.5,顯示集聚度就比較高。從表1的計算結果來看,北京市2002年的區位商值是1.83,明顯高于其他三大城市。說明北京市體育產業集聚度較高,對體育產業的吸引力較其他城市要大,同時北京市體育產業屬于地區專業化部門并且具有了一定的比較優勢。

(二)北京市體育服務業集聚的基本格局

北京市參照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的做法和思路,從城市總體規劃布局和區域功能定位考慮,規劃建設體育服務業的六大集聚區,準備形成南北有大型體育主題公園,東西有特色體育健身園區的體育服務業集聚的基本格局。以上六大體育服務業集聚區發展情況不一樣,有的很早就開始醞釀,如龍潭湖體育園區早在1994年就有政府官員提出開發設想,由于各種原因直到今天才成為具體的實踐項目與其他集聚區一起融入北京市發展體育服務業的整體思路中;有的借助北京市得天獨厚的奧運資源,把大型體育場館的賽后利用與發展北京市體育服務業兩個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如奧林匹克中心區、潮白河水上休閑運動區、五棵松球類健身運動區、十三陵戶外休閑運動區等;有的利用已有的區域發展資源,挖掘體育服務業項目,增加區域發展亮點,如八大處網絡體育集聚區。目前有的體育服務業集聚區已經投入運營,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有的已經破土動工,正在進行招商引資;有的正在規劃之中,前景值得期待。北京市在我國無可比擬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奧運資源使北京市體育服務業集聚基本格局已經形成,借助這些平臺和載體,在不久的將來,北京市體育服務業將形成集群化發展模式,進一步凸顯體育服務業的集聚經濟。

(三)上海市體育賽事服務業集聚發展情況

近年,上海市借助自身優勢舉辦大量國內外各項重大體育賽事,創造了較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如2002年“上海網球大師杯賽”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近150個國家和地區的426個電視臺轉播了該項賽事,總計轉播時間近900小時,累計觀眾達7000萬人次;2004年世界一級方程式大獎賽上海站比賽為新興的汽車生產城市增添了一張醒目的城市名片;2004年10月,NBA季前賽在中國舉辦,NBA成功實現了市場擴張,也極大滿足了中國人親睹世界著名籃球賽事的愿望;2005年世乒賽使上海再度成為世界媒體聚焦的中心。[8]

上海市體育賽事活動日趨活躍,數量、規模大幅上升,高水平、有影響的國際賽事日益頻繁,尤其是近年來上海市政府為實施“亞洲一流體育中心城市”的目標,明確提出了“積極申辦具有世界一流水平體育賽事”的戰略方針,一批有影響力的大型體育賽事紛紛入駐上海。在未來幾年內,上海必將成為我國乃至世界舉辦重大體育賽事最多的城市之一。[9]

上海體育賽事的不斷聚集促進了專業化分工,帶動了相關體育產業的發展,如賽事中介、賽事評估等,還催生了相關的新型企業,如場館搭建、體育設備、器材租賃和公共接待等,也帶動了上海的旅游業、餐飲業、酒店業、新聞業、廣告業、房地產業等的發展,為其他產業帶來了巨大經濟收益。有關資料表明,2004年上海F1大獎賽期間,上海國際賽車場收入為4億元人民幣,其他相關產業收入更達到了20億元人民幣左右,錦江國際集團在滬的30家星級酒店在F1期間(9月19~26日)較去年同期增加收入3800萬元,增幅為65.7%。香格里拉飯店9月22~28日一周內客房收入比平時增加780萬元;金茂大廈的凱悅酒店平時每周收入在900萬元左右,9月22~28日一周收入為1560萬元人民幣,比上海舉辦APEC會議時期還高。另外,2004年前11個月,到上海旅游的游客超過了400萬人,而2002、2003年分別只有270萬,這與2004年F1中國大獎賽在上海首次舉辦當然不僅僅是巧合。此外,根據上海體育學院體育賽事評估中心關于2005年上海網球大師杯賽綜合效益測評報告顯示,該賽事對上海其他相關產業的經濟帶動為2.49億元人民幣。

三、北京和上海的體育服務業集聚機制

(一)具備良好的區域優勢

(二)政府的大力倡導

“歷史反復表明,良好的政府不是一個奢侈品,而是非常必需的。沒有一個有效的政府,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都是不可能的”。世界銀行《1997年世界發展報告》中的這段話正好反映了政府在體育產業集聚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無論是北京的體育服務業集聚區還是上海的體育賽事不斷集聚,都是政府大力倡導的。如北京市政府參照文化產業的發展思路,明確提出打造體育健身休閑、體育競賽娛樂、體育彩票、體育會展、體育傳媒、體育動漫網絡等產業集群的體育產業發展目標,全面規劃體育服務業集聚區;上海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大力支持申辦大型單項體育賽事。同時,上海市政府通過成立賽事組委會,組織和協調各方力量,對上海大型單項體育賽事的成功運營給予大力支持。政府大力倡導體育服務業集聚發展的原因與目的,除了快速整合體育資源,迅速提高體育產業的生產效率外,還想讓形成與發展起來的體育服務業集群能及時主動地服務于城市的經濟和社會,促進城市經濟與社會的良性和諧發展。這與體育服務業的社會、經濟功能是緊密相連的,可以說,北京與上海的體育服務業集聚發展與政府的推動力量休戚相關。

(三)重大歷史事件的推動

體育產業外在的區域優勢以及宏觀的政府主導是促進體育產業集聚的重要因素,但是如果在具備這些重要因素的基礎上,有重大的歷史機遇加以催化和推進,促使可能性向現實快速轉化,體育產業集聚的速度和質量就會更高。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無疑是北京市體育服務業集聚發展的催化劑。奧運會不僅為北京體育服務業的集聚發展提供了配套的硬件設施,還給北京體育服務業集聚發展帶來了百年難遇的發展機會。北京市規劃體育服務業集聚區就是奧運資源賽后利用和發展體育產業兩個目標有機結合的體現。上海市近年來一些重大體育賽事的申辦從某種意義來講其實是為2010年世博會的申辦與舉行做鋪墊和積累,上海2010年世博會的舉辦又能進一步提升上海的國際知名度并能吸引更多的優質體育資源向上海集聚,上海的體育賽事將進一步集聚。所以說,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在體育產業集群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北京和上海的體育服務業集聚發展前景

(一)產生集聚經濟,形成產業集群

北京市傾力打造的體育服務業集聚區為體育服務業集群的形成提供了有效的平臺和載體,能快速集中各種生產要素,并在一定空間范圍內把這些生產要素進行科學整合,使之成長為功能布局優化、結構層次合理、產業特色鮮明、生產效率提高的多個體育服務業集群。同樣,上海市體育賽事的不斷集聚會形成體育賽事產業集群,這樣不但會形成勞動力和人才的共享效應,促進專業化的深入分工,造成體育賽事舉辦成本的節約和產出的增加,還能形成中間投入生產的規模經濟和知識信息的外溢,引起其他行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形成規模的集聚經濟。當然,這樣的發展結果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例如,城市職能部門要加強管理水平;理論界要加強體育服務業集聚效應的機理研究;中介服務機構要提高服務質量等等。

(二)推動體育產業的大力發展

北京和上海目前體育產業的整體發展情況雖然在我國屬于前列,但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體育產業的行業集中度較低、體育經營方式較為陳舊、競爭力比較弱等方面。如果北京和上海的體育產業進一步良性集聚,逐步形成體育產業集群,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這種狀況,體育產業的生產效率將會提高,體育產業的經營方式將會改變,將會吸引更多的體育企業入駐并催生更多的新型企業,形成體育產業完整的產業鏈。北京和上海的體育產業將得到跨越式發展。

(三)對其他城市的示范作用

目前國內很多城市都把目光瞄準體育產業這座有待開掘的“金礦”,希望體育產業能成為城市結構轉型重要的突破口,并在不斷摸索體育產業的發展途徑。北京體育產業集聚區的開發和規劃較為領先,上海的體育賽事申辦經驗也相對豐富。北京和上海的體育產業集聚趨勢已經形成,屆時將激發體育產業巨大的發展潛能,這將對國內其他城市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體育產業集聚發展將成為其他城市發展體育產業的有效途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高清在线免费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卡一卡二卡三在线入口免费| 国产精品2019|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 xxxxx日本人| 成人网站免费看黄a站视频|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爱| 欧美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小视频| 成人免费看黄20分钟| 国产精品揄拍100视频| yy6080理aa级伦大片一级毛片| 无码天堂va亚洲va在线va| 久热中文字幕无码视频| 欧美人与zoxxxx另类| 亚洲欧美日韩小说| aa毛片免费全部播放完整| 成人激爽3d动漫网站在线|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 最近中文字幕2019国语3|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欧美黑人xxxx性高清版| 伊人a.v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卡乱码| 噼里啪啦免费观看高清动漫| 草莓黄色app| 国产麻豆剧看黄在线观看| √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8下载| 我要看免费的毛片| 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日本无卡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2019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香蕉碰碰人人| 欧美特黄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一| 国产女主播福利在线| 免费成人福利视频|